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今年(鼠年)的春节时间为2020年,1月25日,农历正月初一,星期六,晴。</h1><h1> 今年的新年是如此不同、一个十分不寻常的新年!在从未遇到过的特大疫情是宅家团圆的欢乐时刻与沉痛的情绪交替,我们必须将留下刻骨铭心记忆的新年:</h1><h1> 疫情不可怕,因为我们有战无不胜的毛泽东思想,只要我们中国人民众志成城、团结一心,打一场人民战争,我们一定能早日迎来《送瘟神》的那一天!</h1><h1> 这突如其来的疫情倒使其在家里的时间更加多,于是乎突然有了想做家庭年味儿《美篇》的欲望。少年时起:文学、摄影、音乐都是自己的爱好之一,而《美篇》恰好是集这三者的综合表现形式,故自有了《美篇》平台的出现后,俺对《美篇》也就情有独钟!不过,由于工作繁忙,近几年都没有做过《美篇》,苦于没啥以往春节资料的准备,所以仅以有限的资料完成了此《数十年如一日咱家中国年》美篇。借此还祝愿:我的各界朋友2020年身体健健康康,工作顺利,万事如意!</h1><h1> 阳光总在风雨后,感谢我身边的每一个人,为我的生活带来了欢声笑语,为我清淡的生活增添了许多惊喜并真心希望我在乎的每一个人都平平安安,平平安安才是生活的真谛,平平安安才是生命的重要意义。让我们携手无所畏惧面对一切,努力前行!为武汉加油!!中国人加油!!!</h1><h1><br></h1> <h1> 每当寒风凛冽,萬里雪飘的时候唯有红梅不畏严寒,顶雪开放傲视群芳。恰好也就是这样的时候迎来了我们的中国年。</h1><h1> 我一生喜爱梅花,尤其是在白雪之中怒放的红梅。(我曾起艺名“玫梅”,意为:带刺的玫瑰,冷傲的红梅乃其性格也)红梅美:却把美留给了洁白无瑕的天地;梅花香,却又有谁知道梅花香自苦寒来的艰辛;梅花俏,俏也不争春只把春来报,她绽放出别样的生机。红梅傲雪凌霜,不怕困难,谦虚客观,她鞠躬尽瘁而死后,以一抹余红换来春满人间!</h1><h1> 愿没有疫情的美丽春天早日到来!</h1> <h1>爆竹声中一岁除,</h1><h1>春风送暖入屠苏。</h1><h1>千门萬户曈曈日,</h1><h1>总把新桃换舊符。</h1><h1> 这是宋代政治家、思想家、文学家王安石非常有名的诗句。中国早在汉代就有除夕之日全家团聚,热闹过新年的习俗。大年初一是农历次岁之首,故叫春节,又称过年。</h1><h1>过年是中国千年传统文化,最盛大、最热闹、最重要的一个古老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国人独有的节日,是中华文明最集中的表现。</h1> <h1> 我们的父亲在乐山大佛乌尤文物保护管理局任职时,曾主持过世界瞩目的“千年第一诊,乐山大佛保护维修工程”。</h1><h1> 国家级科研项目工程牵动着党和国家领导人的心,红灯笼处的照片是:1991年4月21日时任党中央总书记的江泽民视察维修工程时父亲有幸同总书记合影,这张珍贵照片不仅是父亲的荣幸也是我们全家很有光荣意义的纪念。</h1> <h1> 我们可爱的父亲闪亮登场啰,他一生工作在党的文化宣传领域里,一直都非常酷爱中国传统文化。</h1><h1>父亲常教我们:中国年不仅仅是一个节日,它对我们还有着特殊的意义,正是这一天的存在,一家子欢欢喜喜聚在一起。让我们彼此找到心的存在做回自己。心存温暖,才会更好的增添新的力量,开始新的一年里继续前行。</h1> <h1> 父亲继续讲道:最难忘的是1981年他刚从仁寿县委宣传部调仁寿县政府文化局主持工作的那一年,正当拨乱反正后不久,那年仁寿县人民的春节特别热闹。</h1><h1> 当年的春节,父亲发动全县城区各单位除夕之夜开展“灯谜比赛活动”,要求每个单位,每户居民门前都得挂上自制彩灯,灯上要书写灯谜等等文化活动,仁寿城区除夕之夜灯火通明,家家户户彩灯夺目,五彩斑斓,沿街两岸人来人往,覌彩灯,解灯谜,史无前例的热闹景象。我和妹妹们手牵着手地跟在爸爸妈妈的身后一盏盏灯的观看,一則則谜语七嘴八舌的猜,内心有说不出的开心。</h1> <h1> 父亲自幼深受祖国传统文化的熏陶,加上一生都在党的文化宣传部门做领导工作。自我明事以来:数十年如一日,他特别重视全家传统风格原汁原味儿的“中国年”。</h1> <h1> 母亲年轻时,每到过年前几日她一定是会在下班后熬更守夜地给我和妹妹们赶新衣、做新鞋。</h1><h1> 现在我们長大了,她也老了,每当春节布置时,她会在一旁“指手画脚垂帘听政”。</h1> <h1> 母亲一直工作在教育系统,毕业于那年头南虹艺专图音科,(四川省美院前身)是一名琴棋书画都酷爱的积极进取的人民教师。</h1> <h1> 她一生勤劳善良、憨厚貭朴、还有一定幽默感、她诙谐的站起来恭恭敬敬地说:我这里给大家拜年啰哈,嘴里还川普念道:</h1><h1> 有情红梅报新歲,</h1><h1> 得意桃李喜春风。</h1><h1> 花随春到秀天下,</h1><h1> 福伴岁末满人間!</h1> <h1> 五十年代初,我们父母亲一起工作在教育事业领域中,他们志趣相投,爱好很多。全县文艺汇演时一起代表学校上台演出《小二黑结婚》,爸爸饰剧中小二黑,妈妈饰剧中小芹,老人家都是当年全县教育界精英,恩爱至今!</h1> <h1> 如今年迈,生活心态很不错;不管是痛苦、忧伤、还是快乐、成就、都已经过去了。从现在开始:</h1><h1> 我们要老的漂亮,健康!拥有一颗豁达、漂亮,热爱生活的心!做个温柔、慈祥的老人,这样才会有意义。即使老了,每天还是要打扮得体。年龄可以老,心灵不能老,这才是对待幸福美好生活应有的态度。</h1> <h1> 爱母亲的点点滴滴,爱妈妈的涓涓细流,对母亲的爱将它们扎成岁月的花朵。</h1> <h1> 幺妹聪敏可爱,她俏皮地说到:俺是我们爸的幺女哈。</h1> <h1> 俺也是妈妈的乖幺女。</h1> <h1> 全家人在父亲的领导下,每到除夕都会积极参与写春联儿,帖窗花、挂中国画、悬红灯笼、放鞭炮……</h1><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h1> 上联 :涉水躬耕逺,</h1><h1> 下联:鑿山抚讀长。</h1><h1> 横批:耕讀傳家</h1><h1>是我们家的祖訓之一。</h1> <h1> 子贤孙孝族必大,</h1><h1> 兄宽弟忍家自强!</h1><h1> 这是我们家的祖训之二!</h1> <h1> 吃年饭、看春晚、家搭子等等,有些年头,父亲还发起全家书法比赛、诗句比赛、家庭春晚……</h1><h1>爸妈在哪里,哪里就是家,一直到今从未改变呢!</h1> <h1> 随着时间的推移,我们姊妹各自成家立业,可只要到了春节前夕父亲一声“号令”,姐妹们都会乖乖地应声而归,准时整齐地回到父母亲身边相聚过年,随着父亲的工作变动仁寿、乐山、成都年年如此!每年的腊月二十八到新年的正月连续数日寸步不离。</h1> <h1> 各自都在忙着,二妹拿起自拍杆说:管他的,“一帆风顺”咱爷儿三自拍一个哈。</h1> <h1> 这间屋子的小主人我幺妹的儿子是我爸第三代单傳独孙子,他也是搞文化艺术工作的,作为大姨妈的俺非常疼爱他,所以每年我都一定会写上这幅我特别喜欢的春联鼓励他!</h1><h1> 艺</h1><h1> 凌云壮志</h1><h1> 欲穷千里目,</h1><h1> 更上一层楼!</h1><p class="ql-block"><br></p> <h1> 忙了一整天布置家庭春晚场景后,姐妹坐一起小酌一杯“一切尽在酒中”……</h1> <h1> 在父亲的领导下,基本完成咱家新年新气象的布置,自改革开放以来,咱们家春节的风格每年都是红灯笼、红衣裳、红窗花、红对联、红爆竹,中国红。</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姐,今年我们家庭春晚你表演啥节目?</span></p> <h1> 我表演这个节目。</h1> <h1> 女儿“吼”着:妈妈这个节目好看!</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姐:今年家庭春晚咱姐妹俩来一个毛主席《沁园春、雪》的双人舞,咋样?</span></h1> <h1> 家庭春晚节目开始:</h1><h1>几乎每次我们都欢迎父母亲先上场表演。看,他们的中西乐器演奏开始了。</h1> <h1> 母亲的二胡和父亲的阮,民乐和奏配合还挺默契的呢!</h1> <h1> 妈妈的古典扇子独舞《春江花月夜》是她一直喜欢的保留节目。</h1> <h1> 我即将上场啰,准备中</h1><h1>自幼受爸妈熏陶,“琴棋书画”俺都非常喜爱。在“琴棋书画”艺术修养中,琴居首位,在清风明月,夜雨蓬窗,山水坐卧,清流泛舟时,操琴一曲,更是高雅之极。</h1><h1> 古时的琴自然是指古琴,而现代化社会的我们可以把“琴”推而广之,来一段钢琴曲也算是琴吧。</h1> <h1> 三妹乖巧调侃地问正专心致志弹电子琴的母亲:“妈妈,我们几母女演啥喃?”</h1> <h1> 幺妹调皮的立即抢答“好简单嘛,我们来一个跳《世上只有妈妈好》哈”</h1> <h1> 再欢迎我们的父母亲来一段黄梅戏《夫妻双双把家回》</h1> <h1> 今天是大年初二,给大家拜年啰:</h1><h1>诚挚祝愿大家在新的一年里:沐浴爱的阳光,每天都团团圆圆,每刻都健健康康,每分都快快乐乐,每秒都平平安安,好运常相伴,幸福挂嘴边。成功紧跟随,健康来作陪。</h1> <h1> 在新的一年里,我们只想说:爱我们的人,谢谢你们。正是有你们的关心和厚爱,我们才生活的无忧无虑;我们才生活的幸福无比,我们的世界因为有你们而精彩。</h1> <h1> 姐妹俩都挺喜欢中国红的:中国年的韵味儿是无处不在的中国红,有了一抹中国红,就有了过年的喜庆。</h1> <h1> 女儿经常给我开玩笑说我一直就是一“出土文物”,趁新春快乐至极我这“出土文物”跟着俏皮的二妹閙着玩儿。</h1> <h1> 今天已经是鼠年第三天,心中似有万语千言,却不知该从何说起,唯有一颗感恩的心,真诚的祝福大家在新的一年里身体健康,家庭幸福,心想事成,万事如意!</h1> <h1> 转眼就是鼠年(2020)的初六了,在家里关了好多天,下午大家紧戴口罩到楼下在小区内“放风”……</h1><h1>一家人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就是最大的幸福。</h1> <h1> 幺妹一声“ 向钟南山院士致敬!”姐妹仨人一下整整齐齐排好队</h1><h1>念道“钟南山为抢救一线病人大公无私,做出了伟大的贡献!您是人民英雄,,时代楷模,请多保重”,<span style="font-size:20px;">但愿没有疫情的时候早日来临。</span></h1> <h1> 疫情期间,对生命而言我最喜欢的一句话:当你明白成功不会显赫你,失败不会击垮你,平淡不会淹没你时,你就站在了生命的最高处。</h1> <h1> 有一种颜色,从千年的岁月里走来,惊艳了无数个喜庆的日子。过年时,随处可见的中国红,代表了中国人红红火火的美好日子,看来姐妹几个都喜爱红色。</h1> <h1> 最美不过中国红:它是古香古色的中国红,也是百用不厌的经典红,更是千年流传的极致惊艳。</h1> <h1> 岁月也许波澜萬千,并不静好!</h1><h1>我们阻止不了岁月的流逝,但是我们可以选择与岁月相处的方式,把日子过得每分每秒都精彩,不浪费每个能变美好的时光!</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关“疯”的了姐妹们各自在楼下自由的臭美着。</span></p> <h1> 今天是鼠年(2020)的初七,老话有种说法,叫做:“七不出,八不帰”,有人将这种说法理解为初七不能出门,初八不能回家,于是,很多人开始嘀咕大年初七如果在路上,会不会犯了忌讳?</h1> <h1> 其实完全没有必要担心,虽然“七不出,八不帰”,确实是老祖宗傳下的教育人的话,但绝不是封建迷信的糟粕,而是古人教给我们的一种做人的准则。其正确的解释是这样的:</h1><h1>七不出:说的是出门前,有七件事情没有办好,不要出门。这七件事是:柴、米、油、盐、酱、醋、茶即平常我们说的开门七件事。</h1><h1>以往出门的往往是当家人,是一家的主心骨。因此,他必须安排好家里的生活才能出门。</h1> <h1> 八不帰:说的是出门后,有八件事情没有做好不要回家。这八件事情是:孝、悌、忠、信、礼、义、廉、耻。</h1> <h1> 这是古人的八条做人基本道德准则,违反了任何一条都是对不起祖宗,都无脸面对家人。</h1> <h1> 孝乃德之本,</h1><h1> 百事孝为先!</h1> <h1> 今天是鼠年(2020)正月初八,是正月的第一个逢八。非常时期,每天都义无反顾地坚持去看望和陪护的人肯定是自己最爱的爸爸妈妈三,再次祝愿大家:</h1><h1> 在新的一年里带着快乐发发发;带着真诚发发发;带着好运发发发;带着祝福发发发……</h1> <h1> 可爱的母亲说:</h1><h1>我们的智慧,道德,都从清静,宁静的心自然流露出来,每天吵吵闹闹,每天心浮气躁,不可能开智慧的。</h1> <h1> 传说:正月初八是谷子的生日,倘若这一天晴朗則谷物丰收。</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家人们七嘴八舌地解释道春节初一初二初三到初八的传统传说。</span></p> <h1> 旧的一年很快过去,新的一年来临 ,年复一年的日子,机会还需要自己把握,每个人的起点相似,终点相同,中间过程全凭自己涂抹,2021加油。</h1> <h1> 机会从来不缺,只是你自己会不会把握。八方来喜,缺的不是惊喜,而是努力!路是人走出来的,你不走自然没有路,不努力,指望天上掉馅饼,那是痴人说梦也!</h1> <h1> 今天是2020农历正月十一立春之日。立春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一个节日气,“立”是开始的意思,“阳和起蛰、品物皆春”,过了立春,萬物复苏,生机勃勃,一年四季开始了。所谓“一年之计在于春”,自古以来,立春就是一个傳统节日,中国自官方到民间都极为重视,立春之日迎春已有三千多年历史。</h1><h1>立春到,瘟神逃,愿没有疫情的春暖花开之日早日到来!</h1> <h1> 一夜花灯醉,</h1><h1> 只缘春意浓。</h1><h1> 奌一盏心灯,</h1><h1> 愿人间安康!</h1><h1> 在2020这个特殊的元宵节,让我们共同点起一盏心灯,愿没有疫情的春天早日春暖花开,山河无恙,人间皆安。</h1> <h1> 东风夜放花千树,</h1><h1> 更吹落花星如雨,</h1><h1> 风蕭声动,玉壶光转,一夜鱼龙舞。今天是农历庚子年的元宵节。</h1><h1><br></h1><h1><br></h1> <h1> 今年(鼠)年的元宵节时间为2020年2月8日,星期六,农历庚子年正月十五。</h1><h1>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又称为“上元节”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h1><h1>元宵佳节寄托着中国人追求团圆和美满的愿望:这一天全家人在一起吃汤圆,“汤圆”与“团圆”字音相近,象征着团团圆圆和睦相处。</h1> <h1> 除夕畅饮千杯酒,</h1><h1> 新年更上一层楼!</h1><h1> 2019年(己亥年)腊月二十七俺家欢聚一堂。</h1> <h1> 可爱的群英远房侄女(后排左二)敬我爸说到“幺爷爷,您是我们徐家的骄傲,在我们老家知道您的大名的人可多了”……</h1><h1> 爸爸听着夸奖自己的话心里开心着呢。</h1> <h1> 敬爷爷婆婆:身体健康,天天开心。</h1> <h1> 小姨妈:我和弟弟像不?</h1> <h1> 妈妈来给画風儿和你姐增添靓丽哈,幺妹(右)给儿子和侄女凑兴。</h1> <h1> 2019正月初八的那天……</h1><h1><br></h1> <h1> 世界很大,人生很長,而家很小,却是世间最温暖的地方!家:</h1><h1>不在于大小,在于温馨;心灵不在于距离,在于沟通。家是一只小船,却要载我们穿过多么漫長的歲月,这里是我们最自由,最永久的本宅,我们的帰宿之处。</h1><h1> 我们心中的家,并不仅仅是一间属于自己的房子,而是長年累月的齐齐整整,家的味道是团聚的味道!</h1><h1>感恩养育我们的父母,从我们蹒跚学步到结婚生子,永远陪伴着我们,一生全心为我们付出所有。</h1> <h1> 大伯的长外孙(左一),每年春节都会来看望他亲爱的幺外公。</h1> <h1> 岁月及美:<span style="font-size:20px;">在于它必然的流逝,春花、秋月、夏日、冬雪。姐妹几个平常在不同的地方居住,几乎是只有春节才会这样开心的聚在一起。</span></h1> <h1> 愿我们都能保持初心,饱尝所愿,新的一年里都活成自己喜欢的样子!</h1><h1> 2019年正月初三,姐妹们跟随老爸去他大哥女儿家双流藉田欢聚一堂。</h1> <h1> 从没有见过亲爱的大伯,但是常和大伯的女儿,孙辈们欢聚一起,2019的大年初三我们欢聚在大伯孙辈那里的草莓基地!</h1> <h1> 今天,是新的一天!</h1><h1>阳光、雨水和心情都是新的,在新时光里有:新心情,新开始,新成绩,我总喜欢在心里这样自勉。</h1> <h1> 在老去的路上,揣着一颗清新的心,有些东西永远不会老,比如爱,比如希望……</h1><h1>2019年正月初四,父亲携带携带全家去他出生的仁寿钢铁老宅。</h1><h1><br></h1> <h1> 其实,我们姐妹都从来没有见过祖先,也从来没有见过完整的老宅,但是每次父亲带我们到此祭祖,个个都给回家似的开心。</h1> <h1> 光阴的积累,泥土也跟着积累,昔日高大的花园门现在都只有这样“zhuan”才能过去了。</h1> <h1> 这个是昔日老宅花园门和围墙,姐妹们疯了似的乐着呢……</h1><h1>还真是三个“妖精”一台戏哈。</h1> <h1> 初四啰,给大家拜年哈。</h1><h1>中国传统创世神话里,初四是女娲创造羊的日子。神话里“羊”象征着吉祥如意,初四这天,要把房子打扫一新,迎接财运到来,初四的年味儿是财富味儿。</h1> <h1> 祥光临福地,</h1><h1> 喜气入丰堂。</h1><h1> 2018年正月初五老爸首次携带全家去他乡下堂侄仁寿方加家里相聚。</h1> <h1> 正月初五:俗称破五,要赶“五穷”包括:“智穷、学穷、文穷、命穷、交穷”。</h1><h1>人们黎明即起,放鞭炮,打扫卫生,鞭炮从里面往外放,边放边往外走。说是将一切不吉利的东西都赶出去。这天民间的食俗是吃饺子,俗称“捏”小人嘴。</h1> <h1> 一帆风顺全家福,</h1><h1> 万事如意满门春。</h1><h1> 春节是一种记忆,有了过年才会明白回家的期盼心情,每当春节我亲自写的春联到处飞。</h1> <h1> 酒后的家人们开心极了,各自干自己喜欢的事儿,我刚从北京传媒大学回来的乖侄儿“画小子”邀请大姨妈登场表演,紧接着連“八零后”高龄老妈也闻声起舞了。</h1> <h1> 瞧这一家子,父亲时常说这样的话“我们不是你们哪一个人的父母亲,而是你们四个大家的爸爸妈妈哈,你们都是爸爸妈妈的宝贝疙瘩”。</h1> <h1>左起:一、二、三、四姐妹。</h1> <h1> 我女儿(后排中)也来凑热闹说:妖精妈妈们,我也要参与留影一个哦。</h1> <h1> 从小大家都说我像小姨妈,是真的吗?</h1> <h1> 我爱爷爷,我爱婆婆,其实我们都爱爷爷婆婆哈,我们更是爷爷婆婆的宝贝疙瘩呢。</h1> <h1> 其乐融融,家和万事兴,“老鼠”蹲最前面哈。</h1> <h1> 我也是“老鼠”,是一只可爱的聚财的女老鼠哈。</h1> <h1><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里是妈妈曾经工作过的仁寿县机关幼儿园。</span></h1>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记不清是哪年的春节,全家登老家的天梯。</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没有彩排,每一场都是现场直播,把握好每次演出,便是对人生最好的珍惜。把握现在,畅享人生,一辈子只有一次,没有重头再来。</span></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这都是2019前几年的春节家庭晚会了。</span></p> <h1> 姐姐们:</h1><h1>幺妹(右一)建议,我们又来一台家庭春晚,好吗?</h1> <h1>2008年的春节正月初四,全家欢乐在三圣花乡,男士们忙着打麻将,女士们在这里美拍……</h1> <h1> 一生的姐妹相伴,享乐有分享,冷暖有相知,同量天地宽,共度日月長。</h1> <h1> 家是最温暖的地方,因为在那儿,有自己最爱的人和最爱自己的人。</h1> <h1> 姐姐爱幺妹(中)</h1> <h1> 父亲在乐山市大佛乌尤文物保护管理局主持工作时,引进外资所创办在乐山凌云山上的“佛国天堂”外企。</h1><h1> 九十年代的一个春节,全家欢聚此地。</h1> <h1> 这位才是我们家所有亲最心疼,最呵护,最关爱的“小莽”幺弟呢,好多好多年前的在四川来说的唯一一个下大雪的春节前夕,他紧紧地抱着爸爸给他买的篮球,生怕他的玩伴儿们抢走……此照珍贵哈。</h1><h1><br></h1> <h1> 哈哈哈哈哈哈……</h1><h1>还有一张更老的春节照呢,猜猜照片上的四位分别是谁呢?</h1> <h1> 写到这里:</h1><h1> 《数十年如一日咱家中国年》暂告一段落。风雪几更,人生一程,时光的脚步把岁月的身影越拉越长;生命的色彩把尘世的味道越涂越浓;日月交替,万事辗转,只有光阴的暗香常舒盈袖;只有飘荡的风云周而复始……</h1><h1>流过时间的阡陌,在岁月的长河里总有诉不盡的人间亲情,它像一树一树的花开,装饰着光阴的色彩,总有放不盡的生命情怀,如一年一度地季节变换,永不停歇,我们永远是父母亲的好儿女!我们永远是和和睦睦、健健康康、快快乐乐的一家亲!</h1><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美篇内容想到哪儿说到哪儿,不离中国年话题就是……</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诚挚感谢能够在万忙之中抽出时间耐着性子读完这篇《数十年如一日咱家中国年》美篇的您。</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 color:rgb(1, 1, 1);"> 2025(乙巳)盛夏修改</span></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美篇作者:徐玲玲</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摄影:徐勤玲、徐巧玲、徐锋</span></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font-size:20px;">徐玲玲:专职书画家、四川省美术家协會会员、四川省中山文化艺术研究会原副秘书长、四川成都原浣花书画院院长,佳菲国际投资贸易圆桌会兼全球云会议四川省产业中心绘画书法项目原高级顾问。</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