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忠诚---听杜红谈父亲杜义德将军
</h3><h3>2017-10-08 11:16:04 | 来源: 中国廉政建设网
</h3><h3>
</h3><h3>最近杜义德将军的女儿杜红来上海,我有幸和她相见,虽然时间不长,她从女儿的角度谈她父亲在长征和西路军中一些小故事,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杜义德将军是湖北黄陂人,1912年5月出生,1928年加入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1929年参加工农红军。红军长征途中,任红四方面军总部四局局长兼直属纵队司令员,骑兵师师长。建国后,历任沈阳军区副政委兼旅大警备区政委,海军副政委、第二政委,兰州军区司令员。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h3><h3>杜将军的戎马一生,是忠诚于党,忠诚于民族,忠诚于人民的一生。在他的一生中经历了无数次的生死战斗,参加了我军历史上一些著名的战役,留下了不朽的战功,他从一位农民的儿子成长为我军的高级指挥员。在其中,他经历了人们无法想象的艰难困苦和生死之战,他是经历了血与火考验,在战火成长起来的人民解放军合格的“博士”。
</h3><h3>在举世闻名的长征中,杜将军率领红四方面军直属纵队靠自己的双腿两次翻越雪山,三次趟过草地。在这艰苦卓绝的征程中,杜将军始终和战士们一起“风雨浸衣骨更硬,野菜充饥志愈坚”克服了无数艰难险阻,引来了三大主力会师的一天。经过长征后的红军,衣衫褴褛,食不果腹,装备极差,部队没有得到彻底的修整和补充前,红四方面军又接到中央的命令:方面军总部及所属部队组成西路军,西渡黄河,执行宁夏战役计划,为巩固以陕甘宁边区为中心的革命根据地,打通与苏联的“国际通道”,发展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完成抗战使命。此时的杜将军又一次临危受命,担任红四方面军骑兵师师长。在当时红军装备极差的时候,骑兵师成了红军中的“重装备”,同时也成为敌军攻击的主要目标。在面对强大敌人“马家军”的围追堵截中,骑兵师打斗阵,断掩护,浴血奋战,伤亡惨重,就在西路军被敌人重重包围后,杜将军凭着忠诚之心,坚持指挥战斗。在西路军副总指挥王树声将军率领部分西路军将士突围时,杜将军始终紧随其后,保护王树声将军。当部队被打散后,杜将军率领二十余位红军战士在河西走廊靠步行乞讨,历经千难万险,终于回到陕北,回到延安,回到党的怀抱。但是由于指挥上的错误,这次西征的结果使成千上万的红军将士用生命和鲜血写下的中国工农红军作战史上最悲壮的一页。接着杜将军又以毕生精力投入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新中国成立伊始,他又率兵出征朝鲜,在著名的上甘岭战役中打出了我军的声威。
</h3><h3>他是一个时代的英雄,他以他的忠诚,践行了他的入党誓言,凭着对党,对革命事业的忠诚,为解放,保卫祖国奋斗了终身。
</h3><h3>如何理解军人的忠诚,我认为:忠系崇敬、恪守的意思;诚系言而有信、言行一致的意思;忠诚,即尽心尽力、没有二心。在现实生活中,忠诚,体现为个体对组织义务的崇敬与恪守、对组织目标的坚定的一种人生信仰,它既是一种境界,更是一种行动。它是无形的,却有着巨大而有形的力量;它是无声的,却鸣着神奇如春雷一般的回响。一个人的脊梁,不是骨头,而是精神;一支军队的脊梁,不是武器,而是军魂!对于军人而言,忠诚,不言而喻,“服从命令、听党指挥”就是天职,简而言之,就是要——忠诚于党!没有对祖国、对人民的赤胆忠诚,就不会在当时极端艰难困苦的环境里坚持自己的信仰,坚持乞讨找党,没有对党忠诚,就不会为 “人民军队”的光荣称号而奋斗不止。因此,忠诚,是我们人民军队的精髓所在;忠诚,是支撑着我们人民军队的脊梁。杜将军用他的革命实践告诉我们,忠诚---是人民军队的脊梁,是革命军人的信仰,是人民军队不可战胜的根本所在。今天杜将军虽然离我们而去,但是他对革命事业的忠诚是我们后人永远的楷模,将激励我们后人沿着老一辈开创的革命事业继续前进。(胡宏宏)
</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