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广州SARS非典至武汉MERS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又一次敲响人类生态规律的警钟

阿桦

<h3>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MERS有何不同?</h3><h3><h3>著名呼吸病专家刘又宁最新解读“****”</h3></h3><h3>1月22日,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主任高福在发布会(点击观看直播)上表示,确诊病例的数字增加这是一个事实,我们对这个病毒的认知也是这样一个逐渐的过程。</h3><h3>新型冠状病毒与SARS、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有何不同,正在不断地认识中。在已知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共有7个,其中4个对人类的致病性很弱,比季节性流感还弱,SARS、MERS比较严重。</h3><h3>路透社记者:我有两个问题,首先,您能不能透露更多的细节,为什么近几天确诊病例的数字激增?是不是因为采取了一些新的检测措施?另外,和非典、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进行比较,这次的病毒是更严重还是不严重?请做具体比较。</h3><h3><br></h3><h3>高福:刚才记者朋友在提问题时,提到了新的检测技术,所以已经给出了部分答案。刚才我已经提到,尤其遇到这样的疫情,人类对它的认知有一个过程。像刚才说的模型,就是基于大家过去对这一类病毒的认知做出的模型,是人类智慧的结晶。</h3><h3><br></h3><h3>您提到疫情的增加,这是一个事实,您回答了部分问题,我们对这个病毒的认知也是这样一个逐渐的过程。大家回头想想,在这个认知的过程中,科学是我们有力武器。</h3><h3><br></h3><h3>发现了疫情以后,专业机构及时做了专业化的工作安排,很快就发现它是一个新型冠状病毒,很快把它的基因组序列搞清楚,又很快分离了病毒。这也是新中国成立70年来,尤其是近些年在疾病预防控制专业化方面,是科学的进展。在认知疾病的过程中,我想大家都关心这个病毒和SARS、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有什么不同。感染人类的冠状病毒,加上现在这个是7个,这里面有4个对人类的致病性很弱,比季节性流感还弱,大家都知道SARS、MERS(中东呼吸综合征)比较严重,这个病毒我们正在不断地认识过程中。</h3> <h3>钟南山再次发声!求求你们,别再作孽了</h3><h3>确诊319人!死亡6人!15名医务人员感染!</h3><h3>武汉新型肺炎疫情,正在气势汹汹地向中国袭来,一场群防群控的保卫战已经打响!</h3><h3>今天下午16时,钟南山院士出席广东新闻发布会,再次紧急发声:当前,最担心的,是出现“超级传播者”,导致疫情进一步扩散,一旦出现,必须予以更为严格的隔离和其它措施,</h3><h3>而第一个“传播者”是谁?</h3><h3>钟南山说了,此次的新型冠状病毒,很可能来自“野味”。换句话说,大概率是一个吃野味的人。他在采访中明确指出:</h3><h3>这次冠状病毒肺炎发源地,来自武汉的那处海鲜市场,我们在现场看,相当多(卖)的并不是海鲜,而是野味。</h3><h3>从各方面的流行病学的调查看,是来自一个野生动物,比如说竹鼠、獾这类。</h3><h3>如果钟南山院士的话,还没能引起你的警醒,那么,看看CNN的记者拍摄的,一段名为“这或许能解释为何新病毒会在中国传播”的视频吧。</h3><h3>在这段视频中,CNN的记者就指出,引发此次疫情的一个武汉贩卖野生动物供人食用的市场,是问题的根源。</h3><h3>CNN在其视频中采访到的香港大学专家潘烈文也表示,病毒是从野生动物身上传播到人身上,进而传播开来的。</h3><h3>看到这里,要参君不禁一声叹息!</h3><h3>2003年的那场瘟疫,就是因为广州有人吃了果子狸,而果子狸身上,带有一种来自于遥远山区山洞里蝙蝠的病毒,这个人吃了果子狸,成了一个传播者,导致了一场烈性传染病的暴发。</h3><h3>17年后的今天,这些野味爱好者们,再次引爆了一场全国性的卫生事件,只不过爆发的地点,从广州,变成了武汉!</h3><h3>作孽啊!</h3><h3>野味有多可怕?</h3><h3>告诉你一个数据吧,也许你并不清楚:目前,有超过70%的新发传染病,来源于野生动物。</h3><h3>再比如,埃博拉病毒的爆发。非洲人最爱吃野生动物,尤其是在农村,像猩猩、猴子和蝙蝠都是他们主要的狩猎对象。如此这般,非洲大陆成了很多病毒的温床,埃博拉病毒也因此多次从丛林走向村庄,最后走向城市。</h3><h3>再看看马来西亚的尼帕病毒是怎么传出来的:马来西亚人把养猪场,建在了蝙蝠栖息地的旁边,蝙蝠吃了水果,水果被病毒污染后掉到了猪圈里,猪吃了以后染病,又再把病毒感染到人。</h3><h3>这次****,大概率也是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传播出来的。</h3><h3>这个武汉海鲜市场,看名字还以为卖水产的,但实际上它是个“海陆空”,天上飞的、地上跑的、水里游的,应有尽有。</h3><h3>这家市场里还能买到活的蛇、鳄鱼、娃娃鱼、狗、羊、蛇,以及宰杀好的野兔、刺猬等,总之光看图片就让人产生强烈的生理不适。</h3><h3>人类之所以捕杀野生动物,原因无他——利益,仅在中国,市场对野味的狂热追捧,已构建了价值百亿的地下产业。</h3><h3>看,在武汉海鲜市场,每一只动物在市场里都被明码标价,一只活孔雀只要500元,一根鹿鞭只要400元。</h3><h3><b><font color="#ed2308">而这次,****等蔓延,也是因为有人贪恋一口本不属于食物的东西,而招来的恶果!</font></b></h3><h3><b><font color="#ed2308">有人说,人类冤枉。在我看来,一点不冤。残酷的传染疫情背后,是一场残酷的猎杀行动,是一曲野生动物的悲歌。</font></b></h3><h3>野生动物好吃吗?</h3><h3>我虽然没有吃过野味,但很多资料,以及很多吃过野味的人,都可以现身说法告诉你:这玩意不好吃。</h3><h3>为什么?</h3><h3>很简单,野生动物生存的目的,原本就不是给你吃的,人家要的是活下去,所以怎么能够活下去,他们就怎么干。</h3><h3>所以,野生动物大部分长得皮糙,因为皮糙,对手才咬不动它,被锐器扎到,才不会受伤。</h3><h3>所以,野生动物大部分长得肉厚,因为只有肌肉纤维更发达,肌间脂肪更少,他们才能跑得更快,甩开他们的天敌,但这也导致野生动物普遍口感较差。</h3><h3>所以,野生动物大部分臭味熏天,身上往往还带有毒素,因为只有这样,才能让那些想吃他们的动物,下不了嘴,甚至被熏晕。</h3><h3>其实,人类是以采集和狩猎起家的,作为顶级猎食者,任何可食用的动植物,都经过了几千年人类的驯化,成为写在食谱里的美味,而那些没有进入食谱的,只会又难吃、又有毒。</h3><h3>比如养殖三文鱼就比野生的好吃,养殖的肉鸡比野鸡口感好得多,野牛永远吃不出雪花肥牛的感觉,野猪肉则又臭又硬又硌牙,吃起来根本不是享受美食,而是在受罪。</h3><h3>那为什么还有人偏爱吃野味?</h3><h3>第一个原因,是为了猎奇,觉得好玩,吃它一下。</h3><h3>第二个原因,是为了进补、食疗,比如吃虎鞭壮阳,吃穿山甲通乳等等。2020年了,还在玩巫医那套,这些人明显脑子进水了。</h3><h3>第三个原因,也是最主要的,纯粹是显摆。</h3><h3>故宫奔驰女把奔驰G63开进故宫炫耀,很多人痛骂之余,又悄悄羡慕。那么,这些人如果没有奔驰G63可以炫耀,他们怎么在日常中,满足炫耀这个人性的刚需,显示自己的优越感呢?</h3><h3>在一些人看来,吹嘘吃野味、请人吃野味,俨然成了一种低调奢华、惠而不费的炫耀方式和交际手段。</h3><h3>我吃过,你吃过吗?</h3><h3>我吃过现宰的,你吃过吗?</h3><h3>我吃得起,你吃得起吗?</h3><h3>你想吃啥野味跟我说,我都可以弄到。</h3><h3>在这些人眼里,野味是一种价值符号,它稀缺、昂贵,能区分阶层,能吃到就是社会身份的体现。</h3><h3>然而,<b>No zuo no die,病毒</b>并不因为他们自以为的社会身份,而放过他们。</h3><h3>岂不闻:天道极即反,盈即损,这些借口腹之欲自我显摆的人,最终,作死了自己。</h3><h3>当然,这些人自己作死是活该,罪有应得,不值得同情。真正可怜的,是那些因为他们的虚荣和饕餮,被卷入这场灾难的,无辜而可怜的病人!</h3><h3>作孽啊,你们这些野味爱好者们!</h3><h3>你们的一时贪嘴,害得整个国家因此拉响警报,多少家庭妻离子散,这不是“祸国殃民”,又是什么?</h3><h3>人类正在为不尊重自然,付出沉重的代价。</h3><h3>新型传染病的发生,一定意义上,就是野生动物对人类的报复,是大自然对人类的惩罚。</h3><h3>这一切,正如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的那样:</h3><h3>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我们最初的成果又消失了。</h3><h3>世界上有很多地方,如美索不达米亚、小亚细亚以及其他各地的居民,为了想得到耕地,把森林都砍完了,但他们梦想不到,这些地方今天正因此成为不毛之地。</h3><h3>是时候,学会爱护动物,与野生动物和平相处了。是时候,学会尊重自然,保护环境了。是时候,摒弃虚荣、浮躁和无知,回归真实、从容、淡定的大国民心态!</h3><h3>天佑武汉!</h3><h3>天佑中国!</h3><h3>天佑这片土地上的每一个人!!</h3> <h3>世卫专家:控制人际传播是目前防控新型冠状病毒重点</h3><h3>22日晚,世界卫生组织专家通报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治有关情况时指出,当前防控工作重点是控制人际传播,并减少近距离接触导致的二次感染。</h3><h3>世卫组织新型传染病和动物传染病代理负责人玛丽亚·范凯尔克霍弗介绍说,对于感染源是否是动物以及可能有哪些动物,目前还在调查中。新型冠状病毒的人际传播能力仍未可知,但已知可通过近距离接触传播,如在家庭成员之间和医疗机构中传播。</h3><h3>世卫组织紧急项目负责人迈克尔·瑞安说,世卫组织各部门已全面启动疫情应对行动,当前工作重点是控制人际传播,减少近距离接触导致的二次感染,预防可能导致病毒快速扩散的事件,以及预防病毒进一步跨国传播。</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