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主席诗词《送瘟神》!愿:疫情早除,国泰民安!

默言木子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 style=""><u style=""><font color="#010101">《送瘟神》是毛泽东主席在1958年7月1日,</font></u></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 style=""><u style=""><font color="#010101">得知江西省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病后,</font></u></i></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i style=""><u style=""><font color="#010101">“浮想联翩”“夜不能寐”而创作的两首七律诗歌。</font></u></i></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七律二首:送瘟神</h1><h3><br></h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1958年7月1日,65岁)</h1><h3><br></h3><h1><b> 读六月三十日《人民日报》,余江县消灭了血吸虫。浮想联翩,夜不能寐。微风拂煦,旭日临窗。遥望南天,欣然命笔。</b></h1><h3></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毛泽东《送瘟神》手迹</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写作背景】</h1><h3><br></h3><h1> 这两首诗1958年7月1日作于杭州,最早发表于同年10月3日《人民日报》。旧中国血吸虫病(民间俗称“大肚子病”)广泛流行于南方各省。此病由一种名为血吸虫的寄生虫引发,患者瘦弱不堪,腹部严重积水,常致残致死,危害极大。在瘟疫流行区,往往田地荒芜,人烟稀少,萧条荒凉。建国后,共和国政府对此高度重视,多次派出医疗队调查疫情义务治病。中共中央于1<span style="font-size: 20px;">956年专门成立防治血吸虫病领导小组。很快,此项工作取得了突破</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性进展。1958年6月30日《人民日报》刊登了余江县根本消灭血吸虫病的通讯。时值毛泽东在杭州视察,看到报上消息,兴奋无比,愉快写下这两首诗。</span></h1><h3></h3><h3><br></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赏<span style="font-size: 20px; text-align: center;">析】</span></h3><h3><br></h3><h1> 两首《送瘟神》为“连<span style="font-size: 20px;">章体”,前者写旧时代,后者写新社会,既独立成章,又构成一个有机的整体。</span></h1><h3></h3><h3><br></h3><h1> 第一首着重描写旧社会血吸虫给中国人民,尤其是南方农民所带来的灾难。</h1><h3><br></h3><h1> 首联:以美丽的“绿水青山”和猖獗泛滥的“小虫”相对照,着意强调血吸虫病在旧社会的巨大破坏力:华佗再世也毫无办法。“绿水青山枉自多”句系化用唐代诗人杜甫《征夫》中“十室几人在,千山空白多”句,表达对这种瘟疫的不满之情。这可恶的“小虫”给人民造成如此的痛苦,那青山绿水的江南秀丽景色又有什么价值。</h1><h3><br></h3><h1> 颔联:“千村薜荔人遗矢,万户萧疏鬼唱歌。”以生动的描写,高度概括了旧社会血吸虫病这种瘟疫给中国江南农民带来的悲惨命运和残酷现实。该联以工整的对仗——“千村薜荔”对“万户萧疏”,“人遗矢”对“鬼唱歌”,强化了瘟疫袭击下的村庄和人家荒凉、破败图景的表达效果。</h1><h3><br></h3><h1> 颈联:“坐地日行八万里,巡天遥看一千河。”充分表现了诗人“浮想联翩”、“心事浩茫连广宇”的创作状态和非凡的想像力。“坐地”和“巡天”的主体,正是诗人自己。毛泽东在1958年10月25日给周世钊的信中对这两句诗作了如下的解说:“坐地日行八万里”,这是地球的自转(即一天时间)里程。巡天,即谓我们这个太阳系(地球在内)每日每时都在银河系里穿来穿去。银河一河也,河则无限,“一千”言其多而已。我们人类只是“巡”在一条河中,“看”则可以无数。”此联为尾联的抒写作了极好的铺垫。由银河到牛郎自然而贴切。“巡天遥看一千河”,碰上牛郎也十分关心人间疾苦,打听瘟神猖狂的情况。“一样悲欢逐逝波”,是诗人想象中的回答。“悲”指“千村薜荔人遗矢”,“欢”指“万户萧疏鬼唱歌”。“逐逝波”,打发时光。即人民的苦痛与鬼怪的欢歌伴随时间沿袭下去。</h1><h3><br></h3><h1> 此诗作为下一首诗的铺垫,着意描摹、渲染旧中国血吸虫病所带来的灾难。前四句,诗人先用夸张的笔法描写惨状。接着以奇特的想象,表达旧社会百姓的悲哀与无奈。</h1><h3><br></h3><h1> 第二首描写新中国欣欣向荣的景象,特别赞美广大人民群众消灭血吸虫病的壮举和改天换地的气魄。</h1><h3><br></h3><h1> 首联:“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在气韵上紧接前一首的尾联。牛郎问瘟神事得到的回答是“一样悲欢逐逝波”。但天地突然间豁然开朗,令人为之一震,“春风杨柳万千条,六亿神州尽舜尧。”这个崭新的时代具有如此生机勃勃的气象和力量。在这里,“春风杨柳”与前一首“千村薜荔”,“六亿神州”与前一首“万户萧疏”形成鲜明对照。“六亿神州尽舜尧”系从《孟子·告子下》之“人皆可以为舜尧”句化用,表达诗人一贯的群众英雄史观,“尽舜尧”正是诗人对人民的礼赞。</h1><h3><br></h3><h1> 颔联:“红雨随心翻作浪,青山着意化为桥。”以自豪骄傲的口吻侧面叙写了新时代人民驾驭自然、改善环境的有效努力与奋斗。“红雨”系化用唐人孟郊《同年春宴》中“红雨花上滴,绿烟柳际垂”句。“随心翻作浪”与“着意化为桥”一起,准确传神地点出了人的努力对改造自然条件的至关重要,将可观的自然景物和人的精神与活动巧妙联系起来。“红雨”与“青山”对比映衬,增添了本首诗色彩的亮丽丰富。</h1><h3><br></h3><h1> 颈联:“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更以直接的正面描写渲染劳动者治山治水的感人场面。作者表达的主题是“送瘟神”,但在这首诗中却一直未具体写消灭血吸虫病的场面,而把与瘟疫的斗争置于中国人民改天换地的伟大行动这一更为广阔的背景下,真可谓“站得高看得远”。</h1><h3><br></h3><h1> 尾联:“借问瘟君欲何往,纸船明烛照天烧。”轻松诙谐地以问答式诗句点题,表达了诗人对彻底消灭血吸虫病感到欢欣鼓舞而“夜不能寐”、“欣然命笔”的兴奋之情。</h1><h3><br></h3><h1> 这首诗以主要笔墨描写新中国人民意气风发改造自然、建设美好新生活的壮美图景,不仅为“送瘟神”这一必然结果的出现作了最好的诠释,而且对普通百姓在崭新社会环境里改变自身命运的努力进行了热情洋溢的讴歌和赞许。</h1><h3><br></h3><h1> 两首《送瘟神》虽独立成章,但一脉相连。前者情绪低沉,色彩灰暗(薜荔、遗矢);后者热烈亢奋,色彩亮丽(红雨、青山、春风杨柳)。作者成功运用新旧对比的手法,倾向明显,强化了表达效果。同时,充分发挥诗人大胆的想象,成功运用夸张手法,理想与现实巧妙结合,神话传说与科学常识浑然一体,显示出浪漫主义的豪迈风格,极富感染力。即使诗人创作的具体背景已不存在,形势发生了较大变化,但读之仍令人感动,催人奋进。</h1> <h1> 1958年7月1日《七律二首·送瘟神》后记,记载:</h1><h1> “……八国联军,抗日战争,就毁人一点来说,都不及血吸虫。除开历史上死掉的人以外,现在尚有一千万人患疫,一万万人受疫的威胁。是可忍,孰不可忍?然而今之华佗们在早几年大多数信心不足,近一二年干劲渐高,因而有了希望。主要是党抓起来了,群众大规模发动起来了。党组织,科学家,人民群众,三者结合起来,瘟神就只好走路了。”</h1><h1> 1960年3月18日,毛主席倡议把爱国卫生运动重新发动起来。</h1><h1> “各地除害灭病委员会的工作,各级党委必须认真抓紧和认真检查。环境卫生,极为重要,一定要使居民养成卫生习惯,以卫生为光荣,以不卫生为耻辱。凡能做到的,都要提倡做体操,打球类,跑跑步,爬山,游水,打太极拳及各种各色的体育运动。把卫生工作看作孤立的一项工作是不对的。卫生工作之所以重要,是因为有利于生产,有利于工作,有利于学习,有利于改造我国人民低弱的体质,使身体康强,环境清洁,与生产大跃进,文化和技术大革命,相互结合起来。”</h1><h1> 1965年07月19日,毛主席与医务人员的谈话指出:“药品医疗不能以赚钱不赚钱来看。一个壮劳动力病了,给他治好病不要钱,看上去赔钱。可是他因此能进行农业或工业生产,你看这是赚还是赔?××告诉我,在天津避孕药不收费,似乎赔钱。可是切实起到节制生育的目的,出生率受到控制,城市各方面工作都容易安排了,这是赔钱还是赚钱?”</h1><h3>结语:</h3><h1> 近日,湖北武汉发现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持续升温,弄得人心惶惶,相比于17年前的非典事件,此次疫情中,各部门的应对和新闻的公开透明明显做得更加到位。由此回看当年毛主席对人民健康的叮嘱和面对疫情的指示和认识,简直一语中的,令人敬佩!</h1><h1> “卫生工作是一件关系着全国人民生、老、病、死的大事,是一个大的政治问题,党必须把它管好。” 按照毛主席的指示办,相信此次事件,党和政府能为人民交一份满意的答卷!</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