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沙坡小学第三次年食节活动

洛阳市东沙坡小学

<h3>  春节(新春,过年),农历新年,传统上的“年节”,由上古时代岁首祭祀活动演变而来,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 春节节期一般是指农历正月初一至正月十五(元宵节)。</h3> <h3>  春节活动以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祭神祭祖、祈求丰年为主要内容,带有浓郁的各民族特色。它不仅集中体现了中华民族的思想信仰、理想愿望、生活娱乐和文化心理,而且也是祈福、饮食和娱乐活动的狂欢式展示。 春节民俗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h3> <h3>  “二十八把面发、二十九蒸馒头……”这首民谣道出了北方的传统年俗。中国有句俗话:不蒸包子,要争气!过年蒸包子,也有争气的含义,另外象征来年的日子会蒸蒸日上。馒头是发面做的,蒸的时候会发起来, 所以也象征会发财,发家。</h3> <h3>  东沙坡小学为弘扬传统年俗文化,腊月二十七到腊月二十八,学校组织教职员工举行第三届年食节活动。</h3> <h3>  开始前的准备活动是必不可少的,需要用的器物用品洗刷干净,把一切准备工作完成,然后开始行动!</h3> <h3>  蒸馒头,蒸枣糕,蒸豆包,蒸扁剁……蒸蒸日上,开始行动!</h3> <h3>  首先进行蒸馒头活动。过年蒸的馒头多姿多彩,除蒸馒头外,还“豆包”,是“都饱”的意思,“菜包”,意思是年年有财宝,天天都富裕,季季风调雨顺。</h3> 看着白花花的面粉,神奇的变成了面糊,又从面糊变为面团,最后变为热气腾腾的馒头,是不是想试一试伸手呢?<h3><br></h3> <h3>  大家一起来!</h3> <h3>  看一看张珍珍女侠的擀面杖法,意随心动,手随意起,三招两式花式枣糕馒头完成:第一层加枣,第二层加枣,第三层花式捏边,点缀枣花……如果没有把擀面杖法练就到纯熟的第9层,那是不可能完成的!</h3> <h3>  接下来出场的是人称得熊猫大侠真传的神龙大侠2号:无论是他那霸气侧漏的快刀,还是那太极揉面十三式,外加独一无二的暗器绝技——撒面三指,果然是百年难得一见的武学奇才,狮吼功更是练得出神入化,一招狮子大开口,半个馒头从此香消玉损!简直是万千少女崇拜模仿的对象……</h3> <h3>  蒸完馒头蒸扁剁,红薯粉条扁剁是河南地方特色美食,扁剁多是怎么制成的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吧!</h3> <h3>  主料是红薯淀粉和红薯粉条,配料是大葱、姜沫、蒜泥,配料的准备费工夫,是一种技术活,过硬的刀功是提高效率的前提,看一看刀功就能知道老师们里外都是一把手。</h3> <h3>  接下来出场的神秘人物是江湖人称神刀侠侣的张过和小龙女,一人一把切菜刀,刀法出神入化,游刃有余,比刀双飞,笑傲厨房……</h3> 各种配料准备完之后,蒸扁剁正式开始,洛阳地方特色美食的制作步骤即将开始展示,能不能学会正宗的制作方法,也要看自己悟性的高低了!<h3><br></h3> <h3>  春节贴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从宋朝起一直在民间传承,到了明清时期,春联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都有了很大的提高,春联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每逢过年都会贴春联,也是继承传统习俗的一种方式。</h3> <h3>  一起看一看俞永信老师写的春联,一看就是妙笔生花,运用深厚的内功提神灌气,笔走游龙、秋风落叶、一气呵成……,彰显“笔大侠”之风范!</h3> <h3>  春节的习俗文化是怎么得来的呢?相信很多人并不能很全面的了解中国传统的年俗文化,还是有必要介绍一下中国的年俗文化及其渊源。</h3> <h3>  春节为什么要蒸馒头呢?</h3> <h3>  从正月初一 开始到初五不能动火蒸馒头和炒菜,所以人们习惯在腊月廿八、廿九这两天做主食。由于春节期间忌做蒸、炒、烙等炊事,而蒸与争谐音、炒与吵谐音、烙与落谐音,均属不吉利,所以以前人们在年前都要蒸出够全家吃上一个星期左右的馒头。</h3> <h3>  馒头有什么渊源和历史典故?</h3> <h3>  据传在三国时期,诸葛亮为安定后方而进军西南,在横渡泸水时,因瘴气熏天,毒液漫流,过河士兵中体弱者多触水致死,军队难以挺进。诸葛亮手下提出了一个迷信的主意:杀死一些“南蛮”的俘虏,用他们的头颅去祭泸水的河神。诸葛亮面对此景心急如焚,想来想去只好祭奠河神,求神降福惩魔,保佑生灵,于是命杀牛宰猪,包成面团,投于水中以示供奉。打那以后,这种面食就流传了 下来,并且传到了北方。但是称为“蛮头”实在太吓人了,人们就用“馒”字换下了“蛮”字,写作“馒头”,久而久之,馒头就成了北方人的主食品了。蒸馒头也成为北方过年一个重要的习俗。</h3> <h3>  为什么要蒸枣花馒头?</h3> <h3>  过年吃枣花馒头的寓意有很多,枣花馒头是蒸出来的,有蒸蒸日上的意思,寓意来年生活可以蒸蒸日上,幸福美满,枣是红色的,寓意红红火火,希望来年日子可以过的红红火火,还有另外的驱邪祈福的意思,希望来年生活幸福美满,开心快乐每一天。</h3> <h3>  春节为什么要贴春联?</h3> <h3>  一是继承传统文化,春节贴春联最早可以追溯到宋朝,以工整、对偶、简洁、精巧的文字描绘时代背景,是我国特有的文学形式。</h3><h3> 二是增加喜庆氛围,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种类很多,一看到春联,我们都会感受到浓浓的年味。</h3><h3> 三是驱邪保平安,贴春联最早的目的是为了驱邪保平安,古人认为过年的时候有邪祟,而桃木具有辟邪作用,《典术》曰:“桃者,五木之精也,故压伏邪气者也。”在门上贴桃符可护佑门庭。</h3> <h3>  春节为什么要贴福字?</h3> <h3>  春节贴福字表达了中国人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贴福字是中国人在过年前的一项传统民俗活动,福字有很吉祥的寓意,过去是说运道、福气,现在的解释则为幸福,春节贴"福"字,无论是现在还是过去,都寄托了人们对幸福生活的向往,也是对美好未来的祝愿。</h3> <h3>  春节为什么要放鞭炮?(郑重提示:为了保护环境禁止燃放烟花爆竹!本次宣传只为了解过年习俗文化。)</h3> <h3>  春节放鞭炮有辞旧迎新之意。</h3><h3> 在远古传说中,有一种凶兽叫“年”,专门在除夕的时候出来,人们为了驱赶年兽,会在春节期间以鞭炮和火光、红色的方式把怪兽吓跑,鞭炮在燃放的过程中发出噼里啪啦的声响,也为节日增加了欢乐的气氛。</h3> <h3>  过年为什么要守岁?</h3> <h3>  过年守岁源于古代民间“守岁熬年”的说法,远古时期的人认为,每年除夕之夜,都会出现一个凶猛的怪兽侵略村庄,伤害村民、人们也就把这一夜当做关口来熬,为了消磨时间,一家人坐在一起交谈,也有祈求平安度过这一夜的意思,时间长了之后,除夕守岁熬年的习俗就形成了。</h3> <h3>  接下来就让我们记一首关于除夕节的古诗吧!</h3> <h3>  《元日》</h3><h3> ——王安石</h3><h3> 爆竹声中一岁除,</h3><h3> 春风送暖入屠苏。</h3><h3> 千门万户曈曈日,</h3><h3> 总把新桃换旧符。</h3> <h3>  心在哪里,哪里就有宝藏;爱在哪里,哪里就有感动;梦在哪里,哪里就有未来;你在哪里,哪里就有我的真诚祝福:忙碌了一年,该歇歇了,给心放个假,把烦恼忧愁统统打包丢掉,收拾起靓丽的心情,向快乐出发……!!!</h3> <h3>  东沙坡小学全体教职员工给大家拜年了!祝大家心想事成,身体健康,幸福美满!</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