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旦河畔迎来庚子年-鼠年春节的以色列、约旦(五)

任重

<div>第五部分:约旦古城佩特拉</div><div><b><br></b></div><div><b><font color="#ED2308">玫瑰色的佩特拉</font><br></b></div> <p>  佩特拉在死海和红海亚喀巴湾连线的中点偏右,距首都安曼约260公里,距离最近的城市是约旦南部的马安,处于约旦南部沙漠区域。</p><p> 1812年8月22日,瑞士探险家约翰·贝克哈特,经过精心准备,掌握了流利的阿拉伯语和伊斯兰教教义,装扮成伊斯兰教学者,在向导的带领下经过塞西克峡谷来到了佩特拉。他只在佩特拉停留了一天,但就这一天,消失千年的古城佩特拉又回到了人们的视野中。</p> <div>  佩特拉古城1985年进入文化遗产目录,2007年7月8日被评选为世界新七大奇迹。约旦南部沙漠中的最为神秘、最负盛名古城遗址。<br></div><div><br></div> <div>  说它神秘,我们进遗址大门走了许久,前方景色是从黄到红的层叠山峦,古城在哪里?</div><div> 大家如果看百度的介绍会发现里边佩特拉和杰拉什有的地方弄混了,真按图索骥,有些景物找不到。<br></div> <div>  看地图,我们在最右边,前方翻过第一道山是一片谷地,然后是红色的高山,在高山之后是红海亚喀巴湾到死海、加利利一线的裂谷,现在是约旦、以色列的分界线。</div><div> 佩特拉为公元前4世纪至公元2世纪纳巴泰王国首都,佩特拉在希腊语里是“岩石”之意。</div><div> 有人说纳巴泰人是当时在这一带的阿拉伯游牧民族。实际更为复杂,纳巴泰人的文化影响到约旦、叙利亚到两河流域,其来源至今说不清,有人推测纳巴泰人未必是一个统一的民族。有人研究发现他们的语言有转向阿拉伯语的过程,至少能说明他们原本不是阿拉伯游牧民族。还有人研究认为阿拉伯语的字母来自纳巴泰文字。</div><div> 纳巴泰人控制了从亚洲经印度洋海运到红海的货物,货物由他们经陆路转运到地中海沿岸,他们是很成功很有实力的商人。</div> <div>  地图放大些,能看到佩特拉古城主体建在在山间谷地之中,左右两座大山成为古城的天然屏障。我们所处位置有两条路,一条靠着山右转沿着河道走,和佩特拉通向北方的道路交汇,另一条穿过峡谷的路通向佩特拉。</div><div> 纳巴泰王国最强盛的时期大约在公元前1世纪,国王亚哩达三世控制的范围达到了叙利亚大马士革。</div><br> <h3><font color="#010101">  前方出现了照片显示的“独沙拿”。</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人工在岩石上雕凿出的方形“Djinn”,大约在公元前50年到公元50年。据介绍“独沙拿”是纳巴泰人崇拜的“山神”。雕刻成这样的方形岩石这里有3个,佩特拉古城范围里有20多个。</font></h3> 公元25年至75年,纳巴泰人所建很讲究的一组陵墓。<br> <h3><font color="#010101">  山崖上的四个很像古埃及的方尖碑。有人认为纳巴泰这个时期正是古埃及文化向希腊文化转换的时代。</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看到墓葬洞穴门楣位置上的文字了吗? 据说石壁上的文字是纳巴泰语和希腊语。</font></h3> <div>  这一带砂岩山体岩石质地不硬,风化的厉害。</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FF8A00">塞西克</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font color="#333333"> 塞西克是峡谷的名字,也有人叫西克峡谷。</font></div> 小狗后面石龛里原来有国王的像 <div>  峡谷入口,这里曾经有座凯旋门。考古学家发现佩特拉的时候,凯旋门还屹立在这里,如果我们能早来200年还能一睹尊容,在19世纪时凯旋门倒塌了。</div><div> <br></div> <div>  峡谷有2公里长,佩特拉海拔1000米,我们下车地方海拔更高,这一段一直是下坡。水流年复一年通过山体裂隙流向佩特拉方向,终于切开山体形成了峡谷。</div><div> 峡谷两侧岩石陡峭,进入峡谷骤然变窄。聪明的纳巴泰人就在狭窄的峡谷里修了一条进入佩特拉的峡谷通道。这条路地势险要,易守难攻,成为佩特拉的天然屏障。</div><div> 长期在沙漠中生活的纳巴泰人深知水对于城市的重要。他们在峡谷两边各凿出一条水渠,水就沿着峡谷两侧流向了佩特拉。</div><div> <br></div> 左侧的水渠还保留的比较完整。<br> <div>  照片下方两块突起是骆驼的脚,右边高一些的是拉骆驼的人。</div><div> 点击照片,放大一点,注意看岩壁,虽然风化严重,骆驼和人的轮廓依稀可辨。</div> 骆驼身子之下和残存的脚后面就是路左侧的引水渠。<br> 石块铺的路和佩特拉古城同龄,峡谷中还保存着部分最原始的道路,在这里路两边的水渠也基本完好无损。<br> 越向前走,岩石的颜色越红,我们逐渐体会到为什么佩特拉被誉为玫瑰红的城市。<br> <p>  好像在峡谷的“耳朵”边唱歌,山神如果还在,会听得很清楚,这位攀登者的感觉一定非常奇妙。</p> 虽说一段峡谷不算窄,放眼望去可完全是走投无路的感觉。<br> <h3><font color="#010101"> 峡谷中的两轮马车都是当地贝都因人的,他们是荒原上一支阿拉伯人。他们为旅游者提供马、驴和骆驼代步,也准备了不少两轮马车。</font></h3>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  不太相信当地贝都因人是纳巴泰人的后代,纳巴泰人的消失不是非常久远的事,若是同一种族,文明没有继承发扬,反而丧失殆尽,不好理解。</span></p> 岩层中还夹杂着别的石头,更多人愿意相信这是岩壁上的海龟。<br> 峡谷最窄之处。峡谷狭窄且弯曲,人称“蛇道”。 柳暗花明又一村。突然,从峡谷缝隙里看到了前面出现了一座建筑。 <div>  是不是峡谷的尽头?我们穿出了峡谷,佩特拉核心区域就在眼前,这就是大名鼎鼎的“金库”。</div><div><br></div><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b>哈兹纳赫殿堂</b></font></div> 豁然开朗用在这里最为恰如其分。从峡谷出来,到了一片山间盆地之中,天地一下子宽阔了起来。岩石垂直切出一块垂直于地面的平面,雕凿出宽30米,高40米巨大的罗马式石窟殿堂。 <div>  金库是意译,名称是哈兹纳赫殿堂,更多的地方翻译成卡兹尼神殿。哈兹纳赫殿堂很有气势,正对着峡谷的出口,殿堂有6根罗马式门柱,而且还是分了上下两层。</div> 电影《夺宝奇兵》有不少这里拍的镜头,哈兹纳赫殿堂肯定很多人都在电影中见过了。据传最高神像上原来镶着一个巨大的宝石。 <br> 千年至今,哈兹纳赫殿堂精细的雕刻还相当清晰。<br><div>  殿堂石窟的功能说法不一,有传说里面有藏宝洞,藏着佩特拉国王的财宝;也有人说这是座国王的陵墓。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国王的陵墓,也可能留下巨额财宝和珍贵文物。能开凿如此巨大的工程,足见当时的财力、物力和技术水平都不低。</div><div> 有一个说法:1996年的考古发现在神殿的下方有四个墓室,里面有11个人的遗体。证实了这是个墓葬,墓主人是国王亚里达四世,不知是否准确。</div><div> 随着纳巴泰人的不知所踪,没有人能知道的更多。</div><br> <p> <br></p><p> 古城佩特拉面积很大,据导游介绍,如果图上这些都看到,至少需要两天时间。</p><p> 古城里都是徒步线路,只有大路可乘坐贝都因人的马车、骑骆驼、马或是驴。 </p><p> 古城管理的不错,每条路都标注了步行所需时间。但是只看导游图还是有些概念不清。我们实地转了一圈,除了塞西克峡谷是人人都要走必经之路外,穿过峡谷之后,大致有三条游览线路:第一条:代尔修道院线,距大门12公里,途径主要景点,从女儿宫再向上走要爬1000多级台阶;第二条:国王墓线,能看到大量的国王陵墓,有一定高度,可俯视佩特拉古城整个盆地;第三条:献祭台线。献祭台在古剧场侧后山顶,可俯视国王墓区域,下山的路也能穿古城,也到达修道院所在的山下和第一天路汇合,距离也比较远。还有条即短又陡的路,在哈兹纳赫殿堂对面的陡坡(近似绝壁)上,正好通到哈兹纳赫殿堂斜上方,看到不少好照片都用的是这个拍照角度。</p><p> <br></p><br> <div><font color="#333333">  代尔修道院是佩特拉仅次于哈兹纳赫殿堂,可惜我们只安排了半天时间,,借用百度图片的一张照片(http://image.baidu.com/search/index?tn=baiduimage&ct) 放在这里。</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时间有限,佩特拉很多地方我们只能是粗略远观。我们的行走路线如粗线条所示,大概只走了代尔修道院线路的一半路程,几乎没有爬山。</font></div><font color="#FF8A00"><b><br>气势宏大的红色陵墓群</b></font> <div><b><font color="#FF8A00">  </font></b><font color="#333333">从哈兹纳赫殿堂前沿着道路右转,路的左边有多座大型陵墓。</font></div> 和哈兹纳赫殿堂一样,这些陵墓也是岩壁上开凿出来的,虽然没有哈兹纳赫殿堂那么精致,但规模更大,更为壮观。 <br> <br> 很快就发现了纳巴泰人建造陵墓的偏好。他们喜欢高大的立面,三四十米是普遍的,也许因为是陵墓,门开的很低,甚至地面上只能看到半个大门,不设墓道,大门里是个大厅,套着些小室,也许是安放灵柩用。有人推测当年陵墓就有神殿的功能。瓮坛墓的墓室最大,后来这座墓还真成了教堂。 <font color="#FF8A00"><b>山崖上的剧场</b></font> <div>  纳巴泰人在山崖上凿出的希腊式的剧场,据说能容纳6000人。</div><div> 当时城里人对演出是否近乎疯狂?佩特拉人口最多时达到3万,减掉没有自由的奴隶,能看演出的还有多少人呢?不惜民力建大剧场,看来演出是刚需,如此吸引人的演出到底是些什么呢?</div><div><br></div> <div>  说建筑是凝固的音乐,我们一路走来,看到了不少希腊、罗马风格的建筑遗址。考古没有发现纳巴泰人的希腊人的音乐,也没有直接找到多少罗马人的音乐。后来介绍那个时代和演出有关的往往是些史诗,文艺复兴后的音乐作品,并不能直接回答这些剧场到底上演了些什么作品。</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FF8A00">国王陵墓</font></b></div> <div><font color="#333333">  大剧场对面隔着一小片空地就是庞大的国王陵墓群。据说要基本看全这片陵墓,要从剧场对面上山,就能看到山谷里的不少陵墓,不过最大的几个陵墓还是在剧场对面,直接面对着古城。</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b><br></b></font></div><div><font color="#FF8A00"><b> <br></b></font></div> <div>  这里是除了哈兹纳赫殿堂门口之外,游客最多的地方,有约旦警察值班。</div><div> 这里路右边的山崖上,有连着的四座规模相当大的国王墓。<br></div> <div>Urn Tomb <br></div><div> 有人翻译成瓮坛墓。</div><div> 显然这是后人因为石窟雕刻的顶端有个罐形物,想起的一个很形象的名字。</div><div> 此墓在佩特拉帝王墓群中规模最大,里边分为大小不同房间。</div> 到了5世纪中叶,有希腊文字记载,Urn Tomb被改为基督教教堂,有基督徒在此做礼拜。 利用多个拱形支撑,在墓前修建了一个不小的平台,还在平台一端的山崖上凿出了有个门口有5根石柱的偏殿。<br> 有人认为这是国王Aretas IV(公元前9年-公元40年在位)的墓,或者是他的继任者国王Malichus II(公元40-70年在位)的墓。 Silk Tomb<br> 锡克墓,是因为墓室有红白相间如舞动的丝绸般的花纹而得名。后面会看到石壁的照片。<br> 在这联排四座国王墓中锡克墓规模最小。 Corinthian Tomb<br> 石窟墓正面雕刻较为复杂,因刻有一排科林斯柱而得名,有人考证它建造稍晚,大致是公元1世纪。 <div><br></div>Palace Tomb<br><div> 这座墓的位置已经排到了山边,山体高度已经不高了,为了营造一座宏伟壮观的墓,设计出一个很宽的正立面,雕刻也非常精美、考究,更像一座罗马宫殿,因此而得名。</div><div> 据推测它可能建于纳巴泰王国末期,即末代国王Rabbel II(公元70-106年在位)时期。</div><div><br></div> <div><br></div><div> <br></div> 联体的四座大墓,标出名字就更容易识别了。<br> 沿着山势,看照片远端还有一些规模更小一些的墓。山体风化,这些墓大部分倒塌毁坏了。 <div>  <br></div><div><br></div><div><b><font color="#FF8A00">看到了佩特拉城区</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br></font></b></div><div><b><font color="#FF8A00"> </font></b><font color="#333333">走了快两个小时,除了剧场,看了一群帝王墓,佩特拉就是这样?当然不是,前边在地图上的山间平缓地域划了个圆圈,我们就要去看看作为城市的佩特拉。</font></div><div><font color="#333333"> 出埃及记说摩西带领犹太人回耶路撒冷,路上找不到水,摩西用手杖击石,涌出泉水,据说就发生在这里。</font><br></div> <div>  绕过抢镜头的驴,上得坡来,视野越过这群小骆驼,就看到了佩特拉的核心部分。</div><div><br></div> 站在瓮坛墓前的大平台上向远山放眼看去,山间较平缓的区域就是佩特拉古城。这片确切说像是个山间盆地,平缓的坡上到处堆积着加工过的石块这个区域就是佩特拉城区。区域内有一些大型建筑的遗迹。道路右侧上坡是地图标注的遗址,路左侧高地是大神庙,更远处山下是法老女儿城堡,白色屋顶是纳巴泰人博物馆。借用网上这张标注清晰的地图,一看便知。<br><h5>地图网址:https://image.baidu.com/search/detail?ct=503316480&z=0&ipn=d&word=佩特拉地图</h5> <div>  沿着柱廊街前行,路左侧有成排的石柱,右侧是个干枯的河道,大神庙遗址左前坡上有大石柱的地方,有高墙的建筑是女儿城堡,这也是我们所见唯一的非石窟建筑,城堡前路两边有方形石柱,是地图标注的西门。</div><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b>大神庙遗址</b></font><br></div> <p><br></p><p> 不知道是此地石材质量欠佳还是施工能力或加工技术问题,明显垒石柱所用石鼓比杰拉什诸多神殿的要薄很多,注意看最后一张。杰拉什月亮女神神殿石柱平均用6-7石鼓,每一个石鼓都超过3米,这里最高的不足一米,有的甚至就是个厚石片,厚度远小于直径。</p><p><br></p><p><b style="color: rgb(255, 138, 0);">女儿宫QasralBint</b></p> <div>  女儿宫QasralBint。建于公元前30年到公元后40年,位于佩特拉古城遗址的中心位置。<br></div><div> 这也是我们在佩特拉除了石窟等开凿出的建筑之外,见到最大人工建造的石头结构宫殿。据说是法老女儿的宫殿,还有说是座神殿。<br></div><div> 传说佩特拉缺水,国王下令如有人能引水入城,愿以自己女儿下嫁给他,有人完成了这项巨大工程,和公主住在这里,所以叫做“女儿宫”。</div><div> 女儿宫后面的山体上还有不少石窟,这些石窟也是陵墓。<br></div><div><br></div><div><font color="#FF8A00"><b>红色绸带</b></font></div> <p>  佩特拉古城的号称是玫瑰红色的古城,其实佩特拉岩石的颜色还不只是玫瑰红,而且岩石丝绸般的纹路更是罕见,我们把所见石窟内外的照片集中起来贴在这里。</p> <font color="#FF8A00"><b>离开佩特拉</b></font> <div>  佩特拉古城遗址还是太大,我们一个下午<strong></strong><strong></strong>也就走了其中一小部分,现在我们就要沿着这条路走到“金库”,从蛇道返回遗址大门结合地点。</div><div> 佩特拉的兴衰取决于交通,当有充足的货物从这通过时,纳巴泰人把这里作为货物的集散地,城市繁荣起来,成为王朝的都城。</div><div> 公元106年,罗马人占领佩特拉,纳巴泰人的国家变成罗马帝国一个最繁荣的省,其产值占了罗马帝国总收入的1/4。</div> <p>  罗马帝国版图扩大到环地中海和中东地区,开辟新的货物运输通道,一条南北通道是经红海走陆路到亚历山大,货物走这条路,陆上距离比走佩特拉要缩短了很多;另一条东西通道是从叙利亚的大马士革到美索不达米亚(今伊拉克一带)。 公元3世纪之后,佩特拉逐渐失去了交通枢纽的地位,走向衰败已成定局。</p><p> 公元7世纪,阿拉伯帝国兴起时的佩特拉,已经是座废弃的城市。最不可思议的是原住民纳巴泰人消失的无影无踪,这也是佩特拉最神秘之处。</p><p> 有人推测佩特拉消失和公元363年和公元551年,两次大地震有关,还推断地震后引发大火烧毁羊皮书等文献,使得后人对佩特拉无从了解。佩特拉有那么多石窟,不惧火患,这种说法恐难以自圆其说。</p><p> </p> 我们今晚住在哈亚特,是个仿当地村落的酒店。<br> <p>  一般旅行社这样安排大概也属于高成本的安排。酒店盖的和当地民居类似。看着酒店建筑这种自由随意的布局,忽然想起佩特拉人住的房子会不会也和这里差不多呢?</p> 车走在山区里,雾就够大的,还下起了雨,见度也就20米,司机一点不减速,大概他确实路熟,再就是这里地广人稀,对面不会来车。 <br> 或许这地方经常有大雾,导游有经验,让我们跟着去认一认去餐厅的路,餐厅也在这样的拐弯抹角的小巷里,省得一会儿雾更大了,大家找不到吃饭的地方。实际上吃完晚餐,雾更大了,找回家也不太容易。<br> <p>餐厅</p> <br> 佩特拉古城中心区坡上的石头。<br> 设想一下,用佩特拉坡上的那些石头盖的房子,大概也就这个样子吧。 <br> 开着门的那一户就是我们住的地方。<br> <div>  很可惜,雾大周围几乎什么都看不见。</div><div> 明天我们从这里出发,继续向南,目标到靠近沙特阿拉伯边界沙漠中的月亮峡谷。</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