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无意中翻出一张老车票,2007.2.24,无座……我查了一下,12年前的正月初七,应是我独自回乡拜年,儿子未满周岁,应未同行吧,否则近20小时的无座旅程,我如何熬得过?</h3> <h3>这张发黄的车票勾起了我无数春运辗转回家过年的辛酸回忆,机票买不起、火车票买不到的那些年,“回家过年”有着怎样的魔力,让我像一个不怕死的战士,百转千回也要回到故乡,释放日日夜夜堆积起来的思念</h3> <h3>流浪在外的孩子,从离家的那一天起,就掰着手指头,数着回家还有多远,无论长到多大,都只想做那个赖在被窝里等着外公一遍遍叫“年关炆好瓜哩”“起来恰饭了”“天光哩,还冒起来,踩烂年关了”都装作没听见的坏孩子,不愿去想自己已是孩子他妈,不愿去承担在外过年的一家主母的责任和辛苦,更不愿过没有年味儿的年</h3> <h3>于是,回去时凤梨酥大白兔五香豆羊毛衫,回来时腊鸡腊鸭腊鱼腊肉猪血丸子</h3> <h3>当时快递不发达,却发达了我的四肢,我成了这条亲情路上倔强的女挑夫,用柔弱的肩膀担起对父母对孩子的爱和愧欠的传递</h3> <h3>那是个黄牛无所不能的年代,被骗财骗物也在所不惜,也是一个靠关系就能买到内部预留票的年代,能搞到火车票的亲们被我当大神供着,满嘴的蜜汁发自内心的流淌,为了一张能解我饥渴慰我心灵的票根,我积攒着所有的能量,于“年”的声声召魂中肆意爆发</h3> <h3>回家的路还是一样长,从绿皮火车到Z字头,从子弹头到G字头,故乡近了</h3> <h3>从G320开了一天一夜到G60只需晨发夜至,故乡快了</h3> <h3>从坐20小时火车到换乘1小时公交折腾去长沙汽车南站再坐四五小时大巴到7小时高铁直达家门口,回家易了,心却难了,脚步也懒了!</h3> <h3>平日里鱼肉荤腥吃得多了,过去一年到头萝卜扎菜、年夜饭桌上才能出现的大鱼大肉已全然没了诱惑</h3> <h3>家乡过年的红火闹猛随着现代文明的冲击,没有了甩着鞭炮从初一拜年到十五,五个姨奶奶十几个表姨表舅家再加五个叔叔家一个不落地要拜一轮,自行车摩托车甚至拖拉机驮着老老少少,拉风得很,更没有了家家轮流待客到元宵</h3> <h3>一个上午就可以微信视频一圈把七姑八姨三叔六伯用同样空洞的拜年祝福词打发掉;朋友圈一条抖音就可以虚情假意地把天下同学朋友全忽悠掉;丢个微信红包就可以理直气壮地省了回家乡的费用和劳顿、略了拎着娃哈哈六个核桃走家串户的烦琐</h3> <h3>最注重年节、最尊重传统的父亲和外公也已驾鹤西去</h3> <h3>回家过年的欲望便如浓郁的普洱被一遍遍冲泡,越来越淡,只剩下如茶底的淡淡的思乡……</h3> <h3>今天小年夜,在老家是除夕之前最隆重的一个节了,全家人齐齐乐乐地挨挤一团,观看最为期待的湖南卫视小年夜春晚</h3> <h3>何炅的一段讲播———“城步吊龙舞是湖南省被列入第三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h3><h3>我喜欢怀旧的毛病又随着“年”的感伤被拉回80年代那个美丽纯朴的苗乡,我生于斯长于斯</h3> <h3>城步吊龙是中国龙舞种类之一,这个湘桂边界的苗乡从正月初一开始每晚都要耍龙灯,直到正月十五闹完元宵</h3> <h3>那条长长的灯龙于年前几个月就要开始准备,各乡各团的龙灯形态各异,能巧的篾匠先扎好一个个小灯笼,再用黄红绸布裁剪成龙身把小灯笼连接起来</h3> <h3>龙头是浓墨重彩,匠人们的手艺炉火纯青,信手画来都会是栩栩如生、或怒目圆睁或憨态可喜的活物</h3> <h3>长长的竹杆撑起龙身的每一个灯笼,舞龙者平日农闲时训练有素,与领头的龙哥老大配合默契,随着龙头的起起落落忽左忽右而灵巧地摇摆扭动,高高低低地游走在黑夜的底色里</h3> <h3>隐隐约约的山峰的起伏线为它做背景,炫彩的橙黄的灯光把整条龙身点燃得透亮,随着锣鼓的高低起伏,烟花的弹幕天际,蛟龙出海,腾飞九天,穿山越岭,吞云吐雾,孩子们的亢奋全被这梦幻的神话里才有的壮美泄了洪</h3> <h3>还有各种虾鱼蚌蟹、虎蛇鼠兔的扮相也是惟妙惟肖,可爱至极。舞动这些虾兵蟹将的女人们五颜六色,衣袂飘飘,个个美得如仙子下凡,看呆了如梦游的我</h3> <h3>流光溢彩的几十米的长龙夜夜游走于大街小巷,几十公分的窄巷都能蛟龙戏水,游刃有余,我们这些顽童就一个跟一个在龙的身子下S型穿梭,用花式游泳,像魔童哪吒一样在水中调戏小龙,偶尔跘到舞龙者的脚了,就要被踢屁股——“果滴鬼勒勒子(小孩子),净是滴鬼脑壳!”哈哈哈哈的坏笑淹没在的精妙绝伦的龙灯舞的幸福里</h3> <h3>那时候的舞龙队都是舞龙爱好者自发组织的,并无专项经费可拨,各单位各乡镇都可训练自己的吊龙,自由参加正月里的舞龙集会,主龙从南桥头造纸厂出发,途经各街各路,小龙会越来越多,汇成欢乐的海洋</h3> <h3>舞到县政府广场,所有吊龙在这里争奇斗艳,使出各家绝招,一比高下,群龙嬉戏,然后散开来,没入各小巷弄堂中,在老百姓门口耍宝逗乐,家家户户便都会给个小红包,讨个吉彩,这些收入便是用来做舞龙开销的了</h3> <h3>离开城步已35年了,半生出走,归来未必是少年。离家乡越远,离儿时越近,近20年的岁月无甚印象,可我10岁前的点点滴滴,那吊龙舞举世无双的惊艳却如我日益蔓开来的皱纹,愈老愈深,心的海底,年的韵味,乡关何处……</h3>