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墨竹摄影

良子诗影

<h3>一直喜欢拍摄荷花、梅花等花花草草,之前也写过几篇荷花梅花的拍摄心得。竹子也拍过不少,但始终难得拍竹之精髓,这两年不少朋友留言让我写写拍竹的心得和技巧,一直不敢下笔,因为有自知之明,始终拍不出竹子气节之精神内核。春节期间冠状病毒肆虐,不出门就是对社会最大的贡献,于是就趁着在家休息的时间,简单整理一下,先这个写个初稿,待以后体会和实践更深刻之后,再来补充吧。</h3><h3><br></h3><h3>我们中国人画竹子、拍竹子,肯定不是简单的记录竹子的形态。竹子在中国文化和审美中,向来都份量十足。作为梅兰竹菊四君子,作为梅松竹岁寒三友,这个竹子的意义自然不是一种简单的植物,也不是竹笋的食用价值那么简单。东坡居士最爱竹,“宁可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使人瘦,无竹令人俗。人瘦尚可肥,俗士不可医。”足见对竹的喜爱之深。但我还是最喜欢这句“未出土时先有节,尚凌云处乃虚心”。这句诗可以说是把竹的精气神都表现的淋漓尽致,就是瘦、虚心、气节。那我们先从这个方面从理论上分析墨竹拍摄手法。一直固执的认为,要想拍好中国的花鸟画,肯定要先深刻理解这些花草的精神内涵,否则肯定很难表现出花鸟的精气神,换句话说,就是很难拍出中国人心中的意境。</h3><h3><br></h3><h3>一、瘦。竹的构成非常简单,只有竹叶与竹杆,最简单的往往是最难的。竹叶如刀似剑,细长如柳叶般俊美。每次读赵佶的瘦金体书法,总觉得他的用墨是学习竹叶的绘画手法(他自称是学习兰花的绘画手法),不知道大家是否有同感。竹干挺拔秀丽,玉身长立,真有点君子和侠士的风骨。从形态上看,竹叶和竹竿都是纤瘦挺拔的。当然这个瘦不仅体现在形态上,瘦还与肥相对,更是清雅,是不油腻,如清茶一般的味道。瘦还有一个更深层次的含义,瘦是一种安贫乐道的精神,是淡泊明志之趣,这一点与传统文人的精神追求正好相契合。</h3><h3>二、虚心。竹虽无牡丹之富贵,无桃李之妖艳,亦无松柏之遒劲,但竹胜在高风亮节,谦虚自知。竹本身不像百花一样多彩多姿,它就只有一种颜色,这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谦逊。当然对于摄影来讲,颜色越少,视觉冲击就越难,为表现竹之虚心,墨色也是常用的方法,水墨之色,极简但层次极其丰富,具体方法后面会做介绍。</h3><h3>三、气节。这个气节,可以说是骨气,也可以说走傲骨,“未出土时先有节”,竹枝干修长,遒劲舒朗,给人坚韧和刚毅的力量感。竹干笔直,不弯曲,不为五斗米折腰,给人自强不息、坚贞不拔的印象。当然这个气节二字,用摄影来表现难度较大,我自己还没有找到具体方法,达不到这样的境界,后面还要不断地摸索总结。</h3><h3><br></h3><h3>前面说的都是理论上的分析,下面聊聊具体的手法,仅供大家参考。</h3><h3></h3><h3><br></h3> <h3>一、先说说构图。构图是拍摄任何题材照片最关键的步骤,构图是摄影中的布局谋篇,是顶层架构设计,构图不好,靠其他方面来补救,肯定很难。拍竹当然也要构图简洁,注意留白。竹叶的选取,首先要疏朗,不能太乱,竹叶要能体现倔强昂扬的势态。竹干当然要选择稀疏细长的,表现竹之瘦,同时枝干不能太密,太密会显得拥挤,没有给人灵魂的呼吸空间,也不能太疏,容易显得空洞,最好是疏密有致,更能显出竹之瘦美。</h3><h3>枝与叶的关系很是关键,二者即要有关系,也不能重叠的太严重,这样会显得很凌乱,竹之清瘦之美就表现不出来了。我一般喜欢以枝干作为背景,叶为前景,叶为实,枝为虚,这样安排,主要因为枝干太醒目,容易变成标本的拍摄了。当然这没有绝对的标准,一切都是为了表达,虚虚实实,真真假假,往往趣味就在一线之间而已。</h3> <h3>下面图片的构图,在竹叶的选取上,尽量选择代表一种气势的叶子。</h3> <h3>构图尽量简洁,疏密有致。</h3> <h3>二、多重曝光。中国画是不太讲究透视的。我们拍竹如果一次曝光拍完,很难找到合适的竹叶和竹干的,因为一般情况下,叶子都在竹稍,最好的竹干都是竹竿中部,又直又挺拔,如果要想做到移花接木的效果,使用两次曝光是个好办法。通常这么做,先把相机设置成两次曝光模式,第一次对准天空的竹叶(竹子比较高,形态比较好的竹叶大都在很高的地方),欠曝拍一张(一般笔者都是手动对焦,手动曝光),然后移动相机,选取舒朗的竹干中部,过曝拍一张。两次拍摄,不仅视角和焦距不同,曝光参数也不同。这样做的好处,可以形成反差的效果,竹叶是暗调效果,而且清晰,达到如刀似剑的效果,竹干形成一定的虚化,这样不至于喧宾夺主,而且比较淡雅,如水墨晕染之效果,颜色深浅也能表现距离感。<br></h3><h3><br></h3> <h3>当然拍摄时的天气也比较关键。下面的效果就是上面的方法在拙政园拍摄,一年之后我再去拙政园同一地点,采用同一方法,却怎么也拍不出一样的效果。这当然和天气和光线有很大关系。多重曝光拍摄,建议最好是阴天,也不要在中午,这样光比就不会太大。另外,对着天空拍竹叶的时候,容易产生一种雾状的效果,增加了朦胧感。当然如果遇到雾天过下雪天就更好了。</h3> <h3>这种构图就是为了把竹叶和竹干移花接木。</h3> <h3>多重曝光,同一时间拍摄两次。</h3> <h3>这是一张下雪时拍摄,当然还没有单反相机,这种场景在苏州比较难见啊!</h3> <h3>三、水墨。水墨效果除了黑白处理外,经常考虑“反相”的后期处理。如果不是阴天,光比较大的情况下,拍出来的照片可能本次过于分明,则可以考虑黑白处理之后,进行反相处理,形成水墨晕染效果。<br></h3> <h3>四、其他手法。</h3><h3>1.借物,利用周边的物体形成画框的效果。</h3><h3><br></h3> <h3>2.利用影子形成虚实效果。</h3> <h3>后记。拍竹其实很难,至少比荷花和梅花难拍,首先难在素材选取上,这就像烹饪选食材,面对一片竹林海,选取那几片叶子,那几根竹干,放到自己的相框里,这本身就是需要耐心,不停地变换角度、光位,总能找到合适的构图。但最难的是拍出竹的精气神,特别是气节这种神奇的精神内涵,至少我本人目前还没有更好的技术手段。但是探索本身也是一种乐趣,艺术的追求,有时候未必是结果,过程也是一样的美!</h3><h3>我们处于一个伟大的时代,随着中国经济、军事的强大,文化上也应该更自信,我们不必要处处去仰视西方艺术,包括摄影,我们也应该持续发掘我自己民族的审美情趣,占据文化的制高点,我们中华文明有这样的实力,也有这样的资本,但一切需要我们这代人不停的去探索。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努力。</h3> <h3>我的微信公众号,有兴趣的朋友欢迎多交流。</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