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士忘名而尽职

聂文涛医生

<h3>古今名士,多为名所累。正是舍名存实的做法,使神农手眼上古技艺历经三千一百多年传承不灭。技艺最初称为神农大德,后称为医德,再后称为方术,再后称为手眼,再称手艺,再称神农手眼,再称循筋正骨,再称正骨,再称民间医术,再称一技之长,再称神农手眼,再称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再称市井手艺。</h3> <h3>先秦文言的“德”,类似现代汉语的职责、职能、职守等,与现代汉语的道德一词含义截然不同。姜尚祖师说“德”包括四个方面:免人之死;解人之难;救人之患,济人之急。这四个方面,神农都具备了,因此这套技艺属于神农大德的一部分。</h3> <h3>这四个方面,神农之后的上古医生都具备了,所以这套技艺可以称为医德。</h3> <h3>武王伐纣组建王翼,姜尚祖师传太公孙聂奭(姜奭)这套技艺,命名方术。《六韬》记载:“主百药,以治金疮,以痊万病。”当时,这些职责有天官(天子任命的官职)医师掌管,并设有食医、疾医、疡医、兽医四类医生。姜子牙为避讳而把这套技艺改名方术,即方国之术而已。</h3> <h3>姜奭始终以方术自称。周王知道姜奭具有礼、让、谦、恭四种美德,最后封城赐姓,姜奭从此称聂奭。</h3> <h3>秦汉之际,很多“神仙”自称具有“方术”。为了与“神仙”区别,这套技术自称为手眼,即动手动眼的平常人而已。</h3> <h3>手眼很快就成为本领高超的代名词,因此有通天手眼的说法。这套技艺再次舍名存实,称为手艺。</h3> <h3>清末,朝廷对武术解禁,各种武术名字纷纷涌现,为表达对祖先恩德而称为神农手眼。这张照片是聂文涛为孙式太极拳掌门91岁的孙婉容检查关节。</h3> <h3>占海公带父兄等一家众人避祸东北,再次舍名,而以其中一个技法自称为循筋正骨。占海公曾传罗明星(三江好)分筋错骨手段。可惜他们都没留给我们一张照片,这个图片是互联网上罗明星的画像。</h3> <h3>1950年凤阳公(聂国军医生)在刚组建的长春中医学校(长春中医药大学前身)工作,为与国家医学统一,将这套技艺改称正骨。</h3> <h3>1953,聂国祥先师抗美援朝胜利归来,按照占海公嘱咐随兄凤阳公继续学习家传技艺。按照家族约定,凤阳公此后对外称弟弟聂国祥为骨科技术继承人。</h3> <p class="ql-block">1957年聂国祥开始国家中医体系学习工作,并与张氏正骨传承人张希玲结婚。聂国祥曾恢复使用循筋正骨名,后为了与国家中医学统一,再次用名正骨。这是张希玲与四子聂文涛在拍摄电视纪实文学《人间正道》的途中。</p> <p class="ql-block">2014年,聂文涛与廉威将军哈汉章孙、哈鼎文子哈思为谈到当年神农手眼名,哈思为从国家鼓励复兴传统文化角度建议恢复神农手眼名。随后,李艳女士从社会心理角度多次建议聂文涛医生恢复家传技艺神农手眼名称。2018年后,神农手眼列入多地政府中医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是三千一百多年来,第一次政府授牌的官方名称,手艺人得到了这样的尊重。</p> <h3>2019年神农手眼代表团参加在匈牙利举办的第16届世界中医药大会。在参会30多个国家医生中,来自中国的神农手眼团队和匈牙利医生团队,现场进行了集体运动项目表演。这两个仅有的现场团队表演受到全场关注。路透社新闻、中央电视台朝闻天下报导了神农手眼及效果,也报道了聂文涛医生糖尿病成就。聂文涛医生决定再用市井手艺的称呼,作为神农手眼技艺的日常表达。</h3> <h3><a href="https://www.meipian.cn/2nclp375?share_from=self&amp;user_id=25577235&amp;uuid=2f5c2ccd59ba93ce273ce2dfe01c8793&amp;share_depth=1&amp;first_share_uid=25577235&amp;utm_medium=meipian_android&amp;share_user_mpuuid=175451b8629d1f58f9f0aa57abbdf19a" target="_blank" class="link"><span class="iconfont icon-iconfontlink">&nbsp;</span>忘名的背后,多少悲歌随风去,只留下淡淡痕迹</a><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