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大郎的炊饼,馒头乎 ?烧饼乎?

高若阳

<p>武大郎的炊饼,后世的影视剧多把它拍成今天的馒头,山东名吃“大郎炊饼”直接注册为现在的烧饼。这些,显然是和历史的真实,相互不一致的。</p> <p>炊饼不是今天的馒头。</p><p>《金瓶梅》衍生于《水浒传》,在施耐庵的笔下,武大郎的死是另一个版本。当时的仵作何九对尸体有疑,所以火化武大郎时他就悄悄偷存了两块殖骨,武松报仇时这也就成了佐证。而书中写道,何九偷取殖骨时,他原来安排手下人烧化,后来手里提着纸幡,嘴上说他还赊了大郎一个“子母炊饼”没给钱,为表歉意上前亲为大郎火化,这才打发了差人,偷存下武大郎中毒的黑色骨殖。</p><p>既然炊饼有“子母”之说,那就是大小互套的,不是今天的馒头。</p><p>《金瓶梅》第七十八回,有明确的“馒头”记载。贲四的老婆与西门庆勾搭上了,为讨好吴月娘,年节时给送了份礼物,不知究理的月娘觉得可怜,让丫环赶快回了“一盒馒头,一盒果子”。</p><p>如果炊饼就是馒头,笑笑生早就直接把武大郎的炊饼写成馒头了,这谁都能够想得到。</p> <p>炊饼更不是过去的馒头。</p><p>馒头来源三国,史载为诸葛亮发明。七擒南蛮孟获后,过泸水雾霾气瘴,士兵多有死伤。孟获说河神要用七七人头并黑牛白羊祭祀,诸葛亮不忍心用真人头,就命人用面粉裹牛羊肉,捏成人头模样代替,河清曰霁,士兵方得渡过。</p><p>因是蛮人头,故为“蛮头”,后来人们觉得有些阴冷,就改为“馒头”了。</p><p>所以最初的馒头是有馅的,很像今天的包子。为什么我们有时在书上看到古人进酒馆,“来一盘馒头”,却不点菜,觉得奇怪,原来馒头是带肉的。</p><p>所以说,宋朝的武大郎卖的炊饼,就更不是馒头了。</p> <p>炊饼也不是现在的烧饼。</p><p>能与武大郎沾上边的地方,都打出武大郎的招牌,有的为遮掩,来个“武大郎饼”,有的直接“武大郎烧饼”。</p><p>“炊饼”原叫“蒸饼”。宋《乡箱素汤饼》中说,凡以面粉为食的都叫饼,用笼蒸的为蒸饼,用水煮的为汤饼,用火烤的为烧饼。</p><p>“蒸饼”为何改呼“炊饼”?《青箱杂记》记载“仁宗庙讳贞,语讹蒸近贞,今内廷上下皆呼蒸饼为炊饼”。原来是为避讳仁宗皇帝赵贞的名字。</p><p>武大郎的炊饼是用笼蒸的,今天的烧饼多还是用火烤,所以炊饼也不是烧饼。</p><p><br></p><p>那么武大郎的炊饼也好,蒸饼也罢,究竟是面食做成了个什么样子?今天的地方食品中还有没有遗存?敬请天南地北的美友们,提供佐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