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今年是我们插队五十周年纪念,每每想起这五十年来走过的岁月,就不由地会产生回到插队的地方去看看的想法,毕竟我们最美好的青春年华,撒在了这片土地上。</h3><h3> 经过大家的一致努力,2018年11月24日,曾插队淮安三堡解庄的七位同学薛民强,马建国,周艾民,贾太昌,李易,黄中明,黄中英(张晓陵不幸去世),乘长途大巴一行八人(多出的一人是李易的老伴邬立扬,他成了此行的摄影师),踏上了的旅程,去插队的地方看看。一路思绪万千,互有问答,插队时的种种场景不断涌现脑海,谈论不断。</h3> <h3> 车窗外高速路上的秋色美景,为此行增加了好心情。田野风光和高速路两边的绿植不断交织变换着场景,扑入眼帘。此时路边的银杏叶正变得金黄,和有些田块里的金色稻穗及绿色冬麦苗妆扮着苏北平原,时有建筑漂亮的村庄在眼前一闪而过。</h3> <h3> 谈笑中大巴到了洪泽,乘客都下车活动活动腿脚。眼前的洪泽休息区,让人眼前一亮,和四十多年前大不一样。</h3> <h3> 一路上,一队的老乡们总有电话来询问客车到哪了,以决定他们何时接站,所以还没到淮安,就感到了解庄的热情。</h3> <h3> 终于到淮安了,就是那个插队农闲时我们常去的那个县城,现在是淮安市淮安区。记忆中四十多年前的景象已无踪影。</h3> <h3> 来接我们的是我们插队时大队会计郉长发的儿子小红(他已经当爷爷啦)和李正成的儿子李干和(遗憾没能合影留念)。根据薛民强的事先约定,第一站就是去靖学贤侄子开的饭店,靖学贤为我们接风洗尘。</h3> <h3> 丰盛的午宴。席间靖学贤和我们不断地回忆起往事。他记忆力极好,许多不经意的事经他一点,又让我们重拾记忆。</h3> <h3> 饭后,我们一行就直奔三堡,先去原公社办公地点看看,已不见当时的模样了,相同的还都是平房。我们拍照留念。</h3><h3> 现在的三堡乡和林集乡,南闸乡已在2018年7月合并为漕运镇。</h3> <h3> 然后两辆车就直奔解庄。运河西岸的大堆现在是一马平川的柏油马路,笔直平坦,很快就到了解庄,在一队村口,稍事停留,四个男生去了一队。三个女生和老邬继续向南,路上遇到了一直等待我们的时志友和闵二。闵二还和以前一样,志友从我们记忆中的小男孩,成了感觉尚还年轻的退休小学校长。一路上志友不停地回答我们关于五队的提问,不觉就到了冯庄。</h3> <h3> 冯庄已完全不见旧时的踪影。土坯房已由瓦房、小楼房代替了。入得村里,就可以看到三五成群的村民,仔细一看,还能认识。这认识让我们追忆到四十多年前。</h3> <h3> 最先遇到的是陈四妈和王玉英</h3> <h3> 我们先落脚在志友家。幸亏抓紧时间在志友家的院子里拍了张照片,和陈斌有一张合影,当年他也是我们的好朋友。</h3> <h3> 许凤英,闵正标家属,六队韩树培家属</h3> <h3> 在五队遇见了六队的韩树培夫妇和韩文培夫妇。</h3> <h3> 步履匆忙的我们去了闵正来家。好客的闵二送给了我们自家种的大青豆和黑豆,我们都笑纳了。要不是嫌重,他还要给我们豆角干和南瓜呢。</h3> <h3> 黑鸠儿的全家福。黑鸠儿当年帮我们看过屋子。</h3> <h3> 张三的儿媳、孙子、孙媳和重孙。</h3> <h3> 这两张照片就是原来我们老宅子位置,现在是谢宝五家的位置。他家比我们的位置偏西了一些,照片上看感觉这是一块空地。</h3> <h3>谢宝武家空关,外出打工了。</h3> <h3>如今社员们的住房多数是这样的</h3> <h3> 如今村里养猪的只有少数人了。这是王正祥、李正乔家养的猪。</h3> <h3> 和我们一样,一队的男生也和队里的社员交谈,留念拍照。当年风华正茂的小伙子们,如今已做了老爷爷。郉长发当年是大队会计,知青中就有好几个是当会计的,既有工作关系,又年纪相仿,和靖学贤一样,我们相处得很好。</h3><h3>前排左:李正西、李庭良、宋子昂、高正齐、邢长法。</h3><h3>后排左:薛民强、邢怀付、贾太昌、马建国、李正好。</h3><h3><br></h3> <h3>前排左起:高正齐、马建国、贾太昌、邢长发、宋子昂、李庭良;</h3><h3>后排左起:邢长付、李正西。</h3> <h3> 晚饭前,抓紧时间,我们和丰收的大地合影。少了周爱民,此时他一定在二队的不知谁家了。</h3><h3> 按四十多年前的惯例,在十月底水稻就该收割入仓,此时已是十一月下旬,但稻子还站在田里,这是为了减少晒场的时间,风干入仓。收获已采用联和收割机了。只是当时没来得及讨教是否还赶上种冬小麦。</h3><h3> 我们所认识的农民已不再到田里农作了,而是以每亩800元包给了种粮大户,他们自己也是买粮吃。</h3> <h3> 晚上薛民强做东,请了一队、二队、五队的一些当年和我们接触多的社员和现任大队书记等,席间大家其乐融融,共同回忆了那段难忘时光。</h3> <h3> 薛民强代表我们讲述了插队生活中,乡亲们和我们知青结成的友谊。我们这些青年学生在插队经历中体会到了稼社之艰难,粒粒皆辛苦,也体会到了当时农民生活的艰辛。</h3> <h3> 饭后我们一行又回到淮安城里,邢小红为我们安排了住宿。</h3> <h3> 虽然我们同在南京,平时却难得见面。到宾馆后,我们继续谈天说地,说得最多的还是插队生活,这是我们人生中重要的一段。为此,我们建立了一个《解庄插友》群,以加强联系,发布此行的照片。</h3> <h3> 11月25日早上,我们在广场上看到了健身的市民,领队的动作非常优美矫健,完全看不出是上了年纪的人。</h3> <h3> 早上八点,按约定,时志友来带我们参观了《淮安府署》和《漕运博物馆》。这两个地方都是在我们离开后建立的。如果时间充裕,是很有看头的。</h3><h3> 感谢志友在淮安区工作的儿子,为我们办理门票。我们一行中的三个人,还不到七十岁,还不能享受到所有景点门票全免的优惠。</h3> <h3> 照片中戴眼镜的帅气的小伙子就是志友的儿子。</h3> <h3> 在漕运博物馆前留影</h3> <h3> 通过参观,我看到了当年漕运的繁华。也看到了现代科技手段在博物馆管理中体现的先进性。</h3> <h3> 接着我们参观了淮安府署。古时候的府署各个管理部门一应俱全。对腐败分子也有很严厉的惩罚手段,就是活剥人皮,极其残忍,很有威慑力。</h3> <h3> 当年淮安府境全图。</h3><h3><br></h3> <h3> 参观之后,男生乘坐自有儿子的小车,我们乘坐六队巴斗弟弟张飞的车回解庄(遗憾没能合影留念),大队回请我们吃饭。特别要强调的是,我们的车上装满了淮安特产——麻油散子,都是自友送给我们的。这不仅是浓浓的麻油香,更是一份浓浓的情谊。要知道,我们插队时,志友还只是一个不起眼的小男孩。按他的话,看到我们识字,能看书,很是羡慕,于是他励志了。我觉得还是他自己努力了。多少当时和他一样年少的男孩,也就和他父辈一样守着那块土地,直到如今还是守着那座屋子。</h3> <h3> 差不多还是头一天来的那些乡亲们,多了几个当兵回来的老乡,从外表看,和城市人没什么两样(名字都记不清了)。席间父老乡亲们热情高涨,邀请我们继续留下,大家也都有动心了,无奈我们之中爷爷奶奶的角色无法让我们多待了。只能是挥一挥手,带回满满的暖暖的记忆。</h3> <h3> 饭后自友带我们去看了淮安区河下街道老区和新区(可惜老区正在维护,不开放)。新区除了街道绿植,和南京没什么区别,完全是大城市的样子,很感慨淮安的变化。但细想起来却也不必惊诧,五十年了,半个世纪过去了,如果还是过去的老样子,改革开放如何体现。</h3><h3> 听自有介绍,今后原解庄的乡亲们会集体搬迁到沙口居住。解庄因紧贴运河,今后将建设运河风光带,发展旅游业。</h3><h3><br></h3><h3><br></h3> <h3> 两天的淮安之行结束了,自友和巴斗弟弟一直把我们送到了客运站,一一作别。回程的一路,我们已不像去时的活跃,是疲乏了,还是陷入了沉思和回忆,也许都有吧。</h3> <h3> 当年的青葱少年,如今已成了古稀老人。五十年的岁月,个中人生五味,耐人咀嚼。</h3> <h3> 回顾插队的经历,我们从城市不曾干过体力活的学生,到样样农活都拿得起的知青,这其中的锻炼和考验,在日后回城的工作和生活中都体现出来了。处在文革时期的我们,于今天来说是青春无悔还是青春有悔,我觉得是青春无奈,没有选择,不必讨论了。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处在那个特定年代的我们,只能背负起上山下乡的担当,经历蹉跎岁月,经受人生的磨难。回第二故乡去看看,是因为我们的青春年华撒在了苏北这片土地上,是我们对青春的珍爱与不舍,是对朝夕相处的乡亲们的惦记,是对我们付出过青春的那片土地变化的热望。时代总在进步,古稀之年的我们,对那地、那村、那人饱含希望。</h3> <h3>再看看我们青春的模样吧</h3> <h3> 插队第一年</h3> <h3> 和生产队安排的暂住茅屋合影</h3> <h3> 和我们住的茅屋合影</h3> <h3> 在大运河畔留影</h3> <h3> 和队里的小姑娘小媳妇合影</h3> <h3> 和镇淮楼合影</h3> <h3> 回南京后时隔三十多年的聚会。这是和张晓陵的最后一张合影。</h3> <h3> 2000年回解庄,见到了已离开了郁庄的靖学贤。</h3> <h3> 看着这照片就不禁会发感慨</h3> <h3> 还要说说洪泽休息区。插队时每次回宁或回淮安,都要在沿途某个站点稍侍休息,或吃饭或方便一下。我们都不喜欢这短短的休息,方便人太多,饭菜不好吃。如今的休息区就大不一样了,环境很好。</h3> <h3> 上厕所完全不用排队,厕位很多,且清洁卫生。</h3> <h3> 2018年11月24、25的回解庄,至今已一年多过去了,总想做一个美篇,记录这次的集体返乡,但不管什么原因一直没能完成,趁着这个新冠状病毒发生的非常春节,一定要完成了。</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