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张加盖“高邮保全”戳的老药方

蒋四(集藏大观)

<h3>  最近在翻看一本旧书时,看到夹在书中一张盖有“高邮保全”戳的药方。据汪迷昊游先生说:“熟悉汪曾祺作品的人都知道,在汪老的作品中有多篇故事就发生在保全堂及附近。” 它是否就是汪曾祺笔下的高邮保全堂店戳旧迹?为弄清这张盖有“高邮保全”戳药方的来龙去脉,近日笔者走访了解放初年曾在保全堂药店工作过的老药师(因此人年龄已大,为人低调,从不愿露名,且长期从事药检工作,故就称作他为老药师吧)、和街坊老邻居,还请教了有关名老中医和查阅了有关资料,现将所见所闻结合自己的一知半解,整理记录下来,旨在让今天的人们(特别是年轻人)能了解“汪曾祺笔下的老街”典故,通过这岁月留下的痕迹,记得住这历史的沧桑,记得住这时代的变迁,当然还要记得住这些人曾经发生过的这些事……<br></h3> <p>  高邮保全堂药店坐落在人民路中段,草巷口东首,高邮老炕坊(现如意泉浴室)对面,座南朝北,据讲原有铺闼门面2间。</p><p> 现将药方分析、理解如下:</p><p> 此药方系当年的黄色仿纸26.5cm×16.5cm大小,用毛笔书写,药方从右到左竖写前三行是写着患者姓名李德明,下方日期是十一月十三日,接着写着病历(由于字迹潦草及行业用语等,本人辩认不清)。第四行至第六行写着需配的中药名,比如:山牛膝、乌药、杏仁等。第七八行写着十五日加五灵脂、元胡索、紫丹参、山茶花等其它中药,药的下方写着药的计量单位为钱(现在是按克计重的)。经了解些名老中医说:“药大都有着舒筋活血、化瘀去风湿、止痛等功效。”药方上端写明价格为陆仟元(指旧币值、×方、或×帖、现在为剂、以下同),并在金额上盖上“高邮保全”店戳。十五日增加了几位中药、连同前面的中药在内写明价格为柒仟元×方或帖,同样又在金额上盖上了“高邮保全”店戳。故此药方就盖有二枚“高邮保全”的店戳了。老药师指着药方上的店戳一眼就认定说:“这药方上盖有‘高邮保全’的印章就是当年保全堂药店的店戳,药方的右下角,可能是配药的店员或经办人的私章,可惜私印看不清了……”他接着又说:“此药方应为解放前、后的(使用旧币值及纸张,足以佐证)产物。”据县志记载,56年高邮保全堂等8家私营中药店就组建公私合营国药商店了。</p>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上图为纸捻图</h3><h3><br></h3><h3>  时至今日,上了年纪的老患者都知道,患者抓好药后,店员要把药包成叠角斩方的正方形药包,上面摆放着折叠好的盖有“高邮保全”店戳的原药方,并用灰色纸捻子(顾名思义是用纸搓转成的纸绳,它结实极具韧性,不轻易断掉,时下已经绝迹。见上图)或用红白同长的棉线二股合一搓转成麻花状细小的绳线扎成十字形药包,临完还不忘在上端结成扣,以方便顾客手拎。同时关照煎药的方法及服用时注意事项等。学会包扎好药包,这也是过去药店学徒工必须掌握的基本功之一。还有一种情况就是药抓好后,患者(或客户)还可以要求药店代为煎药,药煎好后,药店派专人用小保温瓶分头煎药、二煎药在瓶上做成记号提示患者、如何服药,并连同盖有“高邮保全”店戳的原药方交送到患者家中。患者自行煎药还是要求药店代为煎药完全由患者自行决定,不得强求。<br></h3> <h3>  为什么药方上要盖“高邮保全”店戳呢?为什么要在药方上盖有店员私人印章呢?经过走访了解到,就是该药店以防出差错,怕出事故,是对所配的药负责任,这其中包括不卖过时失效、霉烂、变质、伪劣、淘汰的药品,计量要准确、价格要合理,还有更重要的是药的安全性能,药与药之间不能犯冲、相反、相畏、相杀、相恶(俗说中药十八反十九畏),还有特殊病人禁忌的药物、慎用的药物等等。否则会产生副作用,甚至会增加毒性等不良后果。药配好后,还要有专人审核、校对、确保零差错。倘若出现问题是要追查责任的,药店可根据店戳查找到配药的店员(或经办人)对照所发生的差错进行处理,一查到底,直到问责、药店也有规章制度,配药不是当儿戏的,人命关天,责任重大。老药师同时又说:“盖上店戳的药方,还可类似今天的门市部销售发票上的印章,上面的店戳,尤如现在的单位,还有经办人、品种、计量、金额等,它既是把关戳,又是信誉戳,你说重不重要,所以一定要加盖店戳的。”<br></h3> <h3>  要保留一张完好的药方并非易事,一般的来讲,患者病情稍微好转或痊愈后,药方一是用火烧掉的“似片片蝴蝶火中化”。烧了,一了百了,寓意病情恢复得快。二是药方放入活水顺水淌掉的“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覆水东流嘛!病魔随水飘走了,淌走了,寓意病魔一去不复返了,病已好了,已成定局。三是药方随废杂物倒掉、扔掉、似象送瘟神一样,什么霉气、晦气啊全部倒掉了,马上就好了。当然还有其它处理药方的方法等等。总之无论是那种方法处理药方,都是希望病情早日康复,永不复发,图个吉兆,顺遂罢了。<br></h3> <h3>  不知道什么情况,这张盖有“高邮保全”戳的药方给人夹在了书中,鬼使神差的留了下来,隔了多少年,甚至隔了大半个世纪,转到了我的手中,这冥冥之中,一定是有定数的,这大概就是收藏的缘份吧!其实搞收藏是无忌的,只要是奇、独、特的东西或物品,能反映人类的过去,能见证历史的痕迹,我都会关注的。<br></h3> <h3>  这张未签名的药方是郎中(中国民间一种医病之人,以下同)所医?还是坐堂医生所医?还需探讨、研究。<br></h3> <h3>  时至今日,我在草巷口一带保全堂药店走访老人时,他(她)们都记忆犹新,有的人还竖起了大拇指说道:“过去的保全堂药店老名在外哦!哪家不晓得啦,店老板是个规矩人,信誉可靠,诚信得很啦……”<br></h3> <h3>  由于整理、记录或解析得不够准确、不够全面,甚至还有错误,还需请有识之士进一步探讨研究修正等。如此药方是何处医生或郎中开的?医案写的是什么病因?还有的中药名称还未搞清楚等等。<br></h3> <h3>特别鸣谢:</h3><div><h3>美篇审核校对:蒋成忠/金飞声/任琏三位老师</h3><h3>美篇图片来源:高邮市博物馆和网上搜索</h3><h3>药方医学解释:薛中礼/庚献珏二位老中医和不愿露名的老药师</h3><h3>欢迎指正/欢迎传阅/欢迎探讨</h3><h3>探讨地址:高邮市中山路23-1号</h3><h3>探讨热线:13852558162(微信同号)</h3><h3>奎楼社区居民/退休职工/五一邮协会员/集藏大观 蒋四学写</h3><h3> &nbsp;</h3><h3> 二O二O年二月六日</h3><h3> </h3></div><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