沈阳……一朝发祥地 两代帝王都

奎星荐瑞

<h3>  沈阳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清朝发祥地,素有“一朝发祥地,两代帝王都”之称 。1625年,清太祖努尔哈赤迁都于此,皇太极建盛京城,并在此建立中国清朝,这是沈阳历史的转折点,从小小的军事卫所一跃变为清代两京之一的盛京皇城,开始成为东北的中心城市。新中国建立后,沈阳成为中国重要的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重工业基地,被誉为“共和国装备部”,有着“共和国长子”和“东方鲁尔”的美誉。</h3><h3> 沈阳是我出生的地方,有我儿时的记忆。六岁之前我一直生活在这里,这里有我儿时的玩伴,有我童年的欢乐。</h3><h3> 1969年我们一家随父母响应祖国号召支援三线建设来到了河南,河南成为我生长与成家立业的地方。</h3><h3> 而对沈阳的情节是难以割舍的。</h3><h3> 1994年3月份,在离开沈阳35年后,我第一次回到这里。</h3> <h3> 我去父母工作过的单位看望曾经工作过的同事,见到了我儿时的玩伴。其中一个我们曾经来到河南,而后他们又回到了沈阳。</h3><h3> 和我合影的老人就是我们一起来河南的乔阿姨。</h3> <h3>  这个是我儿时的玩伴,我回到沈阳之后就试图联系他。毕竟几十年没有见过面了,而且哪个时候也没有手机。我在宾馆通过114查号台查到我父亲原来单位厂办公室电话号码(他从河南当时又回到了这厂)。说来也巧,他现在正好在办公室开车,一会就过来接我了。</h3><h3> 几十年没有见,彼此变化很大。</h3><h3> 那天他请我在沈阳朝鲜族一个自制乡吃了一餐狗肉全席。</h3><h3> 又几十年过去了,不知道他现在怎么样了。</h3> <h3> 2000年5月份,我和哥哥回老家送父母入土为安时,又一次来到了沈阳。为什么说来到呢?因为我的老家不在沈阳,在沈阳与大连之间一个临近海边的村庄。哪里盛产辽东半岛最好吃的苹果。</h3><h3> 这一次来到沈阳,哥哥带我去看了我们曾经的家。那是原来日本人修建的别墅。然而我们去时,成片的别墅建筑只剩一栋了。</h3><h3> 而就这一栋日式建筑,也勾起了我儿时的记忆。</h3><h3> 记得每栋日式建筑每栋两层,楼下应该是三间,另外还有一间洗澡间,一间公共厨房。我们哪个时候就用煤气灶做饭了。楼上有两间房屋,还有一个大大的平台。在哪个年代一般人家是不可能住一栋别墅的。记得我们这一栋住四户人家,我们家只住一层的一间。</h3><h3> 记得我们的家只有一间房屋,好像没有床,因为日本人都是睡地板的。有两个阁楼,白天可以放被褥,晚上睡觉。</h3><h3> 记得我们家有一个大大的阳台。我那时就经常在上面玩。</h3><h3> 这就是我的沈阳儿时的记忆。</h3> <h3>  2016年10月份,我们一家人再次来到了沈阳。这次虽然也是匆匆忙忙的,但还是游览了大帅府、沈阳故宫,品尝了东北风味的饺子。</h3> <h3>  “大帅府”或“少帅府”,位于辽宁省沈阳市沈河区朝阳街少帅府巷46号,是张作霖及其长子张学良的官邸和私宅。</h3> <h3>  沈阳故宫位于辽宁省沈阳市中心,是中国仅存的两大宫殿建筑群之一,又称盛京皇宫,为清朝初期的皇宫。沈阳故宫始建于努尔哈赤时期的1625年,建成于皇太极时期的1636年。<br></h3><h3> 清朝迁都北京后,故宫被称作“陪都宫殿”、“留都宫殿”。后来就称之为沈阳故宫。后经康熙、乾隆时期的改建、增建,形成了今日有宫殿亭台楼阁斋堂等建筑100余座、500余间,占地面积达6万平方米的格局面貌。有古建筑114座,500多间,至今保存完好。在宫廷遗址上建立的沈阳故宫博物院是著名的古代宫廷艺术博物馆,藏品中包含十分丰富的宫廷艺术品。</h3> <h3> 到沈阳一定要尝尝东北饺子。沈阳有两家有名的饺子馆,一是老边家饺子馆,一是大清花饺子馆。</h3><h3> 东北人吃饺子的乐趣:</h3><h3> 好吃没过饺子,舒服没入躺着。</h3><h3> 饺子就酒,越吃越有。</h3><h3> 当地人推荐大清花饺子馆。</h3><h3> </h3> <h3> 沈阳,我还会再来的。几十间虽然三次到过沈阳,但也仅仅是停留在儿时的记忆中。希望有时间再来沈阳多住几日。了解一下现在的沈阳城。</h3> <h3> 2020年2月2日(大年初八),由于春节疫情不能回公司上班,将过去旅游相片整理成美篇。</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