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园路改建新貌初露端倪

杨振东

<h5>温州公园路,文革时曾改名为红卫东路,老名可能是“县城隍”,还有个老名,我记得我母亲是叫“城隍殿巷”,“走县城隍嬉”“走城隍殿巷嬉”“走县城隍瓯海医院眙病”“走马马街百货公司买末是”“走第二桥张张眙”……她讲的是温州方言,县城隍或城隍殿巷就是今天的公园路;瓯海医院就是今天的“附一医”老院,过去的正门是今公园路南洋照相馆西侧;百货公司就是今天的“一百”,“马马街”是今天的五马街;第二桥就是纱帽河。</h5> <h5>下午空闲之余逛逛公园路,发现封闭整修了半年多的公园路,街路、沿街店铺基建基本完成属扫尾阶段,新建街店少部分在招租招商,大部分建筑物含店面招租完毕,整条街的店铺虽未开业,但有几家开始捷足先登,开始了装修或设计,摆设了一些商品。公园路新貌初露端倪,笔者逛后感觉多少有老温州街坊味道。</h5> <h1><b><font color="#ed2308">一、沿街店铺木门木窗木楼梯</font></b></h1> <h5>老建筑老店楼有老温州味道,看着也挺亲切,只是担心今后家家空调外挂机可怎么办?</h5> <h5>久违木楼梯。“老温州”那个年月里,不少家庭虽不像今天或几室几间或豪宅别墅,而住的多为旧木楼木屋,但却早早住上了如上几图的“跃层”。</h5> <h5>推拉式店大门,以后防盗怎么解决?心想,如修旧如旧,不如改老式门底框有木槽的店大门,温州人叫“店大板”,笔者有印象,小时候外公开店,店大门叫“店大板”,约有七八爿店门,每块板分别标有1234顺序记或甲乙丙丁记号,早逐块拿下,晚上打烊时再依次插上门后中间竖插上门闩。</h5> <h1><b><font color="#ed2308">二、老手艺卷土重来,“非遗”物重放光彩</font></b></h1> <h5>老温州是“百工之乡”,手工业十分发达,今天所谓的个体户其实“文革”前就遍布温州小街小巷,“皮鞋佬”“修表老师”“剃头老师”“裁缝老师”“方木、佗木、圆木老师”“泥水卒(匠)”“照相墨铅放大”……都是私人店铺,单干户。笔者小时候老宅旁边就有两家,一家是做皮鞋兼补鞋的皮鞋佬,还有一家是做鞋底的,收购旧轮胎压成鞋底。</h5> <h5>“国家‘非遗’”温州瓯绣。</h5><h3></h3> <h5>“国家‘非遗’”温州瓯塑。</h5> <h5>“温州‘非遗’”温州锡器。</h5> <h5>“温州‘非遗’”温州百年老字号——许大同毛笔。</h5> <h5>上1-9图均为温州老古董。</h5> <h5>温州特产名点:“为唐公”肉燕(古时引进自闽地)。“为唐公”?为唐王李世民?</h5><h3></h3> <h5>制鞋名家陈文华“皮鞋佬”店(温州“非遗”,均手工定制)。上二图久违手工夹包手艺,据称定制这双皮鞋1600元/只。</h5> <h5>陈瑞祥工艺(钟表)制作大师(温州市强达钟表文化中心)店(原老店:解放南路邮电解南支局对面)。该店另一名称浙江省钟表技能大师工作室(中国钟表维修五星级店)。</h5> <h5>温州陶艺店,张张蓝色制作台应该是现场制作设备或可供游客现场制作(收费)。</h5> <h5>“中华名小吃”温州县前汤圆店公园路连锁店新貌。原该店破旧环境脏兮兮,雇用的多为外来务工者,食品工艺手艺不甚入门,汤圆系列小吃味道不正,生意清淡,但愿老店新开换新貌能有好起色好气象。</h5> <h5>温州方言童谣“馄饨汤,喝眼光!”温州馄饨是温州特有,皮薄馅美汤鲜,不像上海馄饨和饺子差不了多少。“老温州”有传统,馄饨、汤圆是待客必点或必煮之点心。小时候家里来客来亲戚了,母亲会叫我们孩子到巷口头面店或汤圆店端点心,端来后,客人有客气直到谢辞时不吃的,客人走后,这碗点心自然就归孩子了。这时,孩子们最高兴了,“终于吃到馄饨了!”那个时代,和同学们说自己吃了一毛二一碗的馄饨或一毛四一碗的麻心汤圆是很骄傲的事。</h5> <h5>温州“阿红鱼丸”(总店人民中路新中国影都肯德基后面)是“温州‘非遗’”,一定要去尝尝,吃吃到底鲜美在哪里。</h5> <h5>温州传统食品:糖画</h5> <h5>“老供销”店,也是惊奇,老温州的第三产业及介于产销之间的几大局如物资局、商业局、二轻局及属下的八大十大公司今天统统完蛋走向市场,而这个过去网店设在穷乡僻壤专营锄头田篓的供销社竟然网死鱼没破死里逃生!今天的供销集团是国企之一。</h5> <h5>“崇林斋”彩石镶嵌,看墙上镜框里文字介绍,得悉这项温州传统工艺第一代传人(李姓)发明于1864年,距今已156年,至今已是第四代传人。</h5> <h5>“成采大染坊”,温州蓝夹缬服饰、工艺品店【上图的包包(手工定制,包括包底部和把手人工竹编)售价380元/只。】</h5> <h5>公园路老字号民生药店内的“温州‘非遗’”传统土特产姜汁膏“九蒸九晒”姜糖。遗憾的是这家现属“中华老字号”温州老香山连锁店的药店没有自产药品,和普通药店差不多,没有特色,有负老字号应有品质。</h5> <h5>纸质媒体即传统报业昔日风光不再,是“王小二过年——一年不如一年!”这不?报业大厦边开起了超市,“温都猫”,温州都市报属下企业也!</h5> <h5>私营“一洲”大药房,生意要比国企的药店红火,这年头,“正规军”干不过“土八路”,哪怕你是百年千年的所谓“中华老字号”!</h5> <h5>温州“鹿城‘非遗’”,传统名点陈建设灯盏糕。</h5> <h3>′</h3> <h5>“龙印象”工艺品高端定制(上图女式包包标价1580元/只)。</h5> <h5>一家茶室(兼工艺品),古色古香,女店员热情,音乐迷人,特别温馨。</h5> <h5>传统婚庆策划店(上图温州订婚传统民俗:男方送女方六样,亦称六盒,食品为红枣、桂圆、花生、莲子等,寓意早生贵子云云)。</h5><h3></h3> <h5>“瓯说”是干什么的?在这家店刚开始店铺设计的小伙子说是传统印刷,问是瓯海泽雅吗?他回答不是,是温州城里的。——等开业了去看看。</h5> <h5>书画工艺品、书法展示店</h5><h3></h3> <h1><font color="#ed2308" style=""><b>三、复古与修补弥补并存</b></font></h1> <h5>人力手拉黄包车,印象中笔者这一代在温州没见过,我们记忆中的载客三轮车已是用脚踩蹬了。</h5> <h5>不知在哪捣腾来这些八仙桌、硬木椅,可能是在瓯海瞿溪买来运来的。想起了瞿溪二月二会市(赶集、庙会意思),想起了曾经的城乡物资交流大会……</h5> <h5>曾经的温州旅馆即后来的温州大酒店,服务公司的“大哥大”酒店,当年有关企事业外地客人以住此为荣,宾客盈门,生意火爆,大门口排挡一条街。鼎盛时期,后院新盖一幢18层大楼。可惜包括原地市委山上山下城内招待所在内的几乎所有国营酒店宾馆业纷纷倒闭,温州大酒店亦惨遭厄运,最终难以为济,几年前租给了报社,18层的新大楼也早就让附一医吞并了。</h5> <h5>东南大厦(上图),原址是老温州乃至整个浙南地区最具挡次最有名气的温州东南剧院,20年前被拆迁。这幢23层高的大厦和斜东南面的30多层高的温州日报大厦(中图)在这条老街显得鹤立鸡群,破坏了公园路文化街的风格,今天这条街启动改建,对这两幢现代化“摩天大厦”也只能尽力弥补,弥补后的总体立面视觉效果虽看起来不伦不类,也只能“八路军糊弄新四军”这样了。唉,早知如此,何必当初?</h5> <h5>公园路原南洋照相馆西侧药店,原附一医(即原瓯海医院)正门,店门面上面的十字架,应该是教会医院的标志,原瓯海医院的前身不知是否和原温二医一样也是教会医院。</h5> <h5>公园路老建筑、名宅郑氏民居(建于民国29年,市级文保单位),三层内住户均已外迁,待修复。</h5> <h5>“文革”早销声匿迹了,竟然还有“反潮流”,叫做——“任尔拆西迁东,俺自巍然不动!”如何?</h5><h3></h3> <h5>古宅“梅开二度”。</h5> <h1><b><font color="#ed2308">四、华盖山南进口处及周边旧貌变新颜,漂亮多了!</font></b></h1> <h1><b><font color="#ed2308">五、公园路与府学巷之间改建的名城广场及名城广场公园路大门边的城隍庙(殿)</font></b></h1> <h5>“社戏”缺不了传统的戏台,“且喜今日重搭台,来日必有好戏来!”——此地日后必火!</h5> <h5>在北大荒时,“小小子儿,坐门礅儿,哭着喊着要媳妇儿”这首歌谣耳熟能详。儿歌唱出了古老房屋的门墩文化。门墩又称门枕石,建筑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显示了房屋主人的门第和社会地位。圆墩代表房主是文人,方(长)墩代表房主是武将。门墩又称门当,成语“门当户对”,典故出自这里,“户对”就是老门台上面左右的飞檐了,也有一番讲究。现在基本上全没了,换了监控、猫眼、鞋柜。</h5> <h5><b>文末笔者摘录一段《公园报》(浙江三尚商旅发展集团主编 2020.01.22)刊登的文字:温州古城经历千年的风霜,至今依然较好地保存着“东庙、南、西居、北埠、中子城”的历史功能格局和明清以来形成的街巷风貌。而今天起,作为古城地标之一的市区公园路,已完成历史文化街区改造和提升。改造提升后的公园路将与禅街、五马街有机融合,成为温州城的又一新坐标,唤起更多人对家乡的依恋和自豪。</b></h5> <h5><b><i><font color="#ed2308">【文字、手拍/杨振东】</font></i></b></h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