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学相聚 情谊绵延 (二十二)

赉乐

<h3>  2020年1日19日,受叶辉彦老同学的盛情邀请,侨光中学初26组27组30多位同学,相聚在眉山乡天山村朝天山下的凤凰山庄,大家推杯换盏,互相祝福,沉浸在温馨祥和的幸福之中。</h3> <h3>  眉山乡天山村系南安市眉山乡革命老区村,位于南安市西北部山区。东与金淘镇深辉村接壤,西与本乡太山村相邻,北与占石村叶飞故居接壤,南与安溪参内乡田底村相连。距乡政府所在地4.8公里,聚落在朝天山南麓山谷间,呈长方形分布,山清水秀。村委会设在郊边,有存岭、大坪、后格、琦园、仁宫、郊边、土楼口、马路、马乾、岭头、鸟来乾、加礼林、西林、九埕14个自然村,有30个村民小组,有村民650户4432人。耕地面积2387亩,主要作物有水稻、花生、甘薯、蔬菜等;山地面积14692亩,林果有杉木、杂木、松木、铁观音茶叶等。全村注重开发特色农业,现有铁观音茶园500多亩。天山村土地肥沃,气候宜人,空气清新,适宜种植茶叶。我们的叶辉彦同学从小就生长在这里。</h3> <h3> </h3><h3> 叶辉彦老同学,中学毕业后离家外出拼搏,经历千辛万苦,历尽沧桑,艰苦创业,踏平坎坷成大道,终于事业有成。</h3><h3> 辉彦伉俪同学情深,慷慨解囊,多次组织同学聚会,深得同学的爱戴和钦佩!。</h3> <h3>辉星揽月展臻彦,婉德传家来丹凤。</h3><h3>凤阳庭院风光好,凰水人楼幸福多!</h3> <h3> 2016-12-26 11:08 泉州晚报</h3><h3>  七旬港胞叶辉彦以“乡建”解 “乡愁”</h3><h3>  50天,只是50天。</h3><h3>  从建议的提出,到拍板决定,再到首期捐资300万元,至开工建设完成投资100万元,仅仅用了50天。这是南安眉山天山村仙洞山景区的建设速度,也是天山村民们对发展的急切,更是捐资人、70岁的港胞叶辉彦对家乡建设的热切与爱的深沉。</h3><h3>  日前,专程回乡的他在天山村父老乡亲面前,郑重地表示,“我希望留给子孙后代的是美丽的天山,美丽的仙洞山景区,让他们和村民们有一个养生、健身的场所。”</h3><h3>  这个43年前带着5元港币外出打拼的人,如今带着一生积累的财富,回乡装扮梦里老家,以“乡建”解“乡愁”。</h3><h3>  少年怀揣5元港币打拼</h3><h3>  对于家乡的一草一木,生长于朝天山下的叶辉彦老人记忆犹新。山上的仙人洞、仙人椅、仙人床以及仙脚印,都留下了老人儿时的攀爬。而老人的兄长、具体负责景区建设的港胞、73岁的叶彦修儿时更是与山上的这些景致常相厮守,“小时候,到了山上放羊,羊群一低头吃草,我就四处搜寻,山上的一石一草一木都清清楚楚。光那仙人印,就传说是仙人一脚踩在朝天山上,一脚迈到对面,把对面的山都踩弯了,现在还看得到……”所有关于仙人的传说,引发了童年时的无限遐想。  回不去的是童年,忘不了的是家乡。上世纪70年代,两位青年先后离乡赴港打拼。当年怀揣5元港币到香港打工的叶辉彦,如今已成为港深多个公司的老板。兄弟俩人生的底色是在家乡描画好的,对于家乡的动态一直极为关注。今年10月底,听闻家乡的旅游资源亟待保护、整合、开发,叶氏兄弟俩决定捐资为家乡建设景区,造福乡民。叶辉彦当即捐出300万元,叶彦修等兄弟姐妹也纷纷出资,共300多万元交给村里建设天山“仙洞山”旅游风景区。</h3><h3>  设想到投资百万只用50天</h3><h3>  </h3><h3>  接到叶辉彦等人的捐款后,眉山乡天山村即牵头成立“仙洞山”旅游开发项目组,启动组织建设景区。</h3><h3>  天山村党支部书记叶土水介绍,经研究,项目将分两期进行。第一期包括在天山村琦园入口处建一座“仙洞山旅游区”彩门、一条到朝天山的双车道水泥路、一座朝天山顶峰观景台、一条200米的步行台阶、一座休息亭和一个1000平方米停车场。而第二期则计划延伸旅游景点,将“朝天山”主峰与周边较低山峰连接起来,形成一条可以遥望群山的观景山顶走廊;同时开发多功能旅游度假村,配备健身、疗养及各种娱乐设施。</h3><h3>  其中,一期工程计划投资300多万元,于10月26日开工。一个多月来,村委会、开发组在眉山乡党委政府的支持下铆足干劲,推进景区各项工程建设。这期间,叶辉彦仔细斟酌开发远景,并请来规划师指挥规划,原本一年回乡一次的叶彦修则一个多月往返香港和眉山五六次。50多天来,景区已完成投资100多万元,拓宽出一条可以直达山顶的道路路坯、平整完停车场,观景台、步行台阶均已招投标完成。“一期工程春节前可以基本完工,届时回乡的村民们就可以上来观赏休闲了”。叶土水高兴地说着。</h3><h3>  已为家乡捐资超800万元</h3><h3>  这并不是叶辉彦第一次为家乡捐资。“早在1997年,叶辉彦就捐了40万元,为村是里修建了眉山乡第一条乡村水泥路。”景区开发组常务副组长、村民叶志强动情地说着,多年来叶辉彦、黄婉凤伉俪为家乡慷慨捐资,修路、天山村老人会、天山小学和幼儿园教育基金、修建祖祠、安息堂等都留下了这对乡贤倡议、捐资的身影。而20多年来,叶辉彦还每年给天山村的贫困户、病灾户发放慰问金。“不算这次捐的300万元,就已经捐资超过500万元了。” 谈起捐资的善举,叶辉彦说这是受到了两个人的影响,一个是小学的校长,另一个则是南安著名的慈善家黄仲咸。叶辉彦清楚地记得,小学老校长教诲他说,人像一口井,今天水打完,明天还会有。而这些年来的捐资“没感觉捐出来,自己的钱少了,反而感觉是多了”。而黄仲咸四处捐资公益事业也深深地感动着他。</h3> <h3>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弹指间,我们离开母校已五十三年。看今天,五十三年沧海桑田世事变迁,五十三年离愁别绪挥之不去,五十三年人在旅途风雨兼程,五十三年韶华匆匆花开花落…… 或许你钱包鼓鼓,或许你仍清贫依旧;或许你事事顺利,或许你命运坎坷……然而,在岁月长河中,只要我们情怀未老,豪情还在,只要我们奋斗不止,生命的彩虹定会展现在那湛蓝的人生长空。</h3> <h3>  只有经历了春天,才能领略到百花的芳香,只有体验过同窗的情谊,才能懂得生活的美妙。我们欢聚一堂,抚今追昔,我们举杯同庆,放歌舒怀。为同学之情地久天长,我们无悔!</h3> <h3>  不管怎样样,同学,这个称呼,永远都是那么的亲切。在同学群里,有好说好笑的同学说我们能聚会该多好啊,就应聚聚了。我是个喜静话少的人,不爱凑热闹不会应酬,人多的地也不多呆,自知没有这个潜力。但果真有这么一天,有发达的男同学或女同学发起,无论如何也要凑个热闹去瞧一瞧,不管最终的结果是欢喜还是失望,但我相信积聚太多的话语最终不会冷场,历数生活的艰辛与沧桑,回想校园生活的天真与浪漫,机不可失。如果有这样的聚会,你愿不愿参加呢?</h3> <h3>  我们匆匆告别,走向各自的远方,没言语,更没眼泪,只有永恒的思念与祝福,在彼此的心中发出深沉的共鸣。</h3> <h3>  相思点点,夜夜期盼,期盼着相逢。听一曲彩云追月,泪,滴落!那是心灵的倾诉!幽怨的笛声似在向我诉说着离别后还能否再相聚?此时,独自一人在黑暗中望月思君,有我用蓝色的相思泪调和的思念,飘向远方夜色苍茫中的你!</h3> <h3>  大家相见的第一刻,竟是那样地放纵那样无拘无束地惊喊打趣戏谑握手拥抱……仿佛忘记了自己的年龄,仿佛又回到了初中年代的校园。彼此想说的话太多,有聊不完的前尘往事,有说不尽离情别绪,更有道不完的喜悦与之沧桑。</h3> <h3>  时光流逝了我们童年的纯真,岁月启开了我们少年的懵懂,而同学少年结下的情谊是一片真诚的心灵花瓣,是一种千金难买的情缘。</h3> <h3> 流水不因石而阻,友谊不因远而疏。三年的同窗苦读、朝夕相处,使我们结下了不是兄弟姐妹胜似兄弟姐妹的血肉亲情,让我们一起分享欢乐和忧愁,就让我们把握和珍惜这次难得的相聚,重叙往日的友情,倾诉生活的苦乐,相互道别后的思念,尽享重逢的喜悦。相逢是短暂的,友谊是永恒的,同学们,让我们记住今天的相遇!</h3> <h3>叶辉彦老同学在香港著名大酒店盛情款待同窗</h3> <h3>叶辉彦老同学在家盛情款待同窗</h3> <h3>  愿今天的同学聚会,成为我们再续友情的新开始,成为我们增进感情的新桥梁,成为我们相帮相助、团结团聚的新起点。</h3><h3> 祝大家新年快乐!合家幸福美满,同学友谊地久天长!</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