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河口的小城故事

河清海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ed2308"><b>江西河口的小城故事</b></font></h1><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 style=""><br></font></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font color="#167efb" style="">(图/文 黄建军)</font></h3><h3><br></h3><h3> 江西铅山早在明清之际就是“江南五大手工业中心”之一,为中国资本主义最早萌芽的地区之一,其手工造纸业与松江的棉纺、苏杭的丝织业、芜湖的浆染业、景德镇的制瓷业齐名。县城所在地河口镇与景德镇、樟树、吴城并称为江西四大名镇。到了清乾隆年间,河口进入鼎盛时期,闽浙皖赣川广荆苏等货物集散于此,转销全国,成了商贾云集的“八省通衢”之地。</h3> <h3>  这条数里长的古街,青石铺就。每一块石板都被车轮碾过,都仰望过楼阁上的喜怒哀乐,都聆听过语杂两浙淮扬的叫卖与吆喝。</h3> <h3>  百年后的今天,古旧的墙垣、门楼、黑瓦、红石、青砖、绿苔以及被岁月剥蚀的点点痕迹有如用一种冷峻、灰色的语言,确认这一条条巷弄的古老,而墙角石缝里钻出的野草、石阶上生附的苔鲜、门框上殷红的对联则鲜亮得生机勃勃,让一条条巷弄凭增一种被历史抛弃的无耐与悲哀、沧桑与苍凉。</h3> <h3>  穿行其中,常常可以看到银鬓白发的老人端坐在门口凝望悠长寂寥的、熟悉得不能再熟悉的巷弄,享受着煦暖的阳光、清新的空气、淙淙的水声以及不时传来的鸡鸣犬吠所带来的怡然和惬意。</h3> <h3>  风雨悠悠、岁月蹉跎,古街不知见证了多少人间的喜怒哀乐、爱恨情仇。勤劳、懒惰、善良、邪恶、生老、病死、买卖、钻营都曾在古街发生、存在并消逝。</h3> <h3>  古街侧畔的信江,再没有当年茶商、纸商的舟楫,但信江之水仍奔流不息,滚滚而来、潇潇而去;明清古街上也早已听不到八方口音、看不见南来北往的身影,但铺就古街的青石板还在、雕着虫鱼鸟兽的阁楼犹存,尽管铅华落尽。</h3> <h3>  几百年后,不论信江河、青石板还有那些已经在风雨中斑驳了四五百年的民居阁楼是否存在、是否变化,有一点是可以肯定的,那就是古镇终将消逝于地平线,这是历史的必然、更是世间万物新陈代谢的规律使然,大千世界,概莫能外。我们能做的唯有好好保护古镇的历史记忆,让“货聚八闽川广、语杂两浙淮扬”的古镇河口随时可以从发黄的志史中拾起,从一代又一代古镇人尘封的记忆中找回。</h3><h3> 因为历史就是今天,今天也是历史。(2020.1.31)</h3> <h3>作者简介:黄建军,男,1974年生,江西铅山人,现为铅山县人大常委会选任联工委主任,喜欢文学,作品散见于《中国旅游报》、《人民公安报》、《当代江西》、《厦门文艺》、《上饶文艺》、《上饶日报》等刊物。</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