坦克十一师简史

陌上花开

<h3>中国人民解放军坦克第十一师演革史 一撇 2016-08-06 阅读 3.6万 关注 ● 经中央军委1967年7月15日批准,于1968年9月15日,以武汉军区机关、信阳步兵学校、军区独立坦克修理营等8个单位抽调干部战士,在河南省信阳县原军区第五步兵学校成立坦克第11师机关,第15军29师副师长卢化义任师长,武汉军区装甲兵政治部副主任唐德庆任政委,副师长李贵德,参谋长张德功。司政后机关和师直警卫侦察连、通信连、运输连的干部由军区调配,战士由陆军第一军抽调。师修理连由军区坦克第1修理营4连改编。 ● 10月1日,陆军第1、2、7、45师所属的坦克自行火炮第206、207、212、45团调归坦克第11师建制。武汉军区坦克第1修理营由坦克第11师代管,该师直属武汉军区建制,代号8231部队。 ● 1974年4月,移驻河南省确山县。1983年3月,调归陆军第43军领导。1985年9月,调归济南军区,隶属于第20集团军。 ● 1969年1月,坦克第11师在河南信阳,由陆军第一军和师属各团抽调干部56人、战士150人,组建师高炮营和工化连。此时,全师3000余人,装备T-34坦克112辆,每团28辆;自行火炮80门,每团20门;各类汽车161辆。9月10日,陆军1、2、7、45师的坦克自行火炮第206、207、212、45团依次改称坦克第41、42、43、44团。 ● 1969年11月22—26日,按总参颁发的《坦克团编制表》坦克第41团扩编坦克3营,该团从广州军区独立坦克第3团接收T-34坦克28辆。27日原坦克营和自行火炮营改编为3个坦克营(每营3个坦克连),原工兵排、运输排分别扩编为连,原战勤排和指挥连的战勤3班合编为步兵连,增编高炮连。坦克第11师师直通信、运输、修理连分别扩编为通信、运输、修理营 。 ● 1970年3月,坦克第11师编入中央军委战略预备队。 ● 1970年7月,坦克第11师从师属坦克团抽调人员,在信阳市组建师直轻型坦克侦察连。7月15日,从哈尔滨接回轻型坦克13辆,轻型坦克侦察连组建完毕。 ● 1971年8月26日至12月3日,坦克第11师第42、43、44团扩编(坦克第41团已扩编),原坦克营和自行火炮营改编为坦克1、2营,并从2个营各抽调一个连组成坦克3营(每营3个坦克连),原工兵排、运输排分别扩编为连,原战勤排和指挥连的战勤3班合编为步兵连,增编高炮连。 ● 1971年9月16日—12月4日,坦克第11师第42、43、44团换装59式坦克,各接收80辆。全师换装下来的80门自行火炮移交广州军区。 ● 10月,坦克第11师第42、43、44团各接收63式装甲车14辆。 ● 1972年1月,坦克第44团从信阳市区移驻桐柏县毛集山区。 ● 1973年3月1日,陆军第17军步兵第50师炮兵团(不含160迫击炮营)调归坦克第11师建制,改番号为坦克第11师炮兵团,炮兵团辖122榴弹炮营、85加农炮营和107火箭炮营 。 ● 3月6—9日,坦克第11师炮兵团由湖北孝感花园镇松林岗移防河南确山蚁蜂公社。 ● 1974年4月,坦克第11师机关和直属分队由信阳移防河南确山胡庙乡。 ● 1975年8月1日,启用新代号师部33580部队。 ● 1976年1月,坦克第11师整编为甲种坦克师,师直高炮营高机连改编为双37高炮营4连,增编通信营接力连和运输营第3连,工化连分编为工兵营和防化连,警卫侦察连改编为警卫调整连,轻型坦克侦察连扩编为侦察营。坦克第42、43、44团指挥连改称特务连,步兵连改称装甲步兵连,组建通信连,撤消工兵连(保留1个工兵排,编入特务连),截止7月20日,全师精简整编完毕。 坦克第41团于2月1日调归第54军,在安阳水冶镇改为陆军第54军坦克团。 ● 5月26日,湖北省军区独立师第2团(该团前身为公安师系列中的公安第20师第58团)调归坦克第11师,5月29日—7月6日,分三批由湖北咸宁地区经铁路输送,进驻湖北孝感花园镇,改为装甲步兵团,辖3个步兵营(每营3个装甲步兵连和1个机炮连)和团直通信连、特务连、100迫击炮连、85加农炮连,双37高炮连、运输连、修理连、轮训队、卫生队。 ● 1978年11月,坦克第43团2连被武汉军区授予“硬骨头六连式连队”。 ● 1979年1月1日,武汉军区装甲兵成立,坦克第11师由武汉军区直属改由武汉军区装甲兵领导。 ● 1979年2月,该师先后3次抽调1613人,各型车辆12台,轻武器21支,充实到43军前线部队,参加对越自卫还击作战。 ● 1979年2月,坦克第11师抽调3个坦克团的6连(不带装备),从各团和修理营抽调的干部6名,修理工51名,开赴新疆和静县,与军委、新疆军区抽调的其他部(分)队编成步兵4师坦克团。各团组建新的坦克6连。 ● 1979年3月5日,武汉军区授予坦克第11师第43团2连和装甲步兵团特务连“硬骨头六连式连队”。 ● 1980年4月,坦克第11师炮兵团火箭炮营的18门63式107火箭炮全部换装为77式130履带自行火箭炮。 ● 1980年12月,坦克第11师整编,3个坦克团和装甲步兵团的特务连工兵排扩编为工兵连,增编防化侦察排。全师编制10043人(干部1844人,战士8199人)。 ● 1982年12月,根据武汉军区命令,坦克第11师整编为乙种坦克师,师汽车营增编第2司机训练队,工兵营、侦察营缩编为连,师高炮营4连撤消。炮兵团撤消3、6、9连,炮兵团修理所改为修理连。装甲步兵团撤消3、6、9连。 ● 1983年3月1日,坦克第11师划归43军领导指挥,其建制归武汉军区,作战任务由武汉军区直接赋予 。 ● 1985年9月18日,奉济南军区命令,第43军撤销后,坦克第11师划归第20集团军建制。坦克第44团移驻河南省南阳市,与第129师机关及部分单位合编为第54集团军坦克旅。 ● 1985年11月1日,重建坦克第44团,以步兵第59师炮兵团为基础,并接收坦克第11师部分坦克分队,在河南商丘组建。 ● 1986年4月,坦克第44团移防河南省桐柏县毛集镇。 ● 1986年,坦克第11师组织干部战士,分5批从包头坦克制造厂、坦克第8师等单位接装,共接回坦克138辆(其中坦克牵引车5辆),至1986年10月底,全师所有坦克分队全部配齐装备。 ● 1993年,坦克第11师炮兵团从其它集团军接回152自行加榴炮54门。 ● 1995年,坦克第11师炮兵团换装122自行火箭炮12门。 ● 1995年5月,坦克第11师师部和直属队(不含侦察营)由河南省确山县胡庙乡移防河南信阳市。 ● 1998年7月,济南军区在信阳市举行坦克第11师由第20集团军转隶第54集团军交接仪式。同年10月1日起,改称装甲第11师,所属坦克第42、43、44团分别改称装甲第42、43、44团;炮兵团改称装甲第11师炮兵团;装甲步兵团撤销番号。 ● 1998年8月5日,坦克第11师出动3个团和师直属队共计4000余人,参加1998年长江荆州地区抗洪抢险。 ● 1998年9月18日,济南军区授予坦克第11师装甲步兵团1营1连“抗洪抢险先锋连” 称号。 ● 2007年9月,以装甲第11师工兵营为主组建中国第三批赴苏丹维和第一工程兵大队,赴苏丹担负维和任务。2008年6月28日,200余名维和官兵全部胜利完成任务返营归建。 ● 2008年5月14日,装甲第11师出动7000余人,动用车辆500余台参加汶川抗震救灾。7月29日,全师安全返回营区 。 ● 2011年10月,装甲第11师撤销番号,部队分编为两支旅级作战单位。 该师1985年10月前历任师长、政委: 师长:卢化义、李友连、丁洪山、陈希成、陈学春、张玉军; 政委:唐德庆、郁萍、盛跃贵、杨德清、龙尚明、叶恒庆、姜盛云、张玉明。 装甲第11师师歌 铁流滚滚、炮声隆隆,英雄的装甲师锐不可挡。红三团陕北反围剿;工卫旅晋中驱虎狼。英勇的部队,百团大战显神威;南征北战求解放。英勇的部队,抗美援朝建奇功;一江山岛威名扬。钢铁的战士永远跟着党,永远跟着党。 铁流滚滚、炮声隆隆,英雄的装甲师锐不可挡。淮河畔铁骑精英聚;大别山铁甲雄风壮。英勇的部队,科技练兵谋打赢;鏖战长江降洪魔。英勇的部队,两化建设永争先;历史使命携肩上。钢铁的战士永远跟着党,永远跟着党。 文字整合:一撇(申明顺) 图片来源:一撇(申明顺) 编 辑:一撇(申明顺)<br></h3>

坦克

第师

第团

年月日

军区

炮兵团

装甲

武汉

扩编

抽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