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书的美篇

刘书

<p class="ql-block"> 听父亲“叨古”</p><p class="ql-block"> 刘书</p><p class="ql-block"> “叨古” ,也是方言口语,就是讲故事。</p><p class="ql-block"> 从我记事起,父亲就是我们村以及三乡五里中最会“叨古”的人。他外表看上去挺疲沓,甚至有点呆滞,其实很聪明。只在小时候上过几天私塾的他极喜看书。记得我小时候时,家里的书就很多,有《三国演义》《西逰记》《水浒传》《醒世恒言》《聊斋志异》以及《东周列国》《阅微草堂笔记》《施公案》《洪秀全演义》等等。那些书不知被父亲翻看过了多少遍,大多已书页发毛卷边,那些线装书有的已经严重残损。由于看书多,所以父亲脑子里的故事也多。</p> <h3>  以前过大年,除夕晚上要“熬年”,要大人小孩儿一夜不睡,点上蜡烛或油灯,围坐一起通宵闲聊。据说这样会迊得来年生活殷实,无病无灾。这是一种古老的习俗或讲究。然而,那年代,山乡的人们好多连“电”还不知道,更甭说看电视、玩手机了。可想而知,漫漫长夜,人们干坐着去“熬”,那是很不现实的。于是,在除夕晚上让父亲“叨古”熬年,便成了全村人像现今的“春晚”一样是必备的节目了。</h3><h3> 一吃过晚饭,人们便漓漓拉拉的来到我家。母亲赶忙把炕上的东西收拾干净,再往灶镬里添些柴禾,好让家更暖和一些。用不了多久,炕上便坐满了人,把父亲围挤在了中间。母亲把煤油“灯竖子”从炕上个拿放到锅台上,以便多挤插几个人。来的较迟的人,只好在地上找地方,有的坐个板凳,有的坐在“洋箱”(落地方形大木柜)上。没地方坐的人,只好靠着大瓮或门框站着。甚至有进不了屋里的,干脆就圪蹴在门口的堂屋了。满屋的男女老少叽叽喳喳,嘻哩哈啦,一片嘈杂。</h3><h3> 差不多的时候,父亲便干咳一声,预示“叨古”就要开始。人们便立即停止了说笑,变得鸦雀无声。</h3> <h3>  父亲最常“叨”的是《三国演义》《西游记》和《聊斋》。而其中“叨”的最多也最精彩的就数《三国演义》,他对其中许多章节能一字不差地背诵出来。别看父亲平时很木纳,不苛言笑,但一“叨”起“古”来却是口若悬河,滔滔不绝,声情并茂。说到高兴之处,他眉飞色舞,抚掌击手;说到悲戚之时,也就长吁短叹,十分伤感。给我印象很深的是父亲讲《三国演义》中关公温酒斩华雄的那个段子。当讲到曹操取来温酒让关公飲后再去战华雄而被关公拒绝,这时父亲便显得亢奋,音调也有了提高,他讲,‘’关公提刀上马,飞奔而去。只听得关外鼓声大振,喊声大举,如天摧地塌,岳撼山崩,各路诸候个个惊恐失色。不一会儿,只听得咵咵咵咵的马蹄声和哗啦啦啦的鸾铃响处,关公马到中军,将手中所提华雄首级掷于地上。这时,曹操所备之酒尚温!‘’父亲讲这一段时,既有书中原文,也有自已的语句,并且晃抖着手掌来配合“咵咵”的马蹄声,兴奋之情溢于言表。听“古”的人们也被父亲的情绪感染,密匝匝的屋子里有了一阵小小的骚动。</h3><h3> 当说到关公被曹操和孙权两面夹攻,孤立无援,最后只有十多骑人马跟随而从麦城败退,被东吴将领潘璋和朱然擒获后被杀害时,父亲垂首叹息,声音哽咽。我有点不安地看看父亲,发现在微弱的油灯光映照中,他的眼里竟是亮晶晶的泪水!当时,我小小的心灵受到了第一次强烈的震撼。朦胧灯光中听“古”的人们的脸上都挂满了愁怅,只有几个烟锅头子在一明一灭地闪烁着几点红光的同时,发出轻轻的“嗤嗤”声……</h3> <p class="ql-block">  父亲“叨古”,不光是在我们家。老光棍五爷爷家,本家大勉叔家,姨姥姥家以及饲养房(生产队饲养员照料牲口的屋子)等,是父亲常被人们邀请或生拽硬拉着去的地方。从除夕夜开始,一个正月几乎天天“叨古”至半夜三更。山村里人们的屋子都不宽敞,挤軋上一屋人,加上冬冷寒天窗户又糊的严密,所以屋里便充满了乡亲们常年累月都很少洗衣洗澡的汗溲味和脚气味;抽水烟的那种有点幽香的味;小兰花旱烟的辛辣味;偶尔一股一股的屁臭味……这些味道混合在一起的难闻是可想而知的。但是听“古”的人们根本不在意什么味道,烟雾弥漫的昏暗中,他们的注意力完全在父亲的身上。直到夜很深时,父亲说“要知后事如何,且等明天再说”之后,才意犹未尽地一个个伸伸懒腰,打着哈欠,慢慢地朝屋外挪动……</p><p class="ql-block"> 山村的深夜宁静清冷。或月朗星稀,或漆黑一片,每当“叨古”完毕,父亲会用他那宽厚的大手紧紧地拉着我走在回家的路上。我的心感受着父亲的亲切,升腾着对父亲的崇拜。</p><p class="ql-block"> 多少年过去了,父亲早已离开了我们。每逢过大年时,我就会不由地想起善良淳朴、宽厚仁慈的父亲“叨古”的情景。我后来领悟到,父亲的“叨古”,不光给乡亲们带来乐趣,而且客观上是用他渊博的知识和诚实的心性对大家进行了一种中华传统文化教育,让乡亲们心中那种原始的善恶、忠奸、廉耻观念得到了提升。父亲喜欢读书,乐于“叨古”,更使我从小就受到了古老文化的熏陶,开启了我热爱读书学习的心智,对我以后的成长受益匪浅。</p> <h3>所用图片大部来自网络</h3><h3> 2020年1月24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