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第一代女手风琴家余继卿老师近日演奏视频

王工

<h3> 这是一台上海百乐牌801四排簧普通琴,亮相于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北京召开的一次国产手风琴鉴定会,我作为评委参加了这次活动。该琴做工精细,比其它国产120贝司品牌的琴身要轻巧一些。过去的几十年里我曾用它演出和录音。这也是我喜爱的、保留至今的一台国产好琴。</h3><h3> 今年我已83岁了,已背不了鹦鹉新结构回声琴了,但我还可努力地背上较之小巧一点的百乐120贝司的琴,拉两首我自已多年前改编的小曲。就是想留下这台带有历史感的国产琴的影像和声音。</h3><h3> 让我们记住,在我国手风琴制造的历史上,曾有过不少品質优良而又好拉的好琴,前辈们辛勤劳作留下了深深的足迹,今天我们的国产民族品牌又何尝不是在向着更辉煌的目标前行呢!</h3><h3> 余继卿</h3><h3> 2020年1月31日于北京</h3> <h3>  </h3><h3> </h3><h3><br></h3><h3> 《花儿与少年》青海民歌/吕冰编曲,余继卿改编并演奏。</h3><h3> 2020年1月22日录制。</h3> <h3>  余继卿撰写:</h3><h3> “花儿”音乐是民歌体裁的名称,属山歌的一种。在当地“花儿”代表姑娘。“少年”代表小伙子,以春、夏、秋、冬盛开什么花为起句,表现姑娘对小伙子的爱情。<br></h3><h3> 本曲又名《四季歌》,五十年代,吕冰将它改编为歌舞曲《花儿与少年》。</h3><h3> 该曲曲调优美动听,乐句对答起伏,情绪欢快活泼,3/4拍段悠长舒展,全曲音乐形象生动质朴、节奏明快富有律动,具有舞蹈特点。</h3><h3> </h3> <h3><br></h3><h3> 《斯拉夫女人的告别》(俄)瓦•阿伽普庚曲,余继卿改编并演奏。</h3><h3> 2020年1月22日录制。</h3> <h3>  余继卿撰写:</h3><h3> 《斯拉夫女人的告别》</h3><h3> (俄)瓦•阿伽普庚曲(1884—1944)</h3><h3> 《斯拉夫女人的告别》又名“斯拉夫送行曲”等。是1912年巴尔干战争期间俄国作曲家瓦•阿伽普庚创作的军乐曲,献给所有告别自己的丈夫、兄弟和儿子上战场的斯拉夫女人。是士兵与妻子的告别场面。到1914年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该进行曲有了歌词。</h3><h3> 第二次世界大战中,这首进行曲再度在俄罗斯大地响起。1941年在著名的红场阅兵仪式上,瓦•阿伽普庚亲自指挥联合军乐团演奏了这首进行曲。战士们在《斯拉夫送行曲》悲壮激昂的乐声中开赴前线…。</h3><h3> 1945年该曲发表在苏联官方的《红军军乐团正式庆典曲集》,同年,红军军乐团在胜利日莫斯科的游行中再次演奏。苏联解体后,俄罗斯从1995年开始《斯拉夫女人的告别》成为卫国战争胜利日阅兵的保留曲目。</h3><h3> 多年前,我将这支乐曲改编为手风琴独奏曲,以后又陆续发表在多部手风琴曲集中。自此,有众多的手风琴朋友都在采用这个版本演奏。</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