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冈石窟~中国最大的石窟之一

杨泉海

<h3>云冈石窟是我国最大的石窟之一,与敦煌莫高窟、洛阳龙门石窟和麦积山石窟并称为中国四大石窟艺术宝库。 </h3> <h3>位于山西省大同市以西16公里处的武周山南麓,依山而凿,东西绵延约一公里,气势恢弘,内容丰富。现存主要洞窟45个,大小窟龛252个,造像5万1千余尊,代表了公元5至6世纪时中国杰出的佛教石窟艺术。其中的昙曜五窟,布局设计严谨统一,是中国佛教艺术第一个巅峰时期的经典杰作。</h3> <h3>1961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1年12月14日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2007年5月8日被国家旅游局评为首批国家5A级旅游景区。<br></h3> <h3>在这绵延一公里的石雕群中,雕像大至十几米,小至几公分,巨石横亘,石雕林立,蔚为大观。他们有的正襟危坐,栩栩如生,有的载歌载舞,神采飞扬,或击鼓或敲钟,或手捧短笛,或怀抱琵琶,悠然自得,笑迎游人。这些佛像、飞天、赞助者、供养人的面貌和衣饰上,都留有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与勤劳。这些佛像与乐伎刻像,还明显地流露着异域色彩。在我国传统雕刻艺术的基础上,吸取、融汇了印度犍陀罗艺术及波斯艺术的精华,这是我国古代人民创造性劳动的智慧结晶,也是他们与其它国家友好往来的历史见证。</h3> <h3>礼佛大道是云岗石窟景区修复重建时所修,大道的两侧由13对“骑象四棱神柱”组成,其依据,就是郦道元《水经注》所描述的云冈石窟“山堂水殿”的景观。</h3> <h3>仔细看,两侧每头勇猛威武的白象都有六颗牙。六牙白象是佛教吉祥物,六牙表六度:布施、持戒、忍辱、精进、禅定和般若,这就是佛家菩萨道所说的六度,代表佛家六种修行方式。</h3> <h3>云冈石窟距今已有1500多年的历史,始建于公元460年,由当时的佛教高僧昙曜奉旨开凿。</h3><h3><br></h3><h3><br></h3> <h3>整个石窟分为东、中、西三部分,石窟内的佛龛,象蜂窝密布,大、中、小窟疏密有致地镶嵌在云冈半腰。东部的石窟多以造塔为主,故又称塔洞;中部石窟每个都分前后两室,主佛居中,洞壁及洞顶布满浮雕;西部石窟以中小窟和补刻的小龛为最多,修建的时代略晚,大多是北魏迁都洛阳后的作品。</h3><h3><br></h3> <h3>整座石窟气魄宏大,外观庄严,雕工细腻,主题突出。石窟雕塑的各种宗教人物形象神态各异。在雕造技法上,继承和发展了我国秦汉时期艺术的优良传统,又吸收了犍陀罗艺术的有益成分,创建出云冈独特的艺术风格,对研究雕刻、建筑、音乐、宗教都是极为珍贵的资料。<br></h3> <h3>古时候的人们为什么要耗费巨大的人力物力,历经数十甚至百年,在毫无生气的石头上雕凿出规模巨大的石窟和石像呢?带着这个疑问,在景区中我开始寻找答案。</h3><h3><br></h3> <h3>咨询导游后得知,云冈石窟开凿于北魏文成帝和平初年(公元460年),一直到孝明帝正光五年(公元524年)止,前后共60多年。 这段间,正是北魏统治阶级尊佛复法的时期,北魏的皇帝们认为,木可焚,金可熔,惟有山石可永久长存,石窟作为佛教的建筑形式。</h3><h3>大同(古称平城)作为当时北魏的都城,是北方的政治、经济、宗教和文化的中心,在皇家的支持下,要集中全国各地的优秀工匠,交汇、融合、汲取各地艺术风格,开凿出规模宏大,造型多样的云冈石窟就毫不奇怪了。</h3> <h3>换句话说,北魏这个少数民族政权,为了统治的稳固,倡导民众崇佛向善,以达到减少反抗,收复人心的目的,而因此耗费人力物力和时间来开凿石窟,对他们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这也是为什么北魏一朝大都坚持开凿石窟的原因了。 </h3> <h3>抛开皇家的倡导,向善理佛对虔心向佛的普通民众和工匠来说,就是终极一生的信仰。这种信仰在当时,就是在年复一年,日复一日的雕凿和打磨中,把自己的技艺、汗水、智慧和心血注入武周山的灵岩中,最终形成了我们今天看到的石窟群落。 今天,当我们站在精美绝伦的石像前,依然能感觉的到当年人们的那种虔诚。那似有似无拈花一笑的佛颜,没有虔诚和专注,怎能雕凿出如此意味深长的笑容?<br></h3> <h3>佛是什么?……对于中国人而言,其实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心中的那份信念,而这份信念在中国人的心中是混合的,混合着中国本土的大道和大儒,五千年的华夏子孙早已经把这种信念深深地刻在了骨子里。<br></h3> <h3>对于佛的虔诚信仰,相信尽管随着一千年时光的飞逝,人们依然没有减弱,尤其在身临其境之时,近距离的面对着大佛,内心油然升腾起对于佛法的无上崇敬。佛的音容相貌,安静祥和,很自然的让人心除杂念,安静求真……</h3> <h3>驼铃声声,从西域而来的佛教,从西域而来的高僧,将华夏这片北方热土带入了繁荣与昌盛。“丝绸之路”也已经开始慢慢地在走向繁华的道路。<br></h3> <h3>中国古人凭借着对于佛教精神的崇敬与热爱,为后世的我们留下了这样一笔无与伦比的财富。漫步其中,身心涤荡。<br></h3> <h3>云冈石窟---穿越千年的美!</h3> <h3>很难想象,古代的匠人们是如何在北方寒冷的天气里完成了这千古绝唱,或许是因为人们心中那份虔诚,那份对于佛法的无上崇敬。 石窟之美,已经找不出更好的形容词…… <br></h3> <h3>千年后的今天大佛依然在注视着苍生,世间百态不过如此……大佛或许可以给我们指点迷津,“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的人是否愿意正视自己的内心,活出专属于自己的生命长度。<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