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第三届同学聚会活动于2019年10月26日至10月31日在福州举行,在东道主刘炎光同学的操劳下,本着既要丰富多彩,又要力所能及,更要安全统一;既要心系同学情谊,又要游览美景,更要了解近代海军史;大家从全国各地汇聚在福州,大家欢快畅谈、参观、游览,几天时间一闪而过,收获满满!幸福满满!</h3> <h3>福建会堂 东西长132米,宽度70米,高36米,地上6层,地下2层,占地面积1.48万平方米,建筑面积3.77万平方米,其中地下室1.77万平方米。概算总投资3.7亿元。地下室为车库及设备用房,设有360个车位,部分房间安装供水、供电设备等。主会场在地上1层,配置自动表决系统和同声翻译系统,有1500个座位的大厅,楼座为带斜柱悬挑12米的挑台,前台设有升降、旋转舞台及升降乐池。2~5层设有12个议事厅、1个接见厅和3个休息厅,6层有220个座位的国际会议中心。会场正面呈“八”字形张开,入口处平台有架空弧形网架玻璃顶棚。外墙装饰大量采用干挂花岗岩,间以金属板和玻璃幕墙,主体为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架为大跨度大空间曲面钢网架结构,上盖彩色钢板屋面。</h3> <h3>福州西湖公园位于福州市区中心区域,至今有1700多年的历史,是福州保留最完整的一座古典园林。有苏州园林的别样风格,兔耳岭怪石奇观,是福州市民休闲最佳去处。福州西湖为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郡守严高所凿,在唐末就已经是游览胜地;五代时,福州西湖成为闽王王审知次子王延钧的御花园;到宋代更富盛景;清道光八年(公元1828年)林则徐为湖岸砌石,重新修建;1914年辟为西湖公园。</h3> <h3>福州西湖公园,现占地面积为42.51公顷,其中陆地面积12.21公顷,水面面积30.3公顷。集福州古典园林造园风格,利用自然山水形胜,并以乡土树种配置为主,讲究诗情画意,“小中见大”,使西湖景色愈见秀丽,遐迩闻名。修复及新增的景点有仙桥柳色、紫薇厅、开化寺、宛在堂、更衣亭、“西湖美”、诗廊、水榭亭廊、鉴湖亭、湖天竞渡、湖心春雨、金鳞小苑、古堞斜阳、芳沁园、荷亭、桂斋、浚湖纪念碑、盆景园等。</h3> <h3>林觉民的故居,也是谢冰心的故居。故居位于福州市鼓楼区杨桥东路17号,坐西朝东,三进,四周有风火墙。第一进与第二进之间有一长廊,廊两旁种有翠竹。第三进大厅两旁各有前后厢房。天井两旁为自成院落的南、北院。林觉民与妻子陈意映住在西南隅一厅一房。厅与房前有小天井,小天井南端的卧房窗外有花台(昔时种植腊梅)。小厅有门东通“紫藤书屋”。在林觉民就义后,父亲林孝颖为逃避清兵的追杀带领全家躲到福州远郊,谢家便买了此居,民国建立前后,著名作家冰心(谢陈伊函莹)曾居此。近代才女林徽因(建筑师、教授、诗人、作家,夫婿梁思成)作为林觉民的侄女也曾在此居住。现辟为福州辛亥革命纪念馆。</h3> <h3>林觉民(1887年—1911年5月),字意洞,号抖飞,又号天外生,汉族,福建闽县(今福州市区)。中国民主的先驱,革命烈士。</h3><h3>少年之时,即接受民主革命思想,推崇自由平等学说。留学日本期间,加入中国同盟会。1911年春回国,4月24日写下绝笔《与妻书》,后与族亲林尹民、林文随黄兴、方声洞等革命党人参加广州起义,转战途中受伤力尽被俘。后从容就义,史称“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h3><h3>冰心(1900年10月5日-1999年2月28日),女,原名谢婉莹,福建省福州市长乐区人 ,中国民主促进会(民进)成员。[1]中国诗人,现代作家、翻译家、儿童文学作家、社会活动家、散文家。笔名冰心取自“一片冰心在玉壶”。</h3><h3>1999年2月28日21时12分冰心在北京医院逝世,享年99岁,被称为"世纪老人"。</h3> <h3>福州这座具有2200多年历史的古老城市中心,坐落着这片遐迩闻名的三坊七巷历史文化街区。它占地约40公顷,由三个坊、七条巷和一条中轴街肆组成,分别是衣锦坊、文儒坊、光禄坊;杨桥巷、郎官巷、塔巷、黄巷、安民巷、宫巷、吉庇巷和南后街,因此自古就被称为“三坊七巷”。</h3><h3>三坊七巷起于晋,完善于唐五代,至明清鼎盛,古老的坊巷格局至今基本保留完整,是中国都市仅存的一块“里坊制度活化石”坊巷内保存有200余座古建筑,其中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有九处,省、市级文保单位和历史保护建筑数量众多,是一座不可多得的“明清建筑博物馆”。</h3><h3>三坊七巷因地灵而人杰,这里一直是“闽都名人的聚居地”林则徐、沈葆桢、严复、陈宝琛、林觉民、林旭、冰心、林纾等大量对当时社会乃至中国近现代进程有着重要影响的人物皆出自于此,使得这块热土充满了特殊的人文价值和不散的灵性及才情,成为福州的骄傲。</h3> <h3>福州市五一广场,清代时是练兵用的“南教场”,辛亥革命后是群众的体育场,至1970年代改建成集会广场后,就一直是榕城之“中心”,成为福州市大型政治文化集会活动的场所,由于其地理位置和历史原因,它的城市中心广场地位是全市其它任何广场所无法替代的。至1984年逐年投资将原来的政治集会广场改造成休闲和政治文化活动为一体的政治文化广场。<br></h3> <h3>鼓山位于福建省福州市晋安区东部、闽江北岸,距离市中心区约8公里,是福州最著名的风景区之一。</h3><h3>鼓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也是国家级风景名胜区。2002年5月,福建省鼓山风景名胜区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四批国家级风景名胜区名单。</h3><h3>鼓山景区以古刹涌泉寺为中心,东有回龙阁、灵源洞等20多景;西有洞壑数十景,其中以十八景尤著;南有罗汉台、香炉峰等50多景;北有大顶峰、白云洞等45景。这些景点主要由花岗岩经长期剥蚀、风化、崩塌、堆积而成,千姿百态,构成蟠桃林、刘海钓蟾、玉笋峰、八仙岩和喝水岩等自然景观。此外,还有历代摩崖石刻多处。</h3> <h3>鼓岭景区,是福州鼓山风景区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福州市东郊的双鼓横断山脉,面积约24平方公里,平均海拔750米至800米,最高海拔998米,为福州的第一道屏障。从近代至今都是福州著名的夏天避暑场所。</h3><h3>建成有“柳杉王公园”、石柱山景点、牛头寨景点、鸳鸯谷景点,增添鼓岭游览景色。</h3> <h3>福州柳杉王公园就位于福州鼓岭风景区,它因一株高30米、径围约10米、直径3.2米的“柳杉王”而得名。</h3><h3>柳杉似松似杉,又称三春柳或红柳。鼓岭有多处成片柳杉林,树龄数百年的有数十株,其中最为署名的就是长于园中的一株“柳杉王”。 据史料记载这棵大树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h3><h3>“柳杉王”常年郁郁葱葱,中间一枝分为两枝,人称“夫妻树”、“情人树”。“柳杉王”已被列为中国古树名木加以保护。“柳杉王公园”也是福建省 海拔最高的公园。</h3> <h3>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位于福州市马尾区昭忠路马限山东麓,北与马江海战烈士墓地(福州昭忠祠)为邻。该馆依山而建,为五层建筑,建筑面积4100平方米,正面造型为两艘乘风破浪的战舰,气势磅礴,颇具现代建筑风格。</h3><h3>该馆为中国首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有大量珍贵文物、图片和模型,由概览厅、 教育厅、 工业厅和海军根基厅等展厅组成。</h3> <h3>1866年建立的福建船政局和福建船政学堂,在中国近代历史上的地位和影响是多方面的。其中,它对中国海洋军事观的发展变革也产生了重要影响</h3> <h3>鸦片战争以后,伴随着西方入侵者的隆隆炮声,中国的有识之士纷纷开始寻找救国强国之路。魏源“师夷长技以制夷”的思想吹起了近代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号角,军事自强运动随之兴起。洋务派官员从学习西方的“坚船利炮”入手,在设厂制船造炮的同时,亦究心于创办各类教育机构以培养中国的近代化人才。福州船政学堂即是当时应运而生的中国第一所近代化海军学堂,也是中国有史以来的第一所海军教育机构。<br></h3><h3>福建船政的建立表明,海防在中国国防中的地位开始凸现。中国传统的重陆轻海的国防观念正在发生变化。</h3> <h3>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为中国第一个以船政为主题的博物馆。馆内通过大量珍贵文物、图片、模型以及各种仿真场景,运用声、光、电等现代手段多角度综合展示了中国船政在近代中国先进科技、新式教育、工业制造、西方经典文化翻译传播等方面取得丰硕成果,生动展现了诸多爱国仁人志士的丰伟形象及其先进思想,折射出中华民族优良的砺志进取、虚心好学、博采众长、勇于创新、忠心爱国的传统文化理念。</h3> <h3>马尾昭忠祠 --清光绪十年(1884年8月23日农历七月初三)法军舰犯 台湾 基隆 未逞,转而进攻马尾水师。由于清政府妥协求和不敢抵抗,使 福建 水师仓促应战,796名官兵阵亡, 福建 水师全军覆没。此役就是著名甲申中法马江海战。昭忠祠就是为纪念阵亡的 福建 水师官兵于1886年12月奉旨而建。牺牲的将士被安葬于马限山麓。昭忠祠正厅置烈士姓名、职务的碑石,两边回廊分立昭忠祠碑和记叙烈士战绩的碑刻。<br></h3> <h3>厦门南普陀寺山门</h3> <h3>厦门大学校门</h3> <h3>旧时为农村的曾厝垵,如今被列入城区改造范围,规划建设成为厦门东南海滨的文教、疗养、旅游、居住区,建设安置房、片区市政道路、公建配套、集中绿化景观等。</h3> <h3>鼓浪屿风景名胜区获得国家5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中国最美五大城区等荣誉。2017年7月8日,“鼓浪屿:国际历史社区”被列入世界遗产名录,成为中国第52项世界遗产项目。</h3> <h3>福建土楼,主要位于福建省漳州市、龙岩市、泉州市境内,包括南靖土楼、永定土楼、华安土楼、平和土楼、诏安土楼、云霄土楼、漳浦土楼、泉州土楼等土楼群。福建现存的圆楼、方楼、五角楼、八角楼、吊脚楼等各式土楼有30多种23000多座。</h3><h3>和贵楼又称山脚楼,位于南靖县梅林镇璞山村,跟南靖县城53千米。建于清代雍正十年,由简次屏公建造的,总投资一万五千两银子,是座占地1547平方米,是南靖最高的土楼。这座土楼建在沼泽地上,用200多根松木打桩、铺垫,历经200多年仍坚固稳定,保存完好。</h3> <h3>和贵楼“三奇”</h3><h3>和贵楼高五层,21.5米,别小看这个数字,这是个“世界之最”,也就是说和贵楼是已知的所有福建土楼里个头最高的,此为一奇。</h3> <h3>和贵楼每层有28个房间,共有140个房间。楼正中开一个大门,东西南北四方各有楼梯上下。它建于清雍正十年(1732年),据说当初选址建楼,开始并未发现这是块沼泽地,楼建了一层,忽然整层楼像沉船一样,慢慢下沉到了烂地里,建楼的简姓族人无可奈何,只好在下沉的楼墙上打了100多立方米的排桩,他们觉得地基这下牢固了,就从头开始夯墙,建起了一座五层高的方楼。他们似乎很有把握,从不担心大楼会倾斜或者下沉,果然两百多年来,和贵楼固若金汤,风雨不动安如山。你在楼中学堂的小天井用铁线往地里插,一口气可以插进5米多深,拔出铁线,则可见铁线上有淤泥的痕迹,你如果在这里跺跺脚,天井整片的卵石便会涟漪般震动,此为第二奇。</h3> <h3>和贵楼的第三奇,即楼中两口水井,相距十八米,井水水位均高出地面,左边那口井,清亮如镜,水质甜美,井中几条红鲤鱼翩翩游动,有如精灵,而右边那口井却混浊发黄,污秽不堪,完全不能饮用。这是由于两口井材料构造的不同造成的奇特景观。由于沼泽地浅层是腐烂的沼泽水,而深层是可饮用的地下水。所以在设计时都将两口井打到了地下水层。但是,清水井是由水泥砌成,而浊水井是由小圆石堆砌而成。这就导致了清水井壁缝隙较少,而浊水井壁缝隙较大。而两口井在通过沼泽水层时大量沼泽水渗入浊水井导致其浑浊有毒,而清水井却没有太多渗入所以可以饮用。</h3> <h3>天井中心建三间一堂式学堂,堂前门上挂着两块来头不小的匾牌,一个是由国民政府主席林森颁发,由简羡强立的“兴学敬教”匾牌;一个是中华民国计六年十月由国民政府侨务委员会委员长陈树仁赠送,由简羡强立的“兴学利侨”匾牌。</h3> <h3>怀远楼是中国传统民居建筑。怀远楼位于福建省南靖县梅林镇坎下村东部,距南靖县城54千米。建于1905-1909年,是建筑工艺最精美、保护最好的双环圆形土楼,堪称传统民宅建筑艺术的佳作,2006年5月被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h3><h3>怀远楼坐北朝南,占地1384.7平方米,高4层,1 4.5米,每层34间,共136间。楼门上有楹联“怀以德敦以上藉此修齐遵祖训,远而山近而水凭兹灵秀育人文”。</h3> <h3>怀远楼最大特点就是它是一座双环圆楼,大环和其他土楼一样为住宅,小环为怀远楼特有的学堂,平时是简氏子孙读书的地方,也是祭祀祖先的祠堂和族人举行重要活动的场所,取名为“斯是室”,两联书为“斯堂讵为游观祈计敦书开耳目,是宝何嫌隘陋惟思尚德课儿孙”</h3> <h3>进门口的反面上悬挂“助我义师”滏金匾,据说是民国将军何应钦所题。当年何应钦被漳州军阀张毅的部队围困,简姓的家族势力比较强,帮助何应钦解围,何应钦就得救后欣然题词赠匾。</h3> <h3>云水谣古镇(原名长教)是个历史悠久的古老村落,属于世界文化遗产“福建土楼”的一个景区,国家5A级。村中幽长古道、百年老榕、神奇土楼,还有那灵山碧水,无不给人以超然的感觉。南靖县长教风景区拥有世界文化遗产和贵楼、怀远楼、省内最高最大最为集中的千年古榕树群、一条百年老街、千年古道。溪岸边,由13棵百年、千年老榕组成的榕树群蔚为壮观,其中一棵老榕树树冠覆盖面积1933平方米,树丫长达30多米,树干底端要10多个大人才能合抱,是一棵目前我省已发现的最大的榕树。榕树下一条被踩磨得非常光滑的鹅卵石古道伸向远方,据考证是长汀府(龙岩市)通往漳州府(漳州市)的必经之路。古道旁,有一排两层老式砖木结构房屋,那就是长教已有数百年历史的老街市。这些老商铺大多还保留着木板代墙的特点。</h3> <h3>百香果花</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