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传统文化·找寻浓浓年味儿

🐠菲菲 Fish~ }oㅇO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太子河区实验小学</b></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找寻“年味儿”主题系列活动(一)</b></h1><p><br></p> <h3 style="text-align: left;">  “东风随春归,发我枝上花。”一年一度的新春佳节又到了。告别收获满满的2019年,喜迎崭新的2020年,在这辞旧迎新之际,为了更好的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导广大学生感受浓厚的民族节日氛围,太子河区实验小学开展了找寻消失的“年味儿”主题系列活动,通过活动的开展丰富学生节日文化生活,增强对中华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h3> <h3>  春节是指农历新年,俗称“年节”,传统名称为新年、大年、新岁,但口头上又称度岁、庆新岁。过年,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h3> <h3>  我国过年历史悠久,在传承发展中已形成了一些较为固定的习俗,有许多还相传至今,如办年货、扫尘、贴年红、团年饭、守岁、压岁钱、拜岁、拜年、舞龙舞狮、拜神祭祖、祈福攘灾、烧炮竹、烧烟花、游神、押舟、庙会、游锣鼓、游标旗、上灯酒、赏花灯等习俗。传统的节日仪式与相关习俗活动,是节日元素的重要内容,承载着丰富多彩的节日文化内涵。<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节·扫尘</b></h3> <h3>  年前忙年主要是以除旧布新为活动主题,扫尘是年节除旧布新习俗之一。民谚称“腊月二十四,掸尘扫房子”。年末廿三/廿四便正式地开始做迎接过年的准备。扫尘就是年终大扫除,北方称“扫房”,南方称“扫屋”。每逢春节来临,家家户户都要打扫环境,清洗各种器具,拆洗被褥窗帘,洒扫六闾庭院,掸拂尘垢蛛网,疏浚明渠暗沟。到处洋溢着欢欢喜喜搞卫生、干干净净迎新春的欢乐气氛。<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节·年肉</b></h3> <h3>  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也有“二十六,割刀头”的说法,说的是这一天主要筹备过年的肉食。“割年肉”是因为部分地方农耕社会经济不发达,人们往往在年节中才能吃到肉,故此称为“年肉”。过去,普通老百姓的日子都比较穷苦,而且家里的人又都比较的多,因此往往是吃了上顿没下顿,条件稍微好点的,也不过是能吃上点窝窝头与野菜什么的,好不容易盼到快过年了,家里的劳力们纷纷开始杀猪,没有养猪的人家,就到集市上去割一块肉回家,因此,腊月二十六炖猪肉也被称为“腊月二十六,杀猪割年肉”。<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春节·洗福禄</b></h3> <h3>  腊月二十七宰年鸡、赶大集,春节所需物品都在置办之中。传统民俗中在这两天要集中地洗澡、洗衣,除去一年的晦气,准备迎接来年的新春,俗语:腊月二十六洗浴为“洗福禄”,“二十七洗疚疾”。<br></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b>春节·春联</b></h3> <h3>  春联,也叫门对、春贴、对联、对子、桃符等,春联通过讲究的文字,抒发我们美好的新年愿望,每逢春节,无论城市还是农村,家家户户都要精选一副大红春联贴于门上,为节日增加喜庆气氛。<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b>春节·贴年红</b></h3> <h3>  北方一些地方有年谣云:“腊月二十八,打糕蒸馍贴花花”或“二十八,把面发”。贴年红,即是贴春联、门神、年画、福字、横批、窗花等的统称,因这些是过年时贴的红色喜庆元素,所以统称为“贴年红”。贴年红是中华传统过年习俗,它反映了人民大众的风俗和信仰,增添喜庆的节日气氛,并寄予着人们对新年新生活的美好期盼。<br></h3> <h3>  通过本次主题系列活动,让实小的学生们通过多种感官全方面的感受“年味儿”,了解咱们中国传统的民俗文化的乐趣。孩子们稚嫩的模样可能会随着时间的消逝渐渐淡去,但传统文化的种子却会在他们的心灵里生根发芽,长成枝干遒劲的大树。<br></h3> <h3>  中国年,中国味,实小情,我校通过传统习俗活动感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经由体验内化传统习俗,大家也在仪式感的氛围中,爱上中国年。2019年,感恩一路相伴!2020年,让我们不负韶华,继续起航!<br></h3>

春节

腊月

过年

传统

节日

春联

扫尘

二十六

习俗

割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