铡刀背探路大环穿

陈平

<h3>2019年12月29日,廊坊青年户外一行4人,按照自己的规划,完成了一渡——铡刀背——澳水尖——大峪沟——下寺——一渡大环线探路穿越,里程数21公里,爬升1300米。因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休假,宅在家里时间多,补写游记,记录行程,赞美祖国壮美山河,感恩所有遇见的美好。<br></h3> <h3>铡刀背位于房山区张坊镇下寺村北,又被称为小狗牙山,山脊如刀背般狭窄,绵延陡峭。</h3> <h3>虽然已经去过四次铡刀背了,可当没去过的驴友一提出来想去铡刀背,平平一点都没有犹豫。去。铡刀背是一个去了几次还想再去的线路!</h3> <h3>铡刀背的环穿如图,主要有左侧的一渡村和下侧的下寺村两个选择,无论怎样组合,线路里程都不超过12公里,爬升也不超过1000米,对于强驴来说,强度太低很不合适。</h3> <h3>下图所示轨迹为从大峪沟翻山越岭横切到下寺村以及从下寺村横切到左边山腰机耕路上的规划线路,这段线路大约6公里,网上没有人走过。通过卫星等高线地图的反复研判,我们初步判断可以横切过去,于是付诸行动,规划本次探路环穿,构成铡刀背大环穿路线!</h3> <h3>上午8点,自驾到达一渡村附近,在路边停好车,稍加调整,开始本次穿越。</h3> <h3>不到半小时,到达铡刀背下的柿子沟。这样的速度,大部队出行是不可能的。强驴小队出行的优势明显!</h3> <h3>柿子已经冻成冰柿子了,剥开柿子能看柿子里面有好多冰渣。吃上一口,甜甜的,非常像我们儿时吃雪糕的味道。</h3> <h3>到达铡刀背的大断崖,铡刀背线路最刺激的地方。</h3> <h3>登上那个大断崖,就爬上了铡刀背的山脊,先看一下铡刀背山脊的全貌。今天会从山脊上全程穿越而过,山脊上有雪,增加了穿越的难度,要格外小心。</h3> <h3>走近的山脊是这样的,需要在山脊上不停地上上下下,大概有3km,行走在这样险峻的山脊上,够刺激吧!</h3> <h3>脚下的路,更近一点的局部特写一下,看起来很险,实际上手抓牢脚踩稳,安全是没有问题的。</h3> <h3>但是过这样的小断崖就得小心一点,一失足成千古恨,后果不堪设想。铡刀背最近的一次驴友遇难记录是2019年11月17日,一位河北的驴友坠崖后不幸身亡。</h3> <h3>铡刀背上的奇石非常多的,也很出名,今天我们穿越的路线长,大家行动速度快,所以基本上没有时间停下来拍照,就随便照了几张。</h3> <h3>这个位置是铡刀背的南天门,两个巨石高高耸起像一道天门,但这个天门口不能通过,因为天门后面是万丈悬崖!</h3> <h3>在危险的悬崖边发现一个鸟巢。</h3> <h3>这个小鸟做的鸟窝很精致。</h3> <h3>从山顶上向下俯瞰,山下的小径,因为积雪的缘故,像一条条白色的飘带,盘恒萦绕在山谷之中。</h3> <h3>因为柿子好吃,在山下就商量好啦,强牛哥给我们每人准备了三个柿子,由他背上山 ,路上谁想吃就找他拿。</h3> <h3>前面那个小山头,比较陡峭,路面积雪较多,翻越时得注意一点。</h3> <h3>过了这个小山头,铡刀背就结束了,转向去澳水尖。</h3> <h3>澳水尖海拔不到800米,不过是铡刀背附近群峰的最高山峰,不管是在山上还是在山脚下 ,一眼就能望见它,比较显眼。</h3> <h3>过了澳水尖后,我们向大峪沟垭口方向穿越,全程都是道路很清晰的羊肠小道,路上有积雪,陡一点的地方雪会跟着一起滑,人容易摔跤滑倒。</h3> <h3>雪里摔了几跤,不过没有危险,站起来重新走起就行。</h3> <h3>这个山石有一个缺口,可以窥见山的那一侧,景色还挺有意境的。</h3> <h3>到了山顶上机耕路上,这条路可以一直通向大峪沟村,不用再走羊肠小道了。</h3> <h3>大峪沟垭口,照片左侧有一条小路上山,可以到白云坨和云居寺。我们是一直沿着这条机耕路下山,去大峪沟村。</h3> <h3>山谷下面就是大峪沟村。这个台阶路是大峪沟村为了发展磨盘柿子观光采摘旅游而修的登山步道,我们走台阶下山,抄个近路。</h3> <h3>大峪沟村的防火检查站。</h3> <h3>村里新修的高等级公路。</h3> <h3>大峪沟村是中国磨盘柿第一村, 峪沟的磨盘柿栽培历史可追溯到明代,明成祖定都北京后,作为贡品年年进奉,该村现有百年柿树3000余株。</h3> <h3>走到大峪沟村的这个农家饺子馆门口,都觉得肚子饿了,一看时间,中午12点多,确实该午餐时间了,今天的行动速度太快,差不多已经走了15公里路程了。</h3> <h3>两个理由,我们一拍而合,决定今天要腐败一下。</h3> <h3>第一个理由,走到这个饺子馆的时候,都觉得饿了,应是天意弄人,非要让我们在这里吃饭。逆天,不祥!</h3> <h3>第二个理由,从大峪沟村开始,后面就要翻山越岭横切探路了,属于长途奔袭且没有轨迹可循,未知的路途必然充满艰险,吃好点,我们才能有体力走出大山。</h3> <h3>这是第一次在户外进行腐败。今天计划的20km以达到减肥目的,将化为泡影。</h3> <h3>不管这么多啦,吃吧!</h3> <h3>吃饱了继续出发。</h3> <h3>越走越没有路。</h3> <h3>按计划,沿着这个山谷爬升,可从大峪沟横切到山顶一条机耕路上。</h3> <h3>没有路,也得上!</h3> <h3>要横切到那个山梁上,深一脚浅一脚的走,摔了一跤,把我一个登山杖都折断了。</h3> <h3>从大峪沟冲上山的横切的路,是提前从卫星登高线地图上规划好的,我们必须顺着这个山谷上山,其他地方很难通行。实际观察地形,规划路线没有问题,一切顺利。</h3> <h3>总算翻越了下寺村和大峪沟村之间高山,到达山顶上的一条机耕路,这条路下山可到下寺村,上山可以去澳水尖。</h3> <h3>根据规划,我们还要沿着这条机耕路向下山方向下山走一段,地图的下端那条规划路线是最佳下撤到下寺村的下山路线。</h3> <h3>到了规划的横切下撤位置,吓一跳,坡度很陡,估计有70多度,且还有雪。观察了一下周围地形,也好像在附近挑不出更好的下撤位置,心一横,直接下切。</h3> <h3>一路披荆斩棘,终于到了山脚下的下寺村。</h3> <h3>到了山脚的下寺村后,根据规划,我们应按图示路线,穿越村庄后继续横切上山,翻越下寺村和一渡村之间的茫茫群山。</h3> <h3>地图上是一条线,实际走起来却很难走,几次我都要崩溃放弃了。而前面三个强驴却越走越勇,只好硬撑着向上爬。</h3> <h3>历经千难万苦,到了半山腰的机耕路上,这下就放心了,后面的路有走过的成熟轨迹。而且现在还不到下午四点,时间也足够。</h3> <h3>我们是从大峪沟村直接横切爬到到照片中对面山顶上的,然后从对面大山那个鞍部位置下切到山脚的下寺村,穿过村庄后,接着又横切上山,拍张实景照片留念,今天的探路穿越太牛叉了。</h3> <h3>这是去铡刀背下面柿子沟的路。</h3> <h3>虽然也没有明显的路,仍然需要在荒草中深一脚浅一脚地行走,但是灌木林明显稀疏了很多,至少不需要在灌木林中披荆斩棘了,情况好多了。</h3> <h3>到了来时的柿子沟了,强牛哥又上树进行一轮采摘柿子活动。从柿子沟回到一渡出发的起点,上山才半个小时,下山会更快些。</h3> <h3>放一张爬铡刀背的照片,强牛哥照的不错。</h3> <h3>今天的行程21.11公里,累计爬升1303米。轨迹号:3213429。上传轨迹时有特别说明:“大峪沟横切到下寺村基本无路要披荆斩棘,此段路弱驴不要参考,走公路吧”。</h3> <h3>本次铡刀背大环穿轨迹,是我们独家探路行成的轨迹,欢迎强驴参考。以后,我们会经常去创新和规划没人走过的新路线了,然后探路并行成轨迹。总是走别人的轨迹,以后慢慢的,其他驴友走我们的轨迹吧。</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