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说美国自驾那些事…

滴水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b> 这些天,防控疫情,足不出户。闲来无聊,翻出微信收藏,与有兴趣的朋友,聊聊那年在美国自驾的东鳞西爪。</b></h3><h1><b> —题记</b></h1><h1><b><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nbsp;</span></b></h1><h1><b><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那年盛夏,在美自驾,从西部洛城到东岸纽约,边走边玩,用时半月,行程约八千六百公里。轮换驾车的三个男人中,我最年长,加之那父子俩行程之初车瘾很大。所以,我只在中后期,他父子俩已经厌倦且疲惫之时替换一下,大约亲驾两千多公里。另外,整个自驾游的前期准备、行程安排、景点导游、落实食宿和极为重要的翻译工作等,都由在美留学的朋友之子桥桥(小名)全面负责。若要了解在美自驾游的诸多问题,敬请先去百度搜索,另可关注“蚂蜂窝”之类的专门网站,看看那些旅游达人的自驾攻略,应该很有用哦!我呢,只能把经历的、听说的、感觉到的一些粗枝末节,与有兴趣的朋友们分享一下。</span></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1><b> 据说,每年夏天的几个月是美国旅游旺季。虽然是酷热难耐的季节,但也是留美学子的家庭难得的开心季节:父母要带上自已读初高中的儿女观赏风景、考察名校、激励学业、体现爱心;已成年的莘莘学子要陪伴自己的父母四处游览、开阔眼界、表达孝心。难怪网络上有人说,美国的旅游人气,一半是靠学生特别是留学生带动的。这不,我老俩口一不留神,也被卷入其中。</b></h1><h1><b><br></b></h1><h1><b> 原本,好友夫妇是去加州大学参加儿子的本科毕业典礼,然后计划从西向东自驾游览,顺道去看看儿子即将读研的康奈尔大学。人家热情相邀,我们欣然接受,图的就是一个既省心、又从未尝试过的异域自驾旅程。途中,我就多次在著名景区景点或不知名的小城小镇,看见疑似中国留学生的儿女,陪着父母尽情游玩、开心拍照。因此建议:朋友若有儿女在外留学或已就业的,出国团聚、自驾旅游,是个不错的选择!</b></h1> <h1><b> 车,是自驾游首要考虑的。最理想的,当然是把自已再熟悉不过的爱车,爬山涉水、不远万里地开过去。但那肯定费时、费力、费银子。所以,现实的考虑还是当地租车。据先后三次去国外租车自驾的好友介绍,上网搜索租车平台后,结合自己的需求,在各租车公司间比选一家即可。一切都不麻烦,只是麻烦你先办张中国银行的信用卡。</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br></b></h1><h1><b> 我们此行自驾用车,是在洛城当地买的二手宝马X3。据车主桥桥介绍,买车是通过同学的同学微信得知,同校有一师哥毕业后,自主创业办了间租车房,顺带经营二手车买卖,重点瞄准留学生这个群体。由于信誊可靠、服务周到,桥桥在父母资助下,花两万五千多美金,从师哥手中接过这台2012款、八成新的SUV。在美独立生活了四年的桥桥是这样算计的:一年半研究生毕业后若要回国,这车再卖,也许卖出好价钱,那就拿于没花钱,况且此次自驾还能省笔租车的钱。只是,由于我老俩口的加入,五人的随身行李塞满了后备箱,桥桥只好将自己的大件行李和书籍花钱快递过去。</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3><h1><b><br></b></h1><h1><b> 车在洛城尚未启程,桥桥首先想到终到纽约后停放何处。因为他要随父母飞回国内休假,大约四五十天后才返回取车。在人地两生、寸土寸金的大都市,要找个存放爱车的放心之处,大家觉得挺麻烦,还好心地委托纽约的亲戚四处打听,终因性价比不理想而放弃。结果还是桥桥头脑灵光,通过网络搜索比选,在肯尼迪国际机场地下车库轻松搞定。看来,大凡小事、国际国内,都能“一网打尽”!</b></h1>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 国内驾照在美国能用不?请教“度娘”得知,大多数州都能用。不过,建议你准备一份国内驾照的英文译件。一是在美国租车必须提供;二是万一遇上交警上路巡查,有备无患。至于有朋友提到相关译件是否需在国内公证的问题,租车公司会事先明确告之。</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b><br></b></h1><h1><b> 关于路径导航问题,考虑到美国买的车,自带导航肯定没有中文国语,所以事先请人下载了一个国语播报的美国导航软件带过去。不料主驾桥桥试用后,感觉不爽,所以全程都用自己手机下载、也是国语播报的“谷歌”导航。这玩艺在本土真的好用,旮旮角角都不迷路。也许,美国的道路建设和城市格局不如我们日新月异。不过,在芝加哥市中心,一段用钢筋水泥搭建的超长行车隧道内,它完全迷失了方向;还有,在经济发达地区的高速路上,为了省点过路费,明明选择走免费道路,它仍然“假装糊涂”地把我们往收费路上引导。这甚至让我不得不怀疑,这些收费公司是否在“谷歌”潜伏着“卧底”。😄</b></h1> <h1><b> 说到美国的高速路如何收费的问题,我的印象,在西部洛城周边的各条高速都不收费;从洛城到旧金山、再去拉斯维加斯这一路,至少上了三四条高速,也没破费。即使在美国中部经济稍欠发达地区,还是没有掏过买路钱。但是,从接近美国第三大城市芝加哥开始,收费不断。让人昏头转向的是,同一目的地,可能有两三条路可以到达。其中有收费道路(公路上方醒目标识TOLL),也有不收的;同一条路上,某一段或两三段收费,其余路段又不收。如果你初来乍到,稍不留神就容易与收费站擦肩而过。一次或一笔路费可能很少,但若不及时补缴,不仅会有滞纳金,要命的是,你的信用等级将受影响,后续还有啥麻烦就不好说了。还有令人费解的是,有些路况大致相同的路段,跑十多公里就收四五美金;有的跑出二三十公里,才收一两美元。</b></h1><p><br></p> <h1><b>  至于停车收费问题,若市区街边临停,均计时收费,相关操作都在旁边的收费桩上进行,不懂英文肯定不行。若按个别同胞的思维:无人值守,稍停片刻,开起就走。但是,万一你被查了个正着,当场罚款是很重的,而且车主的信用信息中将留下污点。若是租的车,将在还车时被代扣高额罚金。至于景区景点或购物用餐等地,除宽阔的国家公园和大型超市或商场有露天停车场之外,都会收费。另外感觉,除公寓、别墅自带车库外,其余住宿的酒店宾馆,每晚少则十元、多则四五十,那可是美金啊!印象中,在赌城和芝城市中心住宿的酒店,停车收费最狠。说到这里,有几家酒店大型室内停车场,一个小设计特别人性化:每个车位上方均有彩灯,空位呈绿色,有车亮红色,驾车进去,一目了然。</b></h1><h1><br></h1><p><b>&nbsp;&nbsp;说起车子加油的事,与国内最大的不同,美国基本没有大模大样、热情服务的加油站,只有自己动手刷卡加油。加油点星罗棋布,绝大多数加油点旁都有便利店,好像百分之百的店里都能免费入厕。这点与欧罗巴州全然不同,也许是美利坚的传统或习惯,也可能是大手大脚的美国人揑不稳这些小钢镚。另外,美国的油价,各地甚至同城不同区域都不一样,甚至差价不小。类似国内95号汽油,那段时间,美国每加仑低至2.2,高至3.7美元左右,肯定比国内便宜很多。说到这些自助加油点,还有个简易设施也很体贴:一个盛水的扁桶一把塑胶软刷。加完油,顺便把前挡玻璃上的飞虫遗留冼刷干净。</b></p> <h1><b>  此次自驾启程前,拥有美国驾照,并有两年多路驾经历的桥桥,择重给我们强调了行车注意事项:高速路上随车流走即可,速度控制在70迈内肯定没事,超车时闪灯变道,超过后返回行车道;凡路口立有STOP警示牌的,即使没人,也要点刹、减速、观察;不管有无人行斑马线或交通信号灯,只要有人通过,必须停车让行;路口右转时,要等直行车全部过完才能转,千万不能抢道;若遇两三方车流共出一个通道时,遵循一方走一个的通过原则,切忌抢先;所有道路包括景区道路上,绝不能在路边随意停车,只能选择服务区或有临停位置处;交警极少上路巡查,路上少有电子监控,但违章处罚极为严苛。后来在漫长的行程中,桥桥以身作则,率先垂范;观察老外更是习惯成自然。</b></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h1><b> 途中,有国内的朋友在微信上问我,美国开车有啥感觉。实话实说:老美的高速路上,车有多有少、有快有慢、有大有小,但讲规矩,车速偏慢,方向很稳;路面有些显老,常涂色彩(预防视觉疲劳),未曾见过行人和狗儿;路两边,要么是荒凉的戈壁,要么是茂密的丛林,要么是宽阔的草地,要么是浩瀚的大海。在这种环境中驾车,精力往往不易集中。有时,午后驾驶完全靠毅力支撑,不然肯定瞌睡。至于城区道路行驶,因车流、人流和路况较为复杂,标识又看不懂,唯一管用的导航语音,又可能滞后或怕误听,所以没敢尝试。</b></h1> <h1><b>  回顾在美横跨东西的自驾行程,虽然每天再累再晚都坚持写了日记,但那些流水帐和少量隐私是不宜在本文中透露的。</b></h1><h1><br></h1><h1><b> 我能坦白、也是后怕的一事,是那天临近中午时分,为赶往一百英里外的拉彼德市用午餐,也许全车的人都在昏睡之中,无人提醒,所以一不留神,时速冲到了八十多迈。突然,坐在副驾位、貌似瞌睡中的桥桥,闷雷般地蹦出一句:警察!我顿觉背皮一麻、热血冲顶,油门也条件反射般松了下来,与右前方正在盘查的警车擦身而过。当时忑忐不安,过后心有余悸。</b></h1><h1><br></h1><h1><b> 另外印象最深的一事,是那晚入住黄石国家公园外一处森林木屋时(见下图),好心的当地邻居再三提醒我们:谨防有熊哦!翌日清晨,我独自出门在周边林子里东张西望、小心翼翼地晃了几圈,心想能拍到几张野生状态下的黑熊,但又真怕相遇后难逃熊掌。</b></h1><h1><br></h1><h1><b> 其实,类似的矛盾纠结、有惊无险,以及等等酸甜苦辣,才让旅游过程变得丰富多彩、回味无穷!</b></h1><p><br></p> <h3><b>(图片均为自驾游途中手机随拍)</b></h3><h3><b> 【谢谢浏览】</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