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药学为华夏民族铸就了 传染病难以逾越的健康长城

潇湘才秀

<h3>  同胞们:</h3><h3> 当下,武汉新型冠状病毒肆虐横行,到目前为止,截至1月28日20时,国家卫生健康委收到30个省(区、市)累计报告确诊病例4629例,现有重症病例976例,累计死亡病例106例,累计治愈出院71例。现有疑似病例6973例。 面对疫魔,我们要有信心打赢“新型冠状病毒”战役!我们有信心,这不是自欺欺人的自夸,也不是盲目自信。我们的自信来自于我们的同心协力、来自我们不断的更生发展。</h3><h3> 我们的信心来自于我们已经掌握了现代的高新科学技术,可以认识和遏制新型冠状病毒的蔓延。我们拥有华夏文明两千年的中医药技术,更增强我们的抗击疫魔的信心。</h3><h3> 有史以来,传染性疾病(病毒性疾病)一直尾随人类而来,几千年来如影随形,天天都有人在与这些病魔斗争,感染人数少叫“传染”,人数众多叫“流行”,流行地域大叫“时疫,瘟疫”。</h3><h3> 据相关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h3> <h3>  据资料记载,早在公元前412年的古希腊时期,希波克拉底就已经记述了类似流感的疾病。到了19世纪,德国医学地理学家Hirsch详细列表记述了自公元1173年以来的历次类似流感的流行病爆发情况。</h3><h3> 明显由流行感染性疾病引起的第一次发生在1510年的英国。后来在1580年、1675年和1733年也曾出现过流行性感冒引起大规模流行病的情况。而对流感大流行最早的详尽描述是1580年。自此以后,文献中共记载了31次流感大流行。</h3><h3> 其中,1742年-1743年流行病曾涉及90%的东欧人,1889年至1894年席卷西欧的"俄罗斯流感",发病广泛,死亡率很高,造成严重影响。 </h3><h3> 1918年至1920年,世界上发生了历史上著名的严重流感大流行--"西班牙流感",此次流感广泛波及世界各地,几年内共出现了三次流行高潮,临床发病率高达40%以上,并出现多种类型的肺炎并发症,在全球范围内造成了2000万-4000万人死亡,大大多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所致的死亡人数(850万人)。当时受科学技术条件所限,无法分离出致病原。因此,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西班牙流感的病原是一个谜。</h3><h3> 1997年,美国科学家杰弗里·陶贝格尔(J. Taubenberger)在《科学》周刊上发表了他与同事利用遗传学技术得出的研究成果,认为1918年的流感病毒与猪流感病毒十分相似, 是一种与甲型流感病毒(H1N1)密切相关的病毒。</h3><h3>&nbsp; 此后,世界上又出现过三次以上流感大流行,1957年开始的由甲型流感病毒(H2N2)所致的"亚洲流感",H2N2病毒完全取代了以往的H1N1病毒。而1968年,H3N2病毒又取代了H2N2病毒。这两次流感均波及世界多个地区。据美国公布的统计数字,在1957年"亚洲流感"流行期间,美国共有7万人因此死亡。而在1968年"香港流感"流行期间,共有3.4万人在美国因感染致死。 </h3><h3> 此外,与1957年及1968年的流感流行不同,此次出现的病毒新亚型并未取代以前流行的病毒株。因此,到目前为止,由1977年的病毒株进化出的甲型病毒(H1N1)与从1968年的流行株中产生的甲型病毒(H3N2)已流行了20多年,而且仍然在引起流感流行。从16世纪以来,在过去的400年里,有记载的全球性的“大流感”至少有30次。</h3> <h3>  从史料看,有很多的疾病都成为人类历史长河中的匆匆过客,如昙花一现,便永远消失。而传染性疾病像鬼魅一样,一直尾随人类几千年,是严重影响人类健康“杀手”,被传染病杀死的人数不战争死亡的人数都多得多。</h3><h3>也许还有人不知道,早在两千年前,强盛罗马古国,因瘟疫感染无力医治而灰飞烟灭,罗马帝国最终不是亡于战争而是亡于瘟疫。与罗马帝国同时期的华夏古国昌盛至今,实中医庇佑之福。</h3><h3> 史料记载,东汉末年的名医张仲景,生活在战争连年,天灾不断的社会。在张仲景的存世的这几十年之中,在史书上有记载的大的自然灾害就有22起之多。自然灾害造成了生产力被破坏,生产水平下降,人们的生活水平下降,抵抗力降低,这就造成了大量的、长期的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所以历史上有句话,叫做"大灾之后,必有大疫",这从自然灾害来讲的。从战争的角度来讲,东汉末年,三国纷争,战争连年不断,所以中国历史上又有一句话,叫做"大兵之后,必有大疫",正是这战争的连绵不断和自然灾害的连绵不断,导致了传染病的大面积流行。所以在《东汉会要》记载历史大事件的这本书里头说"中原大地,白骨委积,人相食啖"。"白骨委积,人相食啖"就已经是人吃人的这样的一种社会背景了。所以在《东汉会要》的描述,当时的百姓"不死于兵,即死于病"。这个建安文学,建安七子之一的王璨,他有一首诗叫《七哀》。《七哀》里有这样一段话,说"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路有饥妇人,抱子弃草间。顾闻号啼声,挥泪独不还。未知身所往,何能两相完"。这是一段什么样的话呢?他说他在路上走着就看到有一个饿得面黄肌瘦的这样一个妇人,抱着孩子就扔到大路边的草丛中,回头听见孩子的哭泣声,自个擦擦眼泪,不再回来了。为什么会这样呢?因为"未知身所往",自己吃了今天的饭,不知道明天自己要到哪里去。自己的性命都不能保,"何能两相完?"怎么能够使我和孩子都能够生存下来呢?所以她忍痛把孩子扔掉了。</h3><h3> 张仲景的《伤寒杂病论序》里说:"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说我的家族是很大的家族,曾经有过二百多口人,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建安纪年,就是公元196年。建安元年以来,不到十年的时间,我这二百多口的家族,死了三分之二,这三分之二有十分之七的人是死于伤寒病(伤寒病就是指的外感病的总称),作为一个医生,看到这种情况,又没有更多的办法来防治这些传染病来挽救这些亲人和百姓的生命,才激励他勤求古训,博采众方,撰用了《素问》、《九卷》、《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自己平脉辨证,写成了《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创立了理法方药相结合的辨证论治体系,从而就为中医临床医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h3> <h3>  随着岁月的推移,虽然传染病时有发生,但是在中国的历史长河中,中医明星闪耀,人才辈出。就传染病而言,明朝末年(1642年)医家吴有性编创了《瘟疫论》,明清时期的温病四大家编创了传染病(温病学)专著(叶桂《温病论》、薛雪《湿热条辨》、吴瑭《温热条辨》,王士雄《温热经纬》),在防治传染病方面,打下来坚实的理论基础,积累了丰富的预防和治疗经验。2003年3月,我国广东、香港等地非典型肺炎(SARS)爆发流行,全球有超过8000感染,近800人死亡。</h3><h3> </h3><h3>&nbsp; </h3><h3>&nbsp;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h3><h3> </h3><h3>&nbsp;</h3> <h3>  在西医治疗的疗效被动的情况下,当时以西医为代表的呼吸病院收治了88例,死亡10例。后来中医介入治疗,收治71例,死亡1例,这就说明了中医的疗效显著,且只要吃中药,无需严实的隔离衣的层层包裹,就实现了零死亡、零感染。显而易见中医的介入治疗传染病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功。</h3><h3> 在黄帝内经的理论指导下,今天的中医,面对当代社会出现的癌症、艾滋病心脑血管疾病,特别是在高发病、疑难病等病症的治疗和康复中发挥了令人难以置信的巨大作用。</h3><h3>&nbsp;</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