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第三野战军征战日志》</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1953年</b></h1><h3><b><br></b></h3><h3><b>1月7日</b></h3><h3><b><br></b></h3><h3> 华东公安司令部召开华东各省公安总队首长会议,传达和布置反空降特务的任务,研究建立反空降秘密据点的办法、指挥关系及组织制度等事宜。</h3><h3><br></h3><h3><b>1月9日</b></h3><h3><b><br></b></h3><h3> 总参谋部颁发《1953年下半年度军事训练计划》。指出:“1953年下半年,我军将转入统一的正规的军事为主的训练,这是为把我军建设成一支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军队的一个重大的步骤。”军事训练的基本方针是:“在现有的基础上,用迅速而有效的方法,使部队学会掌握现代化兵器及其他军事技术;使指挥员学会组织与指挥诸兵种合同战斗和协同动作,了解参谋、通信与后方勤务。”</h3><h3><br></h3><h3><b>1月10日</b></h3><h3><b><br></b></h3><h3>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高级步兵学校在南京成立。宋时轮任校长兼政治委员。毛泽东的训词指出:“为了保卫祖国免受帝国主义的侵略,依靠我们过去和较为落后的国内敌人作战的装备和战术是不够的了,我们必须掌握最新的装备和随之而来的最新的战术。”中共中央军委赋予总高级步兵学校的任务是:在人民解放军现有素质及军事思想的基础上,训练出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忠于人民事业的而且能组织与指挥现代化正规化的步兵作战的中、上级指挥员和政治工作人员。</h3><h3><br></h3><h3> 华东军区党委召开扩大会议,19日结束。陈毅传达了毛泽东对朝鲜战争形势的分析和我军“边打边建”的方针的指示;传达了朱德对1953年部队工作的指示。唐亮传达了中共中央军委召开的各大军区、各大单位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会议的精神。张爱萍作了军队整编、部队训练、海防作战和人民武装工作等问题的报告。会议提出华东部队1953年的中心任务是:加强海防守备、搞好国防工程建设,粉碎敌人在任何地方以任何方式的进攻和袭击;强化内地治安,坚决镇压一切反革命活动,保卫国家各项建设,巩固抗美援朝后方;从思想上、组织上、训练上加速部队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大力加强国防力量,实行正规编制和执行各种条令条例,执行军委统一的以军事训练为主的训练计划。</h3><h3><br></h3><h3> 华东军区针对美帝国主义为挽救朝鲜战场败局,策动国民党军进犯我沿海地区的敌情,研究了作战方案,调整了海防作战部署,准备彻底粉碎敌人的进攻。</h3><h3><br></h3><h3><b>1月30日</b></h3><h3><b><br></b></h3><h3> 中共中央军委副主席彭德怀视察浙江嵊泗、舟山、穿山、象山等沿海岛屿的国防建设。</h3><h3><br></h3><h3><b>2月3日</b></h3><h3><b><br></b></h3><h3> 国民党“国防部安全局兰花小组”武装特务6人,在安徽省金寨县梅山水库附近空降,被全部捕获。4月30日,又一股国民党武装特务4人,在金寨县空降,亦被歼灭。</h3><h3><br></h3><h3><b>2月4日</b></h3><h3><b><br></b></h3><h3> 毛泽东指示华东军区,为防止敌空军对上海的袭击,要加强警惕,进行整顿,确保上海安全。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华东军区和华东军区空军研究和调整了防空作战的部署。</h3><h3><br></h3><h3><b>2月13日</b></h3><h3><b><br></b></h3><h3> 国民党军金门防卫总部1个加强团和部分海匪1000余人,窜犯福建省莆田县湄洲岛。福建军区当即组织部队登岛反击。由于天气突变,船只行驶困难,部队未能按时发起攻击。来犯之敌在湄洲岛骚扰一昼夜后,于14日撤离。</h3><h3><br></h3><h3><b>2月24日</b></h3><h3><b><br></b></h3><h3> 毛泽东在陈毅等陪同下,在南京检阅了“南昌”、“广州”、“黄河”舰和鱼雷艇。毛泽东先后为“长江”、“南昌”等舰题词:“为了反对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一定要建立强大的海军”。</h3><h3><br></h3><h3><b>2月25日</b></h3><h3><b><br></b></h3><h3> 华东军区党委作出《关于加强文化教育学校工作的决定》。决定指出:“部队文化教育以干部为重点,而干部文化教育除了适当采取在职学习和短期轮训的方式外,主要是依靠办好文化速成学校。”“为了保证在5年以内把正排级以上干部提高到初中毕业水平”,各军、各省军区及相当于军的单位应继续举办较正规的完全小学1所,华东部队共举办文化速成中学10所,军区举办师范学校1所。</h3><h3><br></h3><h3><b>2月26日</b></h3><h3><b><br></b></h3><h3> 中共中央军委和军委装甲兵决定,第二十七军第七十九、第八十、第八十一师各组建1个师属坦克自行火炮团。番号为坦克自行火炮第二八四、第二八五、第二八六团。</h3><h3><br></h3><h3><b>本月</b></h3><h3><b><br></b></h3><h3> 第二十一军入朝参战。</h3><h3><br></h3><h3><b>3月2日</b></h3><h3><b><br></b></h3><h3> 华东军区召开军事教育准备会议,7日结束。会议传达了中共中央军委制定的1953年下半年军事训练计划,张爱萍、唐亮分别作了关于加强军事训练和加强政治思想工作指导的报告,要求军区部队掀起正规军事训练高潮。</h3><h3><br></h3><h3><b>3月5日</b></h3><h3><b><br></b></h3><h3> 浙江军区临安军分区撤销,其机构改为华东军区第二休养团。</h3><h3><br></h3><h3><b>3月6日</b></h3><h3><b><br></b></h3><h3> 华东军区司令部、政治部发出《关于贯彻中央军委关于建立民兵基干团的指示的规定》,明确了建团的时间、方法和步骤。至4月底,全区建立了民兵基干团37个,营76个,连6198个。</h3><h3><br></h3><h3><b>本月</b></h3><h3><b><br></b></h3><h3> 舟山岛屿部队血丝虫病大批发生,发病率由1951年的4.3%上升到1953年的11.19%。总后勤部协同华东军区、舟山部队组成有防疫人员和专家271人的血丝虫防治大队,在当地政府和群众的协助下,深入调查研究,开展防治工作。8个月内共治疗2281名血丝虫病患者,取得显著成效。</h3><h3><br></h3><h3><b>4月17日</b></h3><h3><b><br></b></h3><h3> 华东军区召开保密工作会议,传达贯彻中共中央军委保密工作会议精神,研究《保密工作细则》的落实措施。</h3><h3><br></h3><h3><b>本月</b></h3><h3><b><br></b></h3><h3> 华东军区所属各野战军团以上单位开始组建防化学兵部门和分队。至1954年,军区防化学兵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体系。</h3><h3><br></h3><h3><b>5月1日</b></h3><h3><b><br></b></h3><h3> 中共中央军委任命皮定钧为福建军区副司令员。</h3><h3><br></h3><h3><b>5月4日</b></h3><h3><b><br></b></h3><h3> 华东军区、第三野战军转中共中央军委电令:任命郭金林为华东军区后勤部第二副部长,伊文为第三副部长。</h3><h3><br></h3><h3> 华东军区召开文化教学代表大会,到会代表共150人,主要是检阅成绩,交流经验。陈毅到会讲了话。</h3><h3><br></h3><h3><b>5月28日</b></h3><h3><b><br></b></h3><h3> 华东军区发出动员令,动员全区部队搞好以军事为主的正规训练。动员令强调:“这一正规训练是我军建军新阶段的开始,是我军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的重大步骤。”训练目的主要是学会联合作战,掌握新的技术,养成正规生活习惯,把我军正规化现代化建设大大向前推进一步。</h3><h3><br></h3><h3><b>5月29日</b></h3><h3><b><br></b></h3><h3> 第六十师第一七九团、公安第十七师第五十团,乘登陆艇和机帆船,同时对大小鹿山、洋屿、鸡冠山海匪发起进剿,22日战斗结束。共毙敌46人,俘敌176人,击沉敌帆船2艘。进剿部队伤96人,亡37人。</h3><h3><br></h3><h3><b>本月</b></h3><h3><b><br></b></h3><h3> 以华东军区文化速成中学师范部为基础,组成华东军区师范学校。1955年4月6日,该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文化师范学校,归总政治部建制。</h3><h3><br></h3><h3> 总政治部发出《关于1953年下半年实施正规训练中的政治工作指示》。指出:正规训练是我军建军新阶段的开始,是军队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转变的重大步骤。要求政治工作在领导和保证正规训练任务的实施中,发挥其巨大的动员作用和组织作用;动员全体指战员以高度的政治热情和勤学苦练的精神投入这场训练;贯彻条令,建立正规生活秩序;爱护装备,努力掌握与熟练新的技术;做好正规训练中的各项保证工作。</h3><h3><br></h3><h3><b>6月1日</b></h3><h3><b><br></b></h3><h3> 华东军区首长发出动员令,号召全区部队开始以军事训练为主的正规训练。动员令指出:军区部队经过“三反”和整党教育,指战员的政治思想觉悟得到普遍提高;经过整编,军区主力部队已统一改装,现代化装备程度大有提高;在陆军的基础上,组建了各特种技术兵种;军区还组建了相当规模的正规军事学校,并已培训了大批干部,故军区已具备了进行正规军事训练的条件。参加全训的部队有12个步兵师又7个团,边训练边执行任务或分期轮训的有9个师和各独立团、营。</h3><h3><br></h3><h3><b>6月15日</b></h3><h3><b><br></b></h3><h3> 中共中央军委、总政治部颁发《1953年部队政治教育计划》。计划规定:一切整训部队,都要采取系统的、联系实际的、稳步前进的方针。在干部中经常进行政治理论教育,主要学习政治常识、历史唯物论、中国共产党党史。政治理论教育的重点是提高干部。要建立起经常性理论学习的制度。</h3><h3><br></h3><h3><b>6月16日</b></h3><h3><b><br></b></h3><h3> 炮兵第三师入朝参战,替换炮兵第七师。</h3><h3><br></h3><h3><b>6月19日</b></h3><h3><br></h3><h3> 高炮第六十五师入朝,掩护朝鲜秦川南市机场的修建。</h3><h3><br></h3><h3> 胡宗南指挥海匪和军官战斗团共千余人,在17艘舰艇掩护下向大小鹿山、洋屿猛烈反扑。驻岛守备分队顽强抗击,大量杀伤敌人于滩头和阵地前,连续打退敌人10余次进攻,坚守阵地一天半。20日23时,增援部队登岛,将敌击退。此战共歼敌736人,击伤敌舰5艘,击沉敌机帆船、木船10余只。守岛分队和增援部队共伤亡326人。</h3><h3><br></h3><h3><b>6月24日</b></h3><h3><b><br></b></h3><h3> 第二十军第六十师第一七九团3个步兵连和公安第十六师2个连,在海军舰艇支援下,于17时对盘踞积谷山的海匪发起攻击,至25日1时攻占全岛。此战共歼敌96人,进剿部队伤167人,亡47人。</h3><h3><br></h3><h3><b>本月</b></h3><h3><b><br></b></h3><h3> 华东军区政治部召开党支部工作会议,讨论加强部队党的基层组织建设问题。</h3><h3><br></h3><h3> 中共中央军委发出《关于整顿部队文化速成学校的指示》。据3月统计,全军高小毕业程度以下的干部占总数百分之六十左右,不适应我军现代化建设的要求。为了迅速有效的解决这一问题,决定将全军的322所文化速成学校整顿为126所,其中速成中学95所、速成小学27所、师范学校4所,吸收全军高小毕业以下的干部和优秀战士进校学习,把他们提高到初中毕业文化程度。</h3><h3><br></h3><h3><b>7月13日</b></h3><h3><b><br></b></h3><h3> 为消灭闽东北沿海岛屿残匪,保证海上航行安全,第八十五师第二五四团在师炮船大队等部队配合下,对西洋、浮鹰、马刺、奎山、北石霜岛同时发起进剿。14日,攻占各岛,歼敌110余人。</h3> <h3></h3><h3><b>7月17日</b></h3><h3><b><br></b></h3><h3> 粉碎国民党军向东山岛的进犯。16日凌晨,国民党军驻金门第四十五师及第十八、第七十五师各一部并海匪大队共1万多人,附水陆两用坦克21辆,在海、空军的支援下,分乘舰艇13艘,向东山岛登陆进犯。同时,组织200多人在该岛北部后林村实施空降,企图切断东山岛与大陆之间的联系,协同其登陆部队作战。驻岛守备部队公安第八十团2个步兵营,1个八二迫击炮连,1个水兵连和1个盐警中队共1200人,在当地民兵配合下,顽强抗击敌人,击退敌人10余次进攻,给来犯之敌沉重打击。16日10时,增援之先头部队第三十一军第九十一师第二七二团及时到达,配合守岛部队迅速歼灭了敌人空降兵。17日拂晓,増援的后续部队第四十一军第一二一师、第二十八军第八十二师和1个榴弹炮团及5个高炮连陆续赶到。17日10时30分,开始全线反击,至18时30分战斗胜利结束。此战共歼灭敌人3300余人,击落敌机2架,击沉敌舰艇3艘,并缴获了大量武器弹药。战斗中,出现了黄继光式的战斗英雄张学栋(战后被追认为华东军区战斗英雄),杨根思式的战斗英雄黄飞龙(战后被追认为福建军区战斗英雄)。此次战斗,受到了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主席的表扬。</h3><h3><br></h3><h3><b>7月27日</b></h3><h3><b><br></b></h3><h3> 朝鲜停战协定在板门店正式签字。至此,历时3年多的朝鲜战争宣告结束。</h3><h3><br></h3><h3><b>本月</b></h3><h3><b><br></b></h3><h3> 为査明金门等岛的敌情、地形和设防情况,从本月起至1954年底,第三十一军组织侦察分队先后进行20多次越海侦察,比较准确地掌握了大、小金门和大担、二担等岛的情况。为表彰越海侦察有功人员,1955年1月,经华东军区批准,授予第九十一师侦察连排长纪瑞宣、第二七ー团侦察排副排长兰洪贵以“华东二级侦察英雄”称号。</h3><h3><br></h3><h3><b>8月10日</b></h3><h3><b><br></b></h3><h3> 华东公安部队军政干校改编为第三公安部队学校。1955年11月5日,该校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三公安学校,归军委建制。</h3><h3><br></h3><h3><b>9月</b></h3><h3><br></h3><h3> 第六十军由朝鲜回国,调归华东军区建制。</h3><h3><br></h3><h3><b>10月</b></h3><h3><b><br></b></h3><h3> 陈毅向中共中央军委建议,利用朝鲜战场的胜利形势,用5个军的兵力解放金门,并突击建设福建几个机场、鹰厦铁路和厦门海堤。并建议将当时在中国人民志愿军空军指挥作战的原华东军区空军司令员聂凤智及其指挥机构人员调回华东,指挥华东军区空军参加攻打金门。中共中央军委和毛泽东批准了这些建议,并命令张爱萍组织福建前线指挥所,展开解放金门的战前准备。后因朝鲜战争停战后的政治气氛不宜发动大规模渡海登陆作战,中共中央军委决定暂缓解放金门,首先解放浙江沿海敌占岛屿。</h3><h3><br></h3><h3> 总政治部发出指示,要求全军认真学习和贯彻党在过渡时期的总路线。根据总政治部的部署,全区部队从1953年冬至1954年4月,在干部中先后开始系统地学习中共中央宣传部编写的《关于党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学习和宣传提纲》,在战士中按照总政治部编写的《为建设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而奋斗》的课本进行了系统的教育。经过学习,明确了国家在新的历史时期的奋斗目标和具体道路,提高了执行党的路线政策的自觉性和建设优良的现代化革命化军队的积极性,激发了保卫社会主义建设的热情。</h3><h3><br></h3><h3><b>11月2日</b></h3><h3><b><br></b></h3><h3> 周恩来乘“大别山”号军舰在长江口海面检阅了“武昌”、“沽河”舰艇部队,观看了鱼雷艇和航空兵第一师第一团的表演,并为部队题词:“加强训练,提高技术,为巩固祖国的海防而努力。”华东军区海军司令员陶勇陪同检阅。</h3><h3><br></h3><h3><b>12月7日</b></h3><h3><b><br></b></h3><h3> 全国军事系统党的高级干部会议在北京召开。朱德致开幕词。彭德怀在会议上作了《四年来的军事工作总结和今后军事建设上的几个基本问题》的报告和会议总结。聂荣臻、萧华分别就组织编制和政治工作问题作了报告。会议对建国4年来军队工作作了系统的检查和总结,并在充分讨论的基础上,对军队建设的方针、任务和一系列重大问题作了决定。会议于1954年1月26日结束。这次会议是人民解放军建军史上一次划时代的会议,对于统一全军思想,完成军队建设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的转变具有决定性的历史意义。</h3><h3><br></h3><h3><b>12月28日</b></h3><h3><b><br></b></h3><h3> 为了密切三军协同作战,粉碎国民党军向浙江沿海大规模进犯的企图,经中共中央军委批准,华东军区决定成立陆、海、空三军联合指挥所,以浙江军区代司令员林维先为指挥,第二十军副军长黄朝天、华东军区空军代司令员杨焕民和海军指挥员1人为副指挥。指挥所于1954年元旦前在黄岩开设。</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