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杜少卿在《儒林外史》中占一个重要位子。最初看到这个名字时,是在书上的引言中看见的,偶然看见的。据说,他身上有作者吴敬梓的影子。这叫人好奇心不断加强。</h3><h3> 先出场的不是杜少卿本人,而是其兄长杜慎卿。因名字很相似,刚开始还会把他们搞混。杜慎卿是个慷慨之人,因设宴莫愁湖而名震江南。鲍廷因生计问题求助杜慎卿,这也是导致杜少卿出现的原因。只是兄弟情也有丑恶的一面啊!</h3><h3> 杜慎卿贪图钱财,见杜少卿手中有千把银子,便叫鲍廷玺投奔他。他知道只要有人向杜少卿诉苦,少卿便大捧银子救济,。杜慎卿慷慨之下有一副丑恶的嘴脸,在他看来兄弟是用来算计和嘲笑的!杜少卿之可怜,令人同情。这也许是吴敬梓经历过的士人的丑恶。</h3><h3> 鲍廷玺去找少卿。遇见韦四太爷,还是韦四太爷识人的眼光准。他称杜少卿为“豪杰”。遇见杜少卿,其与其仆娄老爹主仆关系甚好,信任有加、各守本分。在鲍廷玺终于见到杜少卿后张俊民也来了,两个人一听韦四太爷称杜少卿为豪杰就立刻应和,谈论其在金钱上的馈赠让他们如何爽快,我相信韦四太爷如此称呼并非钱这一点理由。只能说明鲍廷玺和张俊民两个人图财图利的心思很丑恶,遭人唾弃和厌恶。</h3><h3> 杜少卿第二天会见臧三爷,杜少卿与他交谈。对话中,杜少卿的语气不像从前那般和善了,而是如鲁迅般的言语甚是犀利入骨。他平日里虽然乐善好施,却丝毫不愿攀附达官显贵,甚至避之唯恐不及。后来,娄老爹的去世也让他很难过。</h3><h3> 许是他厌倦了官场这种追命逐利,唯利是图的风气,他宁可装病辞官,也要同娘子游山玩水,无论春天秋天,都与她在一处看花吃酒。这确实有吴敬梓的身影。吴敬梓宁可生病也不要去应什么试,即使自己有才干,也不去做什么官。这能说明吴敬梓也是一个对官场不良风气厌倦,向往自由,快乐生活的人。</h3><h3> 杜少卿,是吴敬梓在《儒林外史》中描绘的自己,他希望像他这样不追名逐利、淡泊名利的人不再如从前那般少得可怜,不再总是感叹“微斯人,吾谁与归?”。杜少卿,这个形象,永远散发光芒,永远不落……杜少卿,不,是吴敬梓……</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