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殳”“攴”“攵”

牧羊人

<h3>“又”的古文字像一只右手,是“右”的本字,假借为表示重复意思的“又”字。叔,怎么会和手有关呢?本义为拾的意思,《诗经》里“九月叔苴”的“叔”就是本意,“伯叔”的“叔”是假借的。“殳”是手持长形器械。“殺”,手持棒子攻击打死动物,右边“杀”是手抓住动物把皮剥了,整个字杀气腾腾。“段”金文字形像手持物体在山崖中敲捶石头,“毁"把瓦片敲碎,“殴"捶击物体,“毅”是勇敢捕杀背上中了很多箭的猪。</h3><h3>“变”的繁体字“變”,本意是弹琴时手指在琴弦上移动,弹奏出富有变化的美妙声音。“双”“取”“受”这些字都是和手有关。<br></h3><h3><br></h3><h3>“攵”念pu(第一声)同“攴",“攴”手持棒,小击也,如敲、敱。“攴”作偏旁一般写成反文旁,“败”的甲骨文是手持棒子把贝壳毁坏、败坏。“攻”也是击打的意思,因此有攻击一词。还有好多反文旁的字只是和手的动作有关,不全表示击打动作,“改”“收”“放”“数”等字表示某种动作。“敏”是一个形容词,怎么会和手有关呢?原来在甲骨文中是指生育过儿女的女人迅速将头发梳理好,借以表示敏捷。</h3><h3><br></h3><h3>“扌”“手”“爪”这些偏旁和手有关都是容易理解的,就不例举了。</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