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味的变迁

天下无霜

<h3>  时间到又过年了,回望过去一年,税事繁重,尤其上半年工作大忙,挺过来了,后段倒是轻松了些,收获平安,赚多了不少白发,总的来说算是不辜岁月,不负党恩。迈入年关,没有感受多少喜悦感,也没感受到那种喜欢的年味,稀松平常的很,倒是外围的肺炎让人揪心,这个年要让许多人过得不安生了。祈祷我大中华吉祥!祝愿我华夏子民安康!</h3> <h3>  说到年节,尤其是春节,近年来似乎越来越感到有些纠结与无奈的味道,不知是否属于中年困惑,以前感觉不是这样的。我是农村的娃,出生成长在物质匮乏的年代,那时整个社会还在实行集体化生产,人们正向着“四个现代化”的目标努力奋斗,梦想是实现“楼上楼下、电灯电话”的“现代化”生活。在我们农村,现在叫村委的当时叫大队,每个大队分成若干生产队,生产队又分成若干生产小组,村民叫社员。生产资料基本上按生产队为单位分配,社员们集体劳动,劳动成果交公粮后按劳分配。由于当时的各种制度不够完善、科学技术落后,生产效率非常低,虽然乡亲们也起早贪黑地辛勤劳作,收获依然有限,吃不饱穿不暖也是常有的事。但是过年一定是最丰盛的,腊月初,从大扫除开始,置新衣办年货祭神祭阿公等等各种筹备活动和仪式陆续展开,大年初一开始还有各种的舞龙舞狮活动,平淡又清贫的生活突然热烈丰富起来,感觉乡亲们年头忙到年尾,就是为了这个年,所以那时特别盼望过年,因为过年不但有新衣服穿,还能吃好玩好看表演探亲戚,毕竟平时吃饱都是有问题的年代,大家欢聚一堂好吃好喝还有得耍,那真是一件幸福的事。后来慢慢长大工作,并在城里建立了自己的小家,好像算是城里人了,但很长一段时间里都会回乡过年。九十年代之后生活条件已大有好转,温饱已经解决,世纪交换之际感觉我们国家已经提前实现“四个现代化”了,开始努力”奔小康”。每到年底回到家乡,全家人一起准备一些传统年货,再加上从城里带回一些乡里比较少见的食品和焰火等,和爷爷奶奶父母团聚一起就过年了,陪着老人家们体验一些新鲜事物,回味着一年比一年好的生活,一家人心里都洋溢着暖暖的幸福,年味依旧淳厚。</h3> <h3>  有一天忽然觉得年味变了。我从来就不算是一个吃货,当生活达到温饱以上程度,我对美味就基本失去了追求,少时那种因过年才有好吃好喝带来的幸福感如今完全消失了。但那绝不是感觉年变味的主要原因。想来让年变味的第一因素是乡味的远去吧,随着父亲的离去,零八年之后就再也没有回家乡过过年了,被迫要学过城里人的年。以前过年有一段长长的筹备过程,即使你没有主办过任何一件土年货,但总会有不少打杂的机会参与这个过程,就算看着准备过程,整个身心都能感受到年味的不断叠加,直到在除夕的鞭炮声中幸福四溢、年味迸发。如今每年也会准备一些家乡的年货,都是约好亲戚做好再定个时间车去车回。事是省了,可是省去了整个准备过程的年货呀,同时也失去了家乡年的味道。现今市场会缺失哪个地方的土特产呢?车去车回的年货跟市场的家乡特产并无多大区别。想来食物也是有灵魂的吧,市场是买不到有灵魂的乡味的,泛滥的特产反而钝化了我们对乡味的回忆,再也没有心心念念的感觉了。除了弄点“象形”的家乡年货,其它就市场准备吧,该买什么呢?心中甚是茫然。放假就是大年三十了,赶紧跑超市吧,节前的超市嚷嚷攘攘,有人说那是年味,应该是吧,只是不属于我。在拥挤的人群里,我的收获往往甚少。年不等人,如期而至,于是我的年过的与平日无甚差别。父亲走了,从此失去了靠山,老屋没有主人照料日渐颓败,自己无心也无力去维护,终于不再成家。回乡越来越少了,如今回乡是省亲,再也不是回家过年了,家乡的年渐成一个记忆。只是,许多年了,我仍然念叨老家的年的味道。</h3> <h3>  感觉年味渐变的更重要原因可能是来自人情世故的压力吧。身不由己成了一家之主之后,年就要自己筹划着过了。父亲在时,家里屋外世故人情他都会打理好,我们晚辈出点钱,然后就负责吃喝玩乐,这样的假期能不轻松愉快么?现在想来,父亲当家时也应该一样有我如今的心情吧,那句话说的,“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一定是这样的。其实,过年最让人烦心的还不是置办年货,毕竟那些体现在吃喝上的年味是自家内部的事,各家各人需求不同,物质范畴的不攀比就是了。春节作为天朝第一大传统节日,历来要求除了物质上尽量丰富,同时要把平时疏于联系的各种情感维系好,这种无形资产的经营就太考验人了。永远记得还很年轻的某个春节,有一次去一个LD家拜年,因为当时是单位宿舍,我记错楼层入错门了,当主人打开门的一刻,自己整个人懵逼了,因为主人也是认识的,就只好勇往直前了,进去坐了一会,虽然是寒冬腊月,硬是憋出满头大汗,那个尴尬呀,让本来不善交际的我产生了对拜年行为的心理阴影。如今每次回乡也是纠结,一般提前几天心里就在盘算有多少位三姑六叔要准备礼物,然后踌躇半天却又不知道该备什么,去到超市再彳亍半天,里面那个五彩缤纷琳琅满目呀这真让人眼花缭乱选择困难。排除万难选好礼物塞满尾箱回到乡里,路上常有不期而遇对面莲嫂隔壁李婶的,想起年少时人家对自己也有授桃赏李之恩,回来没及准备一点礼物,心中不免有些歉疚。每次总有一些预料不足让你措手不及的事发生,其实那种纠结是源自自己对人情世故的不练达,患得患失于礼轻礼重之间,又担心百密一疏挂一漏万怠慢了哪位亲朋好友,有一段的忐忑不安。经过几年折腾,处理技巧硬是毫无进步,反而节前那种拜节焦虑感更重了,终于认清对于交际我应属于天生低能,与年轻时那次拜年“炸胡”事件无多大关系。随着年岁渐长,认清自己缺乏潜龙气质,也不具攀附天资,乃效行“君子之交”,假装相忘于江湖。我不是君子,但我相信我的长朋师友是君子,年节如轮在周而复始,礼数不老与岁月长青,我走在永远无法熟稔的路上,真诚的心无“礼”的我,礼数不周还请担待。</h3> <h3>  忽然醒悟,原来应该不是年味变了,而是自己一直沉湎于儿时的梦中不愿醒来,认定年味就是儿时的味道,实际上,现实生活的年味是有很多口味的,只怪自己不愿长大,却把现实当成变异。</h3><h3> </h3> <h3>  时间到了就是年,喜不喜欢都要过,那就且过且快乐吧。</h3><h3> 忽然觉得轻松了许多。</h3> <h3>  在我心里,年味是乡愁,是旧时回忆的味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