怀旧之旅----重回巴基斯坦

王国平

&nbsp; &nbsp; &nbsp;1994年是我一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这一年,我终于逃离了一个不适合于自己的环境,通过考试竞争应聘到了一个新的工作单位。1996年,就在离过春节还有几天时,公司领导突然通知我马上去巴基斯坦工作。当时西北电力集团在卡拉奇有一高压输电线路工程,原本计划安排其他人去,但因临近春节,大家都想过完节后再去,而我作为一个新来者,不好辜负领导的信任,反倒觉得这是一次难得的机遇,因此我毫不犹豫地来到了万里之遥的卡拉奇。就这样,卡拉奇成了我跨出国门,走向世界的第一站。<br>&nbsp; &nbsp; &nbsp; 一下飞机,就感受到扑面而来的亚热带海风,这里令人处处感到新奇。街道两旁,盛开着各种娇艳的鲜花,尤其是那火红的三角梅,当时我并不知道这种花叫什么名字。一排排风格迥异的漂亮别墅,强烈地冲击我的视觉。<br>&nbsp; &nbsp; &nbsp; 我在这里度过了不到两年时光。二十多年过去了,我总是想再回去看看,我忘不了这里友善的人民,忘不了这里的老朋友。<br>&nbsp; &nbsp; &nbsp;直到2019年12月26日,我终于出发了。一大早7.00,我登上了由乌鲁木齐飞往伊斯兰堡的班机。飞机一到南亚上空,大朵大朵的云团上下飞舞,地面上一切都看不见,仿佛到了一种奇妙的仙境。飞机穿梭在云海里,一切好像又回到了二十多年前。<br><br> 飞机在南亚上空 &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飞机落地了,等了好一阵子,我才拿到行李箱,走出了机场。外面一大堆出租车等在那里,经过讨价还价,坐上了一辆破旧的小奥拓,向城里开去。<br>&nbsp; &nbsp; &nbsp; &nbsp;司机是一个中年人,带着一顶阿富汗毡帽,围着一条长围巾,活脱脱一个塔利班。沿着宽阔的大道,开了没多久,塔利班兄弟点了一根烟,我赶紧打开窗户,一种淡淡的莫合烟的味道,一下子勾起了二十五年前的记忆。<br>&nbsp; &nbsp; &nbsp; &nbsp;当年我们在卡拉奇的Defence Ⅴ区租了一套中东富人的别墅,院子里草坪宽阔,连廊通幽;建筑错落有致,很有特色,将院子分成前后几个院落,人在里面工作生活感到舒适惬意。其中一间为当地代理商哈比布上校的办公室,但他们基本不来这里办公,而我刚来,没有合适的办公地,就自作主张常常临时使用这间办公室。哈比布上校可能抽烟,所以办公室就有这种淡淡的莫合烟味。<br>&nbsp; &nbsp; &nbsp; &nbsp;塔利班大哥终于将我们拉到了王冠饭店,以没有零钱找我为由,多收了五百卢比。<br>&nbsp; &nbsp; &nbsp; &nbsp;伊斯兰堡为巴基斯坦的首都,是全国的政治文化中心。位于巴基斯坦东北部海拔540米的山麓平原上,北靠马尔加拉山,东临拉瓦尔湖,人口只有一百多万, 1965年从卡拉奇迁都至此。伊斯兰堡是一座年轻的城市,市区内没有文物古迹,但它规划科学,景色清新优美,建筑富有浓郁的伊斯兰风格。二十多年前来此,给我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我记得她就是一个美丽的郁郁葱葱的花园森林城市。<br>&nbsp; &nbsp; 我们下榻的王冠饭店(Hotel Crown Plaza Islamabad),属于中规中矩的中等商务酒店,在伊斯兰堡实在没有太多的选择。<br> 伊斯兰堡王冠饭店 入住酒店之后,马上出发,挡了一辆车,前往著名的费萨尔清真寺。 伊斯兰堡费萨尔清真寺 &nbsp; &nbsp; &nbsp; &nbsp;费萨尔清真寺坐落在首都伊斯兰堡西北部,由沙特阿拉伯费萨尔国王基金会资助约合1500万美元,土耳其著名建筑设计师设计,于1982~1986年建成。整个建筑设计独特,庄严凝重,并带有浓厚伊斯兰文化特色,是巴基斯坦规模最大的清真寺。寺内的祈祷厅圆顶高40米,宣礼塔高80米,可以容纳1万人同时做礼拜。 费萨尔清真寺前 巴基斯坦的出租车没有明显的标志,我们在路上随便挡了一辆车,司机对中国人非常友善,拉着我们到处游览。 巴基斯坦独立纪念碑前 这里是巴基斯坦独立纪念碑(Pakistan Monument),当地两个小伙子主动要求与我合影。 &nbsp; &nbsp; &nbsp; 接下来去游览了市东北著名的拉瓦尔湖(Lake view Park).此湖水域宽阔,位于城市中心不远,湖光山色非常优美,是市民游玩休闲的好去处,我们也乘木船去湖里转了一圈,但公园管理实在不敢恭维。 Lake view Park 拉瓦尔湖畔公园 辽阔的湖面 &nbsp; &nbsp; &nbsp; &nbsp;巴基斯坦国家的政府、立法、司法机构基本上集中在一条由北向南宽阔的宪法大道上。 议会大厦 最高法院 巴基斯坦总统府前 巴基斯坦总理府前 &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天,要去全市最著名的游览胜地夏克巴利山顶公园(Shakar Parian National Park),俗称小山公园。 陪我走了四公里的当地学生 &nbsp; &nbsp; &nbsp; &nbsp;头天约好的司机没有按时来,临时路边叫了一辆车,司机不会说英语,几经问路后将我们送到了小山公园的门口,但百度导航却将我引向4公里外,两个当地小伙陪着我,边走边聊,到了才发现不对,又打车返回,小伙争着付车费,我当然不可能让他付。<br>公园并不大,也不是很高,海拔仅几百米而已,但景色不错,里面树木葱茏,百花争艳。山顶上有一块专门供来访外国政府首脑植树留念的园地。<br>1964年,周恩来总理曾在这里栽下了象征中巴友谊的乌柏树,也是这块园地上种下的第一棵树。<br>我一到山顶,一个看园子的老头不断向我招手,起初我不明白什么意思,走近后才发现中国人有特权可以进去参观。<br> 我后面为周总理栽的树 当地学生要求与我合影 当地人在跳他们的舞蹈 &nbsp; &nbsp; &nbsp; &nbsp;伊斯兰堡依山傍水,风光绮丽。一年四季马路两旁绿树流翠,整个城市掩映在绿树丛中,已成为一座世界著名的花园城市。 俯瞰伊斯兰堡 &nbsp; &nbsp; &nbsp; &nbsp;但管理并不好,我们去的时候,正值环卫工人大罢工,街道上到处是纸屑和垃圾。城内有大片未开发的土地,长满了大树,道路相对中国较为宽阔。整个城市就像一个大公园。<br>富人集中在F7~F9别墅区,道路宽阔,建筑风格多样。<br> 有钱人的别墅 伊斯兰堡别墅区 &nbsp; &nbsp; &nbsp; &nbsp;我原计划第三天下午飞卡拉奇,但到了第二天晚上,巴航通知航班调整到上午9.00钟,酒店要求早上6.00出发。实际上20多分钟就到达了机场,一直等到10.00多还没有起飞。整个候机大厅也没几个人,航班也少得可伶。我感觉在伊斯兰堡吃饭交通都不方便,20年前留下的美好印象,大打折扣。<br>&nbsp; &nbsp; &nbsp; &nbsp;等了几个小时,飞机终于起飞了。一出卡拉奇机场,感受到气温要高很多。出租车载着我们,奔向了卡拉奇万豪酒店(Merriott)。 卡拉奇街道上的突突车 &nbsp; &nbsp; &nbsp; &nbsp;二十五年过去了,我终于又回来了。街道上还是那样杂乱无章,空气中漂浮着海风夹杂烤肉的味道,满街狂奔的突突车,屁股上冒着一缕青烟。<br>街道两旁怒放的三角梅依然是那么鲜艳。<br> 又见到了火红妖娆的三角梅 万豪是我当年常去的地方,感觉非常高档,如今门前却成了这样。 万豪酒店门前 入住酒店后,马上出门,可是叫不到出租车,只好乘上一辆突突车,直奔真纳墓纪念公园。 与突突车司机合影 &nbsp; &nbsp; &nbsp; &nbsp;真纳墓位于卡拉奇东南面,是一座高大圆顶的白色建筑,是巴基斯坦国父--穆罕默德•阿里•真纳的陵墓(QUAID-E-AZAMS MAUSOLEUM)。<br>&nbsp; &nbsp; &nbsp; &nbsp;陵墓坐落在一个大而开放的公园内,到处是以家庭为单位休闲的当地人,我们不断地被要求合影,这种热情让人难以拒绝,也使人感到多少有点不自在。<div>&nbsp; &nbsp; &nbsp; 卡拉奇满街的突突车在狂奔,个个冒着一缕青烟,空气呛的我嗓子疼。<br></div> 真纳墓前 热情的当地民众要合影 与可爱的当地儿童合影 而在我们住的万豪酒店外面,是一个英国殖民时期留下的建筑,叫Frere Hall,现在是一座公共图书馆。 在卡拉奇公共图书馆前 &nbsp; &nbsp; &nbsp; &nbsp;第二天一大早,我在酒店约见了以前合作的伙伴,MAQ公司董事长Arif Qasim先生。二十多年前,MAQ公司向我们的工程供应了沙特生产的铜导线,我们合作的比较愉快。也正是他公司的这种代理国外产品的模式启发了我,促成我回国后开始了自己的创业之路,从某种意义上讲,Qasim先生可以说是我走上经商之路的引路人。 与Qasim先生在酒店前合影 &nbsp; &nbsp; &nbsp; &nbsp;第三天一大早,我们决定步行游览卡拉奇。出了酒店大门,沿着大路一直向南,沿途景色是这样的。既有现代的公寓,也有老旧的破房子。我们一直漫步走到了卡拉奇著名的地标三把剑。我特意进了一个超市,里面许多东西都是进口中东或欧洲的,来自中国的东西并不多。牙膏居然从瑞士进口,蜂蜜来自于沙特。 卡拉奇的公寓楼 卡拉奇街景 穷人住的房子 在地标三把剑前 &nbsp; &nbsp; &nbsp; 我几经周折,终于联系上了当年工程的当地代理商哈比布先生。我们乘坐酒店的车几经辗转,来到了他的家。这里位于一个中产家庭的住宅区,院子并不大,两层小楼,有两个仆人。哈比布先生已85岁高龄,但依然精神矍铄,声音洪亮,他原本个头高大,体格魁梧,一付军人做派,虽年事已高,但思维仍然敏捷。我们见面真不容易。我还记得当年他教我英语,我教他中文的情形。双方专注于谈话,忘记了拍照留念,甚为遗憾。 终于找到了当年我们的驻地,只能在门前留个影。 我来到了当年经常游玩的克里夫顿海滩,光脚踏进了印度洋。 与当地人合影 警察局门前 在博物馆 与当地人合影 与万豪酒店看门人 当地国家博物馆 当地青少年 一周的怀旧之旅就要结束了,我对此次旅行中的所见所闻作一下总结:<br>1) 此次旅行终于了了我多年的心愿。<br>2)这里的人民仍然是那样的友好和善良。<br>3)二十多年过去了,我们国家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这里我几乎没有感受到变化,甚至有点倒退。<br>4)在这里旅行很不方便,我携带的Waifi 在这里并不好用,这里打车不方便,公共交通更为落后,吃饭也不方便。<br>5)政府、司法、军队、以及官僚腐败势力的常年争斗,严重阻碍了国家的发展。听说现在的总理Imram Khan 是一个廉洁的人,一心为老百姓办事的人,但愿这个国家早日好起来。<br>别了,巴基斯坦。在我登上飞往迪拜的飞机前,再一次祝福你。何时再回来?我也不知道。<b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