冰雪覆盖中的优胜美地国家公园

韩松平

<h3>优胜美地国家公园(Yosemite National Park)位于美国加州中部,离旧金山市区大约400公里,是与黄石公园(Yellow Stone NP)和大峡谷(Grand Canyon NP)齐名的国家公园。关于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地质形成,有资料介绍。5亿年前,这里还是一片海洋,随着地质运动,绵延起伏的山地从海洋中升起,形成了陡峭的内华达山脉与深深的河流峡谷。300万年前,第四纪冰期带来的冰川覆盖了这里的山谷和峡谷。大约1万年前,当最后的冰川融化,岩屑阻塞水流创造了优胜美地湖(Lake Yosemite);支流垂直落下悬崖,催生了众多的瀑布。当大地震让内华达山脉倾斜时,起源于白雪笼罩山顶的默塞德河悄悄在山峦间切割出了一条V形山谷,优胜美地山谷(Yosemite Valley)由此诞生。</h3> <h3>优胜美地在印第安语里是灰熊的意思,一千年以来,这里居住着米沃克(Miwok)和派尤特(Paiute)部落。1850年加州发现黄金,掀起了空前的淘金潮,新移民与原住民之间不可避免的发生了冲突,货物被抢,人被杀,政府马上派来军队扫荡了土著。随军医生拉菲特 • 邦内尔(Lafayette Bunnell)回家以后披露了优胜美地的自然风光,引来大批旅游者。1890年10月1日成立了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现有面积达到3000多平方公里。1984年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入世界遗产名录。该公园给我们展示着世上罕见的由冰川作用而成的大量花岗岩形态,包括“悬空”山谷、瀑布群、冰斗湖、冰穹丘、冰碛以及U型山谷。还可以看到各种各样的动植物。</h3> <h3>从旧金山开车到优胜美地国家公园需要4个多小时。加州四季如春,一路上都是美景,如果不是因为干旱,加州会更漂亮。</h3> <h3>路边看到的笔架一样的岩石</h3> <p class="ql-block">傍晚天空出现彩云,我看到一个不错的拍摄位置,远处有山,天上有云,水中看得见倒影,公路弯曲通向远方。却找不到地方停车,山路实在太窄了,没有路肩,只好尽量把车往边上靠一靠,就停在路上了。没有想到坐在副驾驶位置的女儿大发脾气,批评我随便停车,违反交通规则,说在弯道停车更危险。我只好灰溜溜地赶紧把车开走。唉!以前我教她怎么开车、如何做人,现在轮到她教我怎么开车、如何做人啦。看来这几年,在不知不觉中逐渐淡忘了遵纪守法的观念!其实这件事情反映出中美两国普通人对法律不同理念:中国人不做违法的事情是因为怕被捉住、怕被罚。美国人不做违法的事情是因为心里认为不应该做坏事。</p> <h3>进山以后开始下雪了,路况越来越差。</h3> <h3>这是公园门口的售票处。从2006年起,美国国家公园管理局建立起一套完整的收费体系,简化和标准化公园门票收费。门票除按照汽车、摩托车和个人等分类外,还根据公园的面积和类型,把收费公园分为4组,从第一组到第四组门票价格递增。目前第一到第四组的汽车(非营运车辆)入园门票分别为每车20美元、25美元、30美元和35美元,车辆门票覆盖车上所有人员,7天有效期内不限制进出公园次数。黄石公园、大峡谷、冰川国家公园、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等最有名的公园都在收费最高的第四组。</h3> <p class="ql-block">在这样的大雪天,所有进入公园的汽车必须是四轮驱动或者配置了防滑链和雪胎。我们是有备而来,这难不倒我们。但是在这样的路上开车,即使是我这样的老司机,也还是心有余悸。</p> <p class="ql-block">入园的时候先拍张“全须全尾”的照片留档,希望出来的时候没有少什么。</p> <h3>雪越下越大,天地间一片昏暗。</h3> <h3>到达优胜美地峡谷以后,雪还在下,但是能见度提高了不少。优胜美地峡谷14公里长,1.5公里宽,是公园景区精华所在。园内公路是并行的南北两条单行线,有公共交通大巴,从这里出发可以到达峡谷以外的其它景点和步行小径起点(trail head)。</h3> <h3>路边一个精致的小教堂让人眼睛一亮!</h3> <h3>这个教堂看起来很小,但是庙小神灵大,苹果公司老大乔布斯就是在这个教堂举行的婚礼。</h3> <h3>马赛河(Merced River)上有一座小桥,把人们的视线引向寂静的彼岸。</h3> <h3>横向的桥与纵向的树形成绝妙的搭配。</h3> <p class="ql-block">马赛河现在看起来很温顺、很平静。但就是这条河用了几百万年的时间,在花岗岩的大地上雕刻出优胜美地巨大V型峡谷,是塑造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地貌的主要力量。</p> <h3>我们入住的是优胜美地峡谷旅店(Yosemite Valley lodge),位于核心景区,拉开后边patio的玻璃门可以直接观看山景。房间宽敞、干净、舒适,酒店还有餐饮服务,在美国的国家公园里,这算是豪华的高配啦。这个旅店一床难求,谢谢女儿半年前就预订了房间,“说走就走的旅行”在这里可行不通。</h3> <h3>大雪封山。告示牌上显示,公园内大部分道路封闭,只有两条路没有封闭,但是需要R2级别的装备(防滑链或者四轮驱动和雪胎),公园大门已经不许游人进入公园了,任何人都不能随便驾车出游。工作人员跟我说,他在这里工作了十五年,以前因为山火封过山,这是第一次因为大雪封山。</h3> <h3>看看外面,灰蒙蒙,混沌沌一片,一点也不美,我们的心情沮丧到了极点:不远万里慕名而来,啥也没有看到,估计还要窝在这里几天,真是花钱买罪受。其实,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人随天转,晴天有晴天的美,阴天有阴天的体验,我们只要静静享受自然之美就好了。好在这时候雪停了,可以隐隐约约看到一点山的轮廓,这给了我们一点信心,也给我们留下了一点想象的空间。</h3> <h3>哈哈!山里的气候说变就变,正在跟工作人员聊天,眼睛往外一瞟:云开日出了!</h3> <h3>抓紧时间,赶紧招呼大家出发看风景。</h3> <h3>这是美国西北部一种巨大的红杉树,在北加州和西雅图地区很常见,据说是世界最高大的树种。有一棵红衫树的树干上被人开了一个洞,汽车可以开过去。优胜美地国家公园专门开辟了一块红杉树保护地,向人们展示红杉树。这棵雪后的红衫露出了挺然屹立傲苍穹的英雄本色:逢灾受难,经磨历劫,伤痕累累,瘢迹重重。更显得枝如铁,干如铜,蓬勃旺盛,倔强峥嵘!(有没有人知道这一段戏文的出处?)</h3> <h3>一棵倒在地上的红杉挡住了去路。这是北美森林徒步小径经常遇到的场景,也是树木生命循环中成长、死亡、腐烂的自然过程之一。道理是明白,只是可惜了这根可以做房梁的红杉。</h3> <h3>所有美国和加拿大的国家公园,包括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垃圾桶都是专门设计的,不仅仅结实,还有特殊开关,可以防止熊从里面掏出食物。</h3> <h3>公园工作人员特别警告爬山的人不要在树下行走,以免被落雪砸伤。在树林里半小时的行程中,我们多次听到松树枝在雪的重压下断裂的声音,多次看到大量积雪从树上落下来的场面。因为上述原因,理论上是禁止游人大雪后在公园内开车或者走动的。</h3> <h3>因为受太平洋温暖洋流的影响,旧金山湾区气候温暖潮湿,女儿从纽约搬到旧金山以后见到雪的机会不多,看到这么大的雪还有一点小激动。</h3> <h3>这种干净,松软,厚厚的雪才能称为雪景。不管是越野滑雪(cross country)、高山滑雪(down hill),还是踩着网状的雪鞋在雪地里跋涉都是不可多得的享受。只有体验过,才能体会其中的乐趣。</h3> <h3>这条小路走到底就是优胜美地瀑布的下段(Yosemity lower fall)。虽然我们是专门走过来看瀑布的,但是瀑布本身并没有给我们留下特别深刻的印象。瀑布水量不大,高度也有限,跟我们看过的其他瀑布相比,没有什么特殊之处。如果不是在雪天,如果没有周遭大片白色的干扰,洁白的瀑布一定更突出,更耀眼。不过,瀑布毕竟是瀑布,虽然“逊雪三分白”,她却用独有的动感和声音,多维、立体地展现了自己无法埋没的美。如果到瀑布下面去拍照,应该显得更壮观一点,可是看到厚厚积雪下面嶙峋的怪石,只好望而却步,留下一点遗憾。但是一路走来看到的雪景却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无声无息的雪,掩盖了人世间所有的龌龊。一切噪音和烦恼都被铺天盖地的雪吸收掉了,没有一点共鸣,没有一点回声。你可以不受干扰、专心致志地做自己喜欢的事情。</h3> <h3>从森林小路回到大路上来,天气彻底放晴,抬头远望,一条瀑布挂前川。这就是大名鼎鼎的优胜美地瀑布上段(Upper fall)。优胜美地瀑布上下段一共739米,是北美最高,世界第六高的瀑布。其中Upper fall就占了436米,可以进入世界十大瀑布之内。真的非常漂亮!</h3> <h3>用长焦镜头拉近看看,更美啦!</h3> <h3>落日余晖</h3> <h3>林间小屋</h3> <p class="ql-block">静静的山,静静的水,静静的树,静静河流,静静的世界。</p> <h3>半圆丘(Half dome)是一块巨大的单体花岗岩,是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名片。半圆丘在夕阳照射下褶褶发光。因为乔布斯一生钟情于优胜美地,苹果公司也跟优胜美地结下了缘分。酋长岩是乔布斯精心选择的结婚地点,多浪漫!不仅如此,在2014年的WWDC苹果开发者大会上,苹果人把最新的OSX系统命名为优胜美地。而且,默认的开机屏显就是半圆丘的照片。难怪我上网用优胜美地作为关键词查询公园信息,却看到一帮程序猿在讨论软件的事情。</h3> <h3>优胜美地也是黑白片摄影大师亚当斯的最爱,他一生中扛着沉重的大幅胶片相机来优胜美地无数次,在这里拍摄的作品深深打动过我。我把这张照片后期处理成为黑白,以纪念我最崇拜的大师。</h3> <h3>童心未泯</h3> <h3>层林尽染</h3> <h3>夜幕降临</h3> <h3>雪夜归人</h3> <h3>在温暖的火炉前享受晚餐和餐后酒的人们在讲述白天的故事</h3> <p>早晨发现,我们的车上积了厚厚的一层雪。</p> <h3>这是一条穿越大山的隧道。融化的雪水在隧道口结成尖尖的冰凌,好像高悬的达摩斯克剑。</h3> <h3>隧道景观(Tunnel View)是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最著名的景点之一,在这里可以俯瞰优胜美地峡谷,美丽景色一览无余。</h3> <h3>隧道景观是唯一能够把酋长岩、新娘面纱瀑布和半圆丘拍在一张照片里面的景点。</h3> <h3>酋长岩(EL Captain)是一块世界最大的单体花岗岩,从谷底的马赛河畔拔地而起,垂直向上1099米,是世界顶级攀岩爱好者梦寐以求的圣地。据说,游客在这里经常可以看到正在攀岩的勇士。因为攀援难度极大,这是攀岩者的一道鬼门关。“一失足成千古恨”,这句话在大家嘴里只是说说而已,在这里却是阴阳两界的岔道口。我看过一部电影《徒手攀岩》(Free Solo),里面讲亚历克斯·霍诺德(Alex Honnold)不用任何器械,徒手攀登酋长岩难度最大的一条路线(big nose)的故事,危险至极,也感人至极。此片获得2018年第91届奥斯卡金像奖最佳纪录长片。酋长岩是他计划征服世界上难度最大的八座山峰之一,他的朋友有的就死在这里,但是他成功了。他的名言:“我们终将逝去,在世之时应该尽力绽放,离世之时也无须怨言”。在攀岩界,他是神一样的人物,每天必练的基本功,是用三根手指把身体挂在门框上半小时之久。那双巨大、粗壮的双手讲述着多少惊心动魄的故事!</h3> <p>这就是在隧道景观拍摄的那张照片里面看不清楚的新娘面纱瀑布。美国有几十个瀑布叫这个名字,好像只要落差比较大,水量不大就都可以叫新娘面纱瀑布。</p> <h3>哨兵岩石(Sentine Rock)因其形象得名。</h3> <h3>从某一个角度看,岩石像一只巨大的蟾蜍。</h3> <h3>不知名的石头山也很有特色</h3> <h3>峡谷景观(Valley view)。左边的巨大岩石是酋长岩,右边一条细细的瀑布是新娘面纱瀑布,可惜现在是枯水季节,瀑布不够壮观。这是我最喜欢的景点,没有之一,雄伟的酋长岩作为主体,马赛河中白雪覆盖的石头做前景,拍照的时候恰恰有一片光打到酋长岩上,提升了暗部细节,突出了照片的主体。这正是我多年来梦寐以求的,能代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景色的照片。能拍到这一张照片就心满意足、不虚此行啦。</h3> <p>在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打卡。其实,这张照片的另外一层含义是显摆一下,游览完优胜美地国家公园,我们仍然是全须全尾儿</p><p>,全身而退。</p> <h3>感谢多年的老朋友、住在加州的王老师和Susan特意陪我们来优胜美地国家公园。</h3> <h3>性格平和,乐于助人的Susan大姐</h3> <h3>这是我们的功勋车,我从旧金山机场租来,一路开到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在恶劣的天气和路况下没有发生任何故障。</h3> <h3>离开公园,在满天晚霞和欢声笑语中打道回府。</h3> <p class="ql-block">后记——这次来优胜美地国家公园,圆了我一个多年的梦,尤其赶上几十年不遇的大雪,看到很多平时见不到的景色,感觉很幸运。回想起在王老师家的时候,根据天气预报知道要下大雪了,究竟去还是不去?犹豫再三,最后统一思想,达成共识:明知山有雪,偏向雪山行。在做好充分思想准备和物质准备的前提下,十全十美地实现了这个冒险的计划,成全了我多年来的愿望。特别感恩王老师夫妇的这一义举,愿意陪着我冒险。A friend in need is a friend indeed. </p><p class="ql-block">优胜美地国家公园的美是多季节、多方位的。我们看到了冬天动人的雪景,却错过了公园里只有在其他季节才能看到的风采。另外,因为时间等原因,我们没有机会攀爬半圆丘,没有机会登上glacier point这个公园的制高点去一览众山小,也没有机会拄着树枝在山间小径走上几个小时,欣赏大自然美景和体验远足后肌肉酸痛的感觉。或许以后还有机会再来弥补这些遗憾。黄石公园和大峡谷都去过几次了,优胜美地就不会再来了吗?Never say never. </p><p class="ql-block"> 北京, 20200202</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