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亲做的年夜饭

Li景华

<h3>文/李景华【原创】</h3><h3>图/来自网络</h3> <p class="ql-block">1.</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快过年了,孩子们说早就已经在酒店里订好了年夜饭,让我们不用去操劳。孩子们的孝心为我们省去了张罗年夜饭的劳累。</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是啊,过年了,年夜饭的传统,不知道传承延续了多少年。在我们祖国几千年的文明中,没有什么事能比过年更重要的了。之所以祖祖辈辈、一代代人都看得那么重,是因为它的神圣、它的庄重、它的期盼;是因为它传承的仪式、它热闹的气氛、它牵挂的亲情。</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如今生活水平提高了,很多家庭的年夜饭也用不着自己去操办,这桌宴席宾馆酒店都能替你安排妥,大家轻轻松松过大年。</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这个最传统的除夕年夜饭也在与时俱进,让我非常感慨,不能不感叹社会的发展和变化。</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感叹之余,我仍觉得传承了几千年的除夕过年风俗,是中华民族悠久历史长河的文明精华。我们传承延续下去,还是按风俗习惯、敬重祖先为好。</p><p class="ql-block"><br></p> <p>2.</p><p><br></p><p> 现在的年夜饭虽然有宾馆酒店代劳,但它与自家传统筹办的年夜饭还是有很大的差别。在宾馆酒店吃年夜饭,就如平常的一场宴请,就如平常的一次相聚,你会觉得这样的年夜饭似乎缺少了些什么?</p><p><br></p><p> 仔细想来,原来是少了筹办大年的流程,原来少了原汁原味家的味道,原来少了父母忙碌的深情。</p><p><br></p><p> 而恰恰这缺少的,正是除夕年夜饭的最精彩和最宝贵的。因为它承载了延绵相传的过年风俗;因为它在我们每个人的心中打下了深深的烙印;因为它让我们不管走到天涯海角,不管路途多么艰辛,都要赶回来与家人团圆,一起吃爸妈亲自筹办的这桌年夜饭,永远不忘家的味道。</p><p><br></p><p> 我们的父母亲,哪一个不是为了这桌年夜饭而倾其所有全力奔波忙碌?哪一个不是为了每年这桌团圆饭而费尽心思张罗操办?这桌年夜饭,是父母对儿女们的全部寄托与期盼。父母在哪,哪里就是家。</p><p><br></p> <p>3.</p><p><br></p><p> 每年的除夕,我都会情不自禁地想起父亲做的年夜饭。那是最难忘的味道、那是最美好的佳肴、那是最怀念的时光。</p><p><br></p><p> 记得那一年,父亲已经是奔五十岁的人了,长期的艰辛和操劳使他原来乌黑的头发过早地斑白了,额头上爬上了像刀刻一样的皱纹,脸庞上写满了辛勤奋斗的沧桑;但岁月磨砺了他坚强的性格,艰难锤炼了他不屈的意志,辛劳练就了他强壮的体魄。</p><p><br></p><p> 在那困难的年代,食物匮乏成为普通民众的日常危及。一顿丰盛的年夜饭,曾经是人们清贫生活中所能得到的最大犒劳,是辛勤一年的父亲为家人创造的现世天堂。</p><p><br></p><p> 又是一年的年关快到了。父亲为我们这八口人的大家庭开始筹划着、忙碌着。父亲早在几个月前就跟母亲商量好,从每月发的几十元工资中留出几块钱,攒着过年用;他生怕过年的时候没钱买年货。</p><p><br></p><p> 腊月二十四小年一过,父亲就每天早晨天还没亮就起床,赶大早到画眉坳钨矿陈也矿部的菜市场去买鱼买肉买菜。</p><p><br></p><p> 矿部附近农村农副产品比较丰富,村民们从小年开始,就有大批的农副产品挑到陈也菜市场来卖。村民们也是赶市赶早,天亮之前就已经抢好地摊有利位置,以便生意更好,挑来的东西更快卖掉。</p><p><br></p><p> 天还没亮,买菜的人还不多,这时价格最便宜、东西最新鲜。父亲是盘算着用有限的钱,能买到尽可能多一点的东西。别人刚到菜场时,父亲就已经提着装满了东西的菜篮子回家了。</p><p><br></p><p> 父亲已将一年积攒的所有辛苦钱,全部用在了买年货上。家里已经是鱼肉鸡鸭、青菜萝卜备置齐全;加上矿里按计划供应的附食品票,也悉数把物品买回来。</p><p><br></p><p> 这个时候的父亲脸上露出了难得的笑容。全家过年有保障了!</p><p><br></p> <p>4.</p><p><br></p><p> 除夕越来越近,父亲仍挥汗奋战在矿机电车间锻造岗位上。下班之后回到家,他不顾工作上的劳累,随即又带着孩子们开始年夜饭的准备。</p><p><br></p><p> 孩子们挑水洗菜、生火烧柴,把灶台大锅里烧的开水用水壶盛满准备好。这时父亲开始上阵,杀鸡宰鸭忙得不亦乐乎。洗净准备好的鸡鸭鱼肉,都用铁钩挂在厨房的木樑上让它滴干水备用。</p><p><br></p><p> 父亲最拿手的是打糍粑。他将上好的糯米放在木桶里浸泡一个多星期,然后捞起沥干水,用竹木制品的蒸笼在柴火灶台上蒸熟,再将蒸熟的糯米饭倒入一个非常笨重的铁的容器里,用硬杂木做成的棍棒不断击打糯米饭。这是一个费力气的活,父亲却能够连续击打,一气呵成。</p><p><br></p><p> 糯米饭击打的时间越长、打出来的糍耙越细腻,这样的糍粑越好吃。打好的糍粑,父亲将它揉捏成一条条长方块,摆放在竹制的圆型箥箕上,让它自然风干。这样整个春节期间都能够享用了。</p><p><br></p><p> 除夕夜之前,父亲已经将这桌年夜饭的所有工作准备完成,并跟母亲一起,自己制作过年的各种油炸土果子。如用糯米粉搓成一条一条的油炸酥子,用面粉擀成面皮切成一小块一小块的油炸“瓦角酥”、“猪耳朵”、“羊角酥”,用爆米花裹糖做成的土冻米糖,炒花生、炒红薯片……等等。</p><p><br></p><p> 除夕这天,是父亲最忙的时候。母亲最擅长的是缝缝补补做缝纫活,而烧饭做菜的事情就全仰仗父亲来干了。他这个上班拿铁锤的手居然干家务一点都不含糊。</p><p><br></p><p> 父亲身穿工作服,腰间系个大围裙,袖子上套双袖筒子,从上午一直忙到下午,从洗菜到切菜、从炒菜到蒸煮,他都是自己一手完成,孩子们只是帮他打打下手。</p><p><br></p><p> 傍晚时分,父亲筹划已久、经过长时间准备、付出辛勤汗水的除夕年夜饭,满满的一桌,热气腾腾地摆在了全家人的面前。</p><p><br></p> <p>5.</p><p><br></p><p> 父亲过年的仪式感特别强。做完了年夜饭的所有事情,他会把自己修饰得正正规规,把只有过年才舍得穿的衣服穿上。他觉得,过年就是一年中最大的事,丝毫不能马虎。</p><p><br></p><p> 父亲在年夜饭正式开始之前,他浓重的湖北黄陂口音,重复他每年都会讲的过年来历,讲老家过年的风俗习惯和传说故事。</p><p><br></p><p> 年夜饭之所以传承延续了几千年,因为这顿“合家欢”饭后,即将告别旧岁迎来新年。在远古时期,人们认为年夜饭还有逐疫、驱邪、健身的作用。</p><p><br></p><p> 年夜饭的特点是全家大团圆的宴会,无论老老少少都要参加。为了这个团圆,外出的家人都要赶在除夕前返回家来。如果没能及时赶回来,餐桌上要给未归的家人留一个空位,摆一双筷,放一只酒杯,表示全家团聚。</p><p><br></p><p> 父亲在年夜饭上讲完这些,似乎完成了作为家长向孩子们的教导传承;一桌费尽心思、倾注全部爱的饭菜,似乎表达了作为父亲顶天立地的责任担当。</p><p><br></p><p> 一桌年夜饭,是父辈们全部的深情。年夜饭,就是家的味道,就是团圆的喜悦。</p><p><br></p><p> 记住我们的父母,不忘老家的乡愁。</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