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b>新年伊始,举国欢庆!闽清特色文化街~浮头街于2020年1月21曰终于胜利开街了!!!此次开街活动共分为一个主活动,以及七个子活动。其中,主活动为“梅城印记特色历史文化街区开街仪式暨闽清新春文化旅游月启动活动”。七个子活动分别为:“礼乐天下”、“状元巡游”、“爱上非遗”、“乃裳之路”、“梅台美食”、“陈靖姑信俗文化展”和“拜师礼”。此外,与古街区相邻的梅城镇南北大街还被纳入梅城印记美食街,美食街囊括了台湾小吃、网红小吃和福建特色小吃等100多种美食,打造闽清人的“吃货天堂”。</b></h1> <h1><i>梅城印记特色特色历史文化街区位于闽清中心城区,由浮头街(长253米)、安民巷(长142米)、城墘路(长229米)等街巷组成。街区仍保持旧时格局,充分展现闽清“山、水、城”为主导的传统城市布局。这里还是后梁以来闽清古县城主要区域,素有“小三坊七巷”之称。</i></h1> <h1><i>十二婆姐送平安</i></h1> <h1><i>这个街区深深镌刻了闽清县城发展变迁的印记、多元文化融合的印记、姓氏家族发展变迁的印记。此外,这里还是阆清状元文化、礼乐文化沉淀之处。</i></h1> <h1><i>纵观闽清千余年建县历史,历来人文荟萃、人才辈出,出了不少名人,但有名望、有成就、上层次,得到国家层面认可的、百姓称赞的,概括起来有“六位名人,四种文化”。</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状元文化</h1> <h1><i>许将(1037年~1111年),闽清坂东人,官拜宰相,文武双全,史称文定公,坂东镇文定村名由此而来。许将文采缘饰、才华横溢,年仅27岁便拔得头筹、摘得桂冠,成为了福州地区历史上第一个状元郎。传说闽清有缘分都,因有出状元才有资格。 郑性之(1172年~1255年 ),闽清在南宋时期出的又一个状元。历史记载郑性之为闽清院坪人。官至参知政事(副宰相)。闽清小县历史上出了2位状元、198位进士,来之不易,这与闽清历史文化底蕴深厚,向来崇文重教、学子勤奋好学有很大关系</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礼乐文化</h1> <h1><i>兄陈祥道(1044年~1095年) ,于北宋治平四年(1067年)中进士,是著名经济学家、理学家,官至太常博士。弟陈旸(1064年~1128年),于北宋绍圣元年(1094年)以布衣身份中贤良科进士,世称陈贤良,是北宋著名音乐理论家,官至礼部侍郎。</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旧县署遗址</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华侨文化</h1> <h1><i>黄乃裳(1849年~1924年),坂东镇湖头村人,是著名的爱国侨领,辛亥革命志士,中国近代报业先驱,重视教育,兴修水利。其三弟黄乃模乃甲午海战殉难志士,邓世昌助手,致远号副管带。兄弟交相辉映,爱国主义精神堪称后世楷模。闽清因黄乃裳带领数千贫家子弟南渡马来西亚,在诗巫创建“新福州”,“小小闽清县半县在南洋”,而侨民众多,成为福州第二大侨乡。</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院士文化</h1> <h1><i>吴孟超(1922年8月13日~),闽清县云龙乡人,世界级肝胆外科专家,被誉为“中国肝胆外科之父”。中国科学院院士。吴孟超院士从医74年,创立了肝胆外科的关键理论和技术体系,开辟了肝癌基础与临床研究的新领域,荣获2005年度国家最高科技奖。我国发现的第17606号小行星被国际小行星中心永久命名为“吴孟超星”,当选感动中国2011年度人物,2017年2月就被央视授予“中国最美医生”。吴孟超至今已做了1.4万例手术,其中9600例肝癌手术,处于世界领先水平</i></h1> <h1><i>水门又被称为通商码头,百姓由此乘坐鼠船米船外出创业,是爱国爱乡的闽清人闯荡江海的起点。清乾隆中期,这里设有百名汛兵,曾班兵戍台。经过本次改造提升,水门旧貌得到恢复,而且古城墙印记也实施了改造,再现码头风景</i></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领导参观文化名街</b></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非物质文化</h1><h3></h3> <h3>多元文化融合印记的代表性建筑有毓麟宫、文庙和真源堂。其中,文庙始建于宋景德四年,系福州地区规模最大、始建最早、保存最好的县级文庙,纳入第八批省级文保单位。</h3> <h1><i>此次活动由中共闽清县委、闽清县人民政府主办,闽清县文体旅局、梅城镇人民政府、闽清县梅城印记开发有限公司等联合承办。</i></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