疆旅杂记七~走过河西走廊

临风听蝉(不私聊)

<h3>  走出史诗般的新疆,车子便进入了甘肃,我们将取道河西走廊,去到敦煌,去到张掖,继续驰骋在汉武帝宏图后的旷野、霍去病神勇下的土地上。</h3> <h3>  祖国的大西北,实在有着灿若星河的古迹,有着东西方文化的浩渺交融。走在这块土地上,你不敢小瞧这里的每一段传说、每一寸田野,那怕只是匆匆而过,你踏着的,或许就是一个远古的战场;走过的,或是一条千年的商途;看到的,也许就是几个文明的碰撞与交融。</h3> <h3>1、来到莫高窟</h3> <h3>终于,来到了莫高窟,沙漠的高处!</h3> <h3>  正是秋日高阳。敦煌展馆前,优美的三叶树在阳光下透着迷人的绿。三危山脚下,绿树掩映着一座座的白塔,让封尘的历史染上秋光的清许。</h3> <h3>  </h3> <h3>  现代的展馆加时尚的设计,敦煌,作为“国际上解决保护和利用方面的一个典范”,再没了余秋雨笔下破落悲凉的样子。</h3> <h3>  这也让初次到来的我有了些许的不真实感,就如隔着屏幕的电影,遥远的依旧遥远。</h3> <h3>著名的王道士塔</h3> <h3>  秋光给窑洞投下满墙的光影,隐隐绰绰、婆婆娑娑,似莫高窟千年的风云起伏,也似崖壁上画不完的佛教传说、洞窟内如山的人间故事。</h3> <h3>  百度称:敦煌莫高窟,始建于秦建元二年(公元366年),至今已有1600年的历史。有保存完整的洞窟492个,珍藏着历史壁画45000多平方米,彩塑2400多身,还有唐宋木结构建筑五座。是我国、也是世界现存规模最宏大、保存最完整的佛教艺术宝库。<br></h3><h3>&nbsp;</h3> <h3>  </h3> <h3>  96号窟,敦煌最高的建筑,守护着世界第三大佛:敦煌北大佛。</h3><h3> 据说,自初唐695年始建,每年农历的四月初八(佛祖释迦牟尼诞辰之日),这里的人们都要来参拜绕佛,为家人祈求一年的平安幸福。此习俗传了一代又一代,至今已整整1600年。</h3> <h3>  不记得几号窟,只记得漫天的曼妙、满壁的欢乐。讲解员提醒道:这里,便有大家熟悉的飞天了。仔细的寻去,竟发现这一窟的壁画,那裸露的曼妙还带着奔放的恒河热情😊</h3> <h3>  唐代的洞窟,果然是满窟的繁华雍容,满墙的万物欢腾,那升腾着的泱泱活力,就如不可逾越的唐诗,闪着璀璨耀眼的光芒,让参观的人们目不暇接。</h3><h3> 色彩应该是张扬的,但时间沉淀了一切。于是,奔放的热情变成了典雅的温暖,让仰望着的我痴迷流连。</h3> <h3>图片借自网络</h3> <h3>  或许是眼神不好,或许是光线晦暗,那怕努力的睁大眼睛,一些细节的绘描总是看不太清楚。</h3> <h3>   (图片来自网络) </h3><h3> 实在有太多的模糊,太多的时间褶皱。时间,总有改变世间万物的力量,再坚硬的磐石照样烙上年轮的痕迹。</h3> <p>  门头刻着的瓶花。瓶身系着丝质绸带,瓶中两支优美的牡丹。中国的瓶花至唐代已初步成型,至宋代已成了每家端午的必备之花,风行一时。</p> <h3>  没去看敦煌研究院实地扫描制作的同比例图像电影,据说这是研究院与时间抗衡的重要辅助手段。</h3><h3> 看到了院中播放着的记录片,从敦煌的缘起到发展、从繁盛到落寞。</h3> <h3>  看到了壁画从最初涂鸦般到最后精美复杂的过程;看到了深受西腊、罗马影响的龟兹艺术对敦煌壁画产生的深刻影响;听到了世界语言在这片土地上的交汇,也终于理解了“敦煌是中国的,敦煌史是世界的”。</h3> <h3>2、丹霞地质公园里的小道</h3> <h3>&nbsp;近四点,视线中出现了祁连山的影子。</h3> <h3>  五点半时,我们已站在张掖丹霞地质公园内。而空中,光影已穿过山脊斜钭照了下来,天地最美的光影交汇即将开始。</h3> <h3>  许是上苍照应,这次的新疆行,我们总能在合适的时间去到合适的地点,见到天地最美的辉映时刻。</h3> <h3>  有五个观景台。追着光,从七彩云海追到丝绸天路、从赤壁长城追到七彩虹霞。</h3> <h3>  大地实在是个调皮的孩子,忽而砌座巍峨长城、忽而变身萌萌神宠、忽而又翻起无边的石浪。</h3> <h3>  上帝更是兴致,这边赤红配青灰一派热烈奔放;那边席地壁前,勾勾勒勒画一副天知道的印象大作;亦或烦了,泼了那调色盘,任赤澄黄一路而去,浩浩荡荡的直到天的尽头。</h3> <h3>  </h3> <h3>  终于,太阳钭成最后的灿烂。刹时那,天地浮起万般掠影,整个山脉在辉煌与黯然中交替、生息,生生把地面”聪慧"的人们惊成了一个个单音节的傻子。</h3> <h3>  到处是喧嚣拥挤的人群与手机。悄悄寻个台阶独自坐去,整理被山风凌乱的思绪。。。</h3> <h3>  渐渐,山野复归平静。视线下方,夕阳正携余晖渐次掠过。远处,五彩的山谷已跌入暮色。</h3><h3> 忽的,山脊闪出一条小道,细细长长在余晖中闪着金色的光。小道倔强,枝丫连绵延伸天的尽头。</h3> <h3>  应该是许多人走过的路,这千年来。在这川息的人流里,或有玄奘自东而去执着的背影,亦有马可波罗自西而来狂喜的眼睛。</h3> <h3>  “寒鸦飞数点,流水绕孤村。斜阳欲落处,一望黯消魂”。相信当年,历尽千险来到张掖的隋炀帝,一定为这片土地激荡过万千的豪气。</h3> <h3>  百度称:张掖丹霞地貌奇观形成于600万年前,是中国发育最大最好、地貌造型最丰富的地区之一,其窗棂式、宫殿式丹霞地貌是丹霞地貌中的精品。彩色丘陵色彩之缤纷、面积之大冠绝全国。</h3> <h3>3、走过千年的西夏大佛寺</h3> <h3>  摘当日流水:六点,当阳光穿过窗帘直刺上眼,身体已自然苏醒。这里的阳光耿直强烈,像极了大西北的个性,却也让我莫名的喜欢。打开美团,寻找最好吃的拉面。馋不可挡!立即出发随定目标。喝汤,才一口汤,那鲜香滋味。。离开时发现店里挂满招牌,居然误打误撞,照样尝到了人间美味。</h3><h3> 忘记拍照,也忘了帽子,权作留念吧。</h3> <h3>  走在张掖城市的街头,酒店林立,商业繁茂,那个大漠深处的驿站,早随时光消失在遥远的戈壁。</h3> <p>  取“断匈奴之臂,张中国之掖(腋)”,张掖的地名充满了汉武帝、霍去病、张骞们创立宏阔大业的青春豪情。</p> <h3>  张掖有太多的前朝遗址,而我们却只是借道。于是最具代表性的西夏大佛寺成了我们的唯一之选。</h3> <h3>  西夏大佛寺始建于西夏崇宗永安元年(公元1098年),因寺内供奉释迦牟尼涅槃像,又名“卧佛寺”。大佛寺卧佛身长35米,为中国室内卧佛之最。</h3> <h3>  作为西北内陆久负盛名的佛教寺院,大佛寺素称"塞上名刹,佛国胜境"的美誉。</h3> <h3>  全木结构的大佛殿苍老的刻满了褶皱。巨长的大殿前挂着长长的楹联:“卧佛长睡睡千年长睡不醒; 问者永问问百世永问不明”。实在是禅意深厚,难道暗示大佛寺沉默千年的秘密?</h3> <h3> 还真有秘密:</h3><h3> 据传:信佛教的西夏太后常到大佛寺居住、朝拜,在此设道场,大作斋会。元始祖忽必烈、元顺帝妥欢贴睦尔均出生于大佛寺。</h3><h3> 又传:南宋末年,恭宗赵显被虏后为避祸而出家于此,成为一代名僧。</h3><h3> 元时,意大利旅行家马可.波罗来到张掖,被大佛寺的塑像精美宏伟建筑和张掖的繁华所叹引,也曾在此留居一年。</h3> <h3>  卧佛侧躺,双目似闭非闭。整个大殿、空气都弥漫着奇妙的安祥!</h3> <h3>  从外型可看到大佛寺的规模。据说16世纪时,寺内曾容纳过四、五千人同时朝拜。</h3> <h3>  大殿后的藏经阁,我们到时,炫目的金光正掠过屋脊撒满台阶。</h3> <h3>  大殿内藏有唐宋以来佛经6800余卷。其中最珍贵的,当数明英宗敕赐用金银粉书写的《大明三藏圣教北藏经》,这是全国仅存经书中最完整的一部。</h3> <h3>  室内一堵残墙。据说当年,为了保护藏经阁内珍贵的经卷,掌门妙显在殿内砌起内墙,自己云游在外独守秘密,终保经卷躲过了一场劫难。。。。</h3> <h3>  漫步大佛寺,整体是温婉的秀美。屋顶独特的白色土塔、建筑的细节、苍古的石碑,如国画般透着清浅的雅致。</h3> <h3>  依旧是匆匆。虽走马观花,但建筑的优美、九百年的传承,依旧让人感受到时间的厚重!</h3> <h3>  终于一路飞奔, 离开了大佛寺、离开了张掖、离开了曾经心之所念的河西走廊。</h3><h3><br></h3> <h3>  张中国之掖!</h3><h3> 二千年来,汉帝国的豪情激荡多少中华儿女!</h3><h3> 二千年后,新的丝路又将蓬起新的风采!</h3> <h3>  此文毕,冠状病毒正自武汉向全国蔓延。宅家,补上2019年游记。</h3><h3> 祈 武汉坚强!!!</h3><h3> 愿 佛佑中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