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年拾旧

愛新覺羅

<h3>转眼又到春节了,又一次感慨:时间都去哪儿了?</h3><h3>小时候的儿歌是这样唱的:</h3><h3></h3><h3>小孩小孩你别馋 过了腊八就是年</h3><h3>腊八粥,吃几天,哩哩拉拉二十三</h3><h3>二十三 糖瓜沾;二十四 扫房子</h3><h3>二十五 打豆腐;二十六 切块肉</h3><h3>二十七 宰公鸡;二十八 把面发</h3><h3>二十九 蒸馒头;三十晚上守一宿</h3><h3>大年初一扭一扭</h3> <h3>  印象里,过年就是放寒假、吃好吃的,穿新衣服,到处串门接压岁钱,和兄弟姐妹疯玩一个星期……现如今,年味越来越淡,不少温馨的回忆,真成了不可复制的回忆。</h3> <h3>  儿时新年带给我的种种乐趣和感受,对于今天远离家乡和亲人,且粗浅地品尝了生活的五味的我来说,留下的只是温馨和隽永的回忆了。</h3><h3> 时间可以冲淡一切,然而,我觉得那弥漫心间的蜡烛、香火与鞭炮味混合而成的儿时的新年气息,还有潜伏在心底的零零碎碎的新年旧事,是不会被岁月之水洗涤掉的。</h3> <h3>  儿时,最盼望的就是过年了。一套崭新的布衣,一双散发箱底味的布鞋,手里拿着几&quot;小鞭&quot;,一蹦一跳,听着&quot;压腰&quot;的硬币在口袋里欢快的跳着,不时地用手摸摸,生怕它们高兴的跳出去……那神气,那股满足劲,一辈子都忘不了。</h3> <h3></h3><h3> 到了腊月,吃过腊八粥,便等着那头肥猪的&quot;残叫&quot;了,红红的猪血从猪的脖子上汩汩流下,每一滴都是一个希望,退毛净肠,分割成块,然后把肉放到大锅里煮,红红的灶膛里新劈的拌子也欢快了,发出噼哩扒啦的笑声,旺旺的炭火盛满&quot;火盆&quot;,&quot;猪肉炖粉条子&quot;便召唤我们了,小嘴巴四周溢满了油水。</h3><h3> 二十三过&quot;小年&quot;,二十四&quot;辞灶&quot;,送&quot;上天言好事,下界保平安&quot;的灶王爷升了天,新年的脚步已迈向门槛了。二十八&quot;扫尘&quot;,家家收拾起一年的艰辛,忙活起年事了。</h3> <h3>  那阵子,家虽贫寒,讲究倒不少。到年三十,爷爷便燃起两根红底雕着金龙的蜡烛和一柱香,蒸上一屉特小的馒头,&quot;贡&quot;在&quot;天地盘&quot;上,灯烛煌煌烁烁,香火清烟袅袅,屋里屋外顿时洋溢着一种祥和和富丽的气息。那味好香、好浓!那才是&quot;年味&quot;。在这烛光和着幽香的神秘氛围中,总会感受到一种庄严的虔诚,于是晕晕乎乎又喜气洋洋地随大人忙活各种年事礼仪。</h3> <h3>  过年贴&quot;对子&quot;也算一件乐事,爸爸总是在这时候显出最有学问来,七邻八舍便夹着一卷红纸,来到家里,一会儿又喜滋滋地拿着对子走出家门,象抱着一个刚出生的婴儿。红红的对联,红红的炭火,红红的心情,新年是白雪捧着的珍珠。对联上那读不懂的又不敢问的字眼,直到出了正月还在眼里闪烁。&quot;青龙&quot;贴在小缸上,&quot;白虎&quot;贴在石磨上,门口贴上&quot;出门见喜&quot;,&quot;福&quot;字要倒贴,取意&quot;福到&quot;。</h3> <h3>  大年三十是最忙的一天,一大早,妈妈就开始准备晚上要吃的食材,所有锅和盆统统用上,厨房里香气弥漫,也蒸汽弥漫,踮脚看,也看不到都有啥;过一会儿,不进厨房的爸爸一声呼喊,带孩子跑出去贴对联、贴福字,大人贴,小孩在后边指挥,不能歪,也不能不平,因为要看一年。</h3> <h3>  三十晚上那一顿,是一年中最丰盛的。红烧肉、炸丸子、炖猪蹄、四喜丸子、炖鱼,实打实的硬菜摆满桌子。大家互相敬酒,互相祝福,小孩喝大碗汽水,那可真是过年了啊,平时只能眼巴巴地看着,碗里的菜和肉堆得像小山一样高。</h3> <h3>  &quot;腊月、正月各神下界,草棍都显灵,会蹦呢!&quot;年前妈妈总是一本正经地告诫我们:&quot;过年莫乱说,不骂人吵架,少说话,和气生财……&quot;虽然我们从来没见过会蹦跳的草棍子,可我们对妈妈的&quot;指示&quot;还是唯命是从。训过话后,妈妈对我们这些&quot;嘴上没门&quot;的孩子还是心存&quot;戒备&quot;的,对我们还要&quot;措施&quot;一番,手里拿一张破草纸,边擦我们的嘴边念叨:&quot;小孩子的嘴就是腚,说话离谱,就算放个屁!&quot;我们依次把小嘴巴伸向妈妈,让妈妈象征性地擦一下时常常忍俊不禁。我们不仅没一丝反感,反而感到新鲜好玩,还有一点自慰:过年万一&quot;走嘴&quot;出现点失误,附在草棍上的神仙们也会谅解的!</h3> <h3>  更让人感到新鲜的是,平时一些常用的词,也被妈妈改了名堂:什么&quot;吃完了&quot;叫&quot;吃好了&quot;、饺子&quot;破皮&quot;叫&quot;挣了&quot;、&quot;打喷涕&quot;叫&quot;百岁&quot;……于是我们一开口,不是犯了这条,就是犯了那条,老是有点&quot;失误&quot;。尽管我们擦了嘴,妈妈还是急得又比划又瞪眼。</h3><h3> 儿时新年的那些不成文的规矩,那些小小的束缚,那种神圣的感觉,多年来一直萦绕在心头,妈妈也许想不到,她的&quot;小心翼翼地说话,规规矩矩地做人&quot;的教诲,竟对我产生深久的影响。</h3><h3> 正月十五闹过花灯,吃完元宵,高跷也偃旗息鼓了,神秘而又有趣的新年也就过去了,于是,眼巴巴地盼下一个新年的到来。盼那欢乐和束缚同时降临,希望与失望交织而成的又一个新年。</h3><h3> 是的!希望中有失望,失望后又希望……唯其如此,才有无穷的滋味,难道生活不是这样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