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订中国历史文化,关注国宝档案,关注黄公望《富春山居》。

大中华盛世传奇搏物文化艺术馆

<h3>04:&nbsp;黄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这四年里,天一亮,黄公望就戴着竹笠,穿着芒鞋出门,沿江走数十里,风雨无阻。&nbsp;遇到好景就停下来画,心随念走,身随缘走,在他删繁就简的人生里,所到之处皆为风景。除了画画,黄公望常常接济村里人。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画,落款“大痴道人”,让樵夫带到城里去卖,并嘱咐:没有十两银子不要出手。&nbsp;樵夫一听,这张皱巴巴的纸要卖十两银子,觉得这老人准是想钱想疯了。当他来到集市,铺开那张纸。立马有买家过来,掏出十两银子,买了就走。樵夫很吃惊,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挣不到十两银子啊。这以后,黄公望每两三个月就让樵夫去卖一幅,卖画所得全部接济村民。这个村被黄公望的画生生包养成了小康之村。</h3><h3>05:&nbsp;黄公望80岁那年,开始正式画《富春山居》。他要在这副画中讲述一条河流的一生,他要在这幅画中,讲述时代和人类的悲喜。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状不同,几百棵树木,棵棵姿态迥异。黄公望踏遍了富春江两岸,背着画卷带着干粮一路前行。渔舟唱晚,樵夫晚归,山林寂静,流水无痕都变成了他人生的注脚。在中国历史上,一个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对话。对话中,可以说富春江读懂了黄公望,黄公望也读懂了富春江。</h3><h3>06:&nbsp;四年之后,黄公望84岁,被后世称为"中国十大传世名画"之一的《富春山居图》全部完成。在这幅画里,有苏东坡想看的“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沧浪之水,可以濯吾缨。黄公望仿佛听到河流喜悦的声音。也听到了河流哭泣的声音,听到自己科考时的得意,也同样听到了他46岁时坐牢的痛苦。画中,黄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画里有8个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个。在黄公望看来,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别人看到,领悟与回顾,人的一生,其实就是也无风雨也无晴。600多年前,80岁的黄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在这副“远山长、云山乱、晓山青”的画里,他找到了整个世界。现实生活里。</h3><h3>07:&nbsp;当黄公望将《富川山居》画完,他长舒一口气,重重将笔扔入江中,长吁这一生,我完成了。黄公望不发一言,悄然在画卷题字,举手将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赠予无用师弟。&nbsp;四年的呕心沥血,黄公望毫不在意,与其获取浮名,不如一场君子之交。黄公望是真的洒脱,也是真的旷达,他是一个种花的人,种下、施肥、然后用数年之久等待花开,花开一瞬,他却将花摘下,举手赠予他人。&nbsp;一年后,黄公望长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离世,在离世时,脸上一定无比安详,面带微笑。他的一生毫无遗憾地走了!</h3><h3>08:&nbsp;黄公望离世之后,这副画的经历更加离奇。明朝的某年某月,这幅画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里,沈周视为珍宝,可在一个深夜,画作竟不翼而飞,然后就在历史上彻底消失了。又过了一百五十年,顺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图》突然出现在著名收藏家吴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万件藏品中,唯独只爱《富春山居图》。把画看得比命还重。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吴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个字:“烧”家人看着吴洪裕最后一口气都咽不下去,只好当他的面开始烧《富春山居图》,就在画投入火盆的时候,侄子吴静庵赶到,一把画将画从火盆中拽了出来。可惜这幅画已被烧成两截,前半截,称之为《剩山图》,后半截称之为《无用师卷》。两幅画辗转多位藏家手中,岁月沉浮,在民间若隐若现。1938年,《剩山图》进入浙江博物馆,1948年,《无用师卷》辗转到达台湾。从此《富春山居图》前后两截分隔两地。&nbsp;2011年6月1日,距离吴洪裕烧画那一年,整整过去了361年。《富春山居图》的两截,《无用师卷》和《剩山图》才在分别之后,正式在台北故宫博物院重新遇见。两岸的文化人说这叫:“山水合璧”!这一切,就像一个人的命运,生死别离,天涯断肠,就如杜甫诗:人生不相见,动如参与商。(14)</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