历史在波澜壮阔的长河中流淌

溪水

<h3> ——————读《侯镇志》有感</h3> <h3> 今今年春节前后,一场突如其来的新型冠状病毒疫情如阴霾沉雾,肆虐蔓延在中华大地上。为狙击疫情,防止疫情蔓延,各级人民政府和医学专家要求广大居民群众,若无特殊情况,不得随意外出,在家蜗居,以阻断疫情传染源。国家有难,匹夫有责,政府有令,坚行不疑。但长期在家蜗闷,着实也憋屈的慌。不过,为了与疫情搏斗,为了对自己、社会和他人负责,再憋闷也必须要忍耐,因为从某种意义上讲,每个家庭就是与疫情决战的战场,蜗居家中实质上就是在与疫情进行战斗。在这段难熬的日子里,自己除去每天时刻关注疫情动态新闻外,就是喝喝茶水嗑嗑瓜子,与电视、手机、微信打交道,实在闷“草鸡”了,就像犯了神经病一样,亮开“公鸭”嗓子唱上一段,引的老伴和孙女笑的前仰后合,视频往同学群里一发,更是引来同学们的一片笑声。 </h3> <h3> 在闲闷无聊之余,自己随手从书橱中抽出了一本由唐勇、葛怀圣主编,中国文史出版社出版的《侯镇志》(2012年版)翻看了起来。坦诚地讲,对于县镇村志之类的书籍,多年来,我曾读过不下近十本。 </h3> <h3> 因受各方面因素的影响,此类书籍多因编写质量不是很高,因而也就难以吸引读者眼球,使读者失去阅读的兴趣。拿着手中的这本《侯镇志》,我随意翻看了几页,谁知它竟然慢慢的吸引住了我的眼球,抓住了我喜爱读书的欲望。读后我不得不承认,此书在我所读地方性镇村类志书之中,可谓一枝独秀,独傲群芳。 <br></h3> <h3> 该版《侯镇志》,资料详实,分类清晰,观点正确,校对仔细,装潢美观,印工考究,集历史性、知识性、趣味性、可考性于一体,将一个乡镇六百多年厚重的文史积淀跃然书中。此书分为二十一编,共八十一章,分别将侯镇的地理和历史建置、党政群体、农业、工业、经济、教育,乡风民俗等方面,从明初到2012年的主要状况做了比较详尽的记载。在这段640多年的浩瀚历史长河中,你既可以看到康熙三十二年肆虐的海潮,怒号的狂风,</h3><h3><br></h3> <h3>无辜惨死的百姓和牲畜,又可以看到民国18年(1921年)军阀黄凤歧率军围剿红枪会,攻陷泊头村,杀死百姓83人,烧毁房屋300间的惨状。既可看到寿光抗日名将赵寄舟响应党的号召,在自己的家乡树起一面求解放求自由的猎猎大旗,带领寿光、潍县等地的英雄儿女灭日寇,驱敌顽的波澜壮阔的场景,又可以看到原国务院总理李鹏、温家宝亲临侯镇视察时的照片,看到李鹏总理称赞“侯镇人民父老送子参军,妇女踊跃支前”的亲笔信。</h3> <h3>从那一幕幕年代久远的历史记载中,人们看到的是一个惨遭人类和大自然肆虐蹂躏的侯镇,是一个自强不息、不畏强暴的侯镇,是一个封闭落后、民不聊生的侯镇,是一个改革开放、经济腾飞的侯镇。</h3> <h3>  该书是一部催人奋进的地方志。此史志集原侯镇、岔河、五台三镇之历史,深入挖掘,记志叙史,既反映了封建社会、半封建社会的侯镇历史,又反映了侯镇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进行革命斗争和建设方面所取得的辉煌成就</h3><h3>。</h3> <h3>书中那精彩生动的记述,那一张张美丽动人的照片,无不记载刻印着勤劳智慧的侯镇人民悲惨的生活历程和前进发展的有力脚步,记载着侯镇从一个古老原始的村落发展成为一个人人羡慕向往的现代化城镇的过程。</h3> <h3> 多少年来,恐怕连侯镇人民自己也不会料到,这翻天覆地的巨变,竟会引来曾经的两位原国务院总理亲临视察,这不仅是侯镇人民的骄傲和自豪,也是寿光全市百万人民的骄傲和自豪。这真是,千年沧桑小村镇,改革开放换新天。</h3> <h3> 该书也是一部学习地方人文历史知识的教科书。该书的可贵可读之处,不仅在于记载了侯镇六百多年社会历史的发展变迁,更可贵的是,作者在记史述事的同时,独具匠心的将侯镇的社会历史知识和当地民间知识、故事、趣事、歌谣等巧妙的溶于一体,</h3> <h3>使读者在阅读过程中,潜移默化的领悟学习到了在其它书籍中难以寻觅到的知识。如对明、清两朝科举考试制度的详细介绍和对乡风民俗等方面的叙述,细读之后不仅使人们可以学到很多当地交际礼仪、婚丧嫁娶、风俗习惯等方面的知识,还能帮助提高人们日常交往办事的能力。真可谓,乡镇史书堪一流,药铺虽小人参贵。 </h3><h3><br></h3><h3><br></h3><h3> ——————奚春光</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