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河畔迎来庚子年-鼠年春节的以色列、约旦(六)

任重

<p><b>  </b>第六部分包括:月亮谷、亚喀巴、尼波山、死海</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 月亮谷</b><b> </b> </p><p> 早上出发已经到了农历28,国内大家都要放假准备过年了,我们上午要进入瓦迪拉姆沙漠,也许大家更为熟悉它的另一个名字:月亮谷。</p> <div>  我们住的酒店在地图上方红圈里,前一段的行程是先到月亮谷(图中右下位置)再到左侧红海亚喀巴湾尽头的约旦著名海滨度假城市亚喀巴。</div><div> 离开酒店车继续爬高,酒店所在山谷昨晚下的是雨,山头雨变成了雪,白茫茫一片,老天不能让人们忘了现在是冬天最冷的时候。</div> 月亮谷正式的名字是瓦迪拉姆沙漠,阿拉伯语意为“酒红色的山谷”。别被名字所迷惑,其实这里既没有连绵不断的沙漠,也没有下切很深的谷地,从高空看更像是到大海上一片群岛,只不过蓝色的海水换成了黄里带点红的沙子。<br> 正是由于山峰和沙漠恰如其分地混合在一起,瓦迪拉姆沙漠景观独一无二,沙漠、山峰、峡谷、峭壁、山洞,远古人类壁画和人类活动遗迹等等不一而足。<br> 因此,瓦迪拉姆沙漠2011年成为世界自然和文化双重遗产,足见其具有的特殊价值。 <div>  图中显示的是月亮谷游客信息中心。</div><div> 本来我们计划在月亮谷游客信息中心换皮卡进沙漠,不知哪里出了问题,皮卡不够,我们要坐旅游车从公路进沙漠,和等在那里的皮卡汇合。</div> <div>  看到路边高大的椰枣树了?一般概念是沙漠植物叶子小根系发达,吸收水分能力强,蒸发水分非常少。</div><div> 看到工人在种椰枣,没想到两三米高的椰枣只有些短到几乎可忽略不计的肉质根,根须基本没有。难怪在中东北非见到的椰枣都是生长在洼地、河边和山谷中间土壤含水量高的地方。说是椰枣长大了,根系也会很发达。约旦普遍使用滴灌,椰枣长得好像都很好。</div> <p>  沙漠里有条通向远方窄轨铁路,沙子掩埋了枕木,更像是沙子上铺上两条平行的铁管子。要不是看到了车站、蒸汽机车和成串的货车车皮,真不敢确认就是铁路。开始以为是电影道具,其实是条使用中的铁路,从这里向北,经过约旦首都安曼,再向北延伸至叙利亚的大马士革。</p> <p>  贴上个示意图,左侧标注1的圆圈是月亮谷游客信息中心,我们在这里上车到圆圈2,换乘3辆皮卡进入到椭圆形3的区域。皮卡在沙漠中转一大圈大约需要2小时左右。</p> <p>  我们一行十五人下了旅游车,旁边有三辆皮卡在等着我们。</p><p> 约旦常见的车以中低档的日系为主,城里有些法国车,韩国车,老车比例不低。不像在埃及能见到不少长城、比亚迪、奇瑞等国产汽车,也许是约旦处于汽车市场末端,国货供应链还没延伸到这里。</p> <p>  瓦迪拉姆沙漠旅游业非常发达,凡是靠着山的地方经常能看到各种各样的旅游营地。</p> <p>  半球形玻璃房子很受欢迎,晚上可充分享受沙漠中的星空,也许真能找到月球表面的感觉。帐篷式的旅馆、餐馆就更多了,最多的是可以自己搭帐篷的露营地,打开地图一看,标注信息中80%都是各类露营地。</p> <p>  每辆皮卡5个人,别看是沙漠,大部分区域松软的沙子是薄薄一层,下面是硬的,并不会陷车。</p> <p>  地中海沿岸冬天是雨季,沙漠里的植物有了这点雨水,快速生长起来。</p><p> 即便有点小雨,毕竟还是沙漠地区,一起风就扬起漫天黄沙。</p> <p>  瓦迪拉姆沙漠砂质略粗,没看到国内沙漠常见的移动沙丘,沙子和周边岩石颜色类似,都有些偏红。</p><p> 坐皮卡跑上一大圈,用比较短的时间看到沙漠中更多不同的景物,是适合国人旅游的办法。老外往往会在一个小局部活动更长的时间,所谓深度游。</p> <p>  瓦迪拉姆意为“酒红色山谷”,有人介绍经验,拍酒红色的沙漠,应该选择在日落时分。很多版本的瓦迪拉姆沙漠旅游图上都标注出了拍日落的最佳地点。</p><p> </p><p><br></p> <p>  我们一早就到了沙漠之中,日落时分的酒红色是看不到了。雨转多云,阳光从云缝间投射下来,随着云层的厚薄,缝隙的宽窄的变化,加上阵阵大风卷起的黄沙,周围的景物不断变换着颜色,神奇、迷幻,到底是什么色有些说不清。</p> <p>  不过大风卷起黄沙还是沙漠的常态,只不过摄影人不拍这种景象就是了。</p><p> 瓦迪拉姆沙漠是世界摄影爱好者之天堂,吸引了很多摄影家前来 ,还是《阿拉伯的劳伦斯》,《火星救援》等著名大片的外景地。</p><p> 《阿拉伯的劳伦斯》电影中的原型英国人劳伦斯是真实存在的人物。如果赶上太平盛世,他或许是个阿拉伯文化学者或者中东考古学家,他遇到了奥斯曼帝国压迫阿拉伯民族的时代,于是他参与和领导了阿拉伯人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最终结束了土耳其人对阿拉伯地区的统治。</p><p><br></p> <p>  皮卡穿过沙漠中的红色山谷,也能算是酒红色吧。</p> <br> <br> <p>  驼队从沙漠峡谷穿过,地图上有阿拉伯劳伦斯街的标注,骆驼上的这些人们会不会有点当年劳伦斯的感觉了。</p><p><br></p> <p>  考古学家认为岩画是公元前3-4世纪到纳巴特时期的。 </p> <br> 据说有的岩画可上溯到12000年前。 <p>  照片上是我们旅行团的团员,坐皮卡用上防风防沙的行头,能认识自己已属不易,更别说看出别人是谁了。我好像就没找到我自己。</p> <p>  高个子是我们的小司机,他的穿戴符合“早穿皮袄,午穿纱”的说法,皮大衣、凉鞋正好不怕沙漠里温差大。</p> <p>  黑色有横条纹的帐篷是贝都因人的,沙漠里的商店,住的地方基本都是这类贝都因风格的大小帐篷。</p> <p>  别把贝都因人简单想成拉骆驼、开车,卖点工艺品的沙漠土著,随着社会的进步他们也在进步。</p> <p>  我们那个小司机看着就是个大孩子,看他车尾箱板板贴的头像,谁是他心中的英雄一目了然,能说他没思想?</p> 我们在月亮谷吃午饭的餐厅。<br> <p>  餐厅墙壁上贴着月亮谷标志性景点的照片。</p> <h5>注:照片来自:https://www.meipian.cn/168tx1tg?needReload=1521589286375</h5><p> 我们在月亮谷时间短,像天生桥这个网红打卡点和日落的酒红色沙漠都没有能看到。毕竟对皮卡行驶速度来说,沙漠太大了,看不到的东西还很多。而且这天生桥虽然和贵州等地几百米高天生桥不能比,但30米的高度,还有刮得让人站不稳的阵风,不安排去有道理。</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亚喀巴</b></p> <p>  我们到亚喀巴刚过中午,下午是自由活动,就到红海边看看约旦海滨城市亚克巴的风貌。</p><p> 亚喀巴表面上看,和我们走过阿曼等地都不一样,要洋气很多,和欧洲小城无异。</p><p> 亚喀巴湾的尽头几乎并排有两座大小差不多的港口城市,一个是我们所在约旦亚喀巴,另一座是西边一点的以色列城市埃特拉。</p><p> 亚喀巴的道路,街区有设计规划,住房高楼很少,大部分是二层的小楼,就是国内说的单体或连体别墅。人们出行开车居多,行人很少见。马路上的车比较新,也许说明生活在这里的人日子过得更轻松些。图中上方的小圈是我们住的地方,下方海边是我们下午活动的海滩。</p> 上图是我们住的星级比较高的酒店。酒店门口有棵勤奋的椰枣树,上一茬椰枣还挂在树上(左上),新结的一茬(右边)已经长得很大了。<br> <p>  到底是挂着5颗星,酒店收拾的很整洁,也许是旅游淡季,酒店里很清净。</p> <p>  看到酒店门口的阻车器了吧?马路上的车闯不进酒店。注意到员工进门也要出示证件,门卫好像还要记上一笔。亚喀巴好像只出过一次火箭筒打停靠的美国军舰的事,还真没有汽车炸弹炸过酒店,人家这是未雨绸缪吧。</p> <p>  从我们的阳台看去,红海亚喀巴湾就在眼前,据说一二十分钟就能走到。</p> <p>  走了一段发现上了当,海边的大大小小的海景房,不管是别墅还是酒店,通到海边的路属于他们,外边人不许过。公共海滩在亚喀巴码头那边,要去必须绕弧形的一大圈,40分钟也未必能到。亚喀巴人很热情,问路,人家还绕路带着我们走了挺长一段,才到了海边。</p> <p>  首先看到的是亚喀巴客运码头,班轮停靠在这里。绕过拖着大行李箱上下船的人们,面前是亚喀巴游艇码头。只看亚喀巴游艇码头和这一带高档酒店,更像是到了欧洲。</p> <p>  站在伸向外海的码头防波堤上,能看到准备进亚喀巴港的海轮。在海边还看到一个自由行的江苏女孩,要坐晚上十点的客轮去埃及。</p> <p>  沿着海岸向前走不远是亚喀巴城堡遗址和阿拉伯起义广场。</p><p> 阿拉伯起义是反抗奥斯曼帝国的起义,起义者在英国支持的侯赛因·伊本·阿里(约旦哈希姆王国的国王是阿里的儿子)以及英籍教官劳伦斯的率领下,攻占亚喀巴和大马士革,结束了奥斯曼帝国在阿拉伯地区长达400年的统治。 </p> <p>  海边有个考古发掘工地,遗址公元650年左右由拉希迪哈里发奥特曼·本·阿凡建造的伊斯兰艾拉城。以后的100年,在乌玛雅德和阿巴斯时期艾拉城一度很繁荣。艾拉城遗址是1986年被发现的。</p> <p>  头顶有低飞的飞机经过,海边到城北的侯赛因国王国际机场非常近,飞机应该是准备着陆的。</p><p> 英国易捷航空大红色块涂装的飞机不少见,而黑乎乎的胖飞机是第一次见,美国空军的C-17运输机。虽然接近黄昏,还是能看到尾翼上的美国国旗和机头上方黑色的U.S. AIR FORCE字样。</p> <p>  约旦侯赛因国王受西方教育,政治、经济和军事接近西方,尤其是美国,约旦对美国开放领空,看到美军飞机很正常。不能小看了约旦这个沙漠小国,他们居然有世界级的特种兵训练营地,据说营地不但是大,而且还建有50-60个国家的实景,美国海军陆战队等特种兵常年在这里训练,美军还把中东不少极端组织成员也弄来接受美军训练。</p><p> 不过约旦国王懂政治,有个性也有分寸,海湾战争中约旦禁止美军使用约旦基地发动对伊拉克的空中打击。关键时刻敢拒绝美国,这在美国的“盟友”国家中十分少见。</p> 谢里夫清真寺宣礼塔。<br> <p>  这座清真寺不太大,洁白的颜色很漂亮,而且音响系统发出的声音非常清晰。</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尼波山</b></p> 早晨离开亚喀巴,今天走的路比较远,要先去尼波山再到死海边。<br> 路过月亮谷附近,这种景色记忆犹新。<br> <p>  离开亚喀巴不远,路边的小村子和亚喀巴的差别如此之大让人吃惊,也许这里的贝都因人和2000年前比较,进步的步伐还是太小了。不少国家多少年没有发展起来和国内阶层的固话不无关系。</p> <p>  汽车爬上山岗,这里是一派北国风光,有机会观赏了约旦雪景。</p> <p>  除了佩特拉那类玫瑰红的山峰,还有这种带着交叉大条纹的山峰。</p> <p>  我们的车和马德巴市擦肩而过,到城边左转,朝北偏西方向继续走,也许有10公里的样子,就到了尼波山。</p> <p>  原来以为尼波山是座高山,其实是约旦河谷东一片丘陵中比较高的一个坡顶,海拔接近900米。</p><p><br></p> <p>  尽管不是想象中的高山,但还是这一片丘陵的制高点,死海海拔负400多米。如果从死海边看尼波山,就是座千米高的大山了。我们到尼波山有雾,山顶上向西能看到约旦河谷,但看不清死海。据说天气晴朗的时候,在尼波山不但能看到死海,还能看到耶路撒冷和伯利恒。</p> <p>  《出埃及记》说,犹太民族的领袖摩西带领被埃及人奴役的希伯来人逃离埃及,前往迦南,路上前有红海后有追兵,在希伯来人走投无路的时候,摩西祈求上帝,让红海的水分开显露出陆地,摩西带领希伯来人走过红海,海水又恢复原样挡住了追兵。摩西带领希伯人经过千难万险,走了40多年,摩西去世前把权力交给约书亚,就在尼波山去世了,没有来得及亲手建立犹太人的国家。</p><p> 摩西带着希伯来人,在西奈半岛40年,上帝在西奈山两次召见摩西,给摩西两块刻有十诫的石版,摩西确立起十条基本诫律和其他法律,成为犹太教的实际创始人。</p><p><br></p> <p>  摩西在基督教中是仅次于上帝和耶稣的重要人物,同时也是伊斯兰教的六大使者之一。因此尼波山吸引了很多来朝拜的宗教信,游客中也是西方游客为主。</p> <p>  教堂建筑是公元4世纪初期建造的。</p> <p>  摩西的钢制盘蛇十字架神杖。传说摩西分开红海的海水,在佩特拉干旱的峡谷中击石出水,用的都是他的手杖。这个神杖是意大利佛罗伦萨人吉安尼·凡陶尼1984年的作品。</p> <p>  教堂旁的有古建筑遗迹,这些马赛克地面据考证建于公元500多年。</p> <p>  橄榄树是教皇保罗在2000年3月20日来朝圣时所种。</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死海</b></p> <p>  我们今天住死海边的皇冠假日酒店。这酒店和亚喀巴的酒店都是5星级,应该是此次行程中最好的酒店。有了亚喀巴的经验,不住海边酒店,很难到达海边。果然死海边也是这样,海岸好的地段都被各种酒店宾馆所占据。</p> 酒店建筑充分利用死海边天然坡地,从大门看酒店只有一层,不怎么有气魄。 <p>  酒店大堂进深也不大,高度还有限,看不出大型酒店的气魄。</p> <p>  经过很长的走廊,进到房间,才看清酒店的布局,整个酒店是分布在海岸斜坡上的大环形,我们窗外是右侧的一翼。</p> <p>  酒店的几何中心是个巨大泳池,视线越过泳池尽头的房子,看到的就是死海。开始进大门还觉得实地和卫星地图不一致,其实是我们没看完整。</p> <p>  走到死海边,看酒店的主体建筑,形似古罗马剧场,别具一格。</p> <p>  忽然雨下大了,还有不小的风。据说我们上一个团就因风浪大没能在死海漂浮。</p><p> 我们期盼着雨和风能小一点。本来还想着学学人家拿本书在死海里漂一会儿,现在风雨交加,只能暂时作罢。</p> <p>  过了大概半个小时,雨小了一点,再不行动估计就没机会了。我们冒着小雨出发去海边。海边空无一人。我们想着游泳水平不错,死海又有这么大的浮力,绝对不会有问题。</p><p> 其实这是对死海不了解,死海里只能躺在水面漂,不能游泳。</p> <p>  还有点小雨,我们赶紧下海去试试。走进几步就觉得死海的水确实浮力大,水还没淹没腿,浪打过来就有点晃了。</p><p> 海边有两个救生员还是教练员,他教你在接近齐腰深的水里下蹲,然后向后仰,很轻松就飘起来了。</p> <p>  死海浮力确实大,躺在水面完全不用动,也不用控制呼吸,随便抬头半躺半坐,也不会沉下去。</p><p> 尝了尝死海的海水,咸味纯正,就是实在是太咸了。靠尝只能说咸的没有异味,死海的盐基本是硫酸盐和碳酸氢盐,盐度300%左右。</p><p> 亲身体验之后,死海给人们留下了深刻记:第一是超大的浮力;第二是超过一般海水8.6-10倍的含盐量,咸的非同寻常。</p> <p>  我们漂了一会儿,开始有人下来了。今天实在是运气好,如果风浪再大一点,我们顶多在岸上看看死海。</p><p> 死海海拔-428米,我们所处的地方也是地球最低之处。也许是因为地势很低,所以气温比较高,漂浮后上岸,室外用淡水冲一点都不冷。简直让人忘了此时正值隆冬。</p> <p>  用淡水冲皮肤上残留的盐分,冲了几遍还觉得皮肤是咸的。前边说不能游泳,死海水里盐分太高,眼睛、鼻子根本受不了高浓度盐水的刺激,沾上一点盐水人都很难受。</p> <p>  死海这段海滩遍布鹅卵石,看到有几块特别白,拿起来看,原来是海浪冲上岸的盐块。死海的水是要饱和的浓盐水。真不知道比死海更咸的埃色俄比亚和南极的盐湖能咸到什么程度。</p> <p>  死海在约旦大裂谷上,这个海拔最低的咸水湖和大裂谷一致,是个南北向的细长条,南北长86公里,东西宽5到16公里,最深处的湖床海拔-800.112米。</p> <p>  太阳就要从死海对面以色列的山峰上落下去了。由于自然和人为影响,约旦河注入死海的水(5.4亿立方米)低于死海的蒸发量(1400毫升/年),这一带降雨量低于50毫米/年,几乎可以忽略不计,据说近年来死海水面以每年接近1米的速度下降着。</p> 现在是冬季气温低,夏季炎热水大量蒸发,湖面常被浓雾笼罩。<br> <p>  日落过程很短暂,人们纷纷离开了海边。 死海边上很快沉寂了下来。</p><p> 死海是因为没有生命存在而得名,当时人们认识有限,现在发现死海最深处居然有大量微生物顽强生存着,死海是活的。 </p> <p>  我们全部的行程到目前为止,已经完成了三分之二,明天一早将离开约旦回到以色列,还有伯利恒、耶路撒冷、特拉维夫三个城市要去。</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