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西古刹~“慈善寺”

英旋

<h3><b>手机拍摄: 英旋</b></h3><h3><b>手机型号: 华为mate 10 Pro</b></h3> <h3><b>  “深山藏古刹”,此话一点不假。位于北京市石景山区潭峪村东北的天泰山中,就隐藏着这样一座古刹——慈善寺。这座古刹始建于明万历十五年(公元1587年),是一座集佛教、道教、民间诸神于一体的寺院。因其坐落在天泰山的天台之上,故又称“天台寺”。寺院占地面积5万余平方米,现有房舍百余间,总建筑面积3000余平方米,基本上都是明末清初的原物,具有很高的文物保护价值。</b></h3> <h3><b>  慈善寺坐北朝南,分为远山门、东殿堂、正院三部分。远山门由文昌阁、接引殿、卧佛殿等组成。东殿堂依山而建,共有庙宇9座(原为7座),并按北斗七星分布,供奉民间诸神。正院又分中、东、西路,中路为佛教殿宇,东路为道教殿宇,西路为碑林。</b></h3> <h3><b>  “魁星阁”,建在山门之上,内供魁星。</b></h3> <h3><b>  “接引殿”,殿内供奉西方三圣,正中供奉阿弥陀佛,其左胁侍为观音菩萨,右胁侍为大势至菩萨。</b></h3> <h3><b>  “卧佛殿”,供奉释迦牟尼佛涅槃时的“入灭相”,显示佛祖的永恒和超凡智慧。殿内汉白玉卧佛为2007年重塑。</b></h3> <h3><b>  民国初年,张恨水先生审编的《北京旅游指南》中说“进山门后有七座小庙,号庙七,是乾隆游寺时敕建,是按北斗七星排列”。东殿堂部分的民间诸神小庙,规模都不是很大,但却是当年古香道上,深受民众欢迎,香火极为旺盛的祭拜之地。</b></h3> <h3><b>  “灵官殿”</b></h3> <h3><b>  “观音阁”,阁中供奉观音菩萨,职司送子、祛病、保佑平安。阁内观音座下,有一眼甘泉,名为“大悲泉”,水质清冽甘甜,常年不竭。</b></h3> <h3><b>  “山神庙”,在远古时期,山神为一山之神,各地没有统一的山神,有的供奉土地,有的供奉老虎、蛇,还有供奉黄飞虎的。山神庙多由“靠山吃山”的人们兴建,如狩猎的、伐木的、开矿的、挖煤的、养蜂的、开采石料的、采集植物的等等。人们祭拜山神,祈求山神保佑平安。</b></h3> <h3><b>  “玉皇殿”,供奉玉皇大帝,民间极为信仰玉皇大帝,认为他管天管地、三界十方、日月星辰、风雨雷电,管人的生老病死、福祸贵贱。</b></h3> <h3><b>  “天齐庙”,供奉泰山神,俗称“东岳大帝”。齐天,东岳泰山的别称。传说东岳大帝掌管人类生死、贵贱的阴间大神。</b></h3> <h3><b>  “小财神庙”,殿内供奉的“小财神”为青石塑像,是寺内仅存的一尊传世佛像,又名“利市仙官”。“利市”,为走运、吉利之意,又指买卖所得利润。利市仙官最受商人欢迎,每到新年必将利市仙官贴在门上,以图吉利、发财。</b></h3> <h3><b>  “王三奶奶庙”,王三奶奶是天津蓟县人,生前每年到妙峰山、天泰山进香拜佛,因其乐善好施,治病救人,故去后被民众广为供奉。民间传说:“摸了王三奶奶的手,百病全没有”,“摸了王三奶奶的脚,百病全都消”。</b></h3> <h3><b>  “弥勒佛殿”,弥勒佛是佛陀的指定接班人,也就是“未来佛”,此佛常怀慈悲之心。民间普遍信奉、广为流传的大肚弥勒佛,是五代时期笑口常开、坦胸露腹的布袋和尚,世人将其作为弥勒佛的化身。此殿供奉的弥勒佛像为复制品,原来的塑像现供奉在石景山模式口的“法海禅寺”的天王殿内。</b></h3> <h3><b>  “龙王殿”,当地俗称“龙王庙”,凡有水之处,民间莫不祭祀司水之神——龙王,主要是为了祈祷龙王,保佑风调雨顺,旱时降雨,涝时止水。殿内还供奉土地、山神、青苗神、虫王,保佑五谷丰登。</b></h3> <h3><b>  “娘娘庙”,娘娘即泰山大帝之女“碧霞元君”。民间对“碧霞元君”娘娘十分崇拜,香火极盛,认为她能使妇女生子,儿童无恙,保障人类的繁衍生息。碧霞元君左右常伴有送子娘娘、催生娘娘、眼光娘娘等。</b></h3> <h3><b>  “火神庙”,火神是中国民间俗神信仰中的神祗之一,掌管熟食、驱鬼和防止火灾。中华各民族都有祭祀火神的风俗。在中国北方,主要供奉祝融、炎帝、吴回三位火神,祈求火神保佑全家平安。</b></h3> <h3><b>  “吕祖庙”,殿内供奉道教全真派纯阳祖师吕洞宾。吕洞宾为道教八仙之一,既精剑术,又能饮酒,善于诗文,故又被称为“剑仙”、“酒仙”、“诗仙”。他以慈悲度世为修道目的,誓愿潜心修道,度尽天下众生。</b></h3> <h3><b>  “马神庙”,又称“神通殿”。我国信奉马神起源很早,早在周代官方就有祭马神制度。《燕京岁时记》载:京中有车马人家,每年农历六月二十三日祭祀马神。民间祭拜马神主要是祈求马神保佑自家的骡马牲畜安康健壮。</b></h3> <h3><b>  “三皇殿”,殿内供奉中华始祖——伏羲、神农、黄帝。在民间把三皇(天皇、帝皇、人皇)当做中华的始祖之神,认为祭拜先祖三皇,可保佑生儿育女,六畜兴旺,五谷丰登,消灾增福,故而三皇受到广泛崇拜。</b></h3> <h3><b>  “多宝财神殿”,据传为清末善士李坡捐资兴建。殿内供奉三位财神,即武财神赵公明元帅,文财神比干和范蠡。财神是我国民间各阶层普遍信奉之神。</b></h3> <h3><b>  “伏魔殿”,原为“藏经楼”,亦称“古佛楼”,楼为二层,一层原供奉“魔王老爷”的肉胎坐像,据传魔王老爷为清顺治皇帝。坐像朝南朝东,望着京城的方向,有念念不忘京城之意。相传顺治帝在本寺出家圆寂。在肉胎僧身后的殿内西墙上有七言《顺治归山诗》一首,308字,传为顺治帝亲笔所书。民国时期一场大火,将此楼化为灰烬后肉胎去向不明,现在的“伏魔殿”为民国火灾后复建。</b></h3> <h3><b>  “圆通殿”,“圆通”是佛教徒对观世音菩萨的尊称,意思是“思维敏捷,无障碍”。观世音是民间最为亲近、最为信赖、最为敬仰的菩萨,是大慈大悲、能使芸芸众生摆脱大苦大难的“救世主”。</b></h3> <h3><b>  “地藏殿”,供奉地藏菩萨,因其“安忍不动如大地,静虑深密如秘藏”,故名地藏。是汉传佛教的四大菩萨之一,九华山为地藏菩萨应化的道场。以其“地狱不空誓不成佛”深受世人敬仰。</b></h3> <h3><b>  “大悲坛”,始建年代不详,清嘉庆五年(公元1800年)重修,殿内供奉千手千眼观音。千手千眼观音为佛教密宗六观音之一,寓意大慈大悲,法力无边,长期受到民众的普遍敬仰和膜拜。殿内观音像为2000年重塑。</b></h3> <h3><b>  大悲坛的殿顶为正脊龙凤砖雕,正面是二龙戏珠,背面为双凤戏牡丹。两侧山墙镶有镂空透雕“墙芯花”各一个,雕刻工艺精湛,独具匠心。</b></h3> <h3><b>  “伽蓝殿”,供奉佛教的护法神——伽蓝神。在古印度伽蓝神有18位之多,如“四大天王”等,他们都是佛的弟子,对弘扬佛教做出过特有的贡献。佛教中国化后,关羽成为最著名的汉化伽蓝神。</b></h3> <h3><b>  “达摩殿”,达摩是印度南竺僧人,中国禅宗初祖,人们把达摩提倡的静虑、消除杂念、顿悟成佛的方法,称之为“禅学”。修禅学可消除烦恼,打开智慧之门。</b></h3> <h3><b>  “藏经楼”,又称法堂,是寺院讲经说法、藏经的场所。</b></h3> <h3><b>  “山门殿”,又称“三门殿”,一般山门殿供奉的是“密迹金刚”,俗称哼哈二将。而慈善寺山门殿内供奉的是护法神韦陀和关羽。据传,山门殿石匾额“古刹慈善寺”为清乾隆皇帝御笔。</b></h3> <h3><b>  南山坡“藏塔”,高约10米,相传为魔王和尚衣钵塔。每年农历三月十五日,为魔王和尚成道之日,慈善寺开庙三日,堪称京西香火极盛之寺。始建年代不详,清乾隆五十六年(公元1791年)重修,为市级文保单位。在塔的正面有塔铭:“南无燃灯古佛莲花教主之宝塔”,铭头题“乾隆五十六年三月建”字样。故称其为“莲花教主塔”比较贴切。</b></h3> <h3><b>  “罗汉崖”石刻,崖壁上刻有众多罗汉,各1米见方,姿态各异,神形兼备。有人以为应该有18尊罗汉,可数来数去只有17尊罗汉,正在纳闷之时,有人告知:你站上去,加上你,就是18罗汉了。</b></h3> <h3><b>  “大佛头”,山崖上有一个硕大的浮雕释迦牟尼佛佛头,高4米,宽3.5米,仅佛唇就厚达0.5米。是由山上露出的一块重达万斤的大青石雕凿而成,为北京地区最大的石雕佛头。</b></h3> <h3><b>  “灵境”院是慈善寺的东跨院,是著名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曾经居住过的地方,现已辟为“冯玉祥将军展室”,红色教育基地。</b></h3> <h3><b>  冯玉祥将军(1882~1948)与慈善寺渊源甚深,从1912年5月到1924年(一说为1925年1月),三上天泰山慈善寺。</b></h3> <h3><b>  1912年,冯玉祥将军在天泰山下屯军,徒步上山,参观了慈善寺,十分喜欢。于是,便在寺中居住下来。在此期间,指挥部队在山上种植了大量的树木,帮助周围的百姓垦荒种田,做了许多好事实事。</b></h3> <h3><b>  1917年,冯玉祥将军因看不惯北洋政府中吴佩孚和曹锟等人的所作所为,二上慈善寺“养病”。</b></h3> <h3><b>  1924年,冯玉祥将军三上慈善寺,在天泰山下发动“首都革命”,推翻了贿选总统曹锟,驱逐溥仪出宫。</b></h3> <h3><b>  冯玉祥将军在慈善寺隐居期间,主要是读书会友,曾在这里接待过李大钊、张学良、孔祥熙、邓宝珊等各界人士。</b></h3> <h3><b>  “将军亭”,</b></h3> <h3><b>  冯玉祥将军在慈善寺期间,留下了众多的墨宝,十分引人关注,有“勤俭为宝”、“真吃苦”、“耕读”、“淡泊”、“灵境”等等,镌刻在山门外东山坡和寺后北山坡上。</b></h3> <h3><b>  “碑林”,诸多石碑,以清乾隆年间的居多,现已建亭保护。</b></h3> <h3><b>  “慈善书院”</b></h3> <h3><b>  慈善寺内有楸树三棵,树龄均在四五百年,成为慈善寺一景。2019年4月28日慈善寺首届以“楸树开花,戴福还家”为主题的“楸树文化节”在这里开幕。</b></h3> <h3><b>  “僧泉”,过去此井专供僧人所用,故名“僧泉”。</b></h3> <h3><b>  “八卦投福池”。</b></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