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文化展观后感

<h3>来到国博我就直奔红楼文化展</h3> <h3>门口就是个大的展板,展示了大观园图。还有关于红楼的朋友圈供游客拍照留念,融合了现代的文化,更吸引人对于红楼梦和这次文化展的兴趣</h3> <h3>红楼梦以描写贾家为代表的四大家族的衰落,以优美的语言,奇妙的结构,动人的故事,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博大精深的文化内涵,深刻反应了我国十八世纪中叶纷繁复杂的社会现实,尖锐批判了封建科举制度,婚姻,奴婢制度,伦理道德的本质。虽然展示了一幅丰富多彩的时代画卷,揭示出封建社会的腐朽以及必然崩溃的历史趋势,在中国文学史和世界文学史上去占有举足轻重的突出地位,堪称文艺作品为时代立传的典范。</h3> <h3>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凡是传世之作千古名篇必然是笃定恒心倾注心血的作品,曹雪芹写《红楼梦》批阅十载,增删五次。正是有了这种孜孜以求精益求精的精神,好的文艺作品才能打造出来。这次文化展就是要通过《红楼梦》相关的历史文物学术动向以及艺术作品引导我们更进一步了解《红楼梦》这一座文学高峰的时代背景,创作历程以及丰富内涵,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坚定文化自信,推动当代文学创作涌现出更多的文学高峰,更自觉地为建设组社会主义强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作出更大的贡献。</h3> <h3>一些诗词卷本的展示使我更加了解红楼梦这本小说与诗词的融汇贯通,集齐通俗与典雅与一体才是真正的艺术</h3> <h3>这是北京植物园曹雪芹纪念馆内的题壁诗屋的场景一比一比例还原,曹雪芹先生的书房很朴素甚至有些寒酸,满壁的诗词是复原的原本的墙壁,对于此地是否为先生著书都地方还仍有争议。</h3> <h3>还有许多文物和服饰的展出体现了当时的社会奢靡</h3> <h3>这是其中一部分的服饰,绸锦的布料和精美的刺绣无不让人赞叹</h3> <h3>黄色的轿顶,白玉的笔舔,各色玻璃的器具造型比如今还要精美,各式钟表,烟具。从中隐隐体现出用度的奢靡,堪比皇宫。与作者书房朴素形成了一定的对比,使人对于红楼梦创作的历史背景有了更深的了解。</h3> <h3>毛泽东在7000人大会上曾提出17世纪是中国的明代末年和清朝初年,再过一个世纪到18世纪的上半期就是清朝乾隆时代《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就是生活在那个时代,就是产生贾宝玉这种满意封建制度的小说人物的时代,乾隆时代中国已经有了一些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萌芽,但还是封建社会,这就是出现大观园里那一群小说人物的社会背景。</h3> <h3>展中还陈列了各种抄本,印本,仿作,体现出此书在当时带来的广泛影响,体现《红楼梦》是我国人民精神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h3> <h3>如《红楼梦》改编的戏曲,曲艺,影视剧,音乐,绘画书法等层出不穷。地域广大,地方文化各具特色,几乎所有地方戏曲都有改编自《红楼梦》的曲目或由《红楼梦》故事题材改编的曲目《红楼梦》的无穷魅力吸引着无数学者对他的研究兴趣形成了《红楼梦》研究群体。</h3> <h3>各国译本看了《红楼梦》在国外也有很广泛的影响。现场还有《红楼梦》改编的歌舞剧短片的放映。</h3> <h3>无论是由《红楼梦》改编的戏曲,电视剧,歌舞剧,都吸引了广泛的观众,和《红楼梦》的影响更加广泛。</h3> <h3>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的作家,学者都对《红楼梦》有很高的评价。</h3> <h3>这次参观《红楼梦》文化展,给我带来了很震撼的感受,不仅使我更加了解了《红楼梦》的创作背景,还是我增加了对《红楼梦》的阅读兴趣。使我对于《红楼梦》的了解更加深刻,对于《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更加敬佩,他创作《红楼梦》坚忍不拔,孜孜不倦,精益求精的精神值得我学习。</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