帅锋与常中的三段情缘

常耳寨中学

<h3>内容 /王帅锋 </h3><h3>文字 /尹丽玮</h3><h3>审核 /王帅锋</h3> <h3>  2019年十月份的一天,雨一直下。因为需要报表,放学后加班。等做完从屋里出来,天色已晚,雨还在不紧不慢地下着,滴滴答答,淅淅沥沥。不知秋雨意,更遣欲如何?没有车接,没有贺函送伞,同事们都已回家,蹭车的希望不大。雨披已经很久没有穿过,不知何时破了好几个洞,聊胜于无,没办法,今天只能靠它了。准备出发时,碰到了同样刚加完班的帅锋。于是一起披雨披骑车淌水回家。</h3><h3> 我们一路走,一路聊,迎面而来的雨,让人睁不开眼。汽车疾驰而过,水花溅起,在汽车灯光的照射下泛白,肆意地张扬着,湿了衣服和鞋子。或许是因为工作已完成,回家的心情也轻松了许多,静听雨声,感受着秋的成熟与韵味,这雨带给我们的更多的是沉浸其中内心的宁静,衣服鞋子湿了又何妨。</h3><h3> 秋意渐浓,秋雨漫漫。未觉池塘春草梦,阶前梧叶已秋声。我们俩不觉开始感慨时光的流逝。逝者如斯,青春易逝,帅锋谈到自己不觉已近而立之年。而我想到到自己的年龄近不惑,竟有些恐惧。</h3><h3> 接着,我听到了一段触动内心的传奇故事,用帅锋的话说,就是他与常中的三段情缘。</h3> <h3>  那年,常中给了他求学的机会</h3><h3> 2004年6月份,小升初考试,他的成绩不很理想,眼看着天天和自己在一块儿玩耍的小朋友,有的收到了文成中学的录取通知书,有的收到了星苑中学的通知,有的已经通过自主招生考试提前被邯郸市23中录取,有的考到了常耳寨中学,而自己却迟迟等不到通知,那年的夏天格外的炎热,他的心情更是一天比一天焦虑,难道没有中学可上了吗?年少的他不知道谁能回答这个昼夜萦绕在他心头的问题。焦虑失望无助,让他的每一分钟都过得百无聊赖,只能靠顶着烈日替家里干点农活来打发这漫长的等待,在棉花地里拉(chao zi)来chao地,心不在焉,一脚踩在了锋利的犁片上,至今脚底还留有疤痕。母亲看着儿子在家魂不守舍,不辞辛劳,大中午的顶着烈日,奔走于各个学校询问,看他的分数能到哪一个学校去,终于,母亲通过自家的婶婶(范社英)了解到,他的分数刚刚能够着常耳寨中学的分数线,于是在婶婶的介绍下那年9月来到了常耳寨中学南校区就读。</h3><h3> 踏进常中大门的那一刻,他觉得自己就像一个四处流浪的孩子有了家,常中在求学路上收容了他,他的内心对常中怀着莫大的感激。也正是从那一刻起,他发誓要珍惜来之不易的求学机会,刻苦学习,三年后考高中时决不让悲剧重演。后来的日子,像所有的故事中的情节一样,他拼命学习,天道酬勤,三年初中,他的成绩一直名列前茅,最后顺利被肥乡一中实验班录取。</h3> <h3>  那年,常中成了他的工作单位</h3><h3> 2015年,他已是唐山师范学院的毕业生。那天晚上10:00,当他站在大学的门口,左手提着行李箱,右手拎着小行李包,肩上背着大行李包,准备和四年的青春说再见时,他突然发现自己不知何去何从,回家?还没有找到工作,决不能回去当啃老族,再去啃那个贫寒的家了。留在唐山,却没有半毛钱的盘缠,已经毕业的他,根本不好意思再开口向家里要钱。于是便向刚毕业已经参加工作一年的学长借了1000块钱,600块钱租下了只有19平米的隔断单间房,还剩400块钱生活费,自己给自己施加压力,在这400块钱耗尽之前必须考上老师。自己一边省吃俭用,一边准备教师招聘考试,第一次参加天津市东丽区教师招聘,虽然笔试考了第一名,但是由于毕业证专业表述与人家招聘要求不符,最后只能签字承诺,面试可以参加,但是即使考上也不能被录用。最终以失败而告终。辗转于唐山天津的食宿交通费,将所剩400元钱的盘缠消耗的所剩无几,为了省钱,那段时光吃的最多的就是自己做的拍黄瓜配馒头。有一次他实在嘴馋忍受住,便走上大街的猪肉摊儿,向人家买5块钱的肉,那个屠夫却小声嘟囔:5快钱的肉?没法卖,吃不起就别吃,谁会卖给你5快钱的肉,切……于是,他紧紧攥着手里的5元钱,咬着牙头也没回,回到了19平的月租房里,继续刷着一套又一套的教师招聘考试真题。</h3><h3> 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毕业后的一个月之内,他终于成为2015年肥乡特岗教师。岗前培训的最后一天选学校,按照安排,他只能选择距离县城比较偏远的中学,而命运却再一次给了他意外的惊喜,阴差阳错,选择常中的一个兄弟由于种种原因和他进行了调换,而他,竟能回到自己的母校工作!</h3><h3> 当走出培训大厅的那一刻,当看到久别10余年的毕校长的那一刻,他热泪盈眶。毕校长背光站在那里,阳光从他身体的轮廓边上透过来,岁月流逝,毕校长少了几分老师的英气,多了几分领导的沉稳。见他们走出来,毕校长面带着微笑说:“走,我是来接你们的,咱们先去学校报到吧”。</h3><h3> 年底他用发的工资还了学长的那1000元钱。</h3> <h3>  那年,常中让他收获了幸福的婚姻</h3><h3> 近几年,城乡均衡教育进一步落实,不仅在办学条件上缩小农村与城市学校的距离,更有师资上的倾斜。每年都有像他一样的特岗教师入驻乡村学校,他们给学校带来了新鲜的空气。另外,在常中还有刚刚大学毕业的实习老师,恰同学少年,风华正茂,他们一起构成一道靓丽的风景线</h3><h3> 此时的帅锋,转眼间已经26岁了,也到了成家的年龄,而“一动不动,万紫千红一片绿”彻底阻碍了他相亲的步伐,一次次的相亲,一次次的失败。曾经的意气风发,曾经的自我感觉良好,被现实蹂躏的体无完肤。</h3><h3> 此时常中实习老师的队伍里有个叫高珊的女孩。因为和帅锋同在政教处办公,彼此渐渐了解走近。高珊是个文静的女孩,秀外慧中,怦然心动的时刻,他想到了自己那个贫寒的家,迟疑了:现在那个姑娘谈婚论嫁不考虑物质条件?没房没车凭什么去追人家?</h3><h3> 终于,在经历了无数次的辗转反侧,千百次的纠结后,他鼓足了勇气向心爱的姑娘表白。而彼时的高珊也是迟疑的。</h3><h3> 婚姻不等同于爱情,婚姻永远离不开物质基础。但婚姻是不是一定需要房、车和高价彩礼作为前提?若物欲横流,还能有纯洁的爱情吗?</h3><h3> 那段沉默的时光,考验着他们的爱情,也考验着两个年轻人涉世之初的价值观。百转千回,高珊接住了他递来玫瑰花。爱真的需要勇气,来面对身边世俗的风气。这个清瘦高挑的姑娘在自己的婚姻面前,充满了自信和勇气!</h3><h3> 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常中政教处。</h3> <h3>  “寂寞沙洲冷”的日子很漫长,而幸福一旦来临却又无法阻挡,那一年是2017年,区政府大力倡导移风易俗,坚持堵疏结合、多措并举,大力倡导“没有彩礼名义的新型婚俗”,狠刹农村高价彩礼歪风,取得了初步成效。第一次举办110对儿新人集体婚礼,帅锋和高珊就在其中。赵洪山书记做为他的证婚人上台进行致词,他们的婚礼争相被河北电视台新闻联播、邯郸电视台新闻联播、长城网各大媒体和新闻报道,让这一对新人感到无比的荣幸。</h3><h3> 幸福生活就这样开始了。</h3> <h3>  路在车轮下延伸。沉浸在秋雨绵绵中,沉浸在这美丽的故事中,不觉已经到路口。帅锋拐弯,回他临时租住的房子,在那里,妻子和刚刚出生的小女儿一定在餐桌前等他回家。</h3><h3> 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想着帅锋的故事,想到自己的当下,其实人生的每一个阶段,各有风景。梧桐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路灯已亮,彩色的星星带来的喜悦,红色的小桔灯带来温馨,肥乡区的夜景,一派安宁,即使下着雨,即使没有挽着爱人的衣袖,也值得在灯下走一走,而每次陶醉其中,内心又涌动着奋斗的激情。</h3><h3> 婚姻并不是爱情的最终,反而是真正爱情的开始,它需要两个人在柴米油盐中共同经营,就如同事业要在磕磕绊绊中坚持奋斗一样。此时此刻,在这秋雨里,在霓虹灯下,在帅锋的故事里,我久久沉默着。就像某个时刻,我们偶尔听到路边小店里传来的情歌,会泪流满面,不是因为歌本身,而是因为自己曾是歌里的人。</h3><h3> 回家,隔窗听雨,时间煮雨,又是一番滋味。</h3> <h3>  附:王帅锋,常耳寨中学教师,1804班班主任,学校体卫处主任。</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