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洲,一个使人向往的神秘大陆,人类的起源地、狂野无比的动物伊甸园、赤道的艳阳、白雪皑皑的乞力马扎罗山、印度洋和大西洋交汇处惊涛骇浪的好望角、绵延万里的东非大裂谷、世界最长的河流尼罗河、多姿多彩的部落文化……<div><br></div><div><br></div> <div>说起非洲,人们的第一印象可能是旱地、沙漠。可在非洲确实存在这么一颗明珠,那里有青山绿水,野生动物遍地,是非洲地区文化教育程度最高的地方,也是非洲治安最好的国家,那就是被称为“非洲明珠”乌干达。<br></div><div><br><br></div> <h3><font color="#010101">乌干达,一个陌生的国度,在我记忆深处它是一个相当贫穷、落后,气候又炎热,甚至还充满了瘟疫和暴力的国家。但是当我真正踏上这片神奇的土地后却颠覆了自己的想象,让我感受了别样的风土人情,感受了它的美丽和舒适。</font></h3> 进入首都坎帕拉郊区,市井气象开始变浓。<br>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乌干达人民的酒吧<div><br></div><div><br></div> 1858年,英国探险家约翰·汉宁·斯皮克(John Hanning Speke)在寻找尼罗河源头时到达这里,面对这片宽阔宁静的水域,他以当时的英国女王维多利亚命名了此湖。它是尼罗河的两个源头中的一个(另一个在埃塞俄比亚),是东非重要的生命源泉。乌干达、坦桑尼亚、肯尼亚三个国家共享这片流域。<div><br></div><div><br></div> 维多利亚湖有着大海的胸襟与气魄,平静时,它像一块镶嵌在非洲大地上的蓝宝石;风起云涌时,雪浪排空,惊涛拍岸,犹如亿万面“达姆达姆”非洲鼓在擂动。 <div><br></div><div><br></div> 无限风光在岸边<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世代依水而居的渔民闲摇撸慢划船,船头的人嗖一声甩出银色的渔网,瞬间开出一朵飘逸的水莲花,那网花承载着一个家庭的希望如烟般漫入水中。 <div><br></div> 你是大自然舞台上的舞者。振臂之间,银光飞舞,罩住硕果一片。<div><br></div><div><br></div> 尼罗河源头的度假村很不错吧<div><br></div> 一早醒来就感受到了非洲动物的“热情”<div><br></div> 它有点不客气哦,以迅雷不及掩耳的速度分享了我的早餐。<div><br></div> 在自然环境中看到的动物,与在动物园里看到的感觉完全不一样,仿佛进入到了它们的世界里一样,真实而又充满刺激。<div><br></div> 众多的飞禽走兽自由自在地生活在这片广阔的天地之中。<div><br></div><div><br></div> 被当地人称为"Nyankole"的大角牛。据说之所以会进化出这样一对壮硕的大角,是因为大角牛常年生活在炎热的非洲,这对大角有利于促进它们的血液循环,即使每天处于高温环境中,也不会感到非常闷热。<div><br></div> <div>冠翠鸟,是非洲最常见的翠鸟之一,食物以小鱼为主,分布于非洲。<br></div> <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斑鱼狗,食物以小鱼为主,兼吃甲壳类和多种水生昆虫及其幼虫,也啄食小型蛙类和少量水生植物。<div><br></div> 朱鹂,中等鸟类,以昆虫、浆果、果实为食。<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织巢鸟,是一类会使用草和其他东西编织巢穴的鸟,主要生活在非洲、澳大利亚和南亚。</font></h3>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灰冠鹤,又称东非冠鹤。在乌干达、坦桑尼亚和卢旺达,灰冠鹤被奉为国鸟。<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狞猫,跳跃能力极强,奔跑速度快,能捕捉降落或起飞时的鸟类,主要分布在非洲、西亚、南亚西北部等地。</font></h3> <div><br></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鲸头鹳(Balaeniceps rex)生活在非洲中部,成年鲸头鹳身高平均1.3米,翼展可达2.5米,是标准的大型鸟类。</font></h3> 鲸头鹳主食为石花肺鱼、塞内加尔多鳍鱼和各种鲶鱼,甚至会捕食小体型的鳄鱼,这些猎物的平均体长皆为40厘米以上。鲸头鹳巨大的喙和前端的钩状尖喙可以帮助它们轻松捕食中大体型的鱼类。<div><br></div> 飞翔的鲸头鹳是不是特别帅气?<div><br><br></div> 白犀,又叫白犀牛、方吻犀、宽吻犀,分布于东、中非地区的北部白犀数量已仅存五头,世界上最后一只幸存的雄性北部白犀“苏丹”已经被切除犀角24小时守护起来,守护它的是4名全副武装的武装警察,这一做法是为了挽救这一亚种。<div><br></div> 叉尾太阳鸟,别称燕尾太阳鸟,它们的嘴细长下弯,舌呈管状,专门用来吮吸花蜜,因此又被称为“蜂鸟”。<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山地大猩猩是一种濒临灭绝的珍稀动物,目前全球仅有1068只,它们只分布在 非洲 乌干达 、 卢旺达 和刚果(金)三国交界处的群山密林之中,这里良好的生活环境和丰富的食物来源使这种濒危动物得以在这里繁衍生息。</font></h3> 到 非洲 看大猩猩被称为“Gorilla Tracking 追踪大猩猩”。世界上只有三个国家可以追踪大猩猩: 乌干达 的布温迪国家公园和马加新加国家公园、 卢旺达 的火山国家公园、刚果(金)的维龙加国家公园。<div><br></div> 来乌干达看大猩猩,是我此行最强烈的动机。<div><br></div><div><br></div> 开始披荆斩棘而行时,艰难的行军开始了,伏倒的草木下很多空隙或者洞穴,很容易就踩空。<div><br></div><div><br></div> 对于大猩猩,我的认知几乎来自于电影或者纪录片,从《金刚》系列到《人猿星球》五部曲;从《猩球崛起》三部曲到《决战猩球》。电影中或者印象中多数将大猩猩描述为狂野和危险的野兽,实际上大猩猩是一种非常温顺、聪明的动物。它们还可以学手语的哦。<div><br></div> 大猩猩是类人猿的一种,和人类基因有98%的相似度(最高的是黑猩猩,有99%),大约800万年前和人类祖先分离,算得上是我们的“远方亲戚”哦。<div><br></div> 大猩猩是以家庭的方式生活,一个家庭有5到30名成员,以一名成年雄性大猩猩作为领袖,其他成员是几名成熟的雌性大猩猩和一些幼仔大猩猩。<div><br></div> 成熟的雄性大猩猩背部会长出一丛银灰色的毛,称之为银背大猩猩,其身高约1.5到1.8米,体重可达150到180公斤。<div><br></div> 黑背大猩猩是年轻的雄性家庭成员,在成熟后会离开家庭,独自或在全雄性的群体生活两三年,直至吸引到足够的雌性大猩猩,组成新的家庭。<div><br></div> 大猩猩是完全的素食者,食物主要有果实,树枝,树叶。<div><br></div> 在这里,大猩猩能够自由自在的生活,拥有自己的天堂。<div><br></div> 棕色的眼眸深邃而神秘<div><br></div> 毫无心情理会访客。面对镜头,偶尔露出各种很萌的表情,着实让人兴奋不已。<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幼年的大猩猩活泼可爱,是最关注我们这些访客的成员。</font></h3> <div><br></div><div><br></div> 我被"银背"撞了一下腰......<div><br></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卢旺达 ,最有名的莫过于94年的那场惊世骇俗的大屠杀惨案了。获得奥斯卡金像奖电影《 卢旺达 饭店》记录了这段历史。我们下榻的这家饭店就是电影所讲述的真实故事的发生地-----米尔. 科林森饭店。</font></h3> <div><br></div><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今天的卢旺达,已经在现政府的带领下翻过了声名狼藉的历史一页,她生机勃勃、繁荣昌盛、安全稳定、活力充沛。<br><div><br></div> <div>这个浴火重生的千丘之国,给了我们一行人太多的惊喜和感慨,从农村到城镇,公路无一不干净整洁,草坪被修剪地整整齐齐。<br></div><div><br></div> 满目疮痍的城市,被乐观的人们治愈得朝气蓬勃。<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这里的人们内敛温和,对现有的一切充满感激,也让我们重新认识了卢旺达。</font></h3> <div><br></div><div><br></div> 体验卢旺达人的生活,也感受了他们清澈的眼神和纯粹的灵魂。<div><br></div> 卢旺达全国禁塑,超市都是使用这种纸袋。<div><br></div><div><br></div> 当年枪战的痕迹。当年的卢旺达女总理就是在这里被总统卫队杀害了。<div><br></div> 习近平总书记参观卢旺达大屠杀纪念馆后的留言。<div><br><div><br></div></div> 基伍湖----是非洲最大和最深的湖之一,也是卢旺达和刚果金的分界湖。群山环抱,湖岸陡峻曲折,湖中岛屿众多,为著名疗养地。<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 然而在这美丽的平静之下,也暗藏着危险,基伍湖底蕴藏着大量的沼气。<div><br></div> 维龙加火山气势磅礴,拔地而起,山地大猩猩就住在山里。火山是活火山,据说爆发后岩浆流入附近的基伍湖后,可能会引爆湖底的甲烷,而一旦发生爆炸对附近百万人口将是灭顶之灾, 庞贝古城的悲剧将会再次重演。<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你是不是看到了那抹阿凡达蓝,还有点玛瑙红色?<div><br></div> 这种猴学名叫长尾黑颚猴,生活在撒哈拉沙漠以南的非洲地区。雄性长尾黑颚猴年幼时的阴囊都是暗蓝色或灰蓝色的,直到青春期才开始出现差别,阴囊的蓝色越浓烈,其侵略性就越强。<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狐蝠,是世界上最大的蝙蝠种类。由于头型似狐,口吻长而伸出,故称狐蝠。日间倒挂在大树枝上,夜间成群出动,觅食野果、花蕊,对果园危害极大。中非居民有捕食狐蝠的传统。</font></h3>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基伍湖无人岛上野生番石榴,很美味的哦。<div><br></div><div><br></div> 广袤的非洲大地,海拔近3000米的“屋脊”横贯东部,文明与野蛮得到淋漓尽致的诠释——这里是埃塞俄比亚,一个未被众人熟知,却又无比迷人的国度。<div>320万年前,埃塞孕育了地球上第一批直立行走的智人;3000年前,埃塞成为了非洲第二个文明古国,仅次于埃及。如今,地球最古老的活火山依然活跃于此,部落民族固守着最原始的传统……<br></div> 你以为钻木取火、以物易物等生活方式只存在于史前时代吗?在位于东非高原的埃塞俄比亚南部,如今依然有二十几个民族过着与世隔绝的原始生活。他们的脑海中没有政治经济大论,只有最朴素的繁衍使命和为部落而战的光荣梦想。<div><br></div><div><br></div> 摩尔西族(也叫唇盘族)是游牧部落,有自己的语言,但没有文字。他们用茅草、树枝搭房,牛粪抹墙。他们基本上还保持着以物易物原始的交换原则,靠猎物、牲畜、农产品,陶器等去换取他们生活的必需品。<br> <div>这个部族将暴力美学发挥到极致。女孩16岁成年之时,要移除下颚牙齿,用刀子将下嘴唇割开,拉长透空,透空的部分用泥做的盘子填充,随着年龄越大,透空的部分就愈大,盘子也做得越大,彩礼也愈多,而没有唇盘的女孩儿找不到婆家。<br><div><br></div></div> <h3><font color="#010101">据说这是为了保护本部落的繁衍传承,以免部落的女孩被其他部落抢夺。这种畸形美学,让侵淫着现代文明的人很难接受,但在暴力野性的原始生活中,这就是他们能想到的最简单、最能保护部落传承的方式。 </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摩尔西人不但嘴唇上放盘子,还把耳垂拉长掏空,放进盘子为美,耳盘越大也越美丽。</font></h3> 知道这是什么吗?<div>奥莫河谷人至今在用的酿酒器。<br></div> 我们乘坐这样的小船穿过OMO河去奥莫地区拜访DASSENECH 部落。<div><br></div>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h3>卡诺族是天生的画家,主攻人体彩绘。他们喜欢在身体和脸上涂上各种花纹。<br></h3> <h3><font color="#010101">在嘴唇下镶金属针和其他装饰物。</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卡诺女人通常带着贝壳和彩色玻璃珠子穿成的项链,这些项链是她们的丈夫或情人们赠送,从一个女人脖子上项链的多少,可以看出她的受欢迎程度。</font></h3> <div><br></div><div><br></div><div><br></div><div><br></div> 哈莫族女孩被认为是奥莫河谷中最美丽的女孩儿,她们多留短发,飒爽利落,全身各处,涂满了牛油和泥土混合的涂料。在首饰设计制作和色彩搭配创意方面,哈莫族要属奥莫河谷第一名。<br><br> 哈莫族部落,展示着最狂野的成人礼——跳牛bull jumping。<div><br></div> 跳牛是哈莫部落古老的男子成人仪式。只有成功四次跃过由部落长者挑选出来排成一排的十头牛的牛背才会被视为成年。哈莫男子满16岁时要举行割礼,但割礼只有在成功完成跳牛后才能举行。<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女人们才是这场男子成人礼上的主角。她们精心打扮,载歌载舞、欢呼跳跃,好不热闹。</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妇女们不停地强烈要求已经成人但尚未成家的男子用鞭子狠狠地抽打自己。喜欢这位小伙子的哈莫女人们,不管是未婚还是已婚的,都一拥而上,争抢着站在哈莫小伙的面前,请他用藤条来抽自己,而且抽的越狠越好。这场面,让我目瞪口呆。</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又一个哈莫族小伙,在抽一位自愿前来的求抽者,而那被抽的女人在深吸了一口凉气后面部表情更加兴奋欢愉。鞭打后,背上血肉模糊。她们认为鲜血淋漓是爱的最高境界。</font></h3> 哈默人认为,一个女人的身体是否美丽取决于她身上疤痕的多少和大小!并决定是不是要娶她。而另一种说法是女人通过这样的仪式来展示她们的勇气和强壮。<div><br></div><div><br></div> 这就是部落文化,令人震撼!让人难忘!!<div><br></div> <h3><font color="#010101">不知道这些部落还会存续多久;不知道这种以伤害自己为美的风俗还能被几代人继续接受。</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或许是偏见限制了眼界。去看看,才会发现,无论在哪里,人们都会以自有的方式展现美和快乐。</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