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写习惯少不得

蓝色海

<h3>  说起阅读和写作,本人很是惭愧。虽然和我周围的人相比我的阅读量和写作的习惯还算过得去,特别是近十年来还读了几本书,写了些东西,但是那都是一些很随意而零散的,非常肤浅,如果从一个人应该有的阅读、写作品质来讲,那就差得太远了。<br></h3> <h3>  很多事情都是过去了就难以弥补的,特别是人的成长,一些具有“种子”意义的习惯、品质和能力,在年龄还小的时候就应该种植于自己的生命之中,再晚了,生命之土就会变得“板结”而贫瘠,很难补救。阅读的习惯、品质和能力就是这样的,本应该从小就经历一些阅读训练的我们,在那个年代,几乎无人引导。上小学时的语文课更像是政治课,到了初中接受的是“应试”为主导的教育,考什么教什么,语文课的大部分时间都在纠缠于对付考试的那些语文基础知识,如果说有什么阅读的话,就是那几篇可能在考试中需要默写的文章。特别是,当时学校还明令禁止学生的课外阅读,假如有哪个学生把课外书带到学校,一旦发现,都会得到教师的严厉批评。所以,我这个从来都比较听话的学生在小学和初中阶段就远离了阅读,也对学习语文没有丝毫兴趣。上了师范,应该说没有了考试的压力,自由安排的时间也非常多,可是因为自己不喜欢语文,此前也从来没有体验过阅读的好处,所以,我还是把时间和精力放在了自己比较擅长的数、理、化上面,学校的图书馆有很多书,但我从来也没有借阅过。就这样,我成了一个偏好理科的人。走上工作岗位也就自然地选择了教数、理学科,长期和那些数字和符号打交道,我的乐趣就在做那些富有挑战性的数学题目里面,很少与文学作品有过接触,就是人们推荐的那些再优美的文字,好象都不能打动我。</h3> <h3>  进入到学校的管理层之后,常常需要写一些公文性的文章,可就是这简单的公文也会把我的心情搞坏,很多时候半天也写不出什么满意的东西。印象最深的一次是写一篇学校的经验材料,我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和上课之外,把所有的时间都用在了写这个材料上面,花了整整十天的时间,好不容易完稿,结果还是不合要求。经历了这次“痛苦”,我似乎不再那么讨厌“文章”了,开始有了一些阅读,并还时不时地记一些笔记,权当是一种积累,为的是以后再写点儿什么不再那么艰难。当我阅读的文章慢慢地多了起来之后,特别是那些涉及教育教学方面的文章,我也慢慢地发现,我自己在此之前不愿意动笔,不善于写作,损失太大了。因为我看到的那些经验,有很多其实就是自己的,只是别人写了,发表了,有成果了,而自己做了那么多,也那么有效果,可留下的只有那些只能让自己兴奋几天的“考试成绩”,心里多少有些不甘。也就是这种不甘,我拿起了手中的笔,没有任务,没有强迫,尽管写出的东西明显有些稚嫩和粗糙,在别在看来也明显是“没有用的”,但是我不断地鼓励自己“再丑,它是属于自己的”。就是这在种丝毫不在乎它有用没用的默默坚持中,我对阅读的需求也渐渐的强烈起来,并在阅读与写作的比照中,自己的文字水平和自己相比有了明显提高,自己写的一些小文章也时不时地在专业刊物上与读者见面。</h3> <h3>  到现在,那些见过我的文字还不太了解我的人,还以为我是学文科的,教语文的,其实我的这点儿文字水平完全是近些年从头开始学来的,某种程度上讲,也是被逼出来的。并由自己的这种经历,我得出两点启示:一是阅读和写作是人生成长中最应该具备的最基本的习惯和技能,否则,人生就会明显单薄。尤其是从事教师工作的,没有阅读和写作,就失去了远航的风帆或腾飞的翅膀。二是没有写作的习惯,阅读就没有动力,那些仅仅为装点门面的阅读是走不远的。</h3><h3> 阅读和写作的习惯应从小养成,这是一生少不得的习惯。少了它,人生就少了应有的光芒。</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