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年 的那些事儿(一)

鸡鸣村角

<h3> 每逢过年时节,就常会听到这样的感慨——生活越来越好了,年味越来越淡了!细细琢磨,还真有点这么回事。特别是今年,全民抗击疫情,都不出门,这个鼠年就显的更冷清。天天窝在家里看电视,就着萝卜丸子喝小酒。于是,就回忆小时候过年的那些事儿。</h3><h3><br></h3><h3> 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h3><h3> 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h3><h3> 宋代诗人王安石这首千古名句,说的就是过年的事儿。而在过年的事儿中,王老先人就着意写了两点——贴春联,放爆竹。无论古时还是当今,最能体现年味儿的应该就是这两件事了。</h3><h3> 岁月悠悠千年过去,老祖宗留下来的这些年俗,还是代代相传,延绪至今。唯一不大相同的是,现在过年贴得春联,大多都是从集市上买的,或者是单位赠送的。而我们这一代人小时候过年贴得春联,都是自己动手写得。</h3><h3>几十年过去,那时候写春联,贴春联的场景,仍然历历在目,倍感亲切。</h3><h3> 小时候,村里识字的不多,能拿起笔来写春联的人更少。我的三叔是高小生,还是村里第九生产队的会计,他学历虽然不高,却写的一手好毛笔字。在他还没有成家时,每逢过年,他就义务给乡亲们写春联。一过腊月十五,他就买来毛笔墨水,在爷爷家里安下摊子。乡亲们就夹拿着大红纸,让三叔写春联。三叔每写好一幅,我就帮忙把春联拿到一边晾晒,晾干后,就一幅一幅的收拾起来,再一家一户的叠好,按照三叔的要求,还不能乱了套。奶奶就夸奖我“能办大事了。”我心里就美滋滋的。</h3><h3> 三叔的春联年年写,内容都是吉祥词。比如,贴在灶王爷位置上的,就是“上天言好事,回宫降吉祥。”横批是“一家之主。”贴在床头上的是“身体健康”。贴在柜子上的是“黄金万两。”贴在猪圈门口的是“六畜兴旺。”贴在石磨上的是“白虎大吉。”贴在鸡窝上的是“鸡鸭成群。”贴在影壁墙上的是“迎财接福。”贴在门口对面的是“出门见喜。”还有“满院春光。”“吉星高照。”等等。这些都要贴在固定的位置,不能乱了次序。</h3><h3> 上小学三年级的时候,是一九六六年。那一年,乡亲们过年写得贴得春联也紧跟形势,现在来说叫与时俱进!象“破旧立新”啦“斗私批修”啦,“兴无灭资”啦,等等,都冠冕堂皇的贴在了横批上。而传统的“出门见喜”则更是变得五花八门。有的贴“出门胜利”,有的贴“出门生产”“出门劳动”,还有的直接贴上“社会主义好”“共产党万岁!”“*****”之类。别说,小山村的乡亲们还是蛮有创新思维的。</h3><h3> 也就在那年,三叔开始教我学写春联。最初,我学着写“有”贴,后来就开始写简单的横批等。虽然说是写的字不受看,却受到了爷爷的夸奖,爷爷说,“圣人不嫌字丑”,黑墨抹红纸,贴在那里都喜庆。</h3><h3> 上初中的的那年,我才算正式写春联。那一年我独立完成了自己家的春联,还给二舅家,二爷爷家写了春联。可没有想到的是,我第一次写春联却闹出了笑话。</h3><h3> 那年的大年初一,我去给二舅磕头拜年。一进大门就东瞅西瞧的欣赏自己的“手艺”。瞅着瞅着就发现了问题了。二舅的猪圈门上,分分明明贴着“福星高照”。再瞅瞅,锅屋灶王爷位子上却贴上了一幅横批“六畜兴旺”。一同串门拜年的老少爷们都乐了,拍手跺脚笑岔了气。平日就最能开玩笑的“老驴”舅说,“二哥啊,你家的猪是有福了,灶王爷可要咒骂你了。”二舅就对着“老驴”舅翻白眼!说,别笑话俺睁眼子瞎!说笑间,还是把“六畜兴旺”撕了下来。</h3><h3> 事后反思,我犯了两个错误,一不该自作聪明的破旧立新,把“一家之主”变成“福星高照”。二不该随心所欲的把“六畜兴旺”横着写。——写春联也有规矩,象“出门见喜”“身体健康”“黄金万两”“六畜兴旺”等,应当竖着写。我没按套路去做,结果让不识字的二舅犯难为了。不过,比起村里的滕二爷爷,这也不算太稀奇。他老人家能在床腿上贴上“六畜兴旺”,还能在猪圈门贴上“身体健康”呢!</h3><h3> 在那个年代里,一些上了年纪的乡亲们不识字,过年贴春联出现的一些小失误,倒也使淳朴善良的乡亲们更加乐哈,让欢乐祥和的年味儿更浓烈!</h3> <h3>  小时候, 过年写春联贴春联能给节日增添欢乐祥和喜庆气氛,而放鞭炮却是把年味儿推向最高潮。孩提时的记忆里,从腊月二十三辞灶过小年开始,山村里时不时的就“啪”的一声响亮,胡同里炸丸子的香味儿,和空气中的硝烟味儿,混杂弥漫在一起,让年味儿更加浓烈。</h3><h3> 现在的生活条件好了,市面上卖的鞭炮最小的都是五十响的,大的能达到几百响,而且品种花样繁多,有电光的,有带哨的,有冒彩花的,还有二踢脚。</h3><h3> 我们小时候放的鞭炮多数都是二十四响,大的也就五十响。家里的日子过得紧巴,父亲不舍得花钱,每年也就买两盘鞭炮。腊月二十七八上坟时,在老祖宗的坟墓前放上一盘,大年五更“发纸马”再放上一盘,就是为了图个吉庆热闹。</h3><h3> 从懂事开始,我最爱做得事就是放鞭炮。大年五更,母亲摆好祭品,焚香烧纸的时候,父亲就把鞭炮挂在竿子上,我就自告奋勇的举竿子,父亲用香火头儿把鞭炮点燃,我就把竿儿举的高高,噼里啪啦的鞭炮声飞出农家院,冲破夜幕,响彻云霄!随着最后的一声响,我就在父亲的指教下,裂开嗓子喊上一声“响亮响亮,人财两旺!”一家人就都乐哈哈的笑——又是一年!</h3><h3> 在一年一度的鞭炮声中,我慢慢的长大。长大了,调皮了,爱放鞭炮的兴趣也越来越浓。我把父亲买来的鞭炮,悄悄的拆散,偷几个出去,一个一个的点着听响儿。一盘二十四响的鞭炮,有时候被我拆的不足二十个。等父亲发现了,也不好说什么,大过年的,不会像平时那样,挨父亲的巴掌和鞋底子。拆了家里的还不过瘾,就再悄悄的拆爷爷家的,爷爷比父亲大方,有时候就多买一盘鞭炮,让我拆散开放着玩。</h3><h3> 单个放鞭炮真有趣!一手拿鞭炮,一手拿香火头儿,点燃引芯后,用力往高抛,凌空一声爆响,那感觉真爽!</h3><h3> 姑姑婶婶们凑堆啦呱的时候,冷不防脚跟前就是一声爆响,吓得她们一扎煞,我就乐哈哈的赶紧逃。跑慢了,被她们逮住,肯定是要扭我的耳朵垂子!嘻嘻!</h3><h3> 奶奶家的狗叫小黑,见到我就摇尾巴,我一摸拢它的头,它就会乖乖的眯缝着眼睛趴下。我把鞭炮绑在小黑的尾巴上点燃,看到尾巴冒烟,小黑就纳闷,扭着头原地转圈,最多转悠五圈,接着就是一声爆响,小黑就改转圈为狂奔,狗影不见了,那惊喳喳的“吱吆”声还能听的到。这么一来,小黑起码半月不理我,见了我就夹着尾巴躲。</h3><h3> 奶奶喂的猫叫小花。它比小黑更好玩!尾巴上一声爆响后,它能一窜三尺多高。两窜就到了奶奶院子里的榆树上,用爪子抓树皮,还呲牙裂嘴的“咩呜”。无论奶奶怎么哄,它就是坚决不下树!奶奶哄不下小花来,就生我的气!说我是“仇家”,原话记得是——仇家啊,七岁八岁狗也嫌啊!你到几时懂事儿啊!</h3><h3> 为了知道鞭炮的劲头儿,我还专门做过试验。把鞭炮放在装“链霉素”药面的小瓶里,能把小瓶炸碎。放在墨水瓶里点燃,有时候能一炸两半。如果放在酒瓶子里,一声响亮过后,白烟就涌出瓶子口,可酒瓶子无动于衷。</h3><h3> 过年放鞭炮,给我的少年时光增添了无尽的乐趣,不过有时候也乐极生悲。有一次,用鞭炮炸牛屎,“嘭”的一声响,呲了我一脸牛屎,虽然不臭,也很腻歪。还被母亲捥了一指头。有次玩高抛放鞭法时,偏偏碰到个急芯子,没有出手就响了,手指头熏黑了,乎乎的疼。奶奶用咸菜水给我抹手。父亲却瞪着眼说,“该!”</h3><h3> 因为放鞭炮,我还挨过一次打。那年的大年五更,大队办公室门口挂起了红灯笼,屋里挂上了烈士纪念辐。一群小青年围着火堆烤火。我点着一个鞭炮扔在了屋门口,想吓他们一跳。没想到鞭炮翻了个滚,滚到了火堆边,啪的一声响亮,崩起来的火星子,把信平的脖子烧起了燎泡。大年五更挨了信平两捅锤!(其实不疼)至今回忆起来还想笑,我的少年啊,怎么就那么调皮呢?</h3><h3> 过年放鞭炮,不仅仅只有孩子们喜欢,大人们也同样喜欢。</h3><h3> 实行生产责任制后的那年,家乡的农业大丰收,乡亲们的囤里冒了尖,腰包鼓囊囊,老老少少心情舒畅。过年时,小山村里的鞭炮声就格外响亮。那年村里的向富爷爷光一百响的大鞭炮,就买了七八盘。还有带哨的、冒彩花的电光鞭炮。大年五更,放了一盘又一盘,引来了一圈看热闹的大人小孩。向富爷爷边放边兴高彩烈的喊“好鞭!好鞭!人财两旺啊!”可没想到,一不小心就被鞭炮崩坏了眼睛,受了好大的罪……。</h3><h3> 第二年,开朗乐观,善良可爱的向富爷爷,童心未泯,乐趣依然,痴心依旧,壮志不移!——继续放!向富爷爷很善于总结经验,发扬成绩,改正不足——这年放鞭炮时,全家老少,每人戴上了一副眼镜。一声声鞭炮震天响,一串串彩花映夜幕,一副副眼镜闪银光。场面十分壮观!书写了小山村放鞭炮的光辉历史。前无故人,后无来者!至今无人超越!</h3><h3> ★ ★ ★ ★ ★</h3><h3> 爆竹声声辞旧岁,春联幅幅迎新春。</h3><h3> 又是一年芳草绿,依然十里杏花香。</h3><h3> 这些顺口溜,都是以往过年时,自己写过,也在故乡老屋的门框上贴过的春联。岁月流逝,一去不返!老了,老了啊!现在多年提不起笔来写春联了,也好久没在故乡的老屋里过年了,可那儿时故乡的年味儿,依然在眼前飘荡,它是那样的浓郁,它是那样的芬芳!它和那故乡的山,故乡的水,故乡的人一样,时时刻刻让人魂牵梦绕,思念到永远。</h3><h3> 在结束这篇拙文时候,我在想,当下,全民众志成城,齐心抗击疫情!风雨过后,就是彩霞灿烂,春光明媚的艳阳天!有了这次经历,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美好!以后,年味儿会越来越浓!</h3><h3> </h3><h3><br></h3><h3>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