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东三大怪之“养护孩子吊起来”

愛新覺羅

&nbsp; &nbsp; &nbsp; &nbsp;关东民谚:“关东城三大怪:窗户纸,糊在外;十七八的姑娘叼烟袋;养护孩子吊起来。” &nbsp; &nbsp; &nbsp; &nbsp;这三大怪之一“养护孩子吊起来”就是满族的摇车,也叫悠车。摇车,用桦树皮做成,长约1.3米,宽0.7米有作,两端呈半圆形,如同小船。后来的悠车一般多用椴木、柳木等薄板做成,摇车的花样繁多,有用粗线绳结成网,上下分别用大小不一的两个椭圆形竹圈撑起来的;有用两块半米高、一米多长,半米宽的竹片钉成的;有用桦木片经水汽熏蒸后变成椭圆形的车帮,把接头处用绳或锔钉连接牢固,再在底部安横梁和底板,车帮上沿的中前部还要安“车弓子”。四角装铁环、穿皮绳、拴车钩子,然后悬挂在房梁上的“子孙椽子”上。边沿漆以红色,绘制花纹,书写有“长命百岁”、“龙飞凤舞”等吉利话,十分美观。&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悠车挂在房梁上,摇起来十分轻便,为了使婴儿保持胳膊、腿平直和避免翻身时掉下来,一般用布带子把小孩的胳膊肘、膝盖和脚脖子绑在悠车上。婴儿下面铺用谷糠装成的口袋,枕头则用小米或高粱米装成。因满族以孩子后脑勺扁平为美,所以使用这样的枕头。古时候是为了长大拉弓有力,将小孩子的手脚进行捆绑。记得小时候,每家还是延续了这一传统的,要将小孩子的两臂端平,裹以尿布,用三寸左右宽带缚在两臂肘处,再用一寸宽细带缚膝及小腿,以矫正体形。如今年过50岁,在东北出生长大的满族人,大多数儿时都有过被“吊起来”和“捆绑”的经历,这也是一代人的记忆。2018年回老家时,在二叔的院子里还见到一个破旧的摇车,不知它经历了多少风雨,依旧有着摇车的样子,斑驳的油漆里记载了多少往事,或许就这个摇车承载了我的童年。 &nbsp; &nbsp; &nbsp; &nbsp;关东人可真怪,为啥要把孩子吊起来?这里有一段美丽的传说。话说远古时代杜尔伯特部,有一位年轻的猎人经常在纳镇山顶的湖畔打猎。一天,他追赶一只梅花鹿时,发现一群在湖中沐浴嬉戏的天女。天女美丽的容颜,白皙的皮肤,银铃般动听的笑声,撩得年轻人忘了追赶猎物。太阳卡山时,天女们浮出水面,要回天上了。年轻猎人这才醒过腔来,“何不抓住一位与之成亲?”于是,他甩出套马索,一下套住了其中一位天女,两人一见钟情,便在湖畔成了家。这事叫王母娘娘知道后,派天兵天将将怀孕的天女抓回天庭。天女思念丈夫,整天哭泣不止,姐妹们看着心疼,就背着王母娘娘偷偷让天女下凡和猎人相见。可猎人打猎尚未回来,天女就在树林中生下了男孩。母子临别之前,天女为儿子用树皮、树枝做了一个摇篮挂在树枝上,并派一只小鸟为儿子唱歌。年轻猎人在一个萨满“先知”的指引下,爬上高山,从密林中接回儿子,培养他长大成人,创立了伟业,成为杜尔伯特倬罗斯的祖先。后来,有人说,他就是满族人的创始者。(还有类似的故事是:满洲实录里记载的天女佛库伦在长白山沐浴,误食朱果而生下布库里雍顺的传说)从那以后,满族人的孩子生下来就睡摇车了。 &nbsp; &nbsp; &nbsp; &nbsp;追根溯源,摇车的确是满族人的发明。《在吉林满族》一书中就有记载:“满族人家生孩子满月后,放在木板制的长形摇车里(似船形,也称吊篮),用绳吊于室内棚杆上,来回悠荡。”早在满人狩猎生活时代,因山林中经常有毒蛇野兽出没,把不会走路的婴儿放在地上不安全,放在炕上又怕因受热“上火”生病,于是,满族人便想出“吊起来”的办法。满族先人早期游猎无定居,多用兽皮制成兜状吊袋,两头拴皮条,将孩子放在中间挂在林中大树上。后来居有定所,逐渐发展成用桦树皮和薄木板做成的腰(摇)车子了。 &nbsp; &nbsp; &nbsp; &nbsp;有人说,满族人用摇车悠孩子是为了给孩子睡出一种标准的英雄头型——扁头。据《长白山汇征》载,东北民族习惯睡摇车是与睡扁头有关。吉林省民俗专家于济源曾在《睡扁头》一文中写道:“儿生数日,即置卧具,命儿仰寝其中,久而脑骨自平,头形似扁。”关东人睡扁头,如妇女裹脚一样被看做是一种时尚。男孩子不睡扁头,被认为是做娘的没正事,长大了找不着对象。只有睡出个扁头,鬓角突出,面如满月,背直肩宽,这才算英俊大方。其实,睡扁头不过是原始的北方人对英雄崇拜的一种图腾崇拜形式。&nbs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北方人给孩子睡摇车,主要目的是为了孩子不生病和大人能腾出手来干活。<br>&nbsp; &nbsp; &nbsp; &nbsp;孩子睡摇车时,一般不铺棉褥子,而是把盛有谷糠的布儿袋垫在孩子身下,俗称“糠口袋”。据说这种垫子既滤水又去火,婴儿睡着舒服又不生病。摇车内婴儿枕的枕头也多是用糠麸和小米做成的,而且装得较满,以求“硬实”之意。的确,睡摇车的孩子长大一般身材好,没有前鸡胸、后罗锅等毛病。&nbsp;&nbsp;<br> &nbsp; &nbsp; &nbsp; &nbsp;有了摇车子,产妇满月后就能下地干活了。婴儿放在摇车里,推几下,摇车就自由晃荡一阵,小孩玩腻了哭闹也不用抱起来,只要再晃晃摇车他就消停了。若小孩尿了、饿了,妈妈将其抱出来换换尿布、喂喂奶,放回去再轻轻地晃几下摇车,婴儿还以为在妈妈怀抱中,伸胳膊踢腿玩累了便静静地睡着了,妈妈既哄了孩子又不耽误活计。 <br>&nbsp; &nbsp; &nbsp; &nbsp;记得小时候,我家也有一架老旧的摇车。自打我记事起,我知道这架摇车里睡着大姐、二姐、我和妹妹,也算是妈妈的好帮手了,为哺育我们立下了汗马功劳。<br> &nbsp; &nbsp; &nbsp; &nbsp;随着时代的变迁,我们逐渐长大了,摇车也被爸爸从房梁上摘了下来,妈妈如释重负地把它送给了别人。实行计划生育后,一对夫妇只要一个孩儿,家家视孩儿为掌上金额珠,婴儿离开妈妈怀抱,又受到祖辈的百般呵护,都很少使用摇车了。取而代之是是式样新颖、豪华的童车、摇床,如今我辈再向成长起来的独生子女讲述摇车的故事,他们一定会说:“您又在骗我了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