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谈温病的预防

三亚市中医院急诊科

<h3>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属于祖国医学温病范畴,因其具有强烈传染性,并可引起流行,确切的说,是属于温病中的瘟疫类疾病。古代诗句留存“家家有僵尸之痛,室室有号泣之哀”、“千里无鸡鸣,白骨寂平原”,由此可见,瘟疫的危害之大。因国家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第四版已经有详细的中医诊疗方案,故笔者在此主要讨论如何预防温病。</h3> <h3>预防是指机体未病之前就预先采取一定的方法和措施以防止疾病的发生,中医称之为“治未病”。对于温病的预防,早在二千多年前的《内经》中提到:“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其实预防非专指温病,但温病大多具有传染性,如不早加预防,就可能发生传播流行!</h3><h3>古代对温病的预防,《诸病源候论》认为,对于温病可“预服药及为法术以防之。”《肘后备急方》《千金要方》记载有20余首辟温方剂。同时也指出瘟疫与动物的关系,以及注意环境卫生和个人卫生问题,“勿食生肉”饮食等问题。</h3> <h3>【温病的预防方法】</h3><h3>一、培固正气,强壮机体</h3><h3>《素问》指出“藏于精者,春不病温”。说明养护正气对预防温病的重要作用。大致包括以下几种。</h3><h3>1、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如五禽戏,八段锦,太极拳、武术运动等,都可增强体质,可根据个人情况,选择合适的锻炼项目。</h3><h3>2、顺应四时,调适寒温:人类生存在大自然中,同四时气候变化息息相关,应顺应气候变化,如现在是冬天,虽不可受寒,但也不能保暖过度。《素问》云“失四时之从,逆寒暑之宜,贼风数至,虚邪朝夕,内至五脏骨髓,外伤空窍肌肤,所以小病必甚,大病必死”,强调可顺应四时气候变化是保护人体正气的重要方面。</h3><h3>3、保护音精,固守正气:人体之精分为先天之精、后天之精,《素问》指出“冬不藏精,春必温病”,藏精余内,正气足而邪不可干,保护阴精的方法有避免早婚早育、房劳过度,还要注意日常生活中劳逸结合,保持心情舒畅,情绪稳定。</h3><h3>4、注意环境,保护卫生:经常保持工作和生活环境的整洁卫生。《备急千金要方》中有“常习不唾地”之说,要求人们不能随地吐痰。要养成良好的个人卫生习惯,如勤洗手,疫情来临时戴口罩等。饮食上,防止“病从口入”。《金匮要略》有“六畜自死皆疫死,则有毒不可食之”,《备急千金要方》中说“勿食生肉”,故在饮食上,不食用腐败变质之物,不过食辛辣之品,不嗜烟酒等。</h3><h3>二、及时诊治,早期隔离,控制传播</h3><h3>对具有传染性的温病患者,应及早发现,准确诊断,及时救治。治愈疾病也是消灭传染源的办法,同时及时隔离,以制止蔓延。</h3><h3>三、预施药物,防止染病</h3><h3>在温病流行时,古代常使用预防药物的办法来保护未病人群,有口服,佩戴,烟熏,粉身和悬挂等办法。常用有清热解毒药,如连翘,金银花,贯众,大青叶,黄芩,黄连,蒲公英,千里光,蚤休等等。</h3> <h3>三亚市中医特聘专家,全国突发公共事件中医药应急专家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十二五”科技重大专项“新发突发传染病中西医结合临床救治平台”专家组成员,国医大师沈宝藩,与三亚市中医院相关专家,共同研究制定三亚市中医院预防新型冠状病毒中医药方剂。沈老设计新冠狀病毒肺炎预防方按在三亚当地时令季节气候特点,考虑到三亚和全国完全不一样的独特优良的气候,气温恒定,不寒,不热,不燥,不湿,按正气存内邪不可干之病机,做到固护脾胃,阴阳平和!预防方为扶正抗邪之法,按赋体质不同,具体方药如下:防病一号方黄芪15g生白术13g,桔梗10g,連翘15g,板兰根15,生甘草10g 适用于偏于气虚或平和体质者;防病二号方当归15g,玄参15g,桔梗10g,連翘15g,板兰根15g,生甘草10g,适用于阴血较虚易上火的体质。</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