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想沙场之二十二军 第五十五章 剑舞兰陵

吴钩越剑

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br><br>一夜激战,八师二十三团将马庄捣了个底朝天,打掉整编二十六师师部,“斩首”成功。<br><br>端了中军帐,副师长曹玉珩夺门而出,参座紧跟其后,慌不择路,逃之夭夭。三军失控,面临崩盘。借一句文学语言:我十万大军,八面埋伏;敌群龙无首,乱兵如麻。<br><br>三国有个段子可说是脍炙人口。“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可偏偏东风就与周郎便了,于是,“谈笑间,强虏灰飞烟灭”。此战,陈粟若想稳操胜券,也得向老天爷借上一宝。 <br><br>老天爷借是不借?先放上一放。再说马励武。<br><br>马庄打响的同时,太子堂的四十四旅也陷入重围;同样,面临灭顶之灾的还有卞庄的一六九旅。而深缩在作字沟、陈家桥一带的第一快速纵队再也憋不住了。<br><br>马励武回峄城过元旦,阴差阳错躲过一劫。天亮后,马励武得知师部已被共军夺占,到此光景,他想哭都没地哭。手忙脚乱,心急火燎,发出命令:突围!<br><br>陈毅一定要笑了,而且要哈哈大笑,早就等你这一口了。<br><br>元月4日,清晨,天低云暗。我左右两路纵队都进展顺利,从无线电波截听,得知困守的敌军已乱作一团。该出击了,兵贵神速,野指参谋人员都有点着急了。但陈毅仍是神情自若,时而与人交谈几句,嘘寒问暖;时而去村口漫步,望望天色,就是不发命令。<br><br>陈毅等什么呢?<br><br>10时许,一股暧流掠过兰陵上空,密布的彤云竟淅淅沥沥下起了小雨,接着又纷纷扬扬的飘起了雪花。这时野指又接来报,第一快速纵队企图向西逃窜。据山野参谋处处长王德回忆,陈毅神色振奋,当即下令,全线出击,歼敌于突围途中!<br><br>陈毅要的宝贝就是雨雪啊。<br><br>老天爷神助,陈毅“宝贝”如期而至。马励武可傻眼了,雨雪霏霏,飞机起不来,没有飞机掩护,武功就废了一半;还有一半,那就是全美械的第一快速纵队,也是玄了。<br><br>快速纵队最能让人刮目相看的也就是那几十辆坦克。这些十三四吨重的坦克,今天,轮式战车也大大超过这个份量,就是当年,也被归入轻型坦克系列。<br><br>不过,这小小铁乌龟却也是见过大世面的。抗日战争出国打过仗,印缅战场赢得过声誉。所以,铁甲虽小,能量却是不小。《中国人民解放军战史》第三卷中有这样的注解:第一快速纵队“全部美式机械装备。其战车部队由美国军官直接训练,抗战时期转战印缅战场,被国民党视为战斗力最强的一支机械化部队。”副团长还是蒋二公子蒋纬国。战车团一营这时就列编在第一快速纵队的序列里。<br><br>整编二十六师自从开拔到鲁南,虽无张灵甫七十四师夺占两淮那样的“大胜”,但也是连下我峄枣,锋芒直逼临沂。第一快速纵队自然是“劳苦功高”。国民党有许多美式装备的军队,要说“武装到牙齿”了,首推就是快速纵队。<br><br>当年鲁南战场上刚出现坦克时,这只有十几吨重的“小把戏”,常常自鸣得意,横冲直撞,如入无人之境。虽然也遭遇过挫败,总得来说没有受过致命打击。<br><br>两淮保卫战结束后,八师返回鲁南,和一纵就有过相互的交流。一纵在鲁南和二十六师交过手,因此有打坦克经历,特意为八师介绍了实战经验。<br><br>上午10时许,整编二十六师3万余人从陈家桥方向涌了过来,这真是前所未有的战机。不仅是左右两路纵队张开的铁钳,就是鲁中军区的部队也马不停蹄赶来,这是一道地地道道的大餐,来迟了就没你的份了。<br><br>陈粟差不多是八万人马同时压下来,大野战真是激动人心啊!何以祥在回忆录写道:“举起望远镜朝看去,嘿!一眼望不到边的大平原上,成串的炮弹在敌人步兵、坦克和汽车当中炸开,燃起无数烟朵,云浪沸腾,火光冲天。枪声、炮声、车吼声、马叫声交混在一起,犹如万雷轰鸣。“<br><br>大破“长蛇阵“,八师主攻当仁不让。如果作图,就是三根箭头。左翼最粗,是二十二团加警备旅,哪个警备旅?想必应是滨海警备旅。中间是二十三团;右翼是二十四团,如猛虎出山,势不可挡。<br><br>“这真是我从未见过的浩大壮观的野战场面。”何以祥感叹道。<br><br>的确,这样痛快淋漓的大野战,华东战场上也是不多见的。要说更为宏大壮观的,当数淮海战役的突击陈官庄了,可惜何以祥因病”挂靴“,未能亲历。<br><br>面对陈粟大军凶猛势头,整编二十六师和第一快速纵队很快被压在兰陵的作字沟和漏汁湖之间。漏汁湖不是湖,就是块洼地,干旱时人马尚可通行,但每逢雨季,又成泽国。松软的土地经雨雪一泡,又被坦克汽车碾压,很快搅成了一塘泥浆。机械化到了这个份上,也是无可奈何。<br><br>看到数万敌军如无头苍蝇,来回奔窜,人仰马翻。这一路好杀,老军头何师长心里真是那个激动啊。脸上乐开了花,心里情不自禁地哼起了小曲,这是当年他当红军时候唱的:炮火连天的战壕,与敌决战在今朝。消灭万恶的敌人,迎接革命的高潮……<br><br>苍山兰陵,这地名真是诗意的可以。诗经云:今我来思,雨雪霏霏。难道不也是幅水墨画。马励武万没料到,就在兰陵古道上,他的宝贝战车怎么就倒了血霉了呢?<br><br>八师官兵现在总算明白了,坦克发出的“怪声”,是马达拼命在吼。战士们想,这铁乌龟就怕它不叫,一叫就有好戏看了,原来是坦克趴窝才发“怪声”啊,那就等着收拾吧。<br><br>天时地利帮了陈毅大忙,如同三国周郎凭借东风大败曹军。雨雪兰陵道,威风一时的铁甲战车深陷泥潭,走投无路。<br><br>坦克趴了窝,就看怎么收拾了,铁乌鱼也要逮活的。一说共缴获的24辆坦克。八师11辆,华中一师缴获8辆,山野十师也斩获颇丰。可能统计口子不一,到底是谁斩获最多,只怕说不清了。<br><br>当然,这些坦克八师是带不走的。以后,华野成立了特种兵纵队,但这些坦克重新披挂上阵,好像是济南战役以后的事了。<br><br>是役,常会提到两个”捉龟“高手,一个身着灰军衣,一个身着黄军装。<br><br>先看穿灰军服的,穿灰军装,肯定是新四军,但不会是一纵队,一纵队1945年年底就来鲁了,军服也该换了。算来应是刚到山东不久陶勇一师所部。<br><br>这个打坦克勇士的名字叫李耀清,是一师三旅的战士。他打坦克的过程恰好被旅长彭德清在望远镜里看的清清楚楚。<br><br>这个战士还真是身手不凡,从地上挖了块烂泥,“嗖”得蹦上铁乌龟,把泥巴往瞭望镜上一抹,那坦克里面的人就抓瞎了。但坦克也不傻,炮塔轱辘轱辘转得飞快,好家伙,李耀清紧紧搂住炮筒子,硬是没给甩下来。最后还是敌人沉不住气,打开坦克盖。开天窗了,哈哈,这我就不客气了,李耀清顺手塞进一个手榴弹。<br><br>再看穿黄军装的。二十二团五连有个班长叫张学安,他也跳上一辆”铁乌龟”。同样敌坦克也不肯就范,连蹦带跳驮着他开了一里多路。再开就带着他进峄城了。当时张学安也没辙,东瞅瞅西瞧瞧,发现有个窟窿眼,就连放几枪,没想到坦克踉跄了几步,熄火了。据判断是打断输油管了。<br><br>只见“天灵盖”慢慢打开了,张学安也想塞个手榴弹,但那家伙连说他是团长。事后才知道不过是个中尉。不过,也不错。后面还有两辆坦克和十几汽车被堵死在道上,一块当了俘虏。<br><br>张学安是二十二军著名的战斗英雄。9次负伤,13次荣立战功,曾荣获“华东一级人民英雄”称号。1950年,光荣地出席了全国战斗英雄代表会议。普陀守备区副司令员任上离休。<br><br>穿灰军装的打得勇,穿黄军装的打得狠。两路夹攻,打着打着,就“打”到一起了,会师了。<br><br>胜利了,大好事。但鲁南兰陵会师,要是实话实说,乐极生悲都有。都是怪运输大队长送得东西太多了。<br><br>兰陵道上,卡车大炮长长一溜,一眼远不到边。<br><br>一个教导员看到魏学诚,就匆匆报告,为战利品和一师争得不可开交,怎么办?<br><br>魏学诚时任教育科(作训科)副科长,也不知当年算什么级别,但总是师部的,教导员可能也相识,让魏科长拿个主意。<br><br>魏学诚毕竟来自上级机关,沉得住气,对教导员说,“你看敌人的车炮这么多,你赶快同他们商量,各占一段,不必争某一车一炮。”他回去同对方说明,双方同意,很快就地解决。”(见魏学诚日记)<br><br>皆大欢喜当然最好,如果针尖对麦芒,也是棘手。<br><br>二十四团政治处的干事张麟就赶上了。<br><br>张麟当年小干事,第一回见到这么多的缴获,也兴奋呢。他有段回忆非常有趣,我摘录如下: <br><br>“‘报告二〇四,我们缴获的大炮都让新四军给抢去了!’<br><br>一个连长跑来指挥所,气喘吁吁报告,还委屈着说:‘炮是我们先占领的……’ <br><br>“二〇四是我们团长贾耀祥的代号,他是山西人,人说山西人都是‘老抠儿’,他也不例外。<div><br></div><div>马上命令我说:‘小张,快带个警卫员去,把炮给我抢回来!’ <br><br>我们这边穿绿军装的战士吵着说:‘炮是我连缴获的!’ <br><br>“那边穿蓝军服战士说:‘是我们先冲锋上来的!’ <br><br>“‘你们冲上来只顾发财,上汽车抢东西,是我们抓俘虏,占领的炮!’ <br><br><div>“‘妈妈的,炮是我们的!汽车也是我们的’ “<br><br>‘你奶奶的……’ <br><br>我看见团长远远走来了,跑过去说:‘算了,把炮给别人算了,要不会打起来的。’<br><br>团长贾耀祥骂我:‘你这个软球,去把炮和汽车统统给我夺回来’ </div><div><br></div><div>“团长的命令哪敢不执行?跑回去正不知道怎么办,一看我团的两个战士坐在大炮上,唱着‘打得好来,打得好……’ <br><br>“华野一师抓走了我们几个人,我个别干部动意气也抓来对方两人,师政治部已派人送回兄弟部队战士,领回我们的人,双方都表示出于误会,互相谅解。”魏学诚也有这样的记述。<br><br>当时部队装备基本都是“运输大队长”送来的,军需后勤提供是非常有限。为了今后作战,谁都想多得一些,情有可原。对于出现的一些特殊情况,当属个例,想来也能理解。<br><br>有个被俘司机这样说:“蒋介石顶爱的有两样,一个是快速纵队,一个是炮兵第五团。这两个部队从武器到吃穿用都是美化的,待遇特别好。炮兵第五团是蒋介石仅有的几个团的一个,共有美式大炮36门,现在都变成你们的了,我想美国人心痛呢!”<br><br>我想,山姆大叔财大气粗,未必心痛。但对蒋某人来说,是嗟来之食,那真是要心痛的。<br><br>峄东战役的顺利,大大超出人们的预想。<br><br>据记述,兰陵原野上的那一场大战只进行了5个小时,整编二十六师三万人马可说尽收陈粟囊中。逃回峄城仅7辆坦克,而且不久又被八师装入兜里。<br><br>兰陵之战,虽然陈粟占尽天时地利人和,但国民党军一败涂地至此,连战胜者都不可思议。甚至让人感觉这美式装备的中央军嫡系还不如杂牌军。<br><br>的确,此战整编二十六师在指挥上是有大问题的。倾巢而出,一盘散沙,无疑就像一块板上鱼肉,就等着挨刀。突围敌军既无掩护部队,也不能有效地进行反突击,各路人马都是争路奔逃。兵败如山倒,真是一点不假。<br><br>兵败如山倒,为保命窘态百出。炮五团的一个营长,突围中吉普车翻车。万幸躲过一劫,于是就往炮车上挤,但十轮大卡车早己人无立锥之地,到了这个份上,谁认得谁啊。营长只好抱在榴弹炮的炮筒上,屁股朝天,头朝下。我想挂得住吗?那还不颠个半死。果然,车翻炮倒,还是作了俘虏。说是狼狈不如说搞笑了。<br><br>剑舞兰陵,八师的打得痛快淋漓,斩获空前。据魏学诚总结:“峄东歼整二十六师之战,我以1000余人的伤亡完成主要突击任务。”<br><br>战争中,应该是一个非常理想的结果了,甚至可说是可遇而不可求了。莱芜战役,蒋军也是溃不成军,以后戏说遍地捉鸭。是役,八师南线打钳制,没赶上。这回可不能再错过了。<br><br>陈老总有一张坐在坦克上拍的照片,就是大战后在兰陵的留影。大获全胜,陈毅极为兴奋,亲临战地,触景生情,诗情喷涌面出。据说是陈毅当即赋诗,诗是这样写的。<br><br>其一<br>快速部队走如飞,印缅归来自鼓吹。<br>鲁南泥泞行不得,坦克都成废铁堆。<br><br>其二<br>快速部队今已矣,二十六师汝何为?<br>徐州薛岳掩面哭,南京蒋贼应泪垂。<br><br>山野(鲁南军区)十师也参加兰陵大野战。从鲁南战役作战图上看,十师出击的方向是四马寨和漏汁湖,这是敌军退回峄县的必经之路,也是最后的一道关卡。三十团在鲁南战役中表现出色,我将专门列章。<br><br>一条长蛇被斩成数段后,在泥潭里挣扎着、扭动着,其状惨不忍睹。败军穷途末路,可叹沙场无情。<br><br>据《马励武致友人信》一文中记述,“……4日拂晓奉命突围,又值天降大雨,我空军无法出动作战,战车及炮车亦均深陷泥泞,无力自拔,惨苦之情,难以言状。官兵在饥寒交迫中奋力苦战,遂得冲出一部。此役殉国官兵之众之惨,赞成空前壮烈,打破抗敌任何战役之纪录,可谓惨矣!<br><br>陈毅的笑声在兰陵旷野上渐渐远去,夜幕不动声色的将大战场掩藏,万籁俱寂,一如万古洪荒。<br><br>又下雪了。<br><br>这必定将是马励武的一个难眠之夜,无论他是否真的还怀有几分悲悯情怀。他的双眼看到了什么?<br><br>雪花静静地洒在漏汁湖上,片片飘舞的雪花竟是红的……<br></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