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v>潍坊市坊子区位于山东半岛中部,世界风筝都潍坊市区的东南部,从1898年分辟为商埠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1983年底经国务院批准成为县级区,属国家对外经济开放区,总面积361.7平方公里,辖设八个镇街,人口24.8万人。但是这个仅有百年历史的小镇,正如中国近代史是一部屈辱的历史一样经历了德日列强的抢占和强取豪夺。从1898年到1945年,德日帝国主义利用不平等条约强占山东,把坊子设在山东半岛咽喉地区,作为强抢、掠夺中国宝贵财富的一个重要据点。德日式建筑群也就是在这段被迫的屈辱的历史中形成。 <br></div>在潍坊境内,能够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并不是很多。在坊子老区的坊子德日建筑群,不仅数量多,而且大多保存完整,在全国范围内,恐怕也找不出像这样规模的建筑群,这就愈发显得坊子德日建筑群的珍贵和价值。 1900年,坊子火车站所在地,还是一片荒野,谁也没想到这片宁静的土地上,会发生那么多的事情。有一支德国勘探队,在这里发现了煤层。然后第二年,开凿了第一口煤井,这煤井就是有名的“坊子竖坑”。为了掠夺煤矿资源,德国侵略者决定在当时潍县的东南方向,距离煤井不远的地方,兴建一座火车站,方便煤炭的运输,这就是今天的坊子火车站。 两年之后,胶济铁路坊子火车站建成。由此原来的胶济铁路走到潍县这里,打了个拐弯,拐向东南方向的坊子站。后来德日开战,德军战败投降。日本夺取了坊子的占领权,直至1945年日军投降,德日两国共霸占坊子长达48年。 坊子站作为胶济铁路的主要车站,来往济南、青岛的必经之地,上世纪七八十年代仍在使用。直到新的复线胶济铁路新线落成通车,坊子站才完成了它的历史使命,当年建站伊始那个拐了八十多年的弯终于被拉直了,胶济铁路从青岛方向出发,向西过了高密,不再绕道坊子站,而是经过潍坊、淄博,一路向西,直抵济南。 坊子火车站的开通运营,带来了人口的流动,商业活动的繁荣促进了旅店、饭店等服务业的发展。坊子日渐繁荣起来,人口不断增加,市街规模不断扩大,坊子形成了一马路、二马路、三马路华人生活、商业区。 胶济铁路改线之后,坊子站不再承担客运业务,仅存的两个站台,彻底没有了昔日来往旅客的脚步,仅有的货场和煤场,是它目前唯一的用途。此处火车不再拉人,而是拉煤或者拉货而已。坊子站渐渐沉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