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河畔迎来庚子年-鼠年春节的以色列、约旦(七)

任重

<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第七部分包括:</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伯利恒:圣诞教堂 </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font-size: 18px;">耶路撒冷: 橄榄山、耶路撒冷老城、哭墙、圣墓教堂、苦路、大卫王墓和最后的晚餐之处等。</span></p><p><br></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离开约旦回到以色列</b></p> <p><span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span><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今早天气非常好,在酒店二层向西看,能看清死海对面以色列的山峰。</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 如果此时还能去死海漂浮一下,和昨天下午顶风冒雨的感觉一定不同。</span></p> 马上要上车了。约旦境内一直接送我们是这辆α公司的奔驰旅游大巴,前风挡贴上“领队 董红”的牌子,省去了大家到处找车的麻烦。这位司机的驾驶水平也真不错,开的又稳又快。<div>  感觉约旦公司对导游和司机比较“刻薄”一些,不允许他们在我们住的酒店吃、住。我们住死海边,导游和司机昨晚赶回安曼,今天一大早又从安曼回来,往返这一趟需要三四个小时。省下这车跑4个小时的油钱,是不是导游、司机的吃住会解决的好一点,司机休息好游客的安全才更有保障。</div> <p>  上面两张地图,第一张是酒店到边检站再到耶路撒冷的示意图,另一张是边检站周边放大的照片。</p><p> 我们从酒店到以约边检口岸只需半个小时车程,过境手续比从加利利湖出来更为简单,无需摆渡车,边检站大厅两国各有个大门,我们的大巴直接开到边检站东门约旦一侧,有人负责把行李箱拿下车去检查,我们只要拿护照过安检领入境条即可,入境时边检员也不问什么,手续办的非常简单快捷。</p><p> 我们告别了约旦的导游一中国兰州的小朋友和司机,从边检站西门以色列一侧出来,回到了以色列。</p><p> 车顶有Hawaii字样的白色大巴开到门口,看着很眼熟,太巧了,还真就是我们刚到以色列到机场接我们那辆车和那位和善的巴勒斯坦司机,上车最方便的是不用问WIFI密码,手机里保存着呢。不过家在基布兹,很不错的那位导游不能来,我们有了一位新的导游一阿峰。阿峰是个挺精神的四川小伙儿,在耶路撒冷学应用心理学。</p> 出了边检站,车开上高速路,明显能感觉到以色列和约旦的不同,经济发达,路就是要好一些。<div><br><div>  死海裂谷谷底更偏约旦,约旦的海岸比较陡峭,以色列这边则相当平缓,更适合漂浮。</div></div> 以色列很注意土地利用,死海边上一点地方,他们也种上了蔬菜。以色列靠科技实力,在沙漠种植蔬菜、水果和鲜花,自给有余还能出口。<div>  我们去了一个以死海泥为原料的化妆品的工厂,听介绍说最高档化的妆品品中加了黄金、钻石粉,这种噱头似乎国人更爱用,果然这家工厂被中国老板收购了。</div> 工厂门口绿化带里开花、结果的植物都有,照片右边漂亮的红绒花是合欢,左边的第一次见,手机识别,叫榄仁树,解释这是一种亚洲热带植物。 <p>  从工厂出来,沿着死海北上,靠近耶路撒冷,路边逐渐有了些高墙围着的小镇,这就是常听到的以色列犹太人定居点,高墙内外差别还是很大的。</p><p>  接下来我们要到伯利恒、耶路撒冷参观包括宗教圣地在内的古迹。宗教圣地更多是依据圣经等记载,也包含一定的实地考古成分,概念上与纯粹的考古有重合但又有很大不同。</p><p><br></p><p><b><font color="#ed2308">伯利恒</font></b><br></p> <p>  上一幅是伯利恒的谷歌卫星地图,我们要从牧羊人岩洞(右侧红圈位置)到耶稣降生的地方(左侧红圈位置)。传说2000多年前,天使找到牧羊人,告诉他们救世主降生了,让牧羊人赶去迎接救世主。这群牧羊人也是这么走的。</p><p>  下一幅图是存于圣诞教堂的马赛克地图,居然和谷歌地图的相似度如此之高,粗线标注的道路是传说中牧羊人赶去迎接救世主走的路,我们今天走的路大致也在这个方位上。</p> <p>  伯利恒建在一片丘陵上,街道不宽,而且是左右盘旋上上下下的。全城的房子都要用当地乳白色的石头盖,城市风格很协调一致。</p><p><br></p><p><b><font color="#ff8a00">1.“牧羊人田野”</font></b><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这座教堂距离伯利恒耶稣诞生地(圣诞教堂)大约有2公里左右。</span></p> <br> <p>  教堂环形墙壁上,有若干幅根据圣经内容所做的耶稣降生前后各种情景壁画。 </p> <p>  教堂后有个大岩洞,传说岩洞当年住着伯利恒郊外的牧羊人。一天来了一队天使,告诉他们救世主就要在“马槽”降生了,他们听从天使的召唤,马上进城去迎接降生的救世主。</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圣诞教堂</b></p> <p>  天下着不大不小的雨,伯利恒的路灯杆上悬挂着巴勒斯坦的国旗淋湿了,没有飘扬起来,巴勒斯坦的国旗告诉我们,这里是巴勒斯坦,不是以色列。</p><p>  这条路通向马槽广场(右图),广场边就是巴勒斯坦的世界文化遗产地一圣诞教堂。</p><p>  一路过来,很多路上有荷枪实弹的军警把守,不让车辆通过,幸亏司机路熟,绕了很远总算是转过来了。</p><p>  1945年1月27日,苏联红军解放了奥斯维辛集中营,在这座集中营被杀害的110多万人中绝大部分是犹太人。2005年11月第60届联合国大会将每年1月27日定为“国际大屠杀纪念日”。今年是解放奥斯维辛75周年,欧洲政要名人来到这里参加纪念活动,包括普京、马克龙、查尔斯王子等等,伯利恒、耶路撒冷处于高度戒备状态。</p> <p>  圣诞教堂在马槽广场左侧,始建于公元326年,是基督教主要圣地之一。</p><p>  2012年,圣诞教堂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这是巴勒斯坦首次“申遗”成功。</p><p> 圣诞教堂的外观与其说是教堂不如说是城堡,显得异常厚重坚固。更为让人不解的是硕大的教堂设置了一个比窗户还小,只有1.2米高的门,人称“谦逊之门”。教堂原设计的门就不大,后来改建的这个门就更小了。</p> <p>  公元325年,康斯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来到巴勒斯坦,决定在2世纪圣·贾斯汀考证落实的圣诞洞之上修建一座教堂,于是就建造了圣诞教堂。</p><p>  公元529年,战乱中教堂被毁。所幸的是公元540年查士丁尼大帝重建之后,虽然发生过多次战乱,教堂居然完好保留至今。</p><p>  步入教堂大厅,大厅保持了公元540年重建后的样子。</p> <p>  大厅中间有块地方用栏杆围了起来,围栏中是325年教堂始建时铺的马赛克地板。这片地板1934年被发现。现在看起来相当新,实在不像是一千六七百年前所铺设的。</p> <p>  教堂的墙壁上保留着部分壁画,柱子的上端也保留着原有的圣像。 </p> <p>  教堂归属罗马天主教、希腊东正教和亚美尼亚东正教。祭坛和常见的教堂有所不同,有些凌乱可能和正在进行的施工有关。</p><p>  两位牧师交替用华丽、清晰的语调在读着圣经,在戴眼镜的牧师后侧是个不大的门,信众和旅游者在这里排队,经过弯曲狭窄的大理石台阶下到圣诞星洞。</p><p><br></p> <p>  到圣诞星洞大约要下两层楼的台阶,而圣诞星洞只有3米宽,10多米长,大家只能鱼贯而入。洞中右侧是著名的圣诞圣坛,圣坛是一个用红白大理石围成的半圆,中央镶嵌着一颗14个角的银星,银星上的拉丁文大意是:圣母玛利亚在此生下基督耶稣。银星就是大家所说的伯利恒星,传说耶稣降生前后数月,伯利恒上空确有一颗亮星,有人解释当时有超新星爆发。圣诞圣坛上悬挂着15盏灯,据说是代表了基督教各派。</p> <p>  左侧,也就是伯利恒星的对面,是给耶稣当做摇篮的石马槽,就是两根柱子之间的位置。</p> <p>  从另一侧上台阶,回到一层大厅里。</p> <p>  教堂的柱子中部有些画,很像是现代卡通人物,不知道是什么时候,什么人画上去的。 </p> <p>  进教堂之前就注意到了,教堂的门非常低矮,估计有1.2米左右。</p><p>  一个说法是人们进门必须低头弯腰,显示谦恭。另一个说法是门本来正常,后来改小是因为时有阿拉伯骑兵来袭,门小能防止骑兵冲击,便于防守。我们也体会到了,进门确实不那么方便。</p> <p>  圣诞教堂实际是“教堂群”的名称,看似一体的建筑,实际上里边分成了几个教堂,我们去的圣诞洞上的圣诞教堂是其中一座,从圣诞教堂侧面小门出来,到了另一个院子里。</p> <p>  院子里有哲罗姆像(公元340-420年),他在这里用23年时间把旧约圣经翻译成拉丁文,对基督教的传播和发展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他的译本也成为了法定版本。</p> <p>  哲罗姆翻译圣经的地方在现有教堂之下,要下近两层楼高的台阶,结构是半房半洞,不知道当年是山洞外扩修了房子,还是在房子后边挖了个洞。 </p> <p> 地下室里有浮雕像的石桌是哲罗姆当年工作的地方。据说他开始是把希腊文圣经翻成拉丁文,哲罗姆博学多才,翻译过程中发现当时的希腊文圣经作为翻译底本并不理想,于是改用希伯来文圣经作为底本翻译成拉丁文。他不但翻译旧约圣经,还写了很多圣经注疏流传下来。</p> <p>  圣凯瑟琳教堂是罗马天主教会新建的哥特式教堂,圆形彩绘玻璃窗下有架很大的管风琴。</p><p><br></p><p>  </p><p><b style="color: rgb(237, 35, 8);">来到耶路撒冷</b></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马哈尼耶胡达市场</b></p> <p>  从伯利恒马槽广场出发,通向耶路撒冷的路随时都能遇到闪着警灯、拉着警笛开路警车带着的车队,大概参加纪念活动的大人物到了不少。</p><p>  我们沾了这些欧洲国家元首的光,本来直接去城西北的市场并不算远,可很多路口不让通过,车只能绕来绕去,中间还绕进老城东南的犹太区,见到不少其他地方见不到的传统犹太人。</p><p> 所谓传统犹太人是一年四季全身黑西服外罩黑大衣,头戴圆边高筒帽,鬓角留长发的那一类人。几个街区见到的都是这类装束的犹太人。</p><p> 不长的距离居然跑到了天黑,终于到了城西北的市场。</p> <p>  和国内的农贸市场类似,几条不宽街巷两边都是小店、摊位,巷子加上整体的屋顶。巷子口就设有公交车站,注意了一下,公交车间隔时间不长,看样子耶路撒冷公共交通比较发达。可没看到私家车停车场,自己开车来也许要停的比较远。</p><p>  </p> <p>  市场人很多,标准装束的犹太人显得比较突出。当然,也许是我们“老外”少见多怪。</p> <p>  这是个食品综合市场,从面包点心到蔬菜鱼肉都有,商品品相都很不错,也相当干净,不知夏天用什么办法保持这个水平。</p> 右上图的热狗卡通就是它。 <p>  上两张照片中,糖果的色彩是不是比味道更突出?看来以色列人很喜欢这种漂亮的糖果。干果中有个大肉厚非常甜的椰枣,甜到以至于会想是不是加了糖。 椰枣是贝都因人的日常食物,就不足够的甜,怎么能提供足够的热量?</p> <p>  我们晚上住的酒店在耶路撒冷西北新城区,窗外就是个大型立交桥。</p><p> 考古发现耶路撒冷可追溯到公元前四千年。最早的文字记载是公元前19世纪的埃及诅咒祷文,还有公元前14世纪的亚马拿泥板。</p><p>  说起来有意思,耶路撒冷既是以色列首都又是巴勒斯坦首都,而名义上归属联合国,实际控制又是以色列。人口80.万出头,犹太人占多数,面积126平方公里。西部是19世纪逐步建立起来的新城,以色列的总统府、议会大厦等都在新城,现代建筑居多。</p><p> 耶路撒冷是世界唯一的,犹太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三大单神教汇集的宗教圣城。</p><p> 耶路撒冷老城城墙为四边形,每边约长900多米。起源是大卫王的耶路撒冷城,由于战争等破坏,城墙重建过18次。现有城墙是400年前,奥斯曼苏丹苏莱曼时代在所罗门王的旧城遗址上修建的。老城内我们能看到著名景点有:犹太教的哭墙,基督徒的圣墓教堂和苦路,圣殿山、穆斯林的阿克萨清真寺等。</p><p> 1981年,耶路撒冷老城及城墙,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别看耶路撒冷人口不多,在全球城市500强榜单上,耶路撒冷排在第305名。</p> <h5><br></h5><p> 又到了早晨,我们的行程安排是乘车上橄榄山,然后沿着面向耶路撒冷的山坡走下来,进入耶路撒冷老城,走“苦路”到圣墓教堂,然后到大卫王墓,哭墙。行走线路可参考上面地图的标注,差不多是逆时针转半个大圈再加一个小圈。</p><p><br></p><p>  耶路撒冷历史悠久,命运多舛,战争和兴亡反复不断,大体统计是这样:</p><p><br></p><p><i>公元前18~19世纪 迦南人都城 埃及文献</i></p><p><i>公元前1013~前973年 大卫王 国都 </i></p><p><i>公元前973~前930年 所罗门王 国都 </i></p><p><i>公元前931-~前587 犹太王国分裂,耶路撒冷是其中一部的都城 </i></p><p><i>公元前586年 巴比伦攻下耶路撒冷 城市摧毁</i></p><p><i>公元前587年公元70年 波斯、马其顿、托勒密外来者轮番出现 </i></p><p><i>公元1世纪 基督教出现 </i></p><p><i>公元70年 罗马攻占,城市再次被毁。恢复后成为基督教的著名中心 </i></p><p><i>公元7世纪 伊斯兰教兴起,耶路撒冷转入穆斯林的管辖之下。 </i></p><p><i>1099年 十字军攻占耶路撒冷,建立耶路撒冷王国 </i></p><p><i>1187年 穆斯林击败十字军,占领耶路撒冷 </i></p><p><i>16世纪到1917年12月10日 奥斯曼帝国的统治</i></p><p><i>1948年5月14日 大卫·本-古理安宣布以色列建国 </i></p><p><i>奥斯曼统治末期,据说全城只剩下8000余人。</i></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2.橄榄山</b></p> <p>  橄榄山海拔808米,最高处建有奧古斯塔维多利亚升天堂。</p><p>  这座教堂是19世纪末,德皇威廉二世和皇后维多利亚所贈送的,竣工于1910年。</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3.与橄榄山相对的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b></p> <p>  在橄榄山上看对面的耶路撒冷老城。汲沦溪谷对岸是圣殿山,高地上长方形巨石砌成的高大围墙和金碧辉煌的金顶清真寺十分醒目。第一张照片注意看,能看到左边还有一座圆顶清真寺。</p><p>  第二张照片拉近些,银灰色圆顶清真寺,建筑面积也很大,这就是排名伊斯兰世界第三的阿克萨清真寺。</p><p>  伊斯兰教三大圣地,第一麦加,先知默罕默德出生和创建伊斯兰教的地方;第二麦地那,是伊斯兰国家的第一个首都,有先知默罕默德的陵墓;第三就是阿克萨清真寺。麦加距离耶路撒冷很远,先知默罕默德和天使加百利乘飞马飞到耶路撒冷,从一块巨石飞到天堂聆听真主安拉的启示。阿克萨本意就是很远的意思。</p><p>  第三张金顶清真寺(岩石清真寺、圆顶清真寺)建于公元687-691年的伍麦叶王朝哈里发马利克时期。</p><p>  阿克萨清真寺有人说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是圣殿山上围墙范围内几座清真寺,统称阿克萨清真寺;狭义则专指银灰圆顶的清真寺才是阿克萨清真寺。第一种说法用的更多些。</p><p> 从两个清真寺圆顶中间向后看,距离400米有个方塔,塔的右边一点隐约看到的圆顶是圣墓教堂,耶稣在这里死后复活。圣墓教堂是基督教主要圣地之一。</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4.犹太公墓</b></p> <p>  远看山坡上都是碎石,近看是犹太公墓的石碑、石棺。据说最早建的墓和圣殿山第一圣殿属同一时代,距今已有3000年,石棺的方向都是朝向圣殿山的。</p> <p>  橄榄山上大约有15万座犹太墓。圣经《撒加利亚书》中说,橄榄山是末日耶和华降临的地方,人们期望葬在这里会最早复活。</p><p>  举行安葬仪式的犹太人。</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5.橄榄山主泣教堂</b></p> <p>  主泣教堂(Dominus Flevit,也有称为主哭耶京泣堂)。照片看到的教堂设计形状似一颗泪珠,象征耶稣的眼泪。现在看到的教堂比较新,是在古代教堂的遗迹上复建的。第二张照片所示地面马赛克是早期教堂遗迹留下来的。据说考古学家发掘出的文物可以追溯到迦南时期,附近还发现了第二圣殿和拜占庭不同时代的古墓。</p><p>  耶稣的眼泪取自圣经《路加福音》,耶稣从这里走向耶路撒冷,为第二圣殿的美丽所震惊,并预见到神殿要被毁灭,犹太人将颠沛流离,而当众痛哭。</p><p> 我们从山顶到这里,一路风雨交加,伞挡不住风雨,相机虽然不怎么怕淋雨,但镜头上有水有雾,不下雨了镜头还在滴水,不能胜任工作,照片都是雾气腾腾的有股“仙气”。</p> <p>  这段手机所录不稳定的视频中,注意看能看到山坡上有座典型的俄式金顶东正教堂,教堂供奉的是耶稣的女门徒抹大拉的马利亚。圣经记载,这位马利亚是最早看到耶稣复活的人。</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6.橄榄山 万国教堂</b></p> <p>  从主泣教堂再向下走不远是万国教堂。教堂始建于4世纪的拜占庭教堂(毁于746年地震),12世纪十字军重建教堂(1345年废弃),现在看到的教堂是原址上第三次复建的,和原来的教堂比较,面积更大一些,方向有少许调整。</p> <p>  耶稣三十岁开始传教,犹太教由此出现了一个重要分支,耶稣是教主,是上帝之子,还是圣经预言要出现的救世主。基督教从此而诞生,犹太教会不能允许耶稣和基督教的存在。</p><p>  万国教堂是圣经中耶稣从“最后的晚餐”处回来落脚的地方,此时犹大已经出卖了耶稣,耶稣在这里祈祷,渡过被捕前的最后一个晚上。</p><p>  </p> <p>  修建教堂的费用来自多国捐助,故称“万国堂”。现在看到的这座教堂是19世纪初叶复建完成的。</p> <p>  教堂侧面绿树成荫的地方,是客西马尼园。据说园内有的古橄榄树见证过耶稣的到来。看上面的地图标明了客西马尼园和教堂的相互位置。</p><p>  犹大带着祭祀长、罗马士兵在客西马尼园抓走了耶稣。</p> <p>  客西马尼园旁边,地图上标注的另一组建筑,现在是这个样子的。</p><p><br></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7.耶路撒冷老城 苦路</b></p> <p>  在https://www.meipian.cn/4j41m97看到美篇《耶稣在人间最后的足迹 》,作者引用了《华夏地理杂志》耶路撒冷老城示意图,这张图简单明了,重点突出,借来贴在这里,说明我们走过的路。</p><p> 我们从橄榄山一路下来,从狮子门进入耶路撒冷老城。</p><p> 一般4月份会举行“拜苦路”的活动,教徒信众重现耶稣被钉上十字架过程。耶路撒冷从狮子门起到圣墓教堂这一段路更具真实感。</p><p> 我们走在地图上标注的“苦路”上。</p> <p>  进城后雨又下大了,还好,苦路基本是上坡,没什么积水。按照苦路十四站的说法,在这条路上设置了每个站的醒目标志,说明当年耶稣背负着沉重的十字架走到此处发生的事情。</p> <p>  在一般教堂也能见到关于苦路14站的介绍,耶路撒冷老城更像是苦路14站的情景重现。苦路上留有一些更古老的遗迹,上面第一张照片据说是耶稣背着很重的十字架向上走,手扶石墙留下的手印,另一处是古代建筑残存的石柱。</p> 看见到旗子和墙上的标志了,以色列警徽是以大卫星为核心的。大卫星又名六芒星、大卫之盾,放在警徽中间的意思再清楚不过了。 <p>  狮子门进来就看见两三批警察走过,拐过街角,有人说这地方差不多是穆斯林和基督教区的分界线,这里有个大的执勤点,执勤警察大概有一个班,都是身着防弹背心,手持自动步枪,皮带上挂着手枪。伯利恒见的警察用AK47的多,耶路撒冷的警察好像都用美式M16自动步枪。</p><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犹太青年不论性别必须服兵役,只不过女兵服役时间短一些,问:巴勒斯坦青年能不能参军,答:不必须服兵役,但本人提出申请也可以。</p> <p>  耶路撒冷苦路14站有这样的标志。狮子门进来第1站,鞭打耶稣并定死罪,给耶稣戴上荆棘冠冕;第2站耶稣被迫背起十字架,走向山顶刑场;第3站耶稣第一次跌倒,现在这里是一座亚美尼亚教堂;第6站,一个叫维罗尼加的妇女,勇敢地穿过人群,为耶稣擦去脸上的汗水和血水;第7站耶稣二次跌倒,这里贴有处死他的告示,基督徒称这里“审判门”;第8站,许多百姓跟随耶稣,妇女们号啕痛哭。</p> <p>  接近钉死死刑犯的各各他山顶(希伯来语,骷髅地),耶稣第三次在这里重重摔倒。山顶钉死耶稣的地方是现在的圣墓教堂。</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8.圣墓教堂</b></p> <p>  苦路14站最后的4站在圣墓教堂里面。教堂是依地形而建,里边还能看到当时高低不平的山顶,后边还有山洞。</p> <p>  进入教堂大门,迎面是描述安葬耶稣过程的壁画,壁画前有块大石板,有说这是苦路的第13站,耶稣死后从十字架上放下来,就放在这块石板上。人们触摸石板祈祷耶稣,据说还能带来好运气。</p> <p>  从石板右转,上一层楼的台阶,很多人在这里排队,只好在外围看看。苦路到达的地方在教堂里相当于右边的二层,地势较高,稣被被脱去袍子,钉在十字架上是苦路的10和11站,就是现在上楼台阶的右边。</p><p>  台阶上圣坛安放着圣母像,人们蹲下去是为摸一下圣母像前插十字架的洞。圣坛两边玻璃罩住的地方是骷髅地山上原来的山石。这里是苦路第12站,耶稣死在十字架上。</p> <p>  从二层台阶下来,走过教堂大门口石板,前边是耶稣墓,也是苦路的第14站。据说耶稣死后第三天复活,墓里只留下了衣服。这里人更多,进去看一眼要排很长时间的队。</p> <p>  圣墓教堂的结构相当复杂,也许和多次毁坏又复建有关。</p> <h5><br></h5><p> 贴上张图,也许对了解圣墓教堂更方便些。</p><p>  看到梁冰先生的博客中介绍了圣墓教堂简史,抄录如下。 http://blog.sina.com.cn/s/blog_52969c7c0101e95w.html</p><p><br></p><p><i> 圣墓教堂简史:</i></p><p><i>罗马皇帝提庇留时期,耶稣在叫做“骷髅地”或“各各他”的这个地方被钉了十字架,然后在葬在附近的墓穴。</i></p><p><i>公元130年,哈德良皇帝重建耶路撒冷,并在此修建了一座维纳斯神庙。</i></p><p><i>公元325-326年,君士坦丁大帝下令在原来的维纳斯神庙基础上改建为两座教堂,一座是各各他耶稣受难的地方,一座是耶稣的墓即复活的地方。两座教堂之间有通道相连。</i></p><p><i>公元326-328年,君士坦丁大帝的母亲圣海伦娜来到耶路撒冷,在此发掘出了三个真十字架和钉十字架的铁钉。</i></p><p><i>公元614年,萨珊王朝的霍斯劳二世占领耶路撒冷,教堂被焚毁。</i></p><p><i>公元630年,著名的拜占庭皇帝希拉克略(Flavius Heraclius, 575–641)夺回耶路撒冷,重建了教堂。</i></p><p><i>1009年,北非的伊斯兰法蒂玛王朝几乎彻底摧毁了圣墓教堂,这也是引发十字军东征复仇的因素。</i></p><p><i>1027-28年,经拜占庭与法蒂玛王朝谈判协商,由拜占庭皇帝君士坦丁九世和君士坦丁教会重建教堂。但由于计划过于庞大造成的资金无法解决,重建计划并未实现。后来耶稣撒冷在法蒂玛王朝和效忠于阿巴斯王朝的塞尔柱突厥人之间几度易手。</i></p><p><i>1099年,第一次十字军东征,基督徒占领了耶路撒冷,才开始重建了教堂。</i></p><p><i>1187年,教堂又落入萨拉丁之手,真十字架消失,但允许基督徒前往朝圣。</i></p><p><i>1193年,萨拉丁在教堂外建奥马尔清真寺,以纪念637年哈里发奥马尔对教堂和基督徒的保护。</i></p><p><i>13世纪,神圣罗马帝国皇帝腓特烈二世通过与穆斯林谈判用和平手段收回耶路撒冷但却被教皇处以绝罚。</i></p><p><i>1555年,方济会重修扩建教堂,并与东正教会争夺教堂的控制权,后经奥斯曼帝国统治者裁定将教堂分割。</i></p><p><i>1808年,大火。</i></p><p><i>1810年,重修。</i></p><p><br></p> <div>  简史中提到两件重要的事情:第一,公元4世纪,基督教从社会底层走到上层,传播远超犹太人的范围;第二,诞墓教堂被捣毁是十字军东征的导火索之一。</div><div><div> 圣墓教堂和圣诞教堂一样,康斯坦丁大帝的母亲海伦娜信奉基督教,她到伯利恒、耶路撒冷,康斯坦丁大帝下令修建了教堂。<br></div><div> 圣墓教堂的管理权尤为复杂,据《福音时报》2019年9月1日文章称:教堂为东正教耶路撒冷牧首的教座所在。教堂归六个宗派管理。罗马天主教会、亚美尼亚使徒教会、希腊正教会负责主要的行政及管理。叙利亚正教会、埃塞俄比亚正教会、埃及科普特教会则享有部分祭坛等设施的使用及管理权。</div><div> 时间所限,我们不能排队看圣墓,离开圣墓教堂下一站是大卫王墓。</div><div> </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ff8a00">9.大卫城塔</font></b></div></div> <p>  大卫塔。雅法门的大卫塔也是耶路撒冷老城的地标性建筑。考古发现这里有早期的宫殿遗址,后来一直作为城堡用。看上图的耶路撒冷老城地图,大卫塔有自己环绕一周的城墙。城堡被罗马、拜占庭、十字军、土耳其奥斯曼帝国等历代统治者使用过。不过现存的大卫塔和大卫王一点关系都没有,是土耳其人1540年所建。</p><p>  </p> 现在这里是耶路撒冷博物馆。可惜没有机会看看,看过的人说博物馆的馆藏很好反映了从迦南人建城至今,耶路撒冷4000年的历史,很值得一看。 <p>  我们在雅法门附近吃了午饭,沿着街道直行来到锡安门。从老城里出来回头看,锡安门上遍布弹痕。据说这里发生过多次战斗,最激烈的战斗发生在1967年的六日战争中,当时约旦控制耶路撒冷,以色列攻城,赶走了约旦人。</p><p> 锡安(Zion),放大说,人们用来指耶路撒冷,更泛一点指以色列。而具体指的是哪里?靠近耶路撒冷老城的锡安山,确切说是锡安门之南百米外稍微凸起的高地。</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0.大卫王墓、 最后的晚餐处(马可楼)</b></p> <p>  出了锡安门,前边还是一片房子,从石阶上到二层平台,在这个制高点上能看到耶路撒冷老城和橄榄山。</p> <p>  跟随大家在房顶平台转了一圈看看周围景物,然后下到这连片的建筑里,走过房子的大通道,搞不清楚到底走到那个房顶下面了。</p><p> 猜到这是要去哪里了吧?大卫王墓!和心目中想象大卫王墓的是不是距离比较大?</p><p><br></p> <p>  进大卫王墓,按性别走两条不同的通道,男性必须戴帽子否则不能进入,给没有帽子人准备了一箱很浅很小的白帽,可自行拿来带上,出来时交回。</p><p>  </p> <p>  犹太教用9枝烛台作礼仪圣器,庆祝犹太人在公元前165年反抗异族统治的胜利。胜利日演变成哈努卡节,也叫光明节。用中间一支的火每天点燃旁边的一支,正好对应8天的节日。</p><p>  在以色列更多见到的是7枝烛台,圣经《出埃及记》提到第一枝烛台由以色列著名工匠比撒列用黄金制作。</p><p>  7枝灯盏中间1枝略高于两边的6枝,它代表安息日,其余6枝代表上帝创世的6天。烛台成为耶路撒冷圣殿中的圣器。公元前64年罗马统帅梯特占领耶路撒冷,洗劫了圣殿的圣器,黄金烛台下落不明。</p><p> 在古代钱币、犹太古墓墓、马赛克拼镶的地板上都有7枝烛台的图案。7枝烛台成了犹太教的徽号。</p><p>  以色列国建立后,认为圣殿烛台象征和解及光复的希望,给无家可归、受尽磨难的犹太人带来了光明和安慰。确定将7枝烛台作为国徽中心的图案。看网上的一张图,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在给车加油,注意看他汽车的车牌,就是以色列七烛台的国徽。</p> <p>  大卫王(公元前1011年-公元前971年,也有说公元前1000年-公元前960年),以色列第二任国王,统一了犹太各个部落并使以色列成为中东强大国家,是以色列国家的缔造者,他文武双全,多才多艺,写了很多诗还擅长演奏竖琴,历史上的大英雄,也是在三大宗教中都占有重要位置的人物,圣经和古兰经中多次提到他。新约《圣经》还强调耶稣是大卫的后裔。</p> <p>  看前两张照片,大卫王墓是犹太人心目中排在哭墙之后的第二圣地,大卫王墓如此抽象,比想象的规模也小的太多了。也许这更体现出了犹太和其他民族所不同的风格。到这里的人们有肃立一小会儿离开的,也有虔诚地轻声祈祷的。</p><p>  相信大家都见过米开朗琪罗1501年雕刻大卫像(第三张照片)。</p><p><br></p><p><b style="color: rgb(57, 181, 74);">马可楼</b></p><p><br></p> <p>  大卫王墓和马可楼紧相邻,也是在这一片相连的屋顶之下。</p><p> 达芬奇的画《最后的晚餐》,描述的就是发生在马可楼里的事。据说这里是写圣经《马可福音》那位马可的家,马可提供场所给教会的基督徒聚会。</p><p> 现在的马可楼是一间有柱子的大厅,屋顶的设计是欧洲风格,据说是十字军时期的建筑,近500年,这里被穆斯林改为清真寺。</p> <p>  这里是耶稣与门徒享用最后晚餐时的地方,耶稣和门徒聚会后从这里回到客西马尼园,也是耶稣复活现身走向门徒的地方。</p> <p>  马可楼做过清真寺,所以还保留着朝向麦加方向的伊斯兰风格的壁龛。墙皮脱落处,还能看到原来基督教的十字标志。</p> <p>  离开马克楼,被不知哪位欧洲总统的保镖挡住了去路,好在这位以色列国宾参观的时间很短,很快我们就得以通过。</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1.圣母安眠堂</b></p><p><br></p><p><br></p> <p>  马可楼到圣母安眠堂估计也就数百米远。</p><p>  路边看得到一座亚美尼亚人的教堂。耶路撒冷老城据说还不到1平方公里,如果把老城横竖切开分为4块,左上是基督教区,左下亚美尼亚区,右上穆斯林区,右下犹太区。</p><p> 我们走过的雅法门、锡安门处于亚美尼亚区。亚美尼亚在公元301年就确立了基督教为国教,教徒到耶路撒冷圣地朝拜就留了下来,最早到耶路撒冷的亚美尼亚人差不多是2000年前了。1915年,土耳其对亚美尼亚人实行种族灭绝,屠杀了100一150万多万亚美尼亚人,迫使亚美尼亚人逃亡,有的人就逃进了耶路撒冷。最早实施种族灭绝的是土耳其,后来才是德国纳粹。</p><p> 亚美尼亚国小民寡,要生存就要有很强的民族精神,保持自己的文化,这一点和犹太人很像。由于他们特别重视教育,极少文盲,所以能人才辈出,苏联24岁的数学家院士,米格飞机总师和苏联部长会议主席米高阳兄弟,卫国战争指挥苏联基辅方面军的巴格拉米扬元帅,著名作曲家哈恰图良等等都是亚美尼亚人。</p> <p>  建于1910年属于德国天主教的教堂,圆锥的顶部由四座小塔簇拥着,还有一座独立的钟楼。</p> <p>  和教堂外观的设计思想有类似的地方,主祭坛周围还有6个分祭坛围成一个完整的圆圈。</p><p><br></p><p><br></p> <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b><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从主祭坛再下一层,有一座象牙做成的圣母像,是非洲的</span>科特迪瓦<span style="color: rgb(51, 51, 51);">捐赠的。</span></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12.犹太人的圣地一哭墙</b></p> <p>  锡安门外,沿着耶路撒冷老城的城墙走下去。</p> <p>  转弯下坡,就能看到阿克萨清真寺的圆顶了。</p> <p>  从粪厂门进城之后走不了几步,右边就是阿克萨清真寺和哭墙。</p><p>  《圣经》旧约《尼希米记》就有粪厂门的名字,说的是尼希米奉派往耶路撒冷重建城墙、教导百姓。这座门用于清运大粪、垃圾,还有些公共卫生的意思在其中。</p><p> 明清两代,北京的安定门有粪厂门同样功能,城内大粪必须从安定门运出。</p><p> 两位黑衣人身着犹太正装,外表看衣服、外罩都差不多,更多犹太人戴着黑色礼帽和这种帽子不一样。据说帽子能体现出犹太人的不同群体。</p> <p>  网上看到一张所罗门圣殿的复原图,姑且认为3000年的第一圣殿就是这个样的。</p> <p>  大卫王的儿子所罗门王即位,公元前10世纪在这里建立所罗门圣殿,犹太人认为这里是“上帝的居所”,人称第一圣殿,里面供奉摩西十诫。公元前586年,巴比伦人打进耶路撒冷,捣毁了所罗门圣殿。</p><p>  公元64年,犹太人在圣殿山原址上重建圣殿,人称第二圣殿。第二圣殿存在仅6年就被罗马人毁掉了。随着犹太人被驱逐,犹太人离开圣殿,这一走就是2000年。第三张照片上是圣殿山高墙之上建起的银灰圆顶的阿克萨清真寺。</p><p> 原来犹太圣殿只剩下一堵墙。1967年的六日战争,以色列从约旦手中夺回耶路撒冷,犹太人终于回到了圣殿山。</p><p> 犹太人没有拆毁阿克萨清真寺,重建犹太圣殿,只是在圣殿山西侧,清理出一个广场。上面照片所示,对着广场的是长52米,高19米,由27层巨石砌成一段残墙,成为犹太人的圣地。</p><p><br></p> <p>  犹太民众向着西墙祈祷。西墙象征着犹太人的信仰,寄托着犹太人经历的苦难,人们也把这一段墙叫做“哭墙”,成为犹太人的精神寄托。</p> <p>  犹太人认为西墙是能联通上帝的,除了祷告,还把他们的想法、期望写在纸条上塞到墙缝之中。</p> <p>  哭墙左端有个拱形的“洞”,里边看起来更像是图书馆。</p> <p>  到这里来读圣经,有个人也有小组。上图就是两个这样的组。</p> <p>  这两位是召集人,分别带着两个组边读边谈,阐述重点。</p> <p>  我们进来也要和在大卫王墓一样,在门口领一个白色犹太小帽,我们小心翼翼第在里边拍摄,担心影响他们祷告。没想到他们不但不反感,还会主动向你打招呼。</p> <p>  最有意思的是这一老一小的两位。在专注的老者和沉思的少年身上,体现了一种文化、信仰的传承。</p> <p>  犹太教规定宗教圣地男女要分开,哭墙广场中有条分界线,男在左,女在右,图书馆只有男性可以进去。</p><p>  1967年的六日战争之后,以色列占领耶路撒冷,按照当时协议,圣殿山阿克萨清真寺依然由约旦管辖,不过治安以色列负责。这也为后来的阿以冲突留下伏笔。</p><p> 比较严重的冲突是以色列前总理沙龙强行闯入阿克萨清真寺“参观”,导致一场为时不短的暴力冲突。</p><p> 去年8月11日,10万穆斯林来阿克萨清真寺庆祝宰牲节,同时,犹太人在哭墙举行圣殿被毁日的纪念活动,结果当然又是一场严重暴力冲突。还引起约旦抗议,说以色列不尊重阿克萨清真寺的历史和现实地位。</p><p> 我们在耶路撒冷老城的活动到此结束,明天要去大屠杀纪念馆,然后到特拉维夫-雅法。</p><p><br></p><h5> 注:背景音乐是经诞生于二战期间的典犹太民谣,暗含指责纳粹对犹太人的屠杀。《Donna,Dona》,歌词大意是一只名叫 Dona (多娜) 的小牛正被送到市集贩卖、屠杀,小牛悲伤又无奈,但是风高声嘲笑着小牛,而农夫说不要抱怨,谁叫你是一头小牛。</h5><h5> </h5><p> 犹太民族从悠久的历史中认识到,要自由就只能抗争、奋斗,否则多娜的命运将永远继续。</p><p><br></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