谁知《好了歌》中味?

石润居

<h3>《红楼梦》是举世公认的中国古典名著,是中国封建社会的一部百科全书。它写尽了人间的世态炎凉,社会的贫富变迁,人性的善恶好坏。正所谓“满纸荒唐言,一把辛酸泪,都云作者痴,谁解其中味?”。</h3> <h3>《好了歌》是《红楼梦》第一回的一首七言古诗。此歌看似直白明了,却深藏奥妙。</h3><h3><b><br></b></h3><h3><b>一是《好了歌》寓含着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思想。</b>曹雪芹在小说中借跛足道人写《好了歌》是为小说情节服务,传递其对现实的无奈和生活的失望。作者的一生和小说中四大家族均是由盛到衰的变化过程,普天之下对这一败落谁人能解,这一把辛酸之泪谁知个中滋味呢?《好了歌》是作者对人生的一种"消极"的大彻大悟,是小说中人物命运的一种注解和预示。读懂了《好了歌》也就明了小说所要表达的深刻内涵。</h3> <h3><b>二是《好了歌》是一首看破红尘的哲理诗。</b>全诗共十六句,每四句一层意思,以"好""了"押韵。整首诗把封建社会的人性刻画的入木三分。世人都晓得神仙好,但芸芸众生"忘不了"的是功名利禄和娇妻子孙,这一弃虚求实,逍遥与烦恼形成强烈比对,每个人所有追求的一切到头来又是一场空。对"好"和"了"又有几人能参透呢?诗中告诉我们对身外之物不要过于强求,一切都要顺其自然,得之坦然面对,失之淡然一笑。</h3><h3><br></h3><h3>面对人生的起伏和得失,我们把它看作常态,黑暗前面是光明的未来,这叫否极泰来;顶峰的四周大多万丈深渊,这叫物极必反。潮起潮落、日出日落就是我们的生活常态,既要懂得知难而上,超越自我;也要明了知难而退,保全自己,在进与退中找到平衡点。</h3> <h3><b>三是《好了歌》蕴含着浓重的道教色彩。</b>作者所处封建社会末期,从家道中落到官场黑暗,从人性的扭曲到争权夺利等,反映了当时国家和整个社会的结构性矛盾。如何改变这一衰败的历史趋势?对作者个体来说无法也无力改变命运和现状,唯有远离这个尘世,逃离这个乱世,像道士那样无为而退,逍遥而独身自在。</h3><h3><br></h3><h3>《好了歌》虽然有教人看淡看开人世间的物质追求,也就是看开看破人欲和物欲,不为世所功,不为物所困,不为情所累,但传递更多的是一种悲观和厌世情绪,是一种消极的人生态度。<br></h3> <h3><b>总之</b>,《好了歌》是人生的真实写照,是人性的真实反映,在理想与现实之间,世人大多选择了后者,但作者却似乎是鼓励引导世人追求前者。</h3><h3><br></h3><h3>这种消极的人生态度,我并不赞同。你想如果人人都去当神仙,人人都去当道士,这个社会就无法发展进步。</h3><h3><br></h3><h3>历史的洪流滚滚向前,唯有用更先进的制度代替旧制度,唯有用更先进的思想代替旧观念,也唯有用斗争精神和奋斗的姿态创造美好生活,才能用中国梦取代红楼梦,把虚无变成现实,让阳光照进每个人心中!不负韶华,创造功绩,享受美好人生!</h3> <h3><b>附《好了歌》:</b></h3><h3>世人都晓神仙好,惟有功名忘不了。</h3><h3>古今将相在何方 ? 荒冢一堆草没了。</h3><h3>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金银忘不了;</h3><h3>终朝只恨聚无多,及到多时眼闭了。</h3><h3>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娇妻忘不了;</h3><h3>君生日日说恩情,君死又随人去了。</h3><h3>世人都晓神仙好,只有儿孙忘不了;</h3><h3>痴心父母古来多,孝顺儿孙谁见了?</h3> <h3>(文/原创 图/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